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說的故事,和娘講的截然不同。”梅蘭花想起前世自己搜集到的關于灶神的傳說,忍不住說道。
“其實,關于灶王爺的說法有好幾種呢。我說的這個是贊美他的。也有貶低的。你說說你知道的。”王施氏鼓勵梅蘭花說。
“傳說,灶王爺姓張名單,又名隗,字萬良,是個小白臉。”梅蘭花一字一板地講道。
“看來,灶王爺姓張這是一定的了。”馬素雲插話說。
“要不怎麼有灶王爺,本姓張這句話呢。”刁藿改快言快語地說,很有一種顯擺的味道。
“听他四嬸兒往下說。”商潤萍阻止二人,一付急不可耐的表情。
“關于這個張萬良,民間傳說,他娶妻郭丁香。郭丁香很賢惠,既會過日子,又很孝順公婆。家里外頭一團和氣。後來,張萬良外出經商了財,移情別戀妓女海棠,回家休了郭丁香。
“郭丁香後來嫁給一家貧窮人家的兒子。一家人依靠丈夫每天打柴、賣柴來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很清苦。
“妓女海棠嫁給張萬良以後,因為她生性好吃懶做,又不會做家務,在一次煮飯時失火燒光了家產,丟下張萬良改嫁了。
“張萬良只好到處流浪,以討飯維持生命。臘月二十三這天晚上,他討飯正好討到郭丁香的家里。黑影里丁香認出他就是自己的前夫,于是,把他領到灶間,給了他一個干糧,一棵蔥,一碗清水。
“燈影里,張萬良認出了郭丁香。不覺羞愧難當,一頭鑽進灶火門里憋死了。
“因為他曾是玉皇大帝身邊地金童。所以玉皇封他為灶
“哎呀。原來灶王爺還有這麼一段不光彩地經歷啊!”刁藿改大驚小怪地嚷道。
“所以。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地說法。就是因為他是個小白臉兒。又很花心。有男女之嫌吧!”
“他曾是玉皇大帝身邊地金童?這個我還沒听說過。”王施氏湊熱鬧問道。
“傳說唄。”梅蘭花沖婆婆笑笑。接著說。“相傳。張萬良和郭丁香原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身邊地金童玉女。三月三王母娘娘舉辦蟠桃會。兩人在蟠桃會上眉來眼去。王母娘娘現後。一怒之下將二人打下凡塵。金童下凡變根蘆葦。玉女變個江鷚子落在葦梢上。想和他親近。蘆葦梢經不起江鷚子。葦梢一彎。江鷚子一閃。然後又飛起落在蘆葦上。如是七次。金童氣壞了。對玉女狠說︰你今七次來閃我。我要七世閃你小婆娘。此後。金童、玉女便演繹了七世姻緣不成雙。
“哪七世呢?”刁藿改問。
“民間有本關于祭灶的書。上面有這樣一段詞︰一世苦命孟姜女,嫁個苦命萬喜良;二世苦女祝英台,遇上呆子梁兄長;三世苦女秦雪梅,望門守寡哭商郎;四世苦女李愛姐,孤燈伴佛在庵堂;五世苦女蘭玉蓮,擔水思夫井台上;六世苦女張桂枝,香茶送給短命郎;七世苦女是哪個?最終落到郭丁香。一本灶書千行淚,七世姻緣不成
“既然七世都不成雙,怎麼灶神像上有灶王奶奶?看他們在那里成雙成對的。誰能說不是恩愛夫妻?”依然是刁藿改在問。怪不得商潤萍曾說︰“有她在場,別人甭想插話。”
“要是這麼說,還是娘說地那個圓滿。畢竟人家張灶王和老伴兒白頭到老,張灶王的弟弟是用他夫妻倆的影像來震懾晚輩的。”梅蘭花辯解說。
“咳,保不住後來人們怕張萬良寂寞,又給他續上了一個夫人呢。”王施氏逗樂說。
婆媳們笑得只想把屋頂掀起來。
“光有說他是怎樣當上灶王爺的,還沒听說過他是怎樣顯靈的呢?”商潤萍止住笑說。
“也有,”梅蘭花說,“朱元璋小地時候。家里很窮。一天,朱元璋的母親正在做飯,突然有一只喜鵲闖進來,叫道︰朱家天下萬萬年!朱家天下萬萬年!朱母生氣道︰什麼萬萬年,不要開我們的玩笑。我看哪,有個二、三百年就不錯了。朱母一邊說,一邊生氣地用勺子敲打灶台,以趕走喜鵲。這時,被朱母敲得鼻青臉腫的灶神現身了。他無奈地對朱母說︰“朱老媽呀。老天爺讓你們朱家天下萬萬年就是萬萬年了嘛。你干嗎還生氣呀?現在好了,你說二、三百年就只有二、三百年了咯。後來。明朝果然只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天了!”
