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之旅

本書涉及的武術及拳道資料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雲東郎 本章︰本書涉及的武術及拳道資料

    少林功夫

    少林寺因禪拳雙修而聞名天下。-------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拳以寺名,寺以拳顯”。在經歷代武僧長期的實踐經驗和歷史演變下形成了特有的功夫體系,它以樸實無華 剛柔相濟, 招式多變的實戰風格而流傳至今。

    少林拳的特色是突出一個‘打’字,身之收放,步之進退,手之出入起落,一氣合成,手法簡潔,清晰明了。

    套路完全從實戰出發,拳打一條線,拳打臥牛之地,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滾出滾入。攻守呼應,吞吐相合。拳如流星眼似電,腰如蛇行步賽粘。

    在少林寺眾多的禪武修煉者當中,釋延武就是其中具有杰出代表性的人物。

    釋延武︰俗名:潘國靜,浙江省溫州永嘉人,政協委員,少林寺十八羅漢之一,正宗少林寺曹洞宗三十四代功夫傳人,是中國少林武術派系的代表人物,少林武術八段。自幼開始在少林習武,皈依在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門下,賜法號延武。他擅長少林傳統功夫和散打,對氣功養生、中醫傷科、自然環境學頗有研究

    天下功夫出少林。只要說到少林寺,幾乎所有人都會首先想到少林武術。少林寺在1500多年的歷史中曾多次遭天災人禍的廢毀,但少林僧人以其固有的方式代代相傳,使少林功夫流傳至今,聞名天下。

    少林功夫是一個龐大的技術體系,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門派”或“拳種”。中國武術結構復雜,門派眾多,少林功夫以其悠久歷史、完備的體系和高超的技術境界獨步天下。根據少林寺內流傳下來的拳譜記載,少林功夫套路共有708套,其中拳術和器械552套,另外還有72絕技、擒拿、格斗、卸骨、點穴、氣功等各類功法156套。現在流傳下來的少林功夫套路有200余套,其中拳術100余套,器械80余套,對練等其他功法數十余套路。這些內容,按不同的類別和難易程度,有機地組合成一個龐大有序的技術體系。

    少林功夫具體表現為以攻防格斗的人體動作為核心、以套路為基本單位的表現形式。套路是由一組動作組合起來的。動作設計和組合成套路,都是建立在中國古代的人體醫學知識上,合乎人體的運動規律。動作和套路講究動靜結合、陰陽平衡、剛柔相繼、神形兼備,其中最著名的是“六合”原則︰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中國古代思想認為,最合乎人體自然結構的動作,才是最合理的。少林功夫充分融入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陰陽平衡、剛柔相繼、天人合一等),套路與套路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間有所照應。

    表面上看,是按照難易次第排列,是學習的階梯或模式;深入地看,實為中國古代思維方式的表現,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殊模式。所以,少林功夫不僅僅是一個龐大的技術體系。 “功夫”一詞是佛教專用名詞

    釋永信說,少林武術不僅僅是由一串拳腳棍棒組成的,它還包含著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由少林武術形成的歷史賦予的。他在《中國武術文化略述》一文中指出,“功夫”一詞是佛教專用名詞,禪宗的修行成果就叫“功夫”。比如坐禪、參話頭就叫“做功夫”。“做功夫”的目的是為了開悟成佛,超凡入聖,徹底改變人的品質。

    少林寺是禪和武的世界,少林僧人習武是一種修行,所以又叫“禪武”,“禪武合一”。在少林寺,有“禪武同源,禪拳歸一”之說。禪為武之主,武為禪之用。即武是禪的表現,是禪生命的有形化;禪是武的精神本質,以禪入武,便可達到武術最高境界;武學大道也就是禪道。

    除武法外,少林醫法、建築、書畫、雕刻等文化藝術,都是禪的應化。

    禪宗以“擔水砍柴,無非妙道”,少林武術亦“參正禪機,冀臻上乘”,于是始有“內外交修之旨,身心兩修之功”。永信方丈說︰“少林功夫是以禪入武,身心兩修,追求的是悟道解脫,成就的是‘不動心’。”

    “身心兩修”之心是指在少林武術之小道中,用心去體悟那個不能用語言表述的天地萬物之大道,是哲學性精神修養行為;“身心兩修”之身是指外在的生理機能,“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都是體育性生理鍛煉行為。

