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禾,只要有人提兩老庚的故事,便都知道是唐光石和唐盛日。-------瀏覽器上打上-看最新更新就會滔滔不絕地和你講,他倆同是1950年生的,叫老庚叫了幾十年。兩人合伙做了18年生意,為錢的事從沒紅過臉。如今,唐光石是袁家鎮鑄造協會會長,唐盛日是副會長,唐光石是袁家村村委主任,唐盛日是村支書。兩人已連任三屆,每次換屆選舉,兩人都向鎮里書面提出讓賢卸任,不是假的,是真的。每次選舉,兩人都不在家,但每次都幾乎以滿票當選。說起這兩個累辭不掉的村官,話就長了。
為了閱讀方便,我們還是按時間順序敘述吧!
零的突破
袁家鎮袁家村與袁家鎮新鎮政府隔街相望。鑄造一條街口斜對面,是唐氏宗祠,唐氏宗祠並非封建的家族權力的象征,而是集中了現代政權管理的功能。
首先,他有一個大會議廳,前面設有舞台,樓上設有觀禮台,可容納三千人。全村的大會議可以在這里舉行,舞台就是主席台;這里也可接納演出團體演出或放電影;鎮里或哪個單位要舉行什麼文藝匯演和大型的比賽活動也是借用這里的場所;全村幾百戶誰家有紅白喜事,在這里排場,既體面,又風光,也省去很多煩惱——袁家村幾百戶,2300多人就一個大村子,就集中在唐氏宗祠後面那一大片老式住宅。
袁家村幾百戶,全都姓唐,無一雜姓,這也是怪事。
相傳明代以前,袁家村不大,所有人家全部姓袁。大概是1518年,從湖南藍山縣太坪鄉桐木林過來一個叫唐月濱的兩口子在袁家村邊落腳看鴨謀生。兩口子四十多歲了,還沒子嗣。
也是怪,唐月濱在袁家住下後連生兩子,子又生子,子又有孫,唐姓子孫繁衍生息的速度既快,質量又高,生存能力也特別強;而袁姓家族卻呈相反的方向逐漸萎縮,慢慢消失,大概到清朝中期,袁姓只有幾戶了,他們索性也全部改為了唐姓。唐姓經近500年的發展,至今已有2300多人,雖然是“唐氏宗祠”,但袁家仍叫袁家。
唐光石和唐盛日都是嘉禾唐氏子孫,兩人從小往大玩,一直玩得來,到了1980年,兩人合伙買了部嘎嘶車合伙做煤碳、坑木生意。
他們從嘉禾拉煤運到永州地區的藍山、寧遠、道縣,再從這三縣買坑木回來賣給嘉禾的煤礦上。
嘎嘶車是裝三噸,他們買煤也是買三噸;那時是人工裝車,也沒地磅,他們和裝車的工人耍得來,裝煤遠不止三噸,每次都要多幾百斤。交煤時,多出這幾百斤有的司機要算錢,但唐盛日,唐光石從來只算三噸的錢;運木回來時,有的司機為逃稅,只拉半車木上蓋稻草,混過關卡。兩老庚從不這樣,每次辦齊了手續裝滿一車挺起腰桿走。日子一長,兩老庚在三縣有了些名氣,私人,單位都樂意和他倆做生意。那些自認為聰明的司機混過了關,賺了點稅費;沒混過,木材沒收,虧了老本。結果把市場讓給了兩老庚。九年下來,兩老庚跑遍了寧遠、道縣、藍山三縣的角角落落,三縣各地土話講得滾瓜爛熟可以亂真。
1984年,依然兩人合伙開了家五金、百貨、南雜店;一直做到1990年,兩人打了10年伙計,錢也確實賺了。出貨、進貨、賣貨,分紅,每次算賬高高興興,兩人為錢的事從未紅過臉,更沒吵過架。
其間,有些五保老人,困難戶從那里拿火柴,拿鹽不要錢是經常的事,不僅兩老庚能作主,兩老庚的家屬也說了算。
1990年的一天,不知是光石對對聖日說還是聖日對光石說︰“老庚,我倆也來辦個鑄造廠。”
對方說︰“也好,袁家一個那麼大的村子,還沒誰辦成個鑄造廠。我倆開個頭,就叫光盛鑄造廠,兩老庚的名字合起來命名。”
光盛鑄造廠建廠的速度很快,但兩人都沒搞過鑄造。沒搞過鑄造的人你還辦廠,誰相信你?
