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54年,格林斯潘的婚姻宣告終止,他也中斷了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的博士課程。-------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盡管一再受挫,他仍對前程滿懷信心。當時他才28歲,就同一位年紀稍大的紐約債券交易人聯手,此人名叫威廉?圖森,他們共同創辦了一家咨詢公司——圖森—格林斯潘公司。在後來的20年里,格林斯潘一直把這家公司當作自己的職業基地。1958年圖森去世後,他就接過了公司的領導權,擴大經營,開發了一批在金融和制造業領域頗具影響的客戶。同時,格林斯潘還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新穎奇特、有利可圖的小天地,即向高層企業管理人員提供經濟分析意見。正如一位美聯儲官員日後所說︰“他是第一個專門向總裁們提供預測的人。”這種工作不僅在思維上有挑戰性,也特別適合格林斯潘發揮個人才能,而且也因此使他躋身富翁之列。
直到1977年,格林斯潘才拿到在紐約大學攻讀的經濟學博士學位。如果誰把美聯儲主席看成是教授式的人物,一听到這件事肯定會愕然。雖然他有25年時間沒同書本打交道,但這段時間對他來講極有價值。作為一名經濟顧問,他學會了如何使用復雜的定量技術去預測分析宏觀和微觀經濟動向,與此同時,他獨創了一種“從最基層做起”的分析方法,而這種方法成了他在美聯儲的標志。
對處于這個神秘領域以外的人來講,很難說清格林斯潘的方法論有多麼獨特。他從最小的細節開始,如庫存量、產品交貨時間等,研究許多數字,直至看到大輪廓的出現。他的一位朋友曾略帶夸張地說︰“格林斯潘是這麼一種人,他知道1964年出廠的雪佛萊轎車上用了多少個平頭螺栓,他還知道如果拔去其中3個將會對國民經濟造成什麼影響。”
格林斯潘于1968年開始涉足政治。1974年夏季,赫伯特?斯坦恩告知尼克松總統他不想再繼續擔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任一職,白宮方面就此考慮聘請格林斯潘擔任該職務。但格林斯潘堅決不干。由此可以看出,他熱愛他在圖森—格林斯潘公司的工作,不願意讓公司失去像他這樣強有力的領導人。這時,亞瑟?彭斯,這位格林斯潘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良師益友,出面相勸當年的同窗好友。彭斯自1970年以來一直擔任美聯儲主席。他對格林斯潘說︰“圖森—格林斯潘公司成立20年了,假如這時離了創始人還不能運轉,這就正好說明這家公司存在著嚴重問題。”格林斯潘認為彭斯的分析語重心長,而且很有道理,便同意擔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任一職。
格林斯潘是擔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任這一重要職務的第一位“商業經濟學家”,他很快就發現要勝任這一職務,就要對付許多商業方面的挑戰。而他所面臨的更大挑戰,卻是在13年之後。
1987年,格林斯潘擔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他的任命一宣布,道瓊斯指數竟立即下降了22個點,債券價格下滑得更厲害,在一天之內降到了5年內的最低點。在東京,美國對日元的匯率由1:145跌到了;在巴黎,美國對法國法郎的匯價下降了2%。
這位新任的美聯儲主席不得不馬上對付通貨膨脹。挑戰並就此停止,7月份,原油價格跌到了每桶11美元,而到了8月,又猛漲到每桶22美元。價格的暴漲連同其他通脹壓力,促使美聯儲于1987年9月4日將貼現率提高了個百分點。
這是一年多來首次利率調整,又是從1984年春季後第一次上調利率。實際上,從1984年以來,美聯儲共七次削減利率,由原來的90%下調到後來的%。大多數經濟權威人士認為︰9月上調利率,明顯地意味著格林斯潘主持的美聯儲要認真對付通貨膨脹。
此後的危機依舊接連不斷。一周之後,也就是10月19日這一天——不久就成為臭名昭著的“黑色星期一”——股票市場大幅度地下降了508點(降至點),造成損失高達5000億美元。對大多數觀察家來說,這個時候真是可怕之極。此時急需具有果斷決策能力的領導人,力挽狂瀾,而坐在美聯儲主席高位上的這個人卻是人們認為最沒有經驗的那一位。
