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女生都是喜歡看書的,瀏覽的速度很快,一眨眼的功夫就過去了好幾頁。
    “這期《彼岸花火》也不怎麼樣啊。”溫志艷評價道,“看署名都是些老作者,可惜寫的東西都在吃老本。”
    張艾琳搖頭道︰“你不能要求太高,《彼岸花火》能做成這樣就不錯了。”
    《彼岸花火》,是上海神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旗下“彼岸花火”工作室所策劃的一刊雜志品牌,經過多年的發展,成功在青少女閱讀市場上佔據一定份額,雖然在銷量上無法和《知音》、《少女少年》等老品牌比對,但旗下已培養了一批有響亮知名度的青年作家,誕生過幾個知名IP,曾改編過影視劇、電影或是動漫,受國內好評無數,其成績在業界擁有不可忽視的巨大影響力。
    听上去很厲害,不過兩名女生都對雜志期刊的發展歷史不感興趣。
    讀者的眼光只會放在文章的質量上。
    “哎,這一屆完全不行啊!”又瀏覽過幾篇文章,溫志艷嘆了一聲,將雜志一推,“最近作者們是集體來五月病了嗎?寫出來的東西一點感染力都沒有。”
    張艾琳點頭道︰“直接看征文吧,再沒什麼亮點,就放一段時間看看口碑。”
    “我也是這麼想的。”
    兩人快速瀏覽,將書頁翻到後面。
    這次征文倒是不錯,有幾篇亮眼的文章,張艾琳和溫志艷讀得津津有味。
    “這篇《太陽雨》不錯,一個喜歡陰天的女孩,和一個喜歡晴天的男孩,結局也挺感動人的,陽光明媚的天空下起了伴著彩虹的雨。”
    “這篇《吸血鬼伯爵》也還行,題材有點老,文筆不錯,有希望入圍。”
    “這篇《狼少年》……”
    一邊欣賞,一邊點評,兩人都是老書蟲,眼光非常毒辣。
    這次《彼岸花火》雜志期刊抽出了很大篇幅,征文的板塊有大約十來篇左右,都被她們一一瀏覽點評過去。
    “咦,這個故事的文風……有點奇怪啊!”
    “你這麼一說……好像是有點?”
    很快,兩人瀏覽到一篇名為《換》的小說。
    按照老書蟲的眼光,只看開篇兩千字——
    文筆能打8分,讀得挺流暢挺生動的,很難想象是個新人。
    人設能打10分,妹妹和哥哥什麼的,太贊了!為了哥哥打斷一條腿都行!
    劇情能打4分……這妹妹的人設,一點代入感都沒有啊!心眼這麼壞,看到好的東西都要去和哥哥搶?
    還有這哥哥的性格,也太軟了吧?拿出你作為兄長的氣勢啊!
    話說這類題材不是應該著重描寫兄妹溫馨的嗎?
    讀得火大!
    人都是有完美心理的,希望能看到符合自己意願的作品。
    但是這個《換》的作品,路子似乎有點野,你想看什麼兄妹溫馨,它就偏不給你,就給你寫點妹妹欺負哥哥,讀起來一點都不爽的劇情——如果是有抖S的心態,或許讀得會很愉悅,可惜兩名女生沒這類小眾嗜好。
    溫志艷和張艾琳憋著一肚子氣,不知不覺就讀了大半。
    主要還是這篇的文筆不錯,雖然讀著不爽,但里面有很多優美的句子,例如什麼“秋花未落春花開,辦得工夫萬寵辱”,“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在描寫季節的時候,就會出現這類詩句。
    這些其實都是很常見的句子,上網一搜能出來大把,並沒有什麼出彩的。
    但是,恰恰是這麼簡單,卻很不容易做到,很多人寫故事連一點學習的態度都沒有,抱著“文人相輕”的心態,看別人寫的故事,就覺得這個人的水平不過爾爾,有些惡劣的作者還會冷言譏諷一下,到處去挑這部小說的錯誤,覺得這樣做心理能平衡一點︰看,這個作者犯了這麼多錯,寫得還不如我。
    中學的語文老師,初中的、高中的,一般來說,每周會布置一項什麼作業?
    摘抄名言名句。
    這就是在告誡學生,要有良好的學習心態。
    有些作者連中學老師教的都忘記了,這樣如何能寫得出好故事?
    而《換》中出現了很多摘抄的優美句子,能看得出來,這篇故事的作者,寫作非常認真,很用心。
    群眾的眼楮是雪亮的,就憑這個寫作態度,讓溫志艷和張艾琳,依然皺著眉頭,往下看了下去。
    而且,遇到一些優美的句子,兩名女生也會拿出筆記本抄下來,以便完成這周的摘抄任務。
    不過,有個地方讓她們總覺得有點奇怪……
    三頁的篇幅,大概四五千字,一共就只出現了四句對話。
    “哥哥,我尿床了,被子和你的換換吧。”
    “哥哥,你的玩具好像很好玩,我的和你的換換吧。”
    “哥哥,你的便當看起來很好吃,我的和你的換換吧。”
    “哥哥,你的自行車好漂亮,我的和你的換換吧。”
    這四句對話,看起來非常奇怪,似乎帶著某種莫名的聯系……
    是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
    當然,通篇也不是只有這四句對話,而是只有這四句對話,是帶著引號的,其他對話基本都是用陳述的方式進行。
    對話不帶引號,的確也有這種行文方式,但這種類型終究不是主流。
    除此以外,兩名女生,總覺得有點奇怪,文章中某些設定,似乎有點“架空”的意味,比如說兄妹倆的父母,一般來說不是媽媽出去工作爸爸在家當全職老爹的嗎?怎麼好像這里是反了過來的?
    不太明白這麼設定的意義何在……
    綜合起來,這些微妙的感覺,促使溫志艷和張艾琳,將小說讀到結尾。
    她們只祈禱,這小說別來個悲劇就行,畢竟悲劇雖然淒美,但人都是有完美心態的,很少有人會真正去喜歡悲劇。
    她們衷心希望,結局會治愈一下,比如說妹妹良心發現,然後“改邪歸正”,兄妹倆幸福快樂、沒羞沒臊地活下去……
    可惜,天不遂人願,你不希望什麼發生,它就會給你發生什麼。
    隨著結尾劇情的徐徐展開,張艾琳和溫志艷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本來她們還在摘抄優美句子的手也停下來。
    結局︰
    當哥哥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手術成功,高興的他想要找自己的親人分享,卻不見身旁一直陪伴的妹妹。
    床頭只留下了一個字條,上面寫著——
    “哥哥,你的心髒壞了,我的和你的換換吧……”
    “……”
    “……”
    “我靠,這個什麼作者,怎麼是這種結局!”溫志艷性格比較粗獷,很有女生風範地當場就罵了出來。
    “說好的治愈結局呢?你就給我來這麼一個‘治愈’啊!”張艾琳性子比較內斂,這個時候也忍不住吐槽。
    好吧,悲劇結尾,在青春文學中其實非常常見。
    但不得不說,兩個人還是被“治愈”到了。
    因為前面本來就非常壓抑,各種讀得不爽,哥哥一直被妹妹壓制,這個妹妹一點代入感都沒有,根本不是她們想要的妹妹。
    想著後面會反轉一下吧,結果反轉倒是反轉了,卻是這麼個“反轉”……
    兩名女生感慨了一番,對視了一眼,不約而同產生了同一個想法——
    這個作者寫得很認真……
    但是,她(他)太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