    上乘武功當然是厲害的武功,但厲害的拳術未必就是上乘武功

    武功是否厲害,在于科學的訓練方法,不在于哲學的精神修養;禪是哲學,哲學的價值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如果單純追求厲害的武功,少林武術則不必要去“參正禪機”。

    上乘武功的價值在于上乘的審美觀念。惟有上乘的精神境界,才有可能產生上乘的審美觀念;惟有上乘的審美觀念才有可能創造出與之相符的上乘科學訓練方法,才有可能創造出符合禪宗思想的上乘少林武術;才能滿足人們審美觀念更高的價值訴求。因此,少林武術“參正禪機,冀臻上乘”首先是哲學審美的上乘,其次是科學功夫的上乘。

    禪宗雖然是宗教的,其實更是哲學的,是人類追求情感滿足長河的一條重要支流。佛教從漢代傳入中國多年之後,禪宗“成為佛教和佛學的同義語”,傳統少林武術產生于少林寺,與少林禪宗有不解之緣。

    少林武術的要旨是禪武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的祖庭,禪宗以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為要旨。在佛門眼中,參禪是正道,拳勇一類乃是末技,僧眾們不過是借練功習武達到收心斂性、屏慮入定的目的。同時也可收到健身自衛、護寺護法的效果。

    正因為禪宗沒有把武技看得太重,而是以禪定功夫為根基,泯滅爭強好勝之心,屏棄塵俗紛擾之念,才使得武僧們習慣于在心靜如水、無患無慮的狀態下練功,又兼以寺院武功的傳統優勢,所以歷史上的少林武僧往往得以步入武學的較高境界,這不能不在相當程度上歸功于禪法的作用。

    武術禪就是提供一個人可以親身去做,最終“見性成佛”的參禪路徑。少林功夫的極致就是練就不動心,“內心不亂為定”,表現在外,就是“外不著相為禪”。外不著相,才能變幻莫測,博大精深。

    武術禪並不純粹是拳腳,否則就叫武術了。純粹的武術是不可能練就不動心的。武術禪作為學佛的一個法門,是要求用一顆參禪的心去習武。離開了這顆參禪心,武術禪就無從談起。

    由于上千年的積累和努力,少林武術中的武與禪已經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少林武術中的武,已經融化在了參禪之中。這是少林武術與其他派系武術的不同之處。武術禪的優越之處,就是少林武術已經形成人人可以演練的很具體的參禪程式。提倡武術禪的真正價值,就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參禪程式。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八卦掌

    八卦掌是一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為主的拳術。由于它運動時縱橫交錯分為四正四隅八個方位與“周易”八卦圖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有些八卦掌老拳譜常以卦理解釋拳理以八個卦位代表基本八掌。

    八卦掌是我國流傳很廣的拳種,是武當內家拳三大名拳之一,也是道家養生、健身、防身陰陽掌的一個體現。它以八大樁法為轉掌功,又集八大圈手于一體,下配一至八步的擺、 扣、順步法為基礎,以繞圈走轉為基本運動路線,以掌法為核心,在走轉中全身一至,步似行雲流水,身法要求︰擰轉、旋翻協調完整,走如游龍,翻轉似鷹。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橫、撞、扣、翻、托等。

    關于八卦掌的起源據考證為清代河北文安縣人董海川在江南游歷時得到道家修煉的啟示結合武術加以整理而成。董海川曾在清朝肅王府作拳師故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帶流傳開來近百年來遍及全國並傳播到國外(如東南亞地區)。

    八卦掌的特點是身捷步靈隨走隨變與對方交手時身體起伏擰轉敏捷多變。拳諺說它“形如游龍視若猿守坐如虎踞轉似鷹盤”。其基本功以樁步行步為基礎。身型要求頂頭豎項立腰溜臀松肩垂肘實腹暢胸吸胯提襠。步法要求起落平穩擺扣清楚虛實分明行步如泥前行如坐轎出腳要摩脛(兩腳踝關節相貼而過)。走圈時內腳直進外腳內扣兩膝相抱不可敞襠。身法講究擰旋轉翻圓活不滯。手型有龍爪掌牛舌掌兩種。主要手法有推托帶領搬攔截扣捉拿勾打封閉閃展16法。要求能進能退能化能生虛實結合變化無窮。每掌發出皆要以腰作軸周身一體內外相合外重手眼身法步內修心神意氣力。

