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進寺,各自許了願,拜過諸神,出來賣些香,還有兩柱一人來長的高香。-------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香爐很高大,後面是一個影壁牆,兩邊寫著一幅對聯︰“頃刻間千古事業,方寸地萬里河山”。
進完香,二人順山路隨人群上山。人們是上山走近馬和羊。遠處看著很逼真,真正到了山上,卻找不到哪是羊,哪是馬。盧曉潔詩興大發。感慨地朗誦起甦東坡的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二人來到一個陰涼下,在一塊石頭是鋪了兩張紙坐下。盧曉潔把一只胳膊放在董慶忠的雙肩後,若有所思地說︰“忠,我忽然想到一件事。”
董︰“什麼事?”
盧︰“你屬馬,我屬羊,咱倆現在坐的姿勢像不像羊馬山?”
董慶忠豁然大悟,驚奇地說︰“我還沒想到,還真是——羊馬山,我們倆就是羊馬山。今天來得真值。”
盧曉潔把身子往董慶忠身上一歪,董慶忠把他抱住懷里。
山上還有不少景點,都是關于羊和馬的傳說景物,二人興致正濃,不知不覺已到下午一點半。董問盧︰“餓了嗎?”盧說︰“不餓,你呢?再轉一會兒好嗎?”稍微停了一會兒,喝了點水,吃了兩塊餅干,二人又到了“避難窟”、“采藥峰”、“甜蜜谷”、“康復道”、“快樂津”、“神物齋”、“對弈石”。各處景點都有實物,讓人不能不確信,這不僅僅是神話傳說,而是真真實實的歷史故事。董、盧二人每到一處,都不免感慨不已,屢屢發出感嘆和聯想。尤其在采藥峰,看了幾種草藥植物,听了導游的講解,讓他們重新感受了羊馬相幫相戀的動人故事。還捎帶著了解好幾種草藥的性能。
在神物齋里,有很多書,都是記載和描寫馬和羊的。牆上的壁畫畫的都是關于馬和羊的典故和傳說。
馬還有那麼多別稱,各種顏色的馬叫法也不一樣,董和盧印象最深的是龍——純白色的馬,這讓人自然想到一個讓男人驕傲,讓女人心動的詞——白馬王子。
導游還介紹了歷代君王和文臣武將惜馬愛嗎的故事,什麼“六駿”、“七駿”、“八駿”,寶馬救主,等等,讓人听了還想听下面的。
關于羊也有很多傳說,其中的“白石道人”說,引起了他們的興趣。
東晉時有個皇初平,也有的書上叫黃初平,小時候家里很窮。十五歲那年,一次出去放羊遇見一位道士,道士看皇初平品性溫良謹慎,就帶他到金華山的一個石室中修煉,原來這道士是個仙翁。皇初平自此跟仙翁潛心修道,鑽研丹藥,四十年不食人間煙火,終于理悟修道玄機,修得法道。家人以為初平走失,或者被壞人拐去,四處尋找。初平的哥哥初起,到處打听下落,後來遇一位道士,告訴他說去金華山洞中看看,有一牧羊兒,也許是初平。初起就來到了金華山,在金華洞找到了初平,哥哥驚訝了,幾十年過去了,弟弟容顏未改,還是個孩子。哥哥初起問他當年的羊群哪去了,初平在山上喊了一聲“羊起”,滿山白色石頭石應聲而起,變成千萬只羊。這個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故事名字叫黃大仙“叱石成羊”。初起這才知道弟弟初平已得道成仙,也要求跟著學道。從此他亦不食人間煙火,僅服食松籽、茯苓。久而久之,兄弟倆都成了神仙。後來,人們就把稱羊為“白石道人”。
有一幅書法別出心裁,用隸書集中了幾乎所有的帶馬字的成語,盧、董看到,覺得很有意思。平時也知道有馬字的成語不少,集中起來也還真多。二人從頭至尾看了一遍︰
“散馬休牛,馬入華山。馬翻人仰,馬仰人翻。
蜘絲馬跡,馬腹逃鞭。風馬不接,一馬當先。
馬牛襟裾,兵慌馬亂。僅容旋馬,快馬加鞭。
馬捉老鼠,意馬心猿。六馬仰秣,一馬一鞍。
得馬折足、人仰馬翻。馬面牛頭,牛頭馬面。
馬中關五,馬首是瞻。拍馬溜須,馬放南山。
拿下馬來,一馬平川。犬馬之疾,兵荒馬亂。
馬革裹尸,人荒馬亂。跑馬觀花,老馬戀棧。
馬革盛尸,倚馬千言。秋高馬肥,馬不解鞍。
馬𣳿艟麈t 蚵 邸9槁矸排# 硌食點佟 br />
駟馬莫追,躍馬揚鞭。鞍馬勞困,犬馬之戀。
人困馬乏,車怠馬煩。狗馬聲色,車在馬前。
駟馬高蓋,駑馬戀棧。求馬唐肆,車馬駢闐。
馬馬虎虎,犬馬之年。猴年馬月,食馬留肝。
馬工枚速,匹馬當先。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