面對挑戰,格林斯潘挺身而出。下午剛過4點鐘,格林斯潘在達拉斯走下飛機,此時收盤鈴聲已響,使華爾街避免了遭受更大的損失。一個驚慌失措的美聯儲官員告訴格林斯潘,市場在收盤時已下降了508個點,格林斯潘當時一愣,但馬上做出反應,他听到的應是508個點,而不是個點。他立即取消了預定的講演安排,飛回華盛頓,當夜召開緊急會議,同顧問們研究處理危機的對策,並做出了至關重要的決策。在星期二開市鈴聲響前不到一個小時,他發表了下面的簡要聲明︰“聯邦儲備委員會,根據其國家中央銀行的責任,今天重申它時刻準備著發揮其清償來源的作用,支撐經濟和金融系統。”也就是說美聯儲會根據需要,向金融體系注入資金,以防止金融崩潰。換句話說,對付危機的緊迫性已遠遠超過了緊縮銀根的政策。雖然這與格林斯潘過去的主張不合,但正如愛默生所說︰“愚蠢的政策一致性是目光短淺之輩的做法。”所幸格林斯潘並不愚蠢。
在過去的黃金年代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只要像摩根這樣的金融巨頭走進股票交易所,在大庭廣眾之下簽下大額訂單,就可以制止恐慌。而現在的美聯儲是在摩根去世那一年創建的,在眾多方面成了他的繼承者,也正以類似的象征性手段干預經濟來穩住投資者。學了一輩子經濟史的格林斯潘,對摩根和其干預手段了如指掌,更確切地說,他也了解美國1929—1933年金融史上的悲劇,當時正是由于中央銀行愚蠢地緊縮銀根,把已經受到打擊的股票市場推進了大蕭條的深淵。所以,當他的一些顧問正苦于無計可施時,格林斯潘卻毫不猶豫地說道︰“懂得經濟史的人都會明白,如果股票市場下跌了500個百分點,跌幅達20%時,經濟肯定會出現大問題。這時我們所要考慮的不是應不應該向市場注入資金的問題,而是如何注入的問題!”
市場很快就平靜下來。在短短幾個月內,人們挽回了“黑色星期一”中所遭受的全部損失。正如《福布斯》日報所描繪的那樣,“這是格林斯潘最輝煌的一刻,他高舉起喇叭,告訴銀行把錢借給華爾街,然後降低短期利率,而長期利率也隨之下降。”
這種有效的干預,對格林斯潘來說,還只是開頭。股票大跌幾個月後,美聯儲又調高了利率,這是一個驚人的舉動,而且傳遞了兩個有關信息︰首先,格林斯潘已下定決心抑制通貨膨脹;其次,他相信1987年的股票大跌與其說是危機,倒不如說是對經濟的調整。他高瞻遠矚,不讓短期波動影響經濟的長期持續增長。慶幸的是,1987年的股票大跌沒有重演1929年的悲劇。此次股市跌價後沒有出現經濟蕭條,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格林斯潘的英明決斷。
在經濟領域取得勝利後,格林斯潘仍面臨著重大的政治考驗。保守的共和黨總統喬治?布什正爭取連任,大多數悲觀的華盛頓內部人士預測︰保守的共和黨人格林斯潘不會對利率采取任何行動來支持布什,盡管當時迫于通貨膨脹的壓力很明顯需要再次調高利率。這時,格林斯潘更驚人的舉措出台了。在共和黨全國大會召開前的幾個星期,美聯儲將貼現率提高了50個基本點(整整提高了50%),這一來使原本就不景氣的經濟幾乎窒息了。
由此可以看出這位美聯儲主席盡管經驗仍然欠缺,但卻絕不受任何人控制,也不領任何人情。他的視野遠遠超過了政治家的視野,政治家最遠不過只能看到下一次選舉而已。格林斯潘經常不厭其煩地講︰我們的目的是獲取最大限度的可持續性增長。
1990年,美國經濟滑入輕度衰退期,許多經濟學家和投資者指責格林斯潘把持的美聯儲,說它在發現經濟指標有問題以後,采取行動時動作太慢(美聯儲直到12月份才調低利率)。但到了1992年,經濟又出現大幅度增長,同時通脹率和失業率保持很低水平。當其他人正在沾沾自喜、津津樂道時,格林斯潘的目光已經投向了更遠處。他得出結論︰最大可持續增長已處在危險之中。美聯儲預計,再過1年左右時間,緊張的勞動力市場便會引發通貨膨脹,于是從1992年7月再度提高利率。
從華爾街到各城鎮,對格林斯潘的評價可謂眾說紛紜。許多人把他當成討厭的掃興鬼︰經濟本來處于良好發展勢頭,就因為過度害怕通貨膨脹而去抑制其發展。而工會組織只想提高工人工資,增加就業機會,因此就把這位美聯儲反通脹斗士罵得狗血噴頭。但是美聯儲卻繼續調高利率,一共調整了五次。從1992年7月的3%的最低點調至1995年2月1日的%的最高點。與此同時,經濟繼續增長著。這樣先發制人的策略的確保證了經濟的最大可持續增長,格林斯潘的理論得到了驗證。
