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愚配

第二十二章 安仙姑的傳說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撿貝拾珠 本章︰第二十二章 安仙姑的傳說

    玉皇廟會上熱鬧非凡。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男女老幼、窮富尊卑都有。尤其是玉皇廟正前方的一條大街上,各類小商販擺滿了大街兩旁。叫賣聲此起彼伏,很是熱鬧;玩兒猴的,變魔術的,演木偶戲的,到處都是。無論哪種雜耍,都吸引的人們圍了里三層外三層,叫好聲不絕于耳。

    甄艷茹和王燦菊就像剛從籠子里放出來的鳥兒,兩個人牽著手,舞動著小腳,裊裊娜娜的一會兒上這里一會兒又看那里,嘴里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望著兩個人的親熱勁,不亞于過門後的和諧姑嫂。

    梅蘭花心里裝著事兒,無心和她們一起觀看完雜耍的。邊與她們拉開一段距離,仰著臉在人群中尋找起來。

    一天下來,脖子累得酸,眼楮望的澀,卻一無所獲。

    回來的路上,甄艷茹和王燦菊因玩得痛快而高高興興,梅蘭花卻有些心灰意冷。

    “干娘,咱這里還有哪里的廟香火盛啊?”梅蘭花不甘心就這樣算了,心里又打起了別的主意。

    “有啊,離我們村二十里處,有一個安仙寺。寺里塑有安仙姑的神像,香火一直很盛。

    平常時候進香的人也特別多。”李二嫂回答說。

    “咱明天去那里玩玩呀!”梅蘭花不失時機地慫恿道。

    “好,只要你們高興,上哪里都行。”李二嫂正罷不能夠呢!常言說得好︰親戚越走越近,越撂越遠。更何況是剛剛認得干親?三個姑娘的家庭都很富有,自己一個窮老婆子不可能去看望干女兒去,最好的辦法就是攏住她們的心,讓她們多在這里逗留。

    “干娘,那安仙寺是不是也和玉皇廟一樣,有個傳說啊?”甄艷如從來沒听說過有關民間傳說之類的故事,覺得很有趣,欣喜地追問了一句。

    “有。有。”李二嫂話語里充滿了興奮。“安仙寺原來叫紫雲觀。因為安仙姑地緣故才改名叫安仙寺地。這個安仙姑。就是我們這一帶地人。關于她地出家成佛。就又一個很大地傳說。”

    “你快給我們講講吧!”三個姑娘都很感興趣。一致要求說。

    于是。李二嫂坐在車前板上。一邊趕著小毛驢。一邊講起了安仙寺地傳說︰

    傳說。安仙姑姐妹三個。她排行老三。人們都叫她“三妮兒”。

    三妮兒小地時候。家里很窮。她一出世。就沒了父親。五歲上。母親又害眼病雙目失明。兩個姐姐嫁了人家以後。家里地重擔。一下子全落在三妮兒地肩上了。她每天提著小竹籃到地里去挖野菜。

    一天。三妮兒正在挖野菜。恰巧被去赴王母娘娘蟠桃會地南海觀音看見。南海觀音見她挖野菜還手下留情。挖一棵留一棵。就落下雲頭。變成一個老婆婆前去詢問。

    老婆婆說︰“小姑娘,這野菜是地里生,自己長的,誰都能挖,你怎麼挖一棵留一棵呢?”

    三妮兒說︰“老奶奶有所不知,我家里窮,等著這野菜下鍋,可還有比我更窮的小姐妹們哩。我要全挖了走,別的小姐妹們不就一棵也挖不著了嘛!”

    老婆婆點點頭,心里說︰“好個仁慈的孩子。”不覺就有了三分喜愛。有一想,她窮的時候想到了窮姐妹,不知她有了的時候還能不能這樣做?且考驗考驗她。于是,就對她說︰“小姑娘,你人這麼小,在野外挖菜很不方便。我這里有很多的菜籽兒,每樣送給你三粒。你把它們種在你家門前的園子里,等它們長大了,你自己收一棵,施舍一棵,留一棵。這樣,你就有吃不完的菜了。我再給你三個大錢兒,你自己花一個,施舍出去一個,留一個。這樣,你就有花不完的錢了。我還給你三塊布料,你自己用一塊做衣服,施舍出去一塊,留一塊。這樣,你就有穿不完的衣服了。”老婆婆說完,每樣都給了她仨,轉身走了。