    八卦掌的動作要求順頸提頂,松肩垂肘,暢胸實腹,立腰溜臀,縮胯合膝,十趾抓地。八卦掌以“滾鑽爭裹,奇正相生,走轉擰翻,身隨步走,掌隨身變,行走如龍,回轉若猴,換勢似鷹,威猛如虎”;以曲剎直,以動擾靜,以靜剎動為修煉原則。

    八卦掌分為“定架子”“活架子”“變架子” 3步功夫。“定架子”是基礎功夫要求一招一式規規矩矩宜慢不宜快以求姿勢正確樁步牢固行步平穩切實做到“入門九要”即塌(塌腰)扣(含胸)提(尾閭上提谷道內提)頂(頭上頂舌上頂手前頂)裹(裹臂)松(松肩沉氣)垂(垂肘)縮(胯根肩窩內縮)起鑽落翻(臂內外旋)等要領切忌挺胸提腹努氣拙力(稱為 3大病)“活架子”主要練習動作協調配合使基本要領在走轉變換中運用嫻熟。“變架子”要求內外統一意領身隨變換自如隨意穿插不受拳套節序限制做到輕如鴻毛變如閃電穩如磐石。

    八卦掌的基本內容是八母掌也稱老八掌即單換掌雙換掌順勢掌背身掌翻身掌磨身掌三穿掌和回身掌各地流傳內容不完全相同有以獅鹿蛇鷂龍熊鳳猴八形代表的也有用雙撞掌搖身掌穿掌挑掌等作為基本八掌的內容。其中每一掌都可以衍化出很多掌法素有一掌生八掌八八六十四掌之說。

    八卦掌有單練對練和散打等形式。根據老拳譜記載八卦掌拳系尚有十八趟羅漢手七十二暗腳七十二截腿但目前很少傳習八卦系統所有器械有刀槍劍戟等練法仍體現隨走隨變械隨身走身隨步換勢勢相連的特點另外還有鴛鴦鉞雞爪銳風火輪判官筆等短小的雙器械這在其他拳種中較為少見。八卦掌有利於訓練人的柔韌速度耐力對下肢力量的培養尤為突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八卦掌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螳螂拳

    梅花螳螂拳的特點︰

    梅花螳螂拳為山東威海都蓮茹所傳,以後傳至東北及南方和全國各地,其拳偏剛,故有人稱為”硬螳螂”。身法要求︰擰腰坐胯,意形並重,內外兼修。步型有馬步,弓步、虛步、丁步、蹋步、路虎步、玉環步。歌訣︰”騎馬登山吞托式,御敵跨虎姿”稱為螳螂八勢,為梅花螳螂拳之基本功。

    梅花螳螂拳套路很多,有牧童指路、白猿偷桃、崩步、攔截、梅花糖儲翻車、勾法、螳螂撲蟬、螳螂展翅、螳螂行、八肘、摘要一至七套、器械有螳螂刀。槍、劍、棍等、其手法有掌、勾、爪、拳、指五種。手法概括有十二個字,即提拿封閉、粘黏幫貼、來叫順送,動作靈活多變,非常機警,進退自如,神形具備。暴發力及寸勁最多。各種勁法齊全,腿法與腳法有彈蹬掃掛、抄踹擺踢。以及反尖腳、斧刃腳和撩腳、杵腳。扣心腳等。尤其突出肘法、套路就有四套八肘、其肘法有黏肘、疊肘、墩肘、拐肘。頂肘、轉肘、撲肘、朝天肘、掀肘等等何止八肘、只不過叫八肘而已。螳螂拳之小臂由肘到小臂尺骨及臂之頂端部位,在技擊手法上皆稱為肘,這樣肘法就更多了,如臂肘、彌肘皆是。

    譜上說︰“全身十二捶,閃賺雙手扣。”其十二捶是︰“頭腳手肘肩膀膝胸背腹臀根心位(根字即和的意思)。”扣者如鈕扣之扣。故又有“采衣人扣”之說。真可謂全身是打,無處不打。故梅花螳螂拳為長短具備,剛柔相濟之拳術。總之技擊性很強,屬于短打類型的拳術。行功歌訣︰子午卯酉晝夜還,燒酒房事不可貪,輕擊重打有先後,日將月就勿間斷,昔日依此成羅漢,我輩學來作奇男,千錘萬煉猶嫌少,何惜工夫一百天。