隨著格林斯潘的努力,美國的經濟狀況日益好轉。1999年初,美國經濟以5%的年增長率發展,而失業率跌到了28年的最低點。這樣一來,他每說一句話人們就越加關注。連穩重成熟的人們也開始從這位麻臉主席的講話、證詞和態度中尋求潛台詞。
更多的人認為對于格林斯潘這個歷經30年才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的人來說,與其說他是一位經濟學家,不如說他是一位懂得經濟的政治家。
一個成功的美聯儲主席首先要是一個政治家,僅有經濟知識還遠不能使他勝任這一牽動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神經的角色。看上去,美國的聯邦儲備體系在法律上是不受立法或行政監督的,它是獨立的,但事實上,它還是要受總統和民意的監督,並和各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組織維持著一種親密卻又合法的關系。在許多時候,格林斯潘需要扮演的是“金融總統”的角色。
多少讓人有些意外的是,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人物往往並非是依靠學術天才,而是依靠他的政治能力,依靠他對時代風尚和脈搏的把握與調和力。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格林斯潘的經濟學見解並非超一流,但他卻是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像許多優秀的總統一樣,他深知民眾乃至總統的心理,懂得神秘與公開的平衡,也清楚如何與媒體打交道,而這一切,一部分源于他的天才,一部分則源于他在華爾街和華盛頓長達30年的摸爬滾打的經驗。
就像一位政治學家所說的那樣︰當一個人在世時就成為傳奇式人物,當他矢志踏上成為偉人的孤獨寂寞的道路,當他顧及影響而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再三斟酌時,人們就很難透過他的公開形象去了解其真面目。
“華爾街的首席政治家”——格林斯潘自然很明白這一道理,而且他也知道神秘感可以激發興趣,避免被人輕易操縱,使別人尊敬你,畏懼你,並保持持久的優勢。在過去的近20年里,格林斯潘一直努力保持著自己的神秘色彩,無論是私生活,還是言行舉止,都給人捉摸不透的感覺。在美國,流傳著“美聯儲語言”,所指就是格林斯潘的語言風格。由于所處的位置關系重大,格林斯潘在公開講話時不僅極其小心謹慎,更是充滿了含義不明的暗示,閃爍其詞,給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也留給了繼任者以很高的要求——他不僅要精通經濟,更要能夠玩轉政治,尤其是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缺乏政治家的洞察力和號召力,是很難引領美國經濟走向更加穩健的發展之路的。
然而在高度評價格林斯潘政績的同時,華爾街也對他的一些做法表示不滿。戴維?凱利說,美聯儲公布的信息過多,使市場對其政策出現不同解讀,並且無所適從。此外,他對下屬過于溫和,以致其下屬在媒體上頻繁露面,透露美聯儲下一步貨幣政策的玄機,使美聯儲的權威性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克里斯頓?斯坦克認為,格林斯潘的貨幣政策總體是成功的,但並不完美,19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就與其不恰當的貨幣政策有關。此外,格林斯潘在2001—2002年的一連串減息動作幅度過大,短短一年間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由%降至%,這使美國房地產領域出現大量泡沫。而一旦房價下跌,居民消費緊縮,美國經濟增長後勁將無法持續。這也是留給下任美聯儲主席的一道難題。
穆迪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和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認為,格林斯潘2001年以來支持布什總統的減稅政策,使美國本已龐大的赤字更加嚴重,從而帶給美國經濟更深的內傷。但無論怎麼樣,時勢造英雄。多年來,格林斯潘謙遜、沉著、果敢的形象已深深印在人們心中。在更多人眼里,他仍不失為美國歷史上最合格的聯儲主席。