光石和聖日投資20萬把廠房建好,把設備買好,沒錢進原料了。周圍的人都說他倆有點冒失,鑄造是田崗頭的專業,袁家沒誰冒這風險,你倆敢吃螃蟹。光石和聖日一時半刻之間借不到錢也請不到人,但兩人不膽怯,憑兩人長期的為人總會有人相助。兩人作了最壞的打算,即使鑄造不出產品,徹底虧了也要做到三不欠︰不欠稅,不欠材料款,不欠工資。兩人一日講話,千日相同,至今沒欠誰一分錢。
光盛鑄造廠辦起來了,在袁家村實現了“0”的零破。開始是唐盛日的姐夫唐木生和妹夫雷凱雄分點事給他倆做,三個月下來,他倆有了訂單,有了業務,不但辦起來了,而且辦得很好。為什麼?兩老庚老實,本份,人緣好。光盛鑄造廠一盈利,唐基學、唐基盛、唐昭勇都仿照著辦起了鑄造廠。這時的光盛鑄造廠已有些實力和經驗了。新辦的廠向光盛鑄造廠借什麼,給什麼。
但唯獨有一樣東西借不到,那就是電。
一場天大的誤會
袁家歷來是用小水電站發的電,小水電最令人惱火的是不穩定,袁家人稱之為“癲癇病”。這稱為“癲癇病”的小水電只能供應幾個煤礦,鎮里企業發展很快,而電力奇缺,成了袁家人的心病。
鑄造廠最怕小水電犯“癲癇病”。尤其是澆鑄的時候。“提升機”從“高爐里”吊起通紅的鐵水由行車慢慢地向模型移動,正要澆的時候,停電了,鐵罐子懸掛在空中不動了,工人們和老板眼睜睜看著,喉嚨里急得冒煙。連罵︰“他娘的,癲癇病又犯了。”
等“癲癇病”醒過來,通紅的鐵水已經冷卻,重新熔化比初次熔化還要難得多。
“要是有大網電就好。”袁家的人都這麼說。
一九九五年,終于盼來嘉禾縣搞湘南大電網,鎮里作了計劃,準備並網。
大電網那些粗大的電線恰好從袁家村的上空通過,而且計劃在袁家村的地盤上建一個變電站。
雙方達成了協議,縣電力局答應並留了一個口子給袁家村供電,按正常價格計算;袁家村提供建變電站的土地給縣電力局,也按國家正常價計算。
這一切,都是唐盛日出面辦的。順順當當,毫無阻礙。
唐盛日是1993年被選為村委主任的。他接任後,修路、建校、辦廠,村里的經濟狀況漸漸地好轉了,他在村民中的威信也就與日俱增。現在又為小水電並網辦了件漂亮事,村民們更是說不出的高興。但袁家村人窮,一時沒錢也就沒接。
過了段時間,袁家村的村民們耐不住了,要求接通用電。但這時,縣里從通盤考慮,一接,便會亂套,你袁家可以接,沿途各村都可以接。而大電網的電仍然有限,一大把胡椒本來也夠辣,但擂成粉後到處撒一點,就只有點胡椒味了。這不能也不準接。
袁家人用大網電的心情太迫不及待了。在雙方沒達成協議的情況下,袁家村的村民于1995年6月26口在留下的口子處強行接線用電。縣電力局認為這種做法,是對《電力管理條例》的藐視,如果都象你們袁家樣,還怎麼管理?他們要求袁家自己拆下接頭;袁家人不肯,電力局只好請求政法部門出面。而政法部門出面則令村民反感,“不就是先接了幾天電嗎?我們又不是敵人。”
7月16日村民們索性把電桿打倒了,袁家村的村民也太激動太無知了,矛盾由此逐步升級。
7月24日,縣里出動警力強行拆線,而袁家村的村民偏偏也全部集中起來對抗,吵鬧了一整天,沒有結果。到了晚上,有幾個因超生罰款或其他事情受過處理的村民趁機搗亂出現打、砸行為。唐盛日為首的袁家村領導班子已無法控制局面。
這就是“美國之音”和“香港大公報”報道的所謂的“湘南暴動”的真相。袁家人听了,0你娘的,這哪是“暴動?”造你娘的謠。
所謂的“湘南暴動”實際上只是騷動了半個小時的樣子。村民們認為悶在肚里的氣消除了,也就沒事了。袁家人听了,罵道,0你娘的,這哪是“暴動?”造你娘的謠,放你媽的屁。
但不管怎樣,這種公開與公檢法對抗的事件當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不容。視為“反革命暴亂”也似乎有理。但“反革命”三字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已經沒有再提,況且“反革命暴亂”是要有綱領,有組織,有步驟的,而這些,又確實挨不上邊。這是個爆炸性新聞,但郴州市和嘉禾縣的公、檢、法對這個事件的定性是慎之又慎。而且只由郴州市公安局以內部資料的形式發文在小範圍內傳播,定性為不法分子圍攻鄉政府進行 “打、砸、搶”的事件。這事件經長時間的歷史積澱,經共產黨各類機關依據“實事求是”原則進行梳理,得知袁家鎮的村民與嘉禾的干部們一貫相處甚好,並無厲害沖突。“”事件根本不是所謂的“湘南暴動”,說不法分子“打、砸、搶”也只是就表面現象而言。其實就象平常並無仇恨的兩人吵架,話趕話,理智失控互相打了一拳,清醒過來,都很後悔。“事件”,實際是村民與政府干部們之間發生的一場天大的誤會。
7月29日,公檢法開始抓人,這種打砸搶分子共抓了40多人。其中,唐盛日、唐基學作為首要分子抓起來了。
首先是提審村主任唐盛日。
唐盛日不用審,一概承擔,他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我是法人代表,我負責,我願承擔一切責任。”
審唐盛日的人覺得好笑,說別的犯人都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你卻往自已懷里攬。
聖日說我沒犯罪,不是犯人,我的村民也沒犯罪,但那幾個泄私憤的人犯了罪。
他們火了,那你是說我們抓錯了。
聖日說你們別發火,袁家村民願望是好的,他們不想也不敢與政府作對,我承認他們行為過火,造成的後果很惡劣,就這回事。
縣里說不管怎麼說,這事得查。我們掌握的材料,這事與唐光石、唐基學他們有重要關系。
唐盛日說他們都是我指使的,責任由我負。
唐盛日從第一次提審到最後一次定案,口供一直未變。
只好宣布︰“把唐盛日送看守所”。
唐盛日說︰“我準備了!”
唐基學關了兩個月,放了。
嘉禾狗肉的第三種吃法
公安來抓唐盛日那天,唐盛日把一碗炒好的狗肉放在桌子上,然後篩了三大碗酒,兩位公安一人一碗,自己一碗,招呼道︰狗肉,吃;酒,喝。
公安不理睬,說我們是執行公務。哪有這種吃法的?
唐盛日說,這是嘉禾狗肉的第三種吃法。吃!喝!完了再簽字。不吃不走。
兩位公安剛來不久,摸不著頭腦,只好先坐下來。
坐下來後,唐盛日說你兩則來不久,嘉禾狗肉的做法和吃法你們不懂;兩公安說,知道一些。
嘉禾人喝酒吃狗肉是很有些名氣的。不知是嘉禾哪屆縣委書記在閑聊時都說笑話︰難怪嘉禾的計劃生育難搞,就是狗肉多事。
在場的人一听就懂,都附和,書記講得對,狗肉少吃為佳,多吃生事。
這話有一定道理,狗肉滋陰壯陽,嘉禾漢子本來身高體壯,狗肉一吃,那方面更要得緊;一些這方面不行的男人偷偷吃過幾副狗腎後,竟也有了生娃的功能。你說,嘉禾漢子天天吃狗肉,這計劃生育麻不麻煩?