    七星螳螂拳的的特點︰

    七星螳螂拳相傳為姜化龍所傳。“七星螳螂與梅花螳螂內容與技擊特點大同小異,其練功方法,以七星步而得名,又說是七星拳而得名。七星拳強調七星式”,實為七個部位,即頭、肩、肘、拳、膝、胯、腳作為種技擊手段。有七星拳、崩步、攔截、梅花轆、梅花拳、白猿偷桃、白猿出洞、白猿攀枝、撲蟬、八肘、摘要等30余套。器械套路有刀、槍、劍、棍、拐子、流星、三節棍、大梢子、大刀、雙鉤等等。

    其勁法偏剛,亦有柔勁,是剛柔相濟的勁法。有長手有短手,其長可放長擊遠.其短有肩肘胯膝。身法是腰為軸,以胯為核心。

    拳法之主要特點︰樸實、明快而有力,不招不打,招之即打,連招帶打。真所謂“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招招架架一連十下。”此是螳螂拳拳法、技擊上總的要求。欲達此目的非一日之功。

    六合螳螂拳的特點︰

    六合螳螂拳是以山東招遠市穿林家林世春所傳的螳螂拳,因林以農為業,傳人不多,林之師魏三,因其左手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小指有蹼相連,人稱為”鴨子巴掌”,以後得知其名叫魏德林,是江洋大盜、實是反清復明的義上,越獄逃至林世春家避難。自稱是王郎之再傳弟子。

    六合螳螂拳是螳螂拳系中的一個流派,過去在山東黃縣、招遠等地勝極一時,演練者甚眾。以後流傳至東北、北京、南方以及港台等地。

    六合螳螂拳與其它各種螳螂拳相比較,有明顯的不同之處。由外形上看偏柔,由套路上看以暗剛暗柔勁為主,很少有暴發力,其勁多為內含,故有人稱為軟螳螂。

    在身法上要求,既不同于太極拳的含胸技背,又不同于長拳的挺胸收腹,也不同于八卦掌的緊背空胸。而是要求胸寬腹實,松肩探膀,腰如鑽桿,手僅機輪。並要求內外兼修,意形並重。

    步型步法有弓步、馬步、提前拖後步、前擺步、後擺步、三角步、滑步、閃騙步、坐步、流水步等等。其坐步近似形意拳的三體式,左右閃騙步、三角步近似通臂拳的步法。其中的提前拖後步是前腳一收,足跟提起,速大步前進,後腳拖進,非常快速向前逼近,前後擺步隨身轉動,向外門逼近。三角步、閃騙步更是靈活多變。

    手型有拳、掌、指、勾、爪五種。握拳時中指凸出即尖拳又名錐子捶。手法上有十六字即勾摟刀采、崩砸掛劈、沾黏貼*、閃賺騰挪並多纏繞旋轉及風掃勁的手法。所以說有”鯉魚掃尾,棍牛鞭之”(棍音困,是抽的意思,是山東地方語)的勁造。

    腿法彈蹬掃掛、抄踹擺踢,以及反尖腳、斧刃腳等。在技擊使用手法時突出表現快近嚴密,手手連環,連擊不止。怎練怎用。五漏之手,纏絲之手,是技擊性很強的一種短打型拳術。

    眼法要求,手到眼到,有”神似貓捕鼠,眼若鷹捉雞”的說法。

    六合螳螂拳所以有人稱為”馬猴”螳螂,因其動作似馬猴,兩臂松柔而長,松肩探膀,放長擊遠,故有”馬猴形象、螳螂技巧”之說。演練起來綿綿不斷、一氣呵成,非常連貫緊湊,亦很舒展大方。

    六合螳螂拳套路有︰三捶(此為拳是基本套路)截手圈、仙手錛、鐵刺、葉底藏花、照面燈、雙封、鏡里藏花、短捶等等。

    六合螳螂拳的勁法,以暗剛暗勁為主,很少有暴發力,但不是完全沒有。分析起來其勁法是比較全面的,包括有20余種勁法,分為兩大類,即主勁與輔勁。主勁有明剛勁、暗剛勁、明柔勁、風掃勁、纏封勁、鋸挫勁等6種。輔助勁有長勁、短勁、粘黏為勁等等19種之多。

