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如果是由趙抗或者虞允文來率領南宋的北伐軍,以他們穩健的作風,根本不會留下什麼空子可鑽,金軍即使真是誘敵到頭來只怕也是白忙活,弄不好還會賠了夫人又折兵。然而,南宋這次北伐的最高統帥是對軍事一竅不通的趙𣐿,漏洞就實在太多了......
趙𣐿也知道他自己不懂軍事,所以他並沒有很逞能地親自指揮,只是帶著數萬禁軍跟在北伐軍的背後以作監督。但是,趙𣐿又不敢將兵權集中到某個大將身上,以免他乘此機會做大,于是宋軍總共才二十多萬兵力,卻分成了四份——楊存中部五萬精兵(沿海岸線水6並進,起牽制作用)、李顯忠部七萬多步騎(這是主力,主要是因為趙𣐿想構建自己的班底)、邵宏淵部五萬多步卒(純粹是為了防止李顯忠獨大才用的......)與趙𣐿親自率領的三萬多禁軍(一路上就是跟著狐假虎威,基本沒打過仗)......
如果這幾支軍隊能夠很好地分工協作,互相保護,倒也沒多少空子可鑽,然而趙𣐿不願見到某個武將威望過高,所以這三位將領居然不相統屬,更沒有上下級之分,身為統帥的趙𣐿又遠遠落在後面,這下麻煩就大了......
由于金軍潰退迅,宋軍此次北伐獲得了相當豐厚的戰利品,李顯忠部由于沖鋒在前自然得到的也最多,這令邵宏淵非常不滿,而李顯忠擔心這一點而特意分出相當一部戰利品留給寸功未立的邵宏淵部,卻又被他認為是“嗟來之食”。果然印證了6仁曾經說過的一段話,“貪利的人一般來說其實很好相處,只要肯付出,就一定有回報;但是貪利而又心胸狹窄的人,就絕對是人渣中的人渣,對待他們,要麼就將他當成敵人來對待,要麼然就遠遠避開為妙。”
李顯忠也是聰明人,便盡量遠遠回避于他,反正就算靠在一起,真的遭到攻擊時邵宏淵也十有**會找借口不派兵來援。可是這樣一來,邵宏淵就更是將李顯忠恨得牙癢癢的,不知不覺間兩只軍隊的間隙越來越大,幾天後甚至過了二百里,而本來應該被他們保護得很好的趙𣐿後軍卻已經像剝了皮的橘子那樣,露出了脆弱的瓤......
“官家,快撤吧!再不撤就來不及了!”,一位禁軍將官焦急地勸道,望向趙𣐿的臉上盡是驚魂未定的神色。原來,不知道從哪兒殺出一支強大的金軍騎兵,居然從李顯忠部與邵宏淵部之間狹長的空隙里鑽了過來,直接沖到了南宋三萬多禁軍面前。按說趙𣐿上台已經對南宋禁軍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整頓,戰斗力比以前可強得多了,但是在這支似乎是從天而降的神秘金軍面前,竟然顯得不堪一擊。這固然有禁軍將領和趙𣐿本人太過大意的因素,更是因為這支金軍騎兵乃是金國最精銳的三萬禁衛軍鐵騎,而他們的主將自然是此時本該駐防在北疆的紇石烈志寧了。原來這是完顏亮和他的愛將早有預謀的一起“乾坤大挪移”......
其實完顏雍根本沒造反,完顏亮自然也沒死,全都是演戲罷了,然而金軍全線撤退卻是真的,所以連趙抗和虞允文也沒有看出問題。不過,在金國南征大軍全線北撤的同時,紇石烈志寧卻按照當初的約定,率領金國最精銳的三萬禁衛騎兵長驅直入,準備突襲毫無準備的宋軍。按照兩人的原定計劃,紇石烈志寧部是應該迂回到宋軍主力李顯忠部的側面,與完顏亮親率的數萬精騎進行夾擊,只要李顯忠部一被擊潰,宋軍的反攻就肯定到此為止了,如果有機會的話還可以再將邵宏淵部也吃掉,徹底打垮南宋本就不強的6軍。但是,紇石烈志寧南下後,卻敏銳地現了一個更好的機會︰由于李顯忠與邵宏淵二人不和,兩支軍隊也漸行漸遠,之間產生了一塊有著相當面積的真空地帶,而趙𣐿所在的後軍則令人(當然是指紇石烈志寧了)驚喜地暴露了出來......
紇石烈志寧雖然並不是一個喜歡弄險的人,但是巨大的利益卻誘使他孤注一擲,率軍悄無聲息地鑽入了縫隙之中,直插趙𣐿所在的後軍!這一招非常危險,如果宋軍兩大主力現他們的行蹤,紇石烈志寧部將陷入宋軍的三面夾擊之中,但是一旦得手,南宋皇帝淪為階下囚的話,那金軍的南征便可以不戰而勝。因為完顏亮曾經對他分析過,南宋的士大夫們決不會願意接受趙抗的統治,到那時他們很可能反而會掉頭幫助金軍,若是那樣的話,就算趙抗出動五十萬大軍北伐,他們又有何懼呢?
在被金國的禁衛軍輕易擊破外圍後,趙𣐿終于體會到他的義父當年那種深入骨髓的恐懼,但是年輕的他顯然要堅強得多,不但沒有落荒而逃,而且還督促將士頑強抵抗,他相信只要能再堅持一天一夜,李顯忠等人的援軍就會趕到,那時就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可是趙𣐿的勇敢並沒能改變戰場的局勢,南宋禁軍現在雖然已經裁汰老弱,而且訓練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戰斗與訓練有著本質的區別,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根本沒見過血,更加缺乏與騎兵作戰的經驗,根本無力阻擋紇石烈志寧那勢不可擋的數萬鐵騎。只是兩個時辰宋軍就已經傷亡大半,降敵的也不在少數。禁軍中幸存的最高將領張子蓋(正史中他是張俊的子佷中唯一一個抗金名將,在野戰中殺死數千金兵,相當難得,也算是為他無能的伯父挽回了一點顏面,可惜短命,真是“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一邊指揮僅存的三千多人頑強抵抗,一邊命令那幾個還能戰斗的大內侍衛將趙𣐿強行架走,護送其渡過淮河。
趙𣐿這時也知道自己原先太自大了,就沒有再繼續頑固下去,而張子蓋喊出的那句“天下可無臣,不可無陛下!”更是令他淚流滿面。然而現在撤退已經遲了,而由于這一帶久經戰亂蹂躪,幾乎可以說是“千里無雞鳴”,想躲起來一時都找不到地方,在金軍騎兵的窮追不舍下,被逼到淮河岸邊的趙𣐿已經來不及找船渡河了,而這時的張子蓋早就在無數馬蹄的踐踏下化作了一灘肉泥......
“南蠻的小皇帝,投降吧!我們會保證你的安全!”,越逼越近的金軍騎兵叫囂道,在他看來宋朝的皇帝已經抓到過兩個了,再來一個也沒什麼稀罕的,所以語氣異常平淡。(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