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房媳婦真是好,有理有道有听教。
她听公婆來調令,要她向西不歸東。
暫面講了暫面迢,這種媳婦世上少。暫面講了暫面迢︰指不多說閑話。講(gang)。迢︰走路。
公婆媳婦一條心,齊心集力把家操。
見了客人茶就來,又幫公婆來添飯。
糞桶夜壺只見倒,從不難過說嘮叨。
她把公婆敬到根,大樹底下好遮蔭。
公婆講話句句听,勝如自家父母親。家(ga)
尊敬丈夫又體貼,家來外頭不的歇。家來︰家里。
賢妻良母夫妻親,為了自家添兒孫。
二房媳婦會當家,里外事情一把抓。
人情世故是她來,親眷朋友不待慢。
外頭人情稱局面,死要臉來活受罪。
這種媳婦件件能,公婆丈夫放的心。
不瞎吃來不瞎用,緊把緊手又把穩。
外面閑話不cha嘴,緊眨眼來慢開口。 cha嘴︰cha話。
家來外頭夸她好,又做大來又做小。家來外頭︰家里和外面。
合大愛小嘴又巧,伯伯嬸嬸有禮道。
當家媳婦不瞎講,千里做官名聲上。
人家夸她還不歹,好歹不過一句話。
三房媳婦麻利人,樁樁會來件件能。
又能剪來又能畫,千人說來萬人夸。
麻利媳婦唱你听,燒鍋弄飯放的心。
踏板一響頭鏡光,火叉一響飯噴香。
搖棉紡紗老在行,織布好象拍巴掌。老在行︰內行,熟悉。
粗針細活一著妥,大小活來都能做。一著妥︰樣樣會。而且做的好。
刀不響來貓不叫,燒鍋弄飯一草草。一草草︰一會兒。
咸魚淡肉燒的好,清清爽爽有味道。
麻利媳婦樣樣會,文武皆全能下田。
栽秧割稻力量有,能幫老公抬鴨船。 鴨船︰一種木制的小船
四房媳婦年紀輕,揩台摸凳愛干淨。
地下掃了青銅鏡,柱腳梁頭沒灰塵。
鍋只洗了象銅鈴,鍋蓋摸了象牙型。
衣裳隔天洗一回,清清脆脆好體面。
干淨媳婦她愛佳,文明打扮素而雅。
日子過了有頭道,精打細算錢不少。
時髦打扮真帥派,迢了路上有人愛。
個個愛她人品好,這種媳婦真是少。
生的悄來嫡嫡悄,裝的悄來惹人笑。
疤麻淺臉不要緊,天生殘疾人同情。
五房媳婦會賺錢,一草做了不剎手。
梨上介到耙上來,經機了機不的歇。經機了機︰指織布。
小孩哭了她要罵,趕了自家做生活。生活(xiu wa)
趕了搖棉做緯紗,趕了織布怕掉價。
趕了了機趕了織,只怕價錢漸漸脫。了機︰布織完。
媽媽夾來象神童,豎起耳朵听行情。媽媽夾︰結過婚的女人。
價錢小了她不賣,挾在懷里帶家來。
挾來挾去沒人要,好象和尚一條糕。和尚一條糕︰我們這里的術語,和尚的糕是帶來帶去的。
算算價錢不上劃,拿布同他調棉花。上劃︰合算。
半斤三兩換一斤,糊里糊涂算不清。糊里糊涂︰(he li he du)
迢了路上算鬼帳,半斤四兩來瞎講。
一草多來一草少,尋人算算剛剛好。剛剛(jiang jiang )
媽媽夾來見識小,有了鈔票當個寶。
放了家來不放心,賭博只老公又要尋。
抗來抗去不的歇, 拿錢又去放利息 ,抗來抗去︰藏來藏去。
一月三塊利上起,遇到死皮還不起。死皮︰不遵守信譽的人。
問他要錢一頓罵,差你錢來總要把。總要把︰總要還。
反來趟他xue面快,人不死來債不爛。xue面快︰不好看的臉色。
六房媳婦她愛悄,鄉下女子城來調,來=里
頭發燙了前頭翹,江西驢子學馬叫。
現在女子大不同,女子打扮男子形。
男女混雜分不清,不男不女壞鄉風。
一天要調好幾身,害死多少鄉下人。
興興大來改改小,鄉下女子溜不到。溜︰趕。
鄉下女子三不問,菜子跟了西瓜滾。
十個女子九個悄,衣裳不舊換新佬。新佬︰新的。
三番調調好幾身,好了店里好裁縫。
媽媽夾來熱把風,叫達動裁縫力得很。熱把風︰愛起哄。叫達動︰語氣詞,叫。力得很︰快。
布店商店貨郎店,尋是尋只女子錢。
小扁擔生意倒大霉,遇到媽媽夾抓抓頭。
買了四兩添半斤,問她要錢象刮金。
哪怕袋里有鈔票,她拿雞蛋同他調。同︰和,向。
七房媳婦懶的很,只顧嘴來不顧身。
床上墊子臭哄哄,地下不掃象牛洞。
不淘米來不洗菜,不洗鍋只就燒飯。
一餐燒了連三餐,餐餐吃只現成飯。
拉開櫥只霉哄哄,菜碗好象地食盆。地食盆︰豬食盆
米湯滿了醬頭來,抹布脫了淹菜來。
這種媳婦不能講,身沒身來相沒相。
身上敖糟好幾斤,頭發結並梳不通。敖糟︰污垢。
一頭頭發象蓬耗 一張嘴巴象蒲包。蓬耗︰毛很長的一種動物,很亂。蒲包︰難看。
一雙胳膊象連篙,一雙腳來象鐮刀。連篙︰打麥子用的。
身上來了她不會,抓把破絮蒜里頭。身上︰月經。蒜里頭︰塞里面。蒜(xiu).
