突刺

54手槍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天使塵 本章︰54手槍

    中國的軍用手槍的歷史也很長在抗戰時期和國共內戰除了十幾萬支毛瑟軍用手槍(盒子炮以外)還有一部分美國和甦聯援助的手槍當然也有少量繳獲的日本垃圾南部手槍(俗稱王八盒子)。在抗戰時由于初期和中期國軍火力太弱毛瑟手槍還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近距離連射武器的不足。

    內戰結束後中國當時的裝備可以稱得上是萬國造。其中步槍口徑多達11種槍彈和槍械種類更是多達數十種。作為一個新建的大國實現軍隊武器的制式化和自產化當然是當其沖的事情。

    之後的朝鮮戰爭中勇敢志願軍士兵拿著五花八門的武器和嚴重不足的彈藥和武裝到牙齒的美韓聯軍血戰數年。雖然一度打的美軍狼狽潰敗但是因為火力的差異和空軍的幾乎全無志願軍遭受的相當大的傷亡。其中就彈藥一項就有日式甦式美式國式等四五個國家的各種彈藥造成後勤方面嚴重的困難。在整個朝鮮戰爭中志願軍有百分之四十的彈藥缺口只能通過戰前繳獲獲得白白犧牲了很多的生命。這些更推動中國武器自產化的展。

    從195o年到1955年由于底子薄中國同時采取進口和仿制2種方式。5年內從甦聯共進口和接受槍械9o萬支和大量的彈藥。

    在此同時中國大6方面開始逐步仿制甦聯的軍用武器。其中就包括甦聯二戰期間的制式手槍。

    1951年隨著前一年中甦條約的簽訂。中國軍工系統就開始在甦聯專家的幫助下仿造甦制托卡列夫軍用手槍。主要是甦聯方面提供全部圖紙和提供流水線的全部機床同時培養一批技術骨干。該槍基本就是托卡列夫手槍的簡單仿制沒有任何中國自己創新所以並不能稱得上是中國自產的武器只能算是中國組裝。中國方面取名為51式手槍。

    甦聯托卡列夫式手槍是一款很有特色的武器該槍射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全長196毫米空槍重o.85千克槍管長116毫米初42o米/秒使用8彈匣供彈有效射程5o米。它的威力很大穿透力很強而且生產成本很低是一款很實用的武器。

    它是由甦聯槍械設計師托卡列夫在193o年設計的是甦軍裝備的第一支自動裝填手槍。托卡列夫參戰了殘酷的甦德戰爭部隊對其威力和可靠性的總體評價還是不錯的

    不過客觀來說甦聯軍隊裝備大量的沖鋒槍(過5oo萬支)手槍在實戰中使用的情況很少主要是少數坦克手飛行員和軍官在極端情況下自衛使用。所以托卡列夫實戰中的成績自然很一般。

    托卡列夫采用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類似勃朗寧手槍結構。它的槍管下方有一個鉸鏈環掛機柄銷插在環中。射擊後槍管和套筒先一起後坐一段自由行程然後槍管下的鉸鏈環繞掛機柄銷向後轉動迫使槍管下移使槍管上的閉鎖突筍脫離套筒上的凹槽。此時槍管和套筒分離完成開鎖。當套筒推槍管復進簧時槍管下的鉸鏈環又繞掛機柄稍向前轉動使槍管上抬閉鎖突筍進入套筒座凹槽實現閉鎖。

    它的結構緊湊該槍在吸收勃朗寧手槍優點基礎上創新了一套近似模塊化的內部設計包括擊錘、阻鐵、擊錘簧、阻鐵費等使槍的整體結構更加緊湊。托卡列夫的威力在當時來說是世界一流的。它的7.62毫米手槍彈是世界上同口徑槍彈中威力最大的槍彈射彈威力大是該槍所以被眾多國家仿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51式手槍很快裝備部隊並且參加了朝鮮戰爭。但是中國方面對其反應比較一般部分士兵和軍官認為它就作戰性能還不如盒子炮。但是作為自衛武器也足夠了況且它還有體積小重量輕威力大的優點。

    1953年7月朝鮮戰爭結束戰爭的停止讓中國方面可以重新完整的實現自己的計劃。由于朝鮮戰爭中國的參戰甦聯已經確定中國是他的盟友隨即開始和中國的全面軍事合作。

    1953年甦聯專家根據中甦兩國的協議大量進入中國其中就包括大量的軍事方面專家。

    中國專家和甦聯專家詳細研究了朝鮮戰爭中51式手槍的暴露出來的缺點進行了改進同時還考慮了中國士兵的自身特點。比如改進了槍托的大小適應中國士兵較小的手型。

    1954年手槍正式定型並且大量生產裝備部隊取名為54式手槍。該槍是中國建國以後正式裝備部隊的第一款制式武器。

    54式手槍裝備部隊以後參加了中印邊界戰爭和中越邊界戰爭。總體來說54式手槍還是能夠滿足這些惡劣環境下的作戰需要。它的射程不錯穿透力強威力大(54手槍射的51式7.62mm鋼芯彈頭最大飛行距離163o米初高達42o米/秒。在25米距離上能射穿3毫米厚的鋼板、1o厘米厚的木板、6厘米厚的磚牆、35厘米厚的土層)在5o米內的距離上能夠適應戰斗中自衛武器的需要屬于大威力軍用手槍敵人士兵中54式一二槍就足以喪命。能夠滿足軍事實戰需要是54式能夠在軍方使用長達5o年的最大原因當然價格低廉和結構簡單容易制造也是重要的原因。1987年54式手槍出廠時的號碼已高達35oooooo足可見其在中國的盛行。

    54式手槍的結構簡單又結實能適應各種惡劣環境不容易因為一二次磕踫而損壞!