美國國務卿——美國外交的風向標美國總統布什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國務卿是美國的臉。的確,國務卿是美國政府外交決策的重要人物,堪稱美國對外政策的晴雨表。美國的國務院在美國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相當突出。它是總統在外交事務上的主要顧問,負責制訂和貫徹美國的外交政策,處理日常外交事務,協調對外經濟政策和計劃,擔負美國在國外的教育和文化活動的全面政策指導,制訂美國的國防科學和技術計劃的政策並提出建議,協調美國對外經濟援助和軍事援助計劃並監督其執行,負責美國派駐各國的大使館、領事館和涉外官員的管理工作等。國務院有美國第一部之稱,其最高負責人國務卿享有內閣“第一閣員”的稱號。由于與總統有特殊關系,國務卿可以通過總統對各部發生重要影響。由于美國副總統的職權非常有限,所以事實上國務卿是僅次于總統掌握實權的行政長官。所以,總統對國務卿的選擇是非常慎重的,他必須是總統的得力助手,並且是總統黨內的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又必須是與最具實力的壟斷財團有密切聯系的人。可見,國務卿是美國對外政策的執行者和重要決策人之一,是美國政府和總統與外部世界聯系和交往的重要工具和紐帶。在經濟上,他是美國向世界市場傾銷商品、輸出資本、搜購原料、實行經濟擴張和市場壟斷的推銷商和經紀人;在軍事上,他是美國推行霸權政策,貫徹其全球戰略的先行官;在文化上,他是美國對世界各國進行文化交流、滲透,兜售其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體系的傳道士;在政治上,他是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縱橫捭闔,維護、擴張美國的權益和地位,推行其政治、經濟、軍事總體戰略的設計師和執行人。
只要說到國務卿,或者美國外交,不能不提亨利?基辛格。這位出生于德國的猶太人後裔,讀書時是絕頂聰名的學生,教課時是了不起的教授,寫書能寫出名垂青史的力作,從政又能叱 風雲、顯赫一時。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基辛格是美國外交史上的第一人。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國費爾特市。1938年移居美國。1943年加入美國籍。1943年至1946年在美國陸軍服役。1950年畢業于哈佛大學,1952年獲文學碩士、195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51—1969年任哈佛大學國際關系研究班執行主任、 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負責人、講師、副教授和教授。1969—1974年任尼克松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1969—1975年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1973—1977年任美國國務卿。此後在喬治敦大學任客座教授,兼任全國廣播公司顧問、大通曼哈頓銀行國際咨詢委員會主席、阿斯彭學會高級研究員等職。1982年開辦基辛格“國際咨詢”公司並擔任董事長。1983年任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分析員。1983年至1984年任美國中美洲問題兩黨全國委員會主席。1986年9月任美印委員會主席。1987年3月任美國—中國協會兩主席之一。2002年11月27日,基辛格被美國總統布什任命為調查“9?11”事件的一個獨立委員會的主席,12月14日,基辛格辭去該委員會主席職務。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