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有人告訴我,“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還告誡我最好多讀一些類似于《二十四史》之類的大部頭。-------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可惜我當時實在沒有體力和胃口去啃那些淨重在幾公斤以上的大磚頭,就只有把精力投入到觀摩那些看上去很美的連環畫中去。
四大名著中,我最早讀的是西游記,其次便是水滸。在看完這兩部之後,我徹底對那個告訴我“老少讀書論”的人失去了信任,覺得類似于真假美猴王的精彩,與打架打得象水滸這樣熱鬧的書不讀一番實在遺憾,所以對他告誡于我的後一句也產生了深深的懷疑,遂決定把《三國》放到一邊,等我七十多歲的時候再看。
《水滸》中,有一個潑辣的女子,也是以賣藥為生,但她的藥經常會羼雜在一些牛肉和酒水中,吃喝下去往往還會使人知覺全無,也可以勉強算是麻醉科的同行。不過她將人麻醉之後的手術比較特殊,只管開膛,不負責縫合,這個人叫作孫二娘。
時至今日,她的徒子徒孫照樣行走江湖,招搖撞騙。以那些給別人吸迷煙,喝含有迷幻色彩的飲料的人為例,現在也著實不少,光我听說過的案例,就有不下十個。有的是被人騙走錢,有的是被人拐賣到外地,如此種種,不一而同。
我有一個朋友在刑警隊工作,有一次抓了幾個孫二娘的徒孫,審訊的時候在問到他們為什麼這樣干時,有一個可能是吃了糨糊的家伙後悔地說道︰“早就告訴他們應該扮別的,他們幾個傻子一直扮算命的,我靠。”
這個家伙到底傻不傻,得通過智商檢測才能認定,我不能給他輕易地下結論,這個問題也不在本期話題研究之列,但那些經常喬裝打扮成算命先生到處騙人的“伎倆”,還是值得人們警惕。我听說過最“巧妙”的一次詐騙,是幾個“托兒”設計成醫生和病人,竟然穿著白大褂大搖大擺地走在一家市級醫院的門診走廊之中,最後經過“n簧”的配合,假裝某“醫生”有高級藥物出售,遂使幾個在走廊內等待掛號和就診而圍觀的患者上當受騙。
縱觀騙局,騙子們“忽悠”老百姓的中心思想只有一條︰其實還是“小便宜”的問題。騙子們一路從巧舌如簧忽悠到一夜致富,總會拉扯到各種各樣的“天上餡餅”,叫別人相信這是一次上天的垂青。于是,被忽悠的人們便象範偉的那條腿,拐著拐著就真的拐了。
盡管大家都沒有孫悟空那樣的火眼金楮,但必要時的割舍,還是非常非常地需要。
?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