于是有人說, 那麼麻煩,不準男人吃狗肉。
回說那怎麼做得到,那麼多做法,那麼多吃法。
嘉禾在吃的方面有兩大愛好,一是酒,二是狗肉。真的,到了嘉禾,不由你不喝酒,不由你不吃狗肉。
在嘉禾,逢年過節,家家戶戶要釀酒,男女老少能喝酒。米燒酒、糊子酒、黑糊酒、拖缸酒,最出名的數倒缸酒。喝時,香醇可口,知道不會醉;但後勁持久,醉了不知道。
嘉禾狗肉的做法和吃法都很講究。
做法要從活狗開始。選十六、七斤重的條子狗關起來餓三天再殺;條子狗還餓三天,是讓它餓瘦,肥狗不好吃。
再講究刀法︰
小狗三分,大狗五分剁成塊狀;
炒法更加講究︰下鍋炒三炒,一炒干水,二炒出油,三炒肉巴鍋;烹調術語叫“打干鍋”;三炒之後要燜三燜,一燜出肉香,二燜出膠汁,三燜進鹽料;鹽分三次放︰狗肉開始沾鍋了才放鹽,但只放到三分之二的程度;狗肉炒至半熟時再放第二次鹽;全熟之後還放適量的鹽。經“三炒”“三燜”“三次放鹽” 的狗肉己經飄香,把狗肉鏟出,涮鍋,放生茶油炸一陣,再放生姜放成股的蒜子,放成個的嘉禾辣椒,放八角炒;再加一次生茶油,即起鍋裝盤食用。這時的狗肉,和尚聞到也跳牆。
上面說的是小炒,一碗一碗的炒。
還有一種是吃全狗,吃大狗,炒全狗。
20多斤的一條大狗,全部剁成五分大一塊,一大鍋子全部炒好,全部上桌,全部吃光。
兩種炒法關系到兩種吃法。
小炒待客,小杯喝酒,詩文吃肉,賓主同飲,互勸互推;
吃全狗則是朋友或村里人打平伙,湊熱鬧。大碗喝酒,大口呷肉;大聲吆喝,比誰的酒量大,比誰的嗓音高;有份沒份都可摻進來,狗肉定量酒不定量,狗肉吃光為止,酒少了再拿。
現在公安來抓唐盛日,唐盛日請他們喝酒吃狗肉,公安不肯動筷子,唐盛日說這是嘉禾狗肉的第三種吃法,公安卻摸不著頭腦。
唐盛日說你不是我的客人也不是我的朋友,是來執行公務的但狗肉要吃,不吃我不簽字也抓我不走,這就是第三種吃法。
公安一看,門口堵滿了人。
唐盛日再喊︰請!
公安端起酒碗動了筷。唐盛日在拘留證上簽字後把兩只手伸給公安︰“公事公辦,走!”
唐盛日又叫鄉親們讓開,我沒干壞事,去去就來。
看守所里
唐盛日進監子之前,管教干部在給監子里的犯人訓話︰
“你們听著,今天新進來的這個犯人,誰也不準動他一個指頭,誰動了他,我對誰不客氣。”
那些犯人沒一個敢說“不”的,包括那個判了死刑的罪犯。
“唐主任,你可以進去了,你別怕。監子里老犯人打新犯人是常有的事,打得鼻青臉腫並不奇怪,但不敢打你。”
唐盛日說了些感謝的話,便進去了。
唐盛日一進,犯人們都圍住他問這問那。唐盛日把自己犯什麼事進的,管教干部為何打招呼的事都說了。
一個五大三粗的犯人說︰“昨天才走了個村支書,今天又來了個村主任,這監子還有點光輝。”
唐盛日說︰“哪個支書,什麼名字?”
犯人們說那支書叫什麼名字什麼名字。
唐盛日這才想起是那位因計生措施抓過了頭,而又正好撞在新頒布的有關執行計劃生育政策不準采取打、砸過火手段的規定被抓的支書。
盛日問︰“你們打了他?”
犯人們說︰“不打怎麼樣,他說他是共產黨員;我們說你這種共產黨員,該打!他又說他是村支書!話沒落音,我們一齊上把他打倒在地。”
犯人們都笑起來,說這段時間,我們最開心,我們規定他每天晚上捉50個蚊子,否則不客氣。蚊子再多,他也捉不到50個蚊子,幾乎天天挨打。
唐盛日說你們這些短命鬼,自己犯了罪還仇恨共產黨。
犯人們也說,共產黨並不壞,但有些共產黨員很壞。
唐盛日說,我也是共產黨員,我不準你們罵共產黨。你們應該接受改造,重新做人。
這時,有幾個人給唐盛日送吃的來了。水果,副食,還有錢。水果副食都是大袋大袋的,錢則是500,300的拿。
犯人們嚷著,唐主任,請客吧!
唐盛日把點心、水果放在地上。“要吃的隨便拿,晚餐每人給買份好菜打牙祭。但一條,你們要答應我服從管制,爭取早日重新做人,不準罵共產黨。”
這些犯人一個個答應得很好!
在監子里,唐盛日並不寂寞,同監的犯人們也跟著開心。
特例
1995年10月底,袁家村的領導班子還沒選出來。其他各村早在九月份就定好了。
被抓的40多人,經逐步澄清後,陸續放了。但唐盛日沒放,村里人不願選舉,鎮干部大會小會的開,要大家行使自己的權利,參與選舉活動。村民們公開說︰“我們的干部在坐牢,我們不要干部了。誰也不選,就是要盛日回來當主任。”
一個村,2300多口人,不要干部,沒有組織機構怎麼行?