王長道一聲喊,說笑的婆媳們,在各自屋里閑坐的兒輩們來到了前院庭院里。
其實,農村里祭灶的儀式很簡單︰在灶王爺的畫像前擺上糖瓜、水果和一杯酒,燒上三炷香,再拜上幾拜。然後把灶王爺的畫像從牆上取下來,將糖瓜掰碎,涂抹在畫像上地灶王爺嘴上,拿到院子里燒掉。焚燒的同時,嘴里念叨念叨祭灶歌。待焚燒完畢,整個儀式也就結束了。
今年王長道心里高興。一心想把今年的祭灶儀式搞得隆重些。早早地便購買了送灶地紙轎、秫秸編的馬。供品預備的也很豐盛,有豬頭、雞、鴨、魚、肉、水果、水餃、麥芽糖和關東糖等。
他這樣做,一是考慮四個兒子都已經另立了門戶,“有灶才有家”,年三十請諸神時,要求四個兒子的灶間里都得請灶王爺,因為灶王爺是家里最主要的神位。他想示範一下,引起晚輩們的重視。
再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展示自己內心的虔誠。他覺得,四兒子的變化太莫名其妙了,這不能不說是神靈在暗中保佑。究竟是哪一位神靈,冥冥之中的事,他自然不知道。但是,灶王爺是常住地家神,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灶王爺絕對起了很大的作用。
庭院里掛起了燈籠,點亮了蠟燭,明亮的如同白晝。
在王長道的指揮下,人們在庭院里安放了一張八仙桌,上面擺滿供品。把紙轎和草編馬以及給馬預備路上吃地草料,擺放在供桌的前面。
揭灶神像是王施氏的事。她先在灶王爺的畫像前擺上幾塊麥芽糖和一杯酒。燒上三炷香,又拜了兩拜。然後把灶王爺的畫像從牆上取下來,將麥芽糖掰碎,涂抹在灶王爺地嘴上,然後將畫像放到庭院里地紙轎里。
庭院里的供桌上也點著三炷香。
王仕峰手里拿著火柴,在供桌旁躍躍欲試,單等著父親給他號施令,由他來點火送灶王爺上天。
王長道站在供桌前,出乎人們意料地忽然大聲禱告起來︰
“臘月二十三。灶王你上天。
送你一匹馬,還有三炷煙。
雞鴨魚肉你盡享,水果麻糖你也別嫌酸。
見了玉皇大帝。可別瞎胡侃。
父子婆媳吵架是鬧著玩兒哩,摔盆子打碗你說沒看見。
家中的好事你就多多講,編排得好了回來我有重賞。”
說完,又對人們說︰“你們也都來說幾句,祈求來年平平安安。”
見人們沒動靜,王施氏幫著老伴兒打圓場,點名說道︰
“立春,你是老大,你先來。”
王立春見躲不過去。走到供桌前,也沒思考,“佛佛”著嘴說︰
“灶王爺,本姓張,一碗涼水三炷香。
今年小子混得苦,明年再吃關東糖。”
王長道听了,忙說︰“別說街上流傳的。說新的,自己編的。”
王立春白他一眼,說了句“誰會自己編呀?”轉身回自己房間去了。
“立夏。該你了。”王施氏怕老伴兒給大兒子脾氣,趕緊招呼二兒子。
王立夏一臉壞笑地站到了供桌前。一看就知道沒拿這事當回事。他故弄玄虛地撓了撓頭皮,眯縫著眼說道︰
“一碗涼水一根蔥,打你老上天空。
你老就對他老說,就說我老老是窮。”
王長道氣得“哼”了一聲,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哎,立秋呢?老三家,老三上哪里去了?”王施氏在人群里望了一圈,沒看見三兒子的影子。沖著商潤萍問道。
“他沒在家。出去了。我能替嗎?”商潤萍笑著回答。她已經看出來了,兩個大伯哥都拿這事取樂。也想湊湊份子。
“那就你來說吧。”王施氏既想息事寧人,又想把這儀式進行下去。
商潤萍把懷里的孩子遞給梅蘭花,抻了抻衣襟,走到供桌前說道︰
“灶王爺,灶王娘,今晚祭灶沒有糖。
小孩他爹不在家,咱磕個響頭免了罷!”
說著作了一個揖,“咯咯”地笑著離開供桌。
庭院里立時爆出一陣大笑。
王長道老兩口也被三兒媳地舉動逗笑了。
接下來輪到王仕峰了。他把手里地火柴放在供桌的一角,恭恭敬敬地走到供桌前,眼楮望著供桌前面擺放地紙轎里地灶王爺,表情虔誠的說道︰年年都有二十四,月月都有二十三,
今天歲末辭灶日,俺送灶王爺去上天。
散言碎語你少說,五谷雜糧請多帶。孩來!
“好!”王長道先為四兒子喝彩,“這才是真正的心里話呢!”
在一片火光中,灶王爺坐著轎,帶著給他的馬和草料,徐徐地飛上天空。
梅蘭花望著王仕峰被火光映得通紅的臉,心里默默地想︰難道他真的想要孩子?(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