    鷹爪手

    鷹是一種凶猛飛禽,氣勢威武,雙爪雄渾有力,覓食時快,準,狠。往往使其同類不寒而栗。雖有比它更凶悍之獸,亦懼其三分。即使遇上較凶猛的動物時,也可憑其機智脫身。

    鷹爪派功夫,它是模仿鷹捕獵動物之勢演變改革而成的一種拳術。屬于被少林拳中的一種,自早年陳子正先生在上海執教于精武會後,他的門徒學藝師成後,紛紛南下,因此鷹爪拳就傳到了南方。直到現在,後人不僅繼承了下來,而且有了新的發展。

    鷹爪派系的拳套中,有大羅漢拳,八步捶等套拳路。其中以五十路連拳為最高級,其拳路是綜合該系中一百零八式擒拿手之精華,一百零八式擒拿手乃集七十二把拿腕手法配合人體三十六主穴擒法編排而成的。

    鷹爪拳法的主要內容,在技擊方面包括腿擊法,擒拿法,摔打法三種要素。腿擊法中最主要的有八種︰旋風腿、雙飛腿、單飛腿、掃堂腿、正踢腿、側踹腿、後蹬腿,虛點橫擊腿。八種腿法中,虛點橫擊腿虛實多變,極其神妙;當右腳尖提起即收到達對方小腹時,實然改變運動方向,髖關節迅速左轉,右腳由直線運動改為弧線運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右腳背橫擊對方太陽穴,以虛帶實。此法使用常會使對方措手不及。

    散手

    “散手”是自由搏擊的意思,“道”是方法,是目的,是順應自然。國際武術散手道(簡稱iwsd)是以中國武術為基礎,綜合世界各種武功之優點,創立而成的一種國際最先進的武學文化體系。它廣納百家,博采眾長,體系完整,內容豐富,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人體尖端優勢,以達到強身健體、御敵自衛、修身練性之目的。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武術,各種武術都有它的優點和獨到之處。跆拳道以高踢及跳躍腿法,攻擊對手而著稱;空手道以動作簡練,攻擊力度強而著名;踢拳道是以拳擊,加上腿法而實用;泰拳以肘膝並用,硬打狠上而取勝;柔術道以地面控制,為其特長;合氣道以太極和反筋背骨,合為一氣而制敵;柔道源于摔跤,加上一定的地面控制所成為一種奧運會的體育項目;中國的現代武術也向難度大的體育方向發展……,總之,各種武術都有其獨到之處。武術愛好者們,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愛好,選擇各自喜愛的武術,在世界上練習各種武術的人,是數以億萬計的。

    中國武術是世界武術之鄉。傳統的武術有上百種不同的派別,上千種的拳術。著名的內家拳術有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六合八法拳等都自成體系,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容;著名的外家拳術有少林拳、長拳、象形拳和地方拳等。又可分為南北兩大派。各大派又有很多小派,各派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綜觀世界各種武術的訓練和比賽,每種武術都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認識到了這一點,這也就是我們創建“散手道”的最初動機。散手道以博大精深的中國武術為基礎,但並不局限于中國武術。我們學習和吸收,世界各種武術有價值的知識和技術融入其中,使散手道更加完善和全面。

    擒拿

    擒拿,中國拳術之一,其特點是不用兵器,只采用各種徒手格斗的手法,利用人體關節、穴道和要害部位的弱點,使對方身體局部產生劇痛而束手就擒。擒拿是從國術技擊中演變而來,從廣義上說是少林武術的一個小分支,因為少林武術中很早就有一種叫做“纏絲擒拿手”的功夫。有72路擒拿手和32路小擒拿等等。所以說可以說少林武術產生時就有了擒拿術。。