既不洗來又不漿,頂好衣裳沒顏光。頂好︰很好。
也不廊來也不曬,騎馬布來象線板。 騎馬布︰早期的月經帶。
不揩床來不洗澡,墊只上了狗屎毛。狗屎毛︰霉菌。
糞桶撒了滿出來,馬桶撒了阻到蓋。
一提提了法了攀。好像飛機料炸彈。法了攀︰指拎的把子斷了。
八房媳婦蘿卜頭,人家講話她cha嘴。蘿卜頭︰話多。
東經西經撈得到,天高海闊她知道。
紅白喜事處處到,遞夾遞夾一草草。
瘌痢沒到氣息到,迢路好象雞毛報。
這種媳婦世上少,油罐不到醋罐到。
有話不講難過很,迢了路上哼呀哼。
四邊鄰居不講話,一天要迢十八家。
迢到這家講那家,自家反而討人罵。
栽秧割稻忙辰光。坐了家里一人講。 忙晨光︰忙的時候。
一人講了沒意思,打狗罵雞來出氣。
她尋老公不發瘋,三天兩頭吵一頓。不發瘋︰一直不歇。
一草好來一草歹。公婆搬了住人家。歹(ha)
老公吵了沒處站,只好自家來燒飯。
小人家罵了躲房來,躲來躲克一腳踢。 克︰去
九房媳婦狐狸精,不問老來年紀輕。
人家號她攔河網,見到男人就上床。攔河網︰術語,什麼人都要。
兩個奶子突外頭,眼楮迷了一條線。
見到男人打並心,沒生沒熟一樣親。打並心︰心動。
她罵老公沒用頭,只好搬了睡堂前。沒用頭︰沒用,指性事。
老娘正當年紀輕,不能白白耗光陰。
衣裳一天調三身,鏡只面前咬口紅。
妖里妖起象妖怪,做夢想著和人愛。
世上男佬多的很,她想都把一口吞。
多少男人數不通,割割下來挑不動。割割下來︰指男人的那東西。
十房媳婦刁得很,低頭看人眉毛動。
一天不講三句話,講出話來哼哼哈。
講起話來氣煞人,嚼斷鐵來咬斷金。
咬文嚼字口成張,好象秀才做文章。
老公和她吵了嘴,三個月來不開口。
公婆和她吵了嘴,尋死好象沒看見。
鄰居和她吵了嘴,十年要報這個仇。
有誰那她開句心,菩薩不在廟來登。開句心︰指嘲笑她。
十一房媳婦是冷包,拉胸扒懷草系腰。
褲帶拖在屁股後。坐搭就是掐指頭。
燒餐飯來生米漿,迢路好象撒旋網。好象撒旋網︰走路的樣子不文雅。
一餐飯來燒半天,做了個頭沒過頭。
里頭外頭不會做,初一十五常記錯。
織布織了象米篩,打件毛衣象糠藍。
做雙鞋只個把月,穿在腳上徊呀徊。
不會洗來不會漿,新佬衣裳沒顏光。
自己沒身又沒相,老公兒女一個樣。
一天到晚倒拖鞋,什麼生活做不來。生活(讀音︰修劃)
十二房媳婦是草包,好歹她都不知道。歹[ha]
人家和她開玩笑,她把人家當真佬。 真佬︰真的
叫她人品長得好,她肯馬上下屎窖。下屎窖︰比喻什麼都肯做。
花帽一戴就飛跑,多少事來她全包。花帽︰戴花帽,比喻吹捧她。
事情做的不周全,人家拿她來枕頭。枕頭︰指把事情賴到她身上。
耳朵軟來棉花腿,有氣的挑她來吵嘴。
結果兩頭不落好,無緣無故氣吃飽。
想想還是跑回家,到家老公一頓罵。
睡了床上想不通,做人實在不容經。不容經︰不容易。
天下事情都不管,只管在家把人做。
十二房媳婦唱成功,好的歹的分得清。
新社會婦女翻了身,男女平等一樣親。
朋友們, 你們看了不要見笑,在我記憶中是這樣唱的,文化有限。 諒解! 諒解!方言很濃,你們細細品味吧,的確很有代表性。它說出了舊社會對女子的種種行為,有褒也有貶。形象深動。
作者︰從小與你一起長大 回復日期︰2009-11-13 10:07:49
