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客指的是溫州人陳基林。-------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陳基林原在上海辦廠,左手因公致殘,本可享受社會補助,
但他不接受照顧,于2004年底移師嘉禾。與唐盛日合資創辦嘉禾縣電嘉鑄造廠,主營電梯配件,直接與上海東田電梯有限公司發生業務往來。
第一次在電嘉鑄造廠見到陳基林時,他把左手伸在我們面前,那不是一
只手掌,而是一把手槍——三指殘缺,僅有拇指與中指——活脫脫一把手槍。
他說,按有關規定,我要吃政府照顧,享愛殘疾人社會補助的。但我不
願過那種日子,那樣,失去了做人的尊嚴。那樣,沒有了社會價值。況且,我除了左手殘疾外,其他一切都很健全。
他的第一個動作和第一句話就把我們吸引住了。
陳基林老家在上海奉賢區,後移居浙江溫州。那里60-70年代有家庭作
坊式的鑄造業,80年代初解體了。他不懂鑄造,是1985年開始涉足鑄造的,先入行後學技術。後來,漸漸認為,搞企業僅僅學習技術是很不夠的。一個人的力量有限,關鍵是用人,也就是利用別人的力量發展自己的企業。
我們問︰“上海是大地方,你選擇來這里發展的思想基礎是什麼?”
陳基林說,一個人老呆在一個地方自己捆綁了自己不能參與競爭。我來
這里,主要看中這是個鑄造基地,看中袁家的潛力,看中這里的銷售渠道還是一片空白。
陳基林的直言不諱,讓我覺得他原來是個打大主意的人。
我們說難怪嘉禾縣委書記對你的見解很欣賞,袁家鎮的領導也一再把
你推薦給我們。
陳基林說,是他們高看我,我只不過是走的地方多了,看的事也多,各
地方的思想觀念有很大不同。
就講我們溫州人的觀念。
我們那里的人90%做生意,所有的資金都在運轉。存款的幾乎沒有,貸
款的倒是很多。絕大多數老板是負債運行。老板越大,負債越大,我也是負債運行。
這種現象我們听說過,但在我們這里是少數。而且負債運行的老板自已
從不泄漏天機,往往是吹噓自己如何如何有錢,是打腫臉充胖子那一類。
陳基林又說,我是今年年初來袁家的。四月上旬,縣委書記來這里看時,
還是一塊空坪,只兩個月時間,廠建好了,而且已開始投產。這速度比較快,為什麼快?我迎合袁家人的口味,管他們吃飯。
我們感到奇怪,管他們吃飯,速度就會快。
他說,袁家的人來這里做事,首先就問︰“管不管飯?”我們那里做事從
不管飯,但我很快反應過來說“管”!。我一管飯,袁家人給我做事特別賣勁。其實,他們不知道,我已把餐費計進去了,他們是自己掏錢自己吃,還以為沾了我的光。他們只看見手上端著的飯是老板的,沒想到賺了錢可以去餐館里吃。
我覺得我們溫州人與巴西、加拿大、猶太人有點相象。敢于冒風險,特
別精明,比如說︰70年代時,全國的人對民國時期的銀元還畏懼的時候,溫州人到全國各地收購銀元,再用銀元兌換港商台商手中的手表。通常情況一天能賺幾千元,那時的工價是2元錢一天。
溫州人還有一大特點是能上能下,能賺松活錢也能下苦力。就是“能睡地板,能當老板”的那類。這一點,倒是袁家很多鑄造老板都具備。
我們問他的電嘉鑄造廠與當地人存不存在競爭關系?
陳基林說應該不存在競爭。我主要生產日本三菱電梯配件,由上海外貿
出口,我的訂單也是上海方面提供;而袁家做的是廣東產品;其二,我做的產品科技含量較高,而袁家做的相對來說算是粗品,我對他們起引導與影響的作用。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想在袁家建立一個平台,溝通“鑄造之鄉”與上海
方面的銷售渠道。我不想只做一個純粹的鑄造人,更想做一個鑄造人兼商人。做生意是溫州人的本行,應該說,這是個給袁家人帶來財富的行當。我不做,別人也會做,只不過我有這個便利,捷足先登了,成功與否,我不再乎,但我會努力去做。
陳老板,走好!也預祝成功。
?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