這事傳到縣委那里,縣委與公安局聯系,決定將唐盛日取保候審,放出來,實際是讓他參加選舉。意料之中的是,被關了一百天的唐盛日仍被選為袁家村村委主任和鎮人大代表。
但唐盛日不可能當村委主任。選舉結束後,他仍舊回監接受宣判——判了兩年——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一個這麼大的事件,開場鑼響得那麼激動,總得收場——判他一個兩個,判他一年兩年,做樣子也得做做樣子。
應該說,唐盛日判刑是做樣子的那種。
本來,他判的兩年是緩刑,緩刑就是監外執行。但後來,覺得這樣不妥,一場這麼大風波的主要責件人判兩年緩刑,不對!于是改為實刑。但實刑也不妥,縣里政法部門經核實澄清,那些搞了打、砸、搶的不法分子與他牽扯不上,唐盛日口碑一直很好。村里選舉還是取保候審由他押台,現在又判他實刑,老百姓那里又通不過。因此,實刑雖是實刑,但執行時進行了通融——唐盛日有事可以請假——他的徒刑是刑法上沒有的那種——游離于實刑和緩刑之間的那種刑。
唐盛日是在郴州市監獄股刑。1996年2月2日,監獄領導特批了唐盛日三天假,說過年了,讓你回家看看。唐盛日說了聲感謝領導便迫不及待往汽車總站趕。唐盛日太想家了,他惦記著老婆孩子,惦記著自己的鑄造廠,也想念老庚。雖然老庚每次交貨返回都要輾轉郴州看看他,吃餐飯,喝幾杯酒,談談廠里的情況,但免不了想。
桂陽縣全義與招旅交界路段下坡急轉彎的地方,一輛摩托翻倒在坡堪下;一個滿臉血污的年輕人在揮手攔車;攔一輛,司機看見路邊還躺著一個人,沒停;又攔一輛,也沒停;車上還有人嚷,別停別停,那個人說不定己經死了。年輕人急得要哭了,自己不要緊,躺在路邊的同事再不進醫院,恐怕就沒命了。他雙膝跪地舉手攔車。
唐盛日坐的那輛客車緩緩駛出郴州,駛至桂陽縣全義與招旅交界路段下坡急轉彎處。坐在前排的唐盛日和司機都同時看到了這一場面。
“車禍!司機,停一下,救人要緊。”唐盛日輕輕說了句。
司機沒做聲,但打了把方向準備繞過去。
“停一下,救人要緊!”唐盛日又說了句,還引用增廣上的一句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司機也是心善之人,踩住剎車叫那人快上。那人指指路邊躺著的人求司機送醫院。
幾個旅客嚷起來,說不行不行,人都死了還往車上抬。
唐盛日早己下車,用手試試鼻息,說還有呼吸,不救真的會死。
又有人嚷叫司機要趕路,別惹麻煩;司機猶豫起來;唐盛日說今天無論如何得麻煩你,到時我封個大紅包感謝你。司機默認了,唐盛日正和那年輕人去抬那受重傷的人時。偏偏又有一個人沖唐盛日嚷︰“你想上報想上電視另選日子!什麼料子?管得寬。”
唐盛日說這位兄弟說錯了,只要是人就得救死扶傷。
那人冷笑一聲,命令︰“司機,開車,我有急事。要不,退票。”
唐盛日有點火了,指著那人問︰“你有什麼急事?比救命還急?這是20塊車票錢,你下去。”
這時車上卻有人喊,抬上來抬上來,救人是對的。那嚷叫的人再沒做聲。
司機把傷號送到桂陽縣人民醫院,唐盛日遞給司機一個厚厚的紅包,司機有點不好意思,唐盛日說︰“我說過的話應該算數,拿著,那里等不得。”
出車禍的兩人是馬鞍山的工人,重傷號叫唐仁方。送進急救室後才知兩人身上都沒錢,唐盛日叫醫生救人要緊,錢我馬上去交。
唐仁方經桂陽縣人民醫院搶救活過來了,是切開喉管掏出淤血輸氧才救活的。唐盛日守到第二天下午等唐仁方家里來了人才離開。
當唐仁方他們知道他是嘉禾名人兩老庚中的唐盛日時,而且知道他在勞改時,都驚得語無倫次︰“難怪是兩老庚啊!這麼好的人怎麼會勞改呢?”
唐盛日說不怪政府,是自已犯了錯。
唐盛日三天假期為救唐仁方耽誤了兩天,第三天回到勞改隊。唐仁方家里己給勞改隊送來了表揚信。勞改隊領導本來對唐盛日看得松,有了這個機會,立即上報給他減刑一年。
刑滿釋放回家那天,唐盛日首先來到鑄造廠。唐光石押車送貨到廣東去了,自已的父親和唐光石的父親正在驗收送來的生鐵。廠里的工人各就各位在制模,下料,澆鑄,拋光,涮漆。一切緊張有序地進行,顯得生機勃勃。唐盛日見了,感慨得淚涌眼眶。
事發次日,唐盛日預感自己難躲其咎,他對唐光石說,萬一我進去了,我們的廠不能倒,你要撐起來。唐光石說我也是這麼想,廠一沒,倒了經濟靠山,沒錢話不靈,什麼事都不好辦。唐盛日說,進局子的不止我一個,我家好些,生活不愁,那幾個我們不接濟他們老婆孩子,家可能會散。
事情不出所料。唐盛日進去後,唐光石把兩人的父親請出來負責進貨、看廠、監管;安排唐盛日的老婆當出納,大大小小的開支都經她的手;自已負責跑業務拿訂單,管銷售負責資金回籠。每次結賬後如數把錢交出納入賬;進貨得聖日的父親驗收簽字後再去聖日老婆那里拿錢。他出差憑票報賬,住旅社從沒超過40元一晚;坐火車從來沒買臥鋪票。每次分紅,除去資助幾個被判入監的特困家庭,其余的兩家二一添作五平半分。
——這一年賺了30多萬,每家分了10多萬。
第二天,唐光石回來了,兩老庚一見面,沒哭,沒抱,兩人反苦笑了笑。唐盛日說︰“老庚,你這樣做,經濟大權全讓我家掌,你奔來跑去倒象打工的。我過意不去。”
唐光石說︰“老庚進了那里,我更要板正,要不十幾年的交情有了水份。”
不幾天,縣里也來了領導看唐盛日。無非說些受了點委曲不要緊,精神要振作之類的話。
唐盛日說事情過去了,不提了。
領導還是有些歉疚,問唐盛日有什麼要求。