    中國拳術之一。是使用刁、拿、鎖、扣、扳、點、纏、切、擰、挫、旋、卷、封、閉等招法,進行擒伏與解脫,控制與反控制的專門技術。擒拿的手法較多,根據關節活動與手法運用特點,常用的有下列17個基本手法︰1拿。握捏對方肢體關節,使其內旋和外旋,稱里拿和外拿。2纏。雙手抓握對方肢體遠端,使關節扭屈,有小大纏之分。3背。將對方肢體反關節背負肩背上 ,使其過度伸展,如背肩、肘、腰。4卷。使關節過度屈曲,如卷肘、卷腕、卷指。5壓。用力向下壓,使關節肢體過伸,如壓腕、別肩、別肘、壓腿等。6展。使關節過度伸展,如展臂、展指。7蹬。蹬踹對方腿部,使關節過度內翻,如蹬小腿。8抱。雙手環抱,使對方肢體不能運動,如抱腿、抱臂、抱腰等。9轉。使關節肢體過度扭轉,如錯頸、轉臂。10 鎖 。使活動部位活動受阻,旋轉不動,如鎖喉、鎖肩等。 分。施力分離關節的正常部位,如分指。 抓。抓住對方要害部位,使其不能活動。 推。使肢體關節遠離身體重心,如撐顎、推頸 、揣耳等。 搬。使關節過度展轉,如搬頭、搬腿。 摳。用指深掐五官或要害,如摳眼、摳鼻、摳腮、掐肩、挖海等。 托。緊握肢體一端,反關節用力上托,如托肘等。 點。進攻穴道,如點死穴、點啞穴、點暈穴等。

    擒拿有單練和對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擒拿被列為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擒拿術五要訣︰

    1.膽大︰古人說的“膽大人藝高,藝高膽更大”,是一條重要的實戰經驗。所謂“膽大”,是指臨陣殺敵時的膽略。膽大是建立在對人民事業無限忠誠,對敵人無比仇視的基礎上,在戰斗時充滿必勝的信心。平時訓練為了臨戰,因而能帶著強烈的敵情觀念,本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嚴格要求,練就一身殺敵制勝的過硬功夫。臨敵運用純熟,能表現出勇猛頑強、機智靈活的戰斗風格。敢于同敵人作殊死的斗爭。

    2.力雄︰身體壯。力氣雄,這是學習和運用擒拿術的必備條件,是戰斗取勝的物質基礎。俗話說︰“要毒要狠,力量為本。百巧百能,無力不實。”就是說明力雄是習武之要素。如果一個人手無縛雞之力,怎能在緊張激烈的殊死搏斗中戰勝敵人而保存自己呢?所以身體好,力氣雄、功力厚的人,能最快掌握擒拿技擊方法和戰略、戰術,臨陣應敵自如,能巧妙地使用避實擊虛,虛實並用,以柔制剛,剛柔相濟等方法,將敵人攻擊之猛力引進落空。功力雄,還應懂得節約體力,學會望勁︰即知來力之大小,著力之部位;懂勁︰即知來力之剛柔、虛實、變化;借勁︰即借他人之力還擊他人,如使四兩撥千斤之力;使巧力︰即我用粘、連、綿、隨,纏于敵手,遇機實發,這樣就能在交手時處處主動。

    3.準確︰俗話說︰”踢打不準,猶如跳井。”因為各種擒拿與解脫法,不但技術非常復雜,規格十分嚴謹,而且在使用時必須精細準確。其動有方,其用有法,使法必準,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擒拿術力求反側關節要超過其生理限度,點穴時要集中全身之力于一點擊其要害,法到力到,充分體現“手到擒拿”的功用。

    4.快速︰與敵決斗十分強調“拳似流星眼是電”,“伸手擒拿快打慢”。擒拿術是應敵防身之術。因此,快速的擒拿與解脫,能使自己主動靈活,能一快制百慢,能在快速中贏得致勝的時間。快這能捕捉戰機,攻其不備。快速可以尋求敵人弱點,以逸待勞,多變戰法,充分發揮自身特長。當然,快速要建立在準確的基點上。快與慢是相輔相成的,因此要求在快中求準,快中求穩,快中求活,快中求巧。要伺機而動,因人而異,切不可百合一法,千篇一律。要在快速中寓絕技于一般動作之內。在戰術上做到︰“彼不動,我不動”以逸待勞,以靜制動︰“彼若動,我先至”,以期先發制人或後發先至。

    5.狠毒︰擒拿術本身就是以反側關節、點穴窒息、分筋碎骨為目標,因而臨敵必須心狠手毒,否則將為敵人所俘獲。心狠是指對敵人不留情,只有制敵人于死地,而後才能保全自己。而手段毒辣,是指使用靠近敵身,攻其要害;粘貼敵人四肢和頭身要緊,以防其滑逃;或最大限度地牽張敵人各關節,使之旋折。