    三妮兒遵照老婆婆的吩咐,該種的種到了門前的園子里,能花的自己花一個,施舍出一個,留一個;能用的先給母親做了身衣服,施舍出一塊,留一塊。說也怪,種到園子地里的菜籽兒,第二天就長大了,成熟了;留下的錢和布料,第二天又都成了三個了。園子里的菜,三妮兒每樣收一棵,施舍出一棵,留一棵。到了第二天,又都是三棵了。三妮兒遵照老婆婆的吩咐,自己一點也不多要。每天收自己該收的,施舍該施舍的,留該留的。天天這樣。我們這一代的窮人們,都得到了三妮兒的施舍,日子都慢慢地好起來了。

    南海觀音在王母娘娘那里逗留了五天。神仙五天日子,人世間便是五個年頭。難改觀音掐指一算,心里說,那小女孩兒算來也十來歲,到了出家的年齡。有一想,常言說,富貴移志,也不知她的心變沒變。于是,在回南海的途中,又落下雲頭,變成了一個又禿又癩又病又瞎的老大娘,到三妮兒家里去查訪。

    老大娘來到三妮兒的家門口,雙手捂肚子,疼的“哎喲哎喲”直打滾。三妮兒忙走上前去問道︰

    “老大娘,您怎麼啦?”

    那老大娘說︰“我得了一種怪病,每天作兩三次,一作就渾身疼痛。今天剛走到這里,又作了。我死了倒不要緊,只可憐我那一堆不懂事的孩子沒人養活了。”

    三妮兒說︰“老大娘,不要著急,我去請醫生給你看看。”

    老大娘嘆口氣說︰“孩子,謝謝你的好心。這病,已經整整折磨了我十年了。我也找名醫看過,名醫說,要想治好我這種病,藥方就是所有的蔬菜。每種取三棵,砸爛取汁喝,才能治好。孩子,到哪里去討換這所有的蔬菜去呀?”

    三妮兒見說,望了望滿園子綠油油的蔬菜,心里說,我這園子里的菜倒是全,每種正好三棵。可是,老奶奶吩咐說讓留一棵。如果全拔了,往後就沒了。有一想,為了救老大娘和她的那些孩子們,沒了就沒了,再去挖野菜也值得。于是,就把滿園子的菜全拔了,砸爛,取汁給老大娘喝了。老大娘立時就不肚子疼了。

    剛才因肚子疼,老大娘出了一身汗,這會兒汗一落,老大娘凍得打起哆嗦來。三妮兒說︰

    “老大娘,我給您做件衣服吧,您穿得太單薄了。”

    老大娘說︰“孩子,謝謝你的好意,你做了衣服我也不能穿。”

    “這又是為什麼呢?”三妮兒問道。

    “因為醫生告訴過我,我這個人離了三就活不了,做衣服也必須用三塊布料。否則,我穿上以後,還會犯病。”

    三妮兒說︰“正好,我這里有三塊布料,就給您做上吧!”于是,三妮兒把三塊布料全給老大娘做了衣服。老大娘一穿上,禿瘡和癩斑立時脫落了,頭也長出來了。老大娘用手一摸,感動得流出了眼淚。誰知,那雙瞎眼經淚水這麼一泡,立時又紅又腫起來。老大娘手捂雙眼,痛得癱在了地上。三妮兒忙扶起老大娘,問道︰

    “老大娘,你這是怎麼了?”

    老大娘答道︰“孩子,我這雙瞎眼不能流淚。一流淚,我就得活活疼死。是我一時激動,給忘了,讓眼淚流了出來。哎喲,疼死我了。”

    三妮兒說︰“老大娘,甭著急,我去買眼藥水。”

    老大娘說︰“謝謝你,好孩子。你要買眼藥水,一定得買三個大錢兒的,不然,買來也不管用。”

    三妮兒說︰“行,三個大錢兒就三個大錢兒的,救人性命要緊。”說著,拔腿就去了藥鋪,買回來三個大錢兒的眼藥水。

    老大娘又嘆口氣說︰“咳,孩子,忘了告訴你,我這眼要用人的鮮血調藥才行。上一次犯病,是在縣城,正巧遇上了開斬的犯人,我就接了點兒人血。如今,在這鄉村里,到哪兒找人血去呀?”