唐盛日知道自己是村主任的位置上進去的。至今村里沒人管事,由一個70多歲的老黨員應付,縣里領導問他有什麼要求,是想讓他支持村里的工作。當然,不管怎樣,他是判了徒刑的,立即就任村委主任不合適,但在背後支持還是可以的。
但唐盛日沒想這些,而是毫不猶豫地回說︰“保留黨籍,我沒做壞事。”
刑滿釋放的唐盛日暗里當個村主任也許合適,但提出保留黨籍,這可是個天大的笑話。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犯罪判刑的黨員首先是開除黨籍。也就是說,只要判了刑,你的黨籍就沒了。但唐盛日判刑,卻始終沒同意開除黨籍。他說判刑可以,要開除我的黨籍我不簽字,我沒干壞事。因此,釋放之後,他仍提出保留黨籍。
一件這麼大的事,來探望他的領導也拿不準,他們沒答應,也沒拒絕,而是說︰“這事在嘉禾縣沒有先例,我回去後向有關領導匯報。”
要不要保留唐盛日的黨籍成了嘉禾縣委和袁家鎮黨委不容回避的議題。
最後,給唐盛日作“留黨察看”處理,實際上,把他的黨籍保留了,成了嘉禾縣刑滿釋放保留黨籍的一個特例。
為保留唐盛日的黨籍,兩級黨組織找了幾條理由,一是唐盛日為集體為村民做了很多好事;二是主動承擔責任,本人無罪,事發那天,一直在做村民的工作;其實,最重要的是村里沒人管事,為他日後復出作準備。目的明確後,作為手段的理由就好辦了,再來幾條也有。
寫到這里,我想起著名報告文學作家陳桂棣 、春桃伉儷合著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農民調查》一書第二章 “惡人治村”中也有一個特例——張桂全尚在刑期卻被委以重任。
簡單情況如下︰
張桂全是安徽省固鎮縣唐南鄉小張莊人。因犯貪污罪和奸污婦女罪,于一九九二年五月二十日被固鎮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期兩年。這期間,小張莊合並到了張橋村,正在服刑期中的張桂全卻未經選舉被鄉黨委和村支部個別領導指派為村委副主任。
文章說,這使得五毒俱全的張桂全非但惡習不改,反而變得有恃無恐,更加凶殘。
所謂有恃無恐是張桂全在之後的日子里,對村民收稅、收費、罰款隨心所欲,收刮民財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並且侵佔土地,霸佔魚塘,侵佔公物,貪佔公款,己是惡貫滿盈。而且不準任何人對他不滿,誰稍有不從便遭不測。成為一個十足的惡棍。
所謂凶殘,則指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張桂全指使幾個兒子公開殺人,而且連殺四個,被害者都是向上級要求清查村里賬目的人。
這兩個都是特例,但緣由與結果截然不同。
安徽固鎮縣唐南鄉個別領導指派一貫胡作非為尚在刑期的張桂全為村委副主任,其結果證明是聳恿了一條大惡棍;
而湖南嘉禾的領導們把判刑釋放的唐盛日的黨籍保留下來,是既尊重民意,也為唐盛日今後復出作好鋪墊,設下伏筆。唐盛日後來重新選為袁家村黨支部書記也好,出任袁家鎮鑄造協會副會長也好,他的所作所為完全是造福社會,服務人民,歷史證明嘉禾縣的做法是保護了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優秀黨員。
南北兩個特例,性質如此懸殊。這不能不令人深思。
我們千萬不可忽視村官的九品位置,他們代表的是中央政府的意志。縣鄉兩級領導對村官的審視和培養也就尤為重要——用本書的行話說,唐盛日是搞鑄造的,他鑄造的是工業機器配件;我們黨的領導干部也是搞鑄造的,他們鑄造的是人,是黨的干部,其實也是鑄造機器配件——社會機器配件。
但願多造唐盛日這類配件,千萬別出張桂全那種產品。
正副會長
一九九八年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嘉禾縣袁家鎮袁家村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活動——請來了鎮里60歲以上的老人,還請來了各村評出的好媳婦,共同歡度老年節。
重陽節請老人家開會,還請媳婦們過來?誰想出這麼個點子?你鑄造協會管鑄造,還管這些?
為這事,鑄造協會會長唐光石和副會長唐盛日籌劃了很久。
1994年以後,袁家鎮的鑄造業進入低迷的徘徊時期,也是一個產業調整、分工與產品升級的過程。一部分資金雄厚的廠家由生產粗鑄件轉向生產機械鑄件並逐漸南遷廣東沿海地區發展;由于市場競爭激烈,鑄造企業的門檻逐步升高,越是粗品越沒利潤,而很多建築材料如排污管,水管由塑膠制品取代,市場需求量驟降,不少廠家沒邁過這道門檻,暫時淘汰出局;維持下來的那些鑄造廠,拼命尋找生存空間,卷入惡性競爭,既影晌了相互關系,損害了鑄造市場,也降低了行業利潤。這期間,袁家境內大約80家,境外大約130家鑄造企業大都舉步維艱。而光盛鑄造廠于最低迷的1996年至1997年能盈利30多萬,算是精心經營創造了奇跡。但是,經歷這低迷時期的慘痛教訓,提請袁家鑄造人警醒︰鑄造企業加速產品升級,采用先進生產設備與工藝,提高科技含量,向精品邁進,刻不容緩。
唐盛日刑滿釋放是1996年秋,嘉禾鑄造業正好闖過兩年低潮又漸成紅火形勢,但很多問題也冒出來了。
比如︰無利競爭盛行。
