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元朝末年的起義軍中很多的領袖沒有抵擋住元朝糖衣炮彈的攻擊被招安即使是朱元璋也曾經與元朝暗通消息只有這個人從頭到尾反抗元朝外族統治敢作敢當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端的是一條好漢!
陳友諒男132o年生人原姓謝工作是漁民沔陽(今湖北仙桃)人曾經在縣里干過文書當徐壽輝起義軍來到他的家鄉後他參加了徐壽輝的部隊由于他很有文化外加有計謀很快得到了徐壽輝和當時的丞相倪文俊的信任。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由于當時徐壽輝已經稱帝(不識時務)元統治者調集幾省軍隊圍剿徐壽輝攻破國都彭瑩玉戰死徐壽輝這才清醒過來他率領部隊退到湖北黃梅一帶打游擊同時對軍隊也進行整頓。然後紅巾軍大舉反攻重新奪取江西、湖南並于漢陽縣城(今武漢漢陽)重新建都改年號為太平。
當時的徐壽輝整編部隊的手法實在厲害他在每個士兵的背後寫下了一個佛字並說這樣可以刀槍不入這個謊話似乎容易被揭穿因為士兵到了戰場上就會現不是真的(不信扎你一槍試試)這個謊話還有下半部分如果你不幸陣亡那並不是這個字不靈而是因為你的心不誠。也就是說沒有死就是因為我寫了字死了怪自己誰讓你心不誠!
這種類似二十二條軍規的荒唐邏輯在當時倒是很有市場所以他的士兵在上戰場前都要念經搞得很多元朝政府軍也莫名其妙還以為是踫上了和尚。
與之相對的是他的將領們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都是一等一的名將在徐壽輝手下有所謂四大金剛之稱分別是鄒普勝(總司令)、丁普郎(狂人原因後來會說到)、趙普勝(雙刀無敵)、傅友德(從來沒有打過敗仗)。此四人帶領部隊橫掃元朝軍隊創立了天完政權。
在徐壽輝的部隊里兄弟義氣是為人看重的如果有誰背叛了兄弟是要受到大家的鄙視和懲罰的這種組織體系很容易讓我們想起著名的洪興幫可是有講義氣的就一定會有不講義氣的。自古以來從無例外。
丞相倪文俊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一直在徐壽輝身邊深知此人除了長得帥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才能自己是博學通才文武雙全憑什麼在徐壽輝手下干活于是他企圖暗殺徐壽輝篡奪帝位。卻被人捅破沒有辦法只能自漢陽逃往黃州因為黃州是陳友諒的老巢。
倪文俊一直很相信陳友諒他不但是陳友諒的領導還提拔了陳友諒讓他成為了軍隊中間的高級干部可以算是他的師傅。
可他忘記了一條中國人的古話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
陳友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用八個字可以形容他心黑手狠膽大妄為從他後來的行為看確實沒有什麼是他不敢干的別人把義氣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卻把義氣當成狗屎。
別人不敢殺上司殺兄弟他干起來毫不猶豫干完後還大大咧咧的承認就是我干的你能怎麼地
要分析這個人物需要從他的童年說起他本是漁民而且還是那種最低等的漁民這種漁民在元代一般不上岸吃住都在船上村民都不和他們打交道因為他們身上總是有著揮之不盡的魚腥味陳友諒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
從小就飽受別人的歧視唾罵以及那種看見他就躲得遠遠的行動和眼神使得他心中有著深厚的自卑感對他而言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靠自己!
他努力讀書終于在當地縣衙找到了一份寫作文書的工作但這個工作並沒有給他帶來尊嚴那些瞧不起他的人依舊瞧不起他時常听見的低語聲和議論聲讓他瘋。
原來讀書也無法改變自己的身份在長時間的思考後陳友諒似乎終于找到了一條可以讓別人敬重自己的方法
往上爬不斷的往上爬直到那最高的頂點那些瞧不起我的人最終要在我的面前低下頭來。
于是當徐壽輝的起義軍來到家鄉時本是元朝政府公務員的陳友諒參加了起義將矛頭對準了工資給他的元朝他參加起義的動機明顯與那些貧苦農民不同這動機是一個信號代表著在陳友諒的心中信義和忠誠不存在。
在他的心中唯一重要的就是權力和地位是當他高高在上的時候無人再敢藐視他!
在陳友諒所學習的東西中四書五經和經史子集都是不重要的他掌握的最好的是“殺人滅口”“斬草除根”“無毒不丈夫”之類的人生哲學厚黑學應該也是他的專長倪文俊欣賞的也就他這一點但他想不到的是有一天陳友諒會把這一招用在自己身上。
倪文俊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跑到陳友諒處時陳友諒仍然友善的接待了他為他準備了房間和換洗的衣服陪他談話倪文俊頓感自己沒有看錯人便把內幕合盤托出越說越氣憤留下了眼淚陳友諒平靜的看著他問出了關鍵的一句話︰
“趙普勝他們怎麼樣了”
听到這話倪文俊更是悲從心中起“他們那幾個人你還不知道都是徐壽輝死黨不過我們聯手一定可以打敗他們。”
好了這就夠了我不用再問了
一天之後漢陽的徐壽輝收到了倪文俊的頭顱。(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