但平實不等于粗陋。“這些天來,我真要感謝她對我的安慰。男人的心也是脆弱的,男人撒起嬌來,和嬰兒希望母親抱他沒有兩樣。不管年紀有多大,男人心底里總藏著要女人疼愛的欲望。小朱在的那些天,我有一種她有比我年長的錯覺,說到傷心處我在她懷里流淚了。有一種孩子被人欺負,在母親懷里哭訴的感覺。”這就是一個男人的心里!現在的年輕的女孩也許體會不到男人這一點。夏老師以自身的感受說出了一個男人的心里。寫作上一直極為突出。“冷酒狂歌不在時,鮮艷玫瑰遭流星。天天空間由你讀,能將天賜秋月圓。院長大郎足居士,麗真不識稗子草”。不談他寫的內容、結構或內在邏輯,僅僅遣詞造句就能看出來其深厚的語言基礎。據他自己說沒有上過大學,但他的語文學能基礎就超出我這碩士研究生的水平。在寫到農村時,他寫晚飯後村婦到水邊喚鴨,寫農民從田里勞動歸來。“夏天,人們收工回來吃過飯,洗過澡,走在路上也好,或在土場上乘涼也好,女人都不穿上衣,下身也只穿一條短褲,包括沒有結婚的女孩也是如此。有些剛發育的小姑娘,那兩個不大的奶頭像兩個小酒杯露在外面,毫不忌諱別人去看,如今我也清晰地記得。夏天在田里勞動的時候,男人常常是一絲不掛。甚至有些年長的,中午回來一直到村莊後才穿條短褲........”看似人人都會說的話,就是寫不出來。因為沒有夏老師那豐富的見識。
“我用刀把那圓圓的西瓜切開,一下子讓我驚呆了,瓜里面通紅的,還往外滴水。在切瓜的時候,我格外小心,怕把瓜切壞了。當我慢慢切開的時候,我發現那瓜露出了紅色,瓜里的水一滴一滴地往外流。我迫不及待地用勺子挖了一塊放在嘴里,啊!那滋味真是美極了。 ”他用切瓜的寫法來反映一個男人當時對女人初次了解的心情巧妙地埋下伏筆,不能不說這是該作品的成功之處。
寫到談女朋友同床而不污,“麗漸漸地進入了夢鄉。我听著麗那輕輕的呼吸聲,朦朧中從窗戶反射進來的微弱光線,似乎能看到麗的睡姿。安心睡吧,我的寶貝。”反映出一個少男的心里。寫到“院長,我拜托你了,我們結束吧,你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的一生要被你毀了的。”在兩次對不同場景的描寫,心情也不一樣,看似沒有華麗的語言,但很樸實。
寫到民謠 “三房媳婦麻利人,樁樁會來件件能。又能剪來又能畫,千人說來萬人夸。麻利媳婦唱你听,燒鍋弄飯放的心。踏板一響頭鏡光,火叉一響飯噴香,搖棉紡紗老在行,織布好象拍巴掌。老在行︰內行,熟悉。粗針細活一著妥,大小活來都能做。......”他雖然說是民謠,我深信是作者自己寫的,不然像現代這樣發達的網絡世界里什麼都能看到,為什麼就在夏老師的文章中出現呢?這也是作品的成功之處,他能將這種特有的文化收集起來,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寫“火叉一響,”用“響”,飯就“香”,這些語言現在的年輕人哪能體會到呢;寫“織布象拍巴掌”“鍋只洗了象銅鈴” 這些擬人的句子使讀者一看就明白。在夏老師的筆下,一切的風景、人物、事件全是鮮活跳躍的,聲音清晰,色彩鮮明,情感真切。不管是兒時的記憶還是後來的事業“搞船”都因為這份鮮活生動,讓我,這個成長于七十與八十年代對歷史茫然的無知後生,終于理解了,我們為什麼要對人生的追求與體會。 (待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