所謂無利競爭,就是大家為了同一貨源,同一合同互相踩腳;為搶生鐵、焦炭等貨源,互相抬價;為搶銷售合同互相壓價;不僅大家都賺不到錢,還搞得互相之間矛盾重重,精神緊張。
……
還有很多諸如此類的問題,讓鑄造老板叫苦不迭。他們說過去還有會頭說話算數,還規定各在各的地盤上,不準越界……。于是,在袁家鎮黨委和政府的倡導組織下,成立了袁家鎮鑄造協會。唐光石當選為正會長,唐盛日和黃乃庭、肖建生當選為副會長。
他們一上台就制定了系列章程。
首先是制止無利競爭,制止的辦法是經濟制裁。章程規定︰
張三做的合同,李四不準去爭;李四要做,必須先征求張三的意見;張三如果不同意,李四硬要做,其損失由李四承擔。
其次是提倡扶助貧困企業。
還有,鑄造協會有責任安排初中畢業後的青年就業,免得在社會上惹事。
……
總之,都是有關鑄造方面的事。從此,鑄造人之間政府解決不了的事,一到鑄造協會準成。因此,袁家鎮的鑄造協會影響越來越大,事也越管越寬。
一天,袁家鎮張鎮長打電話給唐光石說同善中學學生肖蘭蘭得了白血病,家里沒錢治療,你想想辦法。
唐光石放下電話,立即召來唐盛日、肖建生、黃乃庭三個副會長。研究決定 ,一起發動鑄造老板捐錢。只幾天時間就收到捐款3萬多塊。
非但如此,鑄造協會由此得到啟發,形成慣例︰每年到了農歷臘月二十以後,在全鄉摸底,把全鎮的貧困戶名單送上來。然後,正副會長帶頭捐款,鎮鑄造協會每年年底都可以收到捐款兩萬余元,僅唐昭雄一個每年捐3000元,分發給全鎮的貧困戶過年。
鑄造協會為了讓各鑄造老板的妻子更好地支持丈夫的工作,近年三八節舉行過鑄造夫人拔河比賽,鑄造夫人代表旅游觀光兩次活動,讓他們互相交流,開曠眼界,感到當一個鑄造夫人的榮耀。
但影響最大年年堅持的是袁家鎮袁家村“九月九”老人節聚會,兼帶表彰好媳婦。
每年的這天,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都請過來,聊聊天,然後每人發一份紀念品。最有意思的是給好媳婦代表發獎狀獎品。每年都要評出典型的好媳婦出席上一級的“敬老愛老”代表會。
2004年農歷九月九日老年節,袁家村參會老人恰好200人,其中90歲以上2人;80——89歲28人;70——79歲87人;60——69歲83人;評出好媳婦15人。然後再從15位中評選出兩人出席鎮里“愛老敬老”的代表會。
大家都想當代表,但比來比去評出唐元昌的老婆和唐米姣。
這兩個典型真的很典型,好媳婦們說,尤其是唐元昌的老婆讓我們服氣。
唐元昌的生母病故後,父親續弦娶了後母;父親病故後,後母又招唐開義進屋。後母和唐開義與唐元昌都毫無血緣關系。現在後母癱瘓在床,唐開義老邁無力,只知吃喝,唐元昌老婆服侍的就是這麼兩個老人。服侍周到就別說了,反正評她我們服氣。
還比出一位是唐米姣。
發獎狀之前,會長和副會長講話;唐光石高喉大嗓,唐盛日細聲細氣但中氣十足。兩人先後說的意思差不多,他們說我們這幾句話,每年都要重復一次,社會上有老才有小,尊老愛幼是我們必須提倡和遵守的風尚。評選好媳婦的活動必須年年堅持下去,今後,禮品要發重,獎狀要發大。非但要評選好媳婦,還要把那些不尊重老人的典型也找幾個來給她照個相。
話是這麼講,但差媳婦的典型一直沒找,因為一開始沒找出來,到後來,大家都爭當好媳婦去了,太差的媳婦在袁家村幾乎找不出了。
冷清的普濟寺
那天午飯後,我對唐光石和唐盛日說︰“來嘉禾好幾次了,想去普濟寺看看。”
他倆連忙打岔,別去別去,冷冷清清的。
我很奇怪,嘉禾普濟寺也算湘南名剎,屬佛教聖地,應是嘉禾一大風景。怎麼會冷冷清清呢?
他們說︰“你要去便去吧,到了那里就會知道。”
我們從生源大酒店驅車來到普濟寺,果然是一派荒涼。
普濟寺的山門倒很雄偉壯觀。但整個普濟寺看不到一個香客,與早些天在南華寺見到的景況形成截然的反差。
山門口有三個老太婆在賣紙香,見了我們一擁而上,相比南華寺門前來說她們是以極低價格兜售她們的紙香。等量的一把香、一疊紙,南華寺門口售價18元,而這里只花兩塊錢。
進了山門,是一塊開闊的大坪,坪的右側是僧侶的住房。住房建得倒很現代,所有的門都緊閉著,也看不到一個和尚,從山門到觀音殿足有10000米2空坪里長滿了深深的野草。大雄寶殿後的青石山被開采得齒牙裂嘴。
進了觀音殿,倒令我肅然起敬。觀音殿里面千手觀音描得金光閃閃,兩個和尚卻在有氣無力地手敲木魚誦經。
我們在大雄寶殿前燒化了紙,點燃了香,但心里有些茫然。
據《嘉禾文史資料選輯》第三輯中《嘉禾的幾處名勝古跡》所載︰
普濟寺于唐代初建,明朝繼建中殿、大雄殿。觀音閣塑一尊千手觀音,高三丈,兩相壁諸龕列五百羅漢,形象各異。寺內設鐵鑄巨鐘,直徑五尺余,鐘聲宏亮悠揚,數里之內可聞,“普濟疏鐘”昔為嘉禾八景之一。每年農歷9月19日,傳為觀音生日。每年這天,縣內及湘南、粵北、桂北等地的善男信女,備具香燭祭果,前來誦經拜佛,熱鬧非凡。
其實最值一看的是那尊千手觀音,千手千眼,實際上有1002只眼——一手一眼之外面部還有兩眼。被稱為中國江南第三大觀音,另兩處是浙江普陀寺和廣東的南華寺。但是我們現在所見的不是原來的千手觀音了,與原來的千手觀音不可比。
普濟寺由原來的熱鬧非凡變成如今的冷冷清清也是有原因的。
咸豐2年(1852年),普濟寺毀于兵災;咸豐9年修復;民國9年(1920年),知縣李續源,拆毀大雄寶殿改為農場試驗場;1953年起,龕列五百羅漢漸毀;1965年冬,該地新建樓房,寺廟被拆除。