    跆拳道

    黃 帶

    1 禮儀、禮節 系道帶(背身整理道服、立正、行禮)

    2 品 勢 太極一章

    3 步 法

    a 前滑步、後滑步(左右腿各二組、配合發聲)

    b 前交叉步、後交叉步(各二組、配合發聲)

    4 拳 法 馬步樁沖拳(10次、配合口令)

    5 腿 法

    a原地正踢 (左右各5次、配合發聲)

    b後腿前踢接前腿前踢(左右各5次、配合發聲)

    c前踢腳靶 (左右各5次、配合發聲)

    6 體 能

    a仰臥起坐(男10個,女8個,兒童6個)

    b俯臥撐(男10個,女6個,兒童4個)

    c快速左提膝腿10次,快速右提膝腿10次(支撐腿跳離地面)

    7 考 試 疊道服(兩人一組)

    8 整理道服,行禮,退場

    黃 綠 帶

    1 禮儀、禮節 背身整理道服、立正、行禮

    2 品 勢 太極二章

    3 基 本 功 三次上段攻防技術

    4 拳 法 直拳擊靶左右各3次

    5 腿 法

    a後腿橫踢

    b原地側踢(左右各3次)

    c後腿橫踢接後交叉上步側踢(左右各3次)

    d 橫踢腳靶(左右各3次)

    6 體 能

    a俯臥撐(男15個,女10個,兒童8個)

    b兩頭起(男15個,女10個,兒童8個)

    c背肌(男15個,女10個,兒童8個)

    d快速左右提膝腿(男20個,女18個)

    7 整理道服,行禮,退場

    綠 帶

    1 禮儀、禮節 背身整理道服、立正、行禮

    2 品 勢 太極三章

    3 基 本 功

    a三次中段攻防技術

    b柔韌︰兩腿交換豎叉

    4 腿 法 a高位橫踢(左右各2次)

    b後踢(左右各2次)

    c後腿橫踢接高位橫踢(左右各2次)

    d後腿橫踢接後踢(左右各2次)

    e後踢腳靶(大腳靶左右各2次)

    5 體 能

    a俯臥撐(男拳10個,女夾臂5個,兒童3個)

    b兩頭起(男20個,女12個,兒童10個)

    c立臥跳(男15個,女10個,兒童6個)

    6 整理道服,行禮,退場

    綠 藍 帶

    1 禮儀、禮節 背身整理道服、立正、行禮

    2 品 勢 太極四章

    3 基 本 功

    a高位格檔接側步直拳

    b柔韌︰橫叉

    4 腿 法

    a下劈腿(左右各2次)

    b跳劈(左右各2次)腳靶

    c滑步前腿推踢接後腿橫踢腳靶(左右各2次)

    d滑步前腿推踢接後腿後踢腳靶(左右各2次)

    e 一分鐘條件實戰(介紹裁判口令、規則

    (必須包括橫踢、下劈、後踢、側踢、推踢、前腿下劈接後腿橫踢)

    5 體 能

    a拳臥撐(男15個,女5個,兒童6個)

    b抱膝跳(男15個,女10個,兒童8個)

    c快速轉身左、右腿橫踢腳靶各4次(3人一組)

    6 整理道服,行禮,退場

    藍 帶

    1 禮儀、禮節 背身整理道服、立正、行禮

    2 品 勢 太極五章

    3 基 本 功

    a中段手刀外展格檔對拆

    b倒立 (兩人一組相互輔助6秒鐘)

    4 腿 法 a後擺腿(左右各2次)

    b前擺腿(左右各2次)

    c後擺腿擊腳靶(左右各2次)

    d前擺腿擊腳靶(左右各2次)

    e後腿後踢接後腿下劈(左右各2次)

    f推踢接前擺腿(左右各2次)

    5 體 能 a拳臥撐夾臂(男15個,女5個,兒童6個)

    b俯臥撐跳(男15個,女10個,兒童8個)

    c 雙腿連續轉身高位橫踢腳靶(共10次)

    6 2分鐘實戰 (禁止攻擊頭部,穿護具,要求盡可能使用多種技術,並積極主動進攻得分)要求學員嚴格執行場上口令)

    7 整理道服,行禮,退場

    藍 紅 帶

    1 禮儀、禮節 背身整理道服、立正、行禮

    2 品 勢 太極六章

    3 基 本 功

    a手刀內格接撞肘對拆

    b雙手側翻(共2個)