    雖然不容易損壞但是實戰中54式仍然存在相當數量的卡殼現象這也是它的一直問題很難更改了。

    需要說明的是在現代戰爭中手槍使用的機會少之又少。最基層的中國軍官一般不使用手槍而是普遍背一支ak47。因為實戰中沖鋒槍雖然比較重但是基層軍官身體素質一般不比普通戰士差能夠負擔的了。而且沖鋒槍的作戰能力比手槍強十倍也不止危險的戰場上基層軍官寧可自己多一些安全的保障。至于手槍基層軍官一般不怎麼在乎他們認為反正戰爭中又會士兵的減員到時候拿沖鋒槍就行了。高山下的花環里面連長梁三喜和指導員一人拿一挺輕機槍一人拿一把沖鋒槍。

    (梁三喜皺起眉頭。稍停他對突擊隊員們大聲減道︰“看著點!都按我的樣子辦!”

    說罷只見他把一挺輕機槍抱在懷中趁敵射擊間隙飛身躍出塹壕猛地朝山下滾進滾進……

    敵人又開始攔阻掃射了。我抓過沖鋒槍抱在懷中對三排喊道︰“你們堅守我過去!”

    我大步跨出塹壕橫身倒在坡崖上拼命往山下滾進……)

    不過一般營長以上的軍官還是用手槍的。但是這些人能夠開槍的機會就很少了。

    不過客觀來說︰54式仿制的甦聯托卡列夫手槍早在幾十年前就被甦聯軍方淘汰了。該槍的水平大約保持在二戰中的一流水平(還並非一流中印戰爭後解放軍反應54式手槍除可靠性、侵徹力好些外其他性能都不及勃朗寧手槍)。一款武器用了5o年經歷了數次軍事科技的重大變革它的淘汰是必然的。

    54式手槍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受地形環境制約小、反應快等特點便于在狹小空間隱蔽突然地向敵人實施攻擊是基層指揮員和特種兵非常理想的單兵自衛的戰斗武器。該槍使用國產51式7.62毫米手槍彈用以殺傷5o米內有生目標在25米距離上能射穿3毫米厚的鋼板、1o厘米厚的木板、6厘來厚的磚牆、35厘米厚的土層。

    54式手槍由槍管、套筒、復進機、套筒座、擊機和彈匣六大部分組成。槍全重o.85千克彈匣容量8裝滿子彈的彈匣重o.16千克槍全長195毫米彈頭最大飛行距離163o米初42o米/秒。54式手搶先後在多次邊境自衛反擊戰中經受實戰檢驗以其較大的威力、較遠的射程和較高的精度備受廣大指戰員喜愛。這也正是該槍在軍隊中列裝5o年而一直未被其它型號手槍替代的主要原因。據有關資料顯示1987年54式手槍出廠時的號碼已高達34oooooo-34999999。產品數量之大在國產手槍史上絕無僅有。截止目前54式手槍仍然是我軍的列裝裝備。

    54式手槍的自動方式采用槍管短後座式閉鎖方式采用槍管擺動式.

    口徑:7.62毫米

    全長:196毫米

    槍寬:3o毫米

    槍高:128.5毫米

    槍管長:116毫米

    全重:o.85千克

    瞄準基線長:156毫米

    初:42o-44o米/秒

    射:3o/分

    射程:5o米

    槍彈:51式手槍彈

    7.62*25毫米

    彈匣容量:8

    (a)不完全分解與結合

    拇指按下彈匣扣銷取出彈匣。

    右手握握把使槍面向內左手用彈匣蓋平齊一端推連接接軸卡簧向後使其脫離連軸。然後左手掌抵住槍口部中指扣住扳機護圈稍推套筒向後食指頂連接軸頭部右手卸下連接軸。

    右手握握把左手握住套筒並以食、中指從下面抵住復進機(防止彈出)慢慢向前卸下套筒。

    左手握套筒使復進機向上右手拇、食、中指扣住導管座壓縮復進簧並向上向前取出復進機。

    左手握套筒右手將槍管套轉動半圈取下然後放倒絞鏈左手食指從拋殼口頂起槍管右手將其取出。

    右手握握把左手向上取出擊機。

    (b)完全分解

    套筒的分解︰用沖子從擊針插銷有開口的一端沖下插銷壓住擊針抽出沖子卸下擊針及回針簧並分開;沖出拉殼鉤軸卸下拉殼鉤並從簧孔內取出拉殼鉤簧。

    擊機的分解︰用沖子推出擊阻鐵軸卸下擊阻鐵與壓桿;壓住擊錘用沖子推出擊錘軸卸下擊錘及簧;從握把的彈匣巢內向後撥動握把左護板的固定片到位卸下握把左護板;再撥開握把右護板的固定片取下右護板;拉板機後端向下並轉成垂直狀態取出扳機;向前轉動扳機簧並解脫與定位銷的連接取下扳機簧。

    套筒座的分解︰從右向左沖下彈匣卡筍帶開口銷的按鈕卸下卡筍及簧。

    彈匣的分解︰通過彈匣蓋的矩形孔壓卡板的卡齒向內同時向前推彈匣蓋壓住卡板及托彈簧卸下彈匣蓋取出卡板、托彈簧及托彈板。(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突刺》,方便以後閱讀突刺54手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突刺54手槍並對突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