    三妮兒也了愁︰“這……這……”

    “謝謝你,好心的孩子,這眼我不治了。反正我也是個死,就不管那堆孩子們了。”

    不能見死不救哇!三妮兒听老大娘這麼一說,更急了。一急,忽然想到了自己的鮮血,忙說︰“老大娘,有了。”說罷,用鐮刀割破自己的手指,讓鮮血滴進眼藥水中。十指連心啊,疼得額頭沁出黃豆大的汗珠來。可三妮兒咬緊牙關,一聲沒吭。配上藥水,把眼藥親自點在了老大娘的眼里。

    一會兒,老大娘的眼楮好了,看得清了。當老大娘看到三妮兒的手指上還有血跡時,連聲感謝說︰“孩子,你太善良了,必有好報應。”老大娘回頭看見三妮兒雙目失明的母親,就對三妮兒說︰“孩子,把剩下的眼藥水點在你母親的眼里吧,來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

    三妮兒自是高興。就親自把剩下的眼藥水點在了母親的眼里。說也怪,不一會兒,她母親的雙眼也復明了。三妮兒見了,高興得直蹦高。忙回過身來拜謝老大娘的指點。一拜之後,抬頭一看,眼前哪有老大娘?倒是五年前在野地里遇到的那位老婆婆。三妮兒揉揉眼,眼前又是老大娘。三妮兒又趕忙拜謝。再拜之後,抬頭又看,老大娘不見了,面前站著的是觀音菩薩。三妮兒心里明白了。叩頭道︰“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請你再仁慈,保佑這一方百姓吧。”

    觀音菩薩搖搖頭,說︰“天生萬物,就是讓他們在大自然中互相競爭,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如光吃現成飯,穿現成衣,遲早會在天地間消失的。”

    “這……怎樣做才能保佑他們呢?”

    “在你家的北邊,有一座紫雲觀,你可出家到那里坐禪誦經,普度眾生。那觀內,有一口金鐘,一個玉笸籮,一眼八寶琉璃井,都是仙家寶物。你去了,早晨敲那金鐘,晚上撫那玉笸籮,白日,用八寶琉璃井里的水恩澤于人,可保方圓百里的百姓安居樂業。如你心誠,日後還可得道成仙。”說完,乘著祥雲飛上天去了。

    三妮兒伏在地上,拜謝了觀音,然後辭別母親,就到紫雲觀中當了道姑。因她俗姓姓安,人們就稱她安道姑。

    那紫雲觀內,果然有一口合抱粗的大金鐘。那金鐘,明晃晃光閃閃,還能隨了人的情緒出不同的音響。激昂時,如松濤奔騰。委婉時,似百鳥爭鳴。那玉笸籮,也晶瑩剔透,光澤照人。只要一撫摸它,立時就覺得神清氣爽。那八寶琉璃井,井水清澈甘甜,永無枯竭。紫雲觀里有了這三件寶物,方圓百里的百姓都得到了蔭護,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

    安道姑在紫雲觀了整整修行了六十年。當年的小姐妹們都已過世,她還像三十來歲的一般。

    開元初,紫雲觀搖搖欲墜。一日,正逢觀會,安道姑忽然揮舞著彩綢,向天狂喊道︰“我要上天,請給我上天梯。”話音剛落,人群中有一老者,指了指欲倒的觀宇,說︰“上吧,這里就有梯子。”

    安道姑“哈哈”笑了兩聲,抱起金鐘、玉笸籮,扔到了觀內的八寶琉璃井中,口中還念念有詞地說︰“八寶琉璃井,九子撈金鐘。”說完,又舞了一會兒彩綢,就徐徐地飛上天去了。紫雲觀也隨即傾倒。人們再回頭看那話的老者時,早已無影無蹤了。

    原來,那就是來引度安仙姑的觀音菩薩。

    後來,官府為了弘揚這一壯觀奇聞,在紫雲觀前立了碑,褒揚其美名。尊安道姑為安仙姑,贈丹台真人稱號。並在原觀址上新修了一座寺,起名安仙寺。寺內塑安仙姑神像。香火延續了三、四百年了,直到現在還很興盛。

    三個女孩听得都很入神。梅蘭花像是自言自語又像在囑咐兩個干妹妹︰“明天我們也到那里進香許願,祈求安仙姑保佑我們心想事成。”(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智愚配》,方便以後閱讀智愚配第二十二章 安仙姑的傳說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智愚配第二十二章 安仙姑的傳說並對智愚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