一直冷落到1999年,縣政協提議修復普濟寺,雖鑄造協會首先響應建成了山門,其他建設卻未見動靜。
我們說,這里最大的工程是山門和大雄寶殿,這兩項都已搞好了,把坪
里修整一下,在山門外配套相應設施。比如︰賣紙香,賣紀念品,經營飲食的小店……這人氣就會旺起來。
唐光石和唐盛日說,照講縣里也還算重視。山門前水泥路兩邊的地是計
劃建這類門面的。縣政協委員也多次提議要好好規劃“普濟寺”。我們袁家鎮鑄造協會首先響應,鑄造老板捐款20多萬把山門建好了。嘉禾也就這一處佛教聖地,外地人來了也算個去處嘛。但山門建起兩年了,其他方面還沒動靜,這大門上的銅環都讓人撬走當廢品賣了,……只要縣里規劃,我們鑄造協會再出點錢沒關系。
這普濟寺本與我們寫的話題不入轍,但沒想到袁家鑄造協會的宗教意識
也這麼強,旅游文化意識也這麼強。我想,縣里應該也會為袁家的鑄造老板感動,建山門他們花了20多萬,門面裝點得這麼雄偉,里面的內容也應該豐富起來。這可是旅游資源,如果,嘉禾真的成了“中國鑄都”,嘉禾還有那麼多土特產——袁家鑄品塘村刀,白腳麻和三味椒,湘嘉小魚倒缸酒,三耐皮鞋土茶油。都集中在普濟寺前向游客亮相,普濟寺肯定游人如織,香火旺盛。這種投資帶來的利潤也將是難以預料的。
累辭不掉的村官
唐光石是1999年當選為袁家村委主任的。
1999年之前,袁家村里的開支全靠一萬多塊錢即18歲至60歲的公民每人10元提留款。應該說,很緊張,很無奈。
當選後的那天晚上,老婆向光石吹風︰“你當個會長已經很風光了,當什麼村主任。一個難剃的嘉禾癲子腦殼。”
光石說︰“已經選上了,不當怎麼行,肩膀頂不起背脊頂。”
老婆又說︰“錢沒個卵錢,人心都是散的,依我看,趁早辭掉另選。”
光石沒听老婆的話,他想自己富了不算,應該讓全村人都富起來。既然當了村干部,就要為村里做點事,僅靠這點提留款不頂用。
唐光石、唐盛日兩老庚商議,應該想辦法讓村里有固定的收入,看準了機會就下手。
唐盛日黨籍是保留了,當村干部雖不合適,但唐光石上任後,他有什麼事就和老庚商量 。
唐盛日說,我們都四十老幾了,在世界走一趟不容易,應該給村里辦幾件象樣的事。唐光石說,我也是這麼想。等機會吧!
機會來了!他們辦的第一件象樣的事是湊錢買下了袁家供銷社一塊地皮。
隨形勢發展,供銷社職工實行改制買斷,買斷的錢就是由變賣固定資產里支付。袁家供銷社有塊地皮在袁家圩黃金地段,開價萬出售。1999年的袁家鎮,家有萬的人已經很多。即使唐光石、唐盛日兩人也可買下。但他們不買,因門市部在袁家村的地盤上,唐光石代表村委的意見,要買。村委要買,其他的人只好望而卻步。
話說出去了,錢呢?袁家村歷來是負債運行,窮光蛋一個。唐光石提議村支部,村委兩班人集資買下。然後分塊出售。他自己首先拿出10萬,還有7個支委湊攏11萬多把地皮買下了,然後以住房兼門面的地基出售,賣下的地皮變成萬,這萬一分錢都不準挪動。立即上馬建成了村委綜合樓。償還了地皮款,不向村民攤一分錢。一、二層出租,每年租金3萬多,三樓是村委辦公開會的地方。
袁家村終于擺脫了負債運行的處境,也有了個象模象樣的窩。
村里辦的第二件大事是買下供銷社的門市部。
供銷社門市部是全圩場的中心位置,買下後立即可以變錢,供銷社開價萬。當然,也和前面賣地皮一樣,袁家村委先發制人,由村里買,也就沒誰再爭。但這次不能象先前樣,又由支委集資購置。這次變了一種方式,發動村民以入股分紅的形式投資,買下門市部作為村里的固定資產。
第三件大事是以完全自願捐款的形式建起了全縣一流的村委大禮堂。唐光石帶頭捐了5000元,全村共捐款20多萬。
唐光石完成這三件大事後,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他想,自己50歲的人了,自己已連任兩屆村主任,該歇歇了。
2005年換屆選舉在即,唐光石向鎮政府提出,我已連任兩屆村主任,年紀也大了,很多事力不從心,應該讓年輕人上。他不但口頭上提,而且提交了書面報告,而且是他第二次提交辭呈了。2002年第一屆任滿時,唐光石也提交了一次辭職報告,鎮里考慮他任村主任的三年里,成績斐然,勸他連任。在候選名單里,沒有他的名字。選舉時,唐光石不在家,但村民一致選舉他當村主任。
2005年6月份,嘉禾縣全縣村支兩委換屆出選舉,鎮里見唐光石一再提出辭職,而且在全村各地牆上貼標語,上寫“誰還選我當村主任,我就罵人。”覺得村里的基礎也已打好,任何人接手工作都容易開展。因此,唐光石未列入袁家村村委候選人名單。唐光石照樣不在家參加選舉,他認為這下可以卸任了。
換屆選舉在袁家村禮堂也就是唐氏宗祠進行。
組織選舉的鎮干部在向村民小組組長分發選票。村民小組組長再把選票分發到各村民手中。
村民們一接到選票,紛紛發問︰“候選名單中怎麼沒有唐光石的名字?”
鎮干部向大家解釋︰唐光石主任已連任兩屆,他提交了辭職報告。
“不行,我們要選他。我們還要選唐盛日,袁家村是他倆搞上來的,沒他倆搞不好。”
鎮干部又解釋,唐盛日已選為袁家村支部書記,你們知道,唐盛日早幾年每次選舉,他的票數一直第一,但他那時不能讓他當。這次,再不讓他當就不行了。
村民們要求唐光石繼任村主任的呼聲很高。于是,他們在選票的另選名單里寫上唐光石的名字。
在禮堂的一角,唐基平拿著選票問老婆︰“我們填不填唐光石。”
老婆說︰“填!”