    4 腿 法

    a旋風腿(左右各2次)

    b雙飛腿(左右各2次)

    c騰空側踢(左右各2次)

    5 體 能

    a拳臥撐夾臂(男20個,女12個,兒童8個)

    b雙腿騰空左右分腿拍腳(男10個,女8個,兒童6個)

    6 實戰基本技術 (穿護甲、兩人一組要求動作的規範性和擊打點的準確度)

    a滑步前腿推踢接下劈(左右各2次)

    b後腿橫踢接雙飛踢(左右各2次)

    c後腿橫踢接旋風踢(左右各2次)

    7 2分鐘實戰 得分制,2分以上及格

    8 整理道服,行禮,退場

    紅 帶

    1 禮儀、禮節 背身整理道服、立正、行禮

    2 品 勢 太極七章

    3 基 本 功 3套腿法對拆(橫踢、側踢、後踢)

    4 腿 法

    a騰空後踢(左右各2次)

    b三飛腿(左右各2次) 左情況請使用

    c三飛擊靶(左右各2次) 兩個腳靶

    d雙飛接後擺踢(左右各2次)

    e前腿橫踢接下劈接後踢(左右各2次)

    f後腿橫踢接旋風踢接後擺腿(左右各2次)

    5 體 能

    a俯臥撐擊掌(男8個,女5個,兒童3個)

    b雙腿騰空向前雙拍腳接分腿拍腳(男5組,女4組,兒童3組)

    c指臥撐(男8個,女4個,兒童2個)

    6 裁判員規則 實戰裁判(抽題回答問題)

    7 實 戰 實戰(兩分鐘回合,中休30秒,得分多者為勝,3分以上為及格, 穿護甲、護脛、頭盔、 可踢擊護甲及頭盔部分,嚴格執行比賽規則

    8 整理道服,行禮,退場

    紅 黑 帶

    1 禮儀、禮節 背身整理道服、立正、行禮

    2 品 勢 太極一至七章(任意抽查其一),太極八章

    3 自 衛 術 任意選擇兩個動作

    4 腿 法

    a旋風踢接後踢(左右各2次) (請用兩個腳靶)

    b三飛踢接後擺腿(左右各2次)

    c橫踢接雙飛接後踢(左右各2次)

    d前腿橫踢接下劈接接反擊橫踢後踢(左右各2次)

    e騰空後旋(左右各2次)

    5 體 能

    a指臥撐 (男15個,女8個,兒童6個)

    b左右腿蹲起騰空交替前踢(男10次,女5次,兒童4次)

    6 裁判員規則 實戰裁判並且由考官提問

    7 實 戰 2 *3分鐘,4分為及格,穿護具

    8 擊破

    9 整理道服,行禮,退場

    白帶︰白帶代表空白,練習者沒有任何跆拳道知識和基礎,一切從零開始。

    黃帶︰黃帶是大地的顏色,就象植物在泥土中生根發芽一樣,在此階段要打好基礎,並學習大地厚德載物的精神。黃綠帶︰介于黃帶與綠帶之間的水平,練習者的技術在不斷上升。

    綠帶︰綠帶是植物的顏色,代表練習者的跆拳道技術開始枝繁葉茂,跆拳道技術在不斷完善。

    綠藍帶︰由綠帶向藍帶的過渡帶,練習者的水平處于綠帶與藍帶之間。

    藍帶︰藍帶是天空的顏色,隨著不斷的訓練,練習者的跆拳道技術逐漸成熟,就象大樹一樣向著天空生長,練習跆拳道已經完全入門。

    藍紅帶︰練習者的水平比藍帶略高,比紅帶略低,介于藍帶與紅帶之間。

    紅帶︰紅色是危險、警戒的顏色,練習者已經具備相當的攻擊能力,對對手已構成威脅,要注意自我修養和控制。

    紅黑帶︰經過長時間系統的訓練,練習者已修完1級以前的全部課程,開始由紅帶向黑帶過渡。

    黑帶︰黑帶代表練習者經過長期艱苦的磨練,其技術動作與思想修為均已相當成熟。也象征跆拳道黑帶不受黑暗與恐懼的影響。

    ?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王之旅》,方便以後閱讀天王之旅本書涉及的武術及拳道資料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王之旅本書涉及的武術及拳道資料並對天王之旅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