唐基平猶豫了一下︰“光石有點霸道,我不想選他。”
老婆說︰“我知道你為擺攤的事過不去,他幫了安徽佬,但那是我們沒理。”
唐基平又猶豫了一下。
村里唐某是純女戶,他招了個安微人當女婿。趕場時,安微人與唐基平家的攤位相連,唐基平累次佔強,安微人要求唐光石處理。唐光石勸唐基平要平等待人,現在的政策向純女戶傾斜,安徽人在袁家招郎落戶並不低人一等。唐基平不听,和唐光石吵起來。唐光石一氣之下一拳把唐基平的攤板砸爛了。為此,唐基平一家好段時間不理唐光石。但想來想去,還是自己不對。
唐基平的老婆說︰“唐光石這樣做,雖然有點過激,但踫上不講理的人,沒有這樣的干部還押不住台。人要跟理走,寫上。”
唐基平在另選名單里寫上了唐光石的名字。
我們在采訪唐光石時,提了一個問題說︰“唐主任,按你的思想,你的行為你的能力應該入黨,怎麼沒入黨呢?”
唐光石爽朗地大笑起來說︰“80年代前,黨不會要我;90年代前,我對黨的認識不夠,沒申請入黨;90年代初,我要求入黨,……”
我們打斷他的話,叫他詳細地講。
唐光石繼續說︰“1968年,我還只14歲,高小畢業還欠一個學期(嘉禾土話把“差”說成“欠”),跟父親打鐵。除我外,父親還帶了幾個徒弟,因此,我家成為雇工剝削的典型,又批又斗又退賠,75年還打成暴發戶,黨自然不會要我;90年代前,我以抓錢為目的,對黨的認識不夠,沒申請入黨;90年代初,我要求入黨,可地方上的老黨員提出不發展個體老板入黨,因為個體老板都帶剝削性,全村每年只一個指標,我是個體老板,輪不上;現在,我年紀大了,每年只一個指標,我不想佔這個位子,主動讓給30多歲的年青人。年輕人入黨對袁家的發展有好處。我雖然不是黨員,但我要做到一個黨員的標準。”
唐光石這個高高大大的嘉禾漢子說的是實在話,一看他那張四方大臉一听和那毫不掩飾的笑聲就知道沒半點虛假。
唐光石和唐盛日為何累辭不掉?兩人在袁家為何威信這麼高?除了把村里的經濟搞上去了以外,就是敢抓敢管敢得罪人。但就憑這兩點也不能管住村民手中的筆。帶著這個問題我問了袁家鎮黨委書記肖武文和駐袁家村的鎮黨委副書記小周,不料兩人都說,他倆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對公益事業捐款積極,對貧困戶照顧周到。他們還叫辦公室主任黃成旺拿出一份鎮里公益事業捐款檔案讓我們查出下列數據,而且兩人的捐款次數,數目大體一樣。
94年袁家村建校各捐500元;鎮中心小學建教育差轉台各捐500元;
96年洪災各捐600元;
每年教師節各贊助300元;
97年袁溪路硬化各贊助5789元;修村道各捐500元;
98年袁家鎮政府搬遷,唐光石贊助500元,唐盛日贊助1090元;
99年至今每年各捐1000元以上給村里貧困戶過年;
2000年修建嘉禾名勝普濟寺唐光石贊助5289元,唐盛日贊助3160元;
2002年建村禮堂各贊助5000元;
98年以來為保社會平安,各人贊助6000多元給鎮派出所添置交通工具;
……
這是一連串枯燥的數字麼?你覺得生硬麼?你認為太多了,太長了麼?不,正因如此,我們听到兩顆平凡而又純樸的心靈在吟唱震撼人心的音樂。
一句話,十多年來,凡上級有號召,凡是袁家鎮境內的公益事業,包括兄弟村修路建校,兩老庚都慷慨解囊;我們之所以把這些枯燥的數字寫這麼多這麼長,是用來證明兩老庚做好事不是在當村干之後偶爾心血來潮,而是一貫為之;不是想撈個什麼表揚,而是自覺的行為。難道我們看到的僅僅是一連串枯燥的錢數麼?就沒讀出點別的東西?
在唐光石家做客時,我們隨手翻看過他的一疊筆記。
唐光石文化程度較低,但寫日記做筆記己成習慣,從80年兩老庚合伙生意起是斷斷續續寫,當選村委主任後幾乎天天記。
這里我們照原樣抄錄兩篇。
98年農歷12月28日
今天是農歷12月28了,家家戶戶都在辦過年的料子。但是我村還有幾家過不去的貧困戶。
1組唐仁會孫子孫女,父故母走,爺奶70多歲,給400元過年。(注︰以後年年如此,至2002年他們年滿18歲。)
2組唐召成,五保1人,70歲。
9組唐開豐,當兵回來,身體不好。
9組彭衛蓮,雙目失明,子手觸高壓電成雞爪。
下袁家唐勝利,母70歲,自己殘疾。
還有唐仁記、唐成仔、謝鳳英。我不能不管這事,我吃肉,他們也要吃肉,每人給百把幾十塊吧。以後也這樣,每年拿千把塊出來,算修善積德吧!
2005年7月4日
昨晚11點多,民政辦主任打電話給我說抗美援朝的志願軍準備上訪,全縣還有600多人,袁家有18人,他們中最小的都74歲了,影響不好,要我做工作。
今天,我5點40起床等他們,來一個問一個。原來是補助費沒到位,我認為他們有理,答應向縣里反映和協調,還把他們帶到鎮政府。通過鎮黨委做工作,談心,交換意見,氣消了,訪也不上了。
以後為了每方面的細心工作,要努力穩定,綜合治理,計生,五保,孤兒,特困戶,村組,發展,志願軍,老年人,老黨員,殘人,方方面面都要到位。
這兩則日記相隔7年,但內容的實質是一脈相承;唐光石文化有限,語言表達不完整,標點用錯在所難免,但我們看到的是一顆善良的心和一個九品村官的高度責任感。
袁家村創建和諧社會的程度高,與這樣的村官分不開。
在袁家鎮,象唐光石、唐聖日這樣的村官還有的是。比如大興村的老支書肖建生,他卸任前不僅沒半點心理失衡感,而且對新支部提出自已的要求,還捐款五萬給新支部作全村福利事業的啟動資金。為此,老百姓對肖建生給予樸實、生動而又高度的評價︰“扶上馬,送一程,高風亮節見真情。”
?
只要輸入--就能看發布的章節內容(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