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在這里坐了很長時間,腦子里一直是一片空白。她不知道要怎麼辦……可那樣危險的事情, 她怎麼好讓顧翰清去做呢?若是成了固然是好, 若是沒成, 那顧家的將來,安國公府的將來,就都沒了。
也許只有這樣急流勇退才是對的。
顧翰清的表情漸漸嚴肅了起來,盯著周氏道︰“一定是有人跟你說了什麼,是不是?”她今兒才去了安國公府回來,那必定是安國公府的人說的, 顧翰清面色鐵青問她︰“他們跟你說了什麼?”
安國公一直有想要幫六皇子奪嫡的心思, 這是顧翰清一早就知道的,之前他就已經提點過他們了,讓他們千萬不能冒進。原本他覺得六皇子想要奪嫡, 也並非沒有勝算,只要淑妃有辦法把太子拉下來,那麼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說不定六皇子還能撿這現成的便宜。
但自從出了鐘粹宮那件案子, 顧翰清的看法就變了。皇帝可能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廢儲這件事情, 如果他真的有這種想法, 那麼鐘粹宮的事情無疑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但他放棄了。
這件事情看似風平浪靜的過去了,其實內里卻還是波濤暗涌的。顧翰清有些摸不準皇帝的心思, 但無論如何, 他肯定沒有廢儲之心。皇帝一旦沒有這種心思, 臣子有這樣的心,那就是大逆不道。
周氏已經止住了哭聲,從顧翰清的懷中站起來,在他對面的靠背椅上坐了下來,抬起頭道︰“國公爺大約是有那個心思,想讓你幫他,”她頓了頓,終究還是實話實說道︰“他們還提起了三丫頭的事情。”
這件事情安國公府肯定是知道內情的,但是顧翰清沒想到他們會以此威脅,眉心便擰了起來道︰“難道會是他們?”他有些不確定,又問周氏道︰“他們還有沒有說些別的?”
周氏搖頭︰“沒有說別的了,只是跟我透露了這些……”她心里很不安穩,又哭了起來︰“三丫頭如今都已經嫁人了,那些人為什麼還要捏著這個事情不放呢!老爺……要不然……你還是告老還鄉吧!”
顧翰清實在還沒到告老還鄉的時候,況且他才進內閣不久,正是長資歷的階段,這個時若是告老還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些端倪,那些人既然已經開始查這個事情,必定不會那麼容易放手,只怕後面還有更大的風雨等著顧家。
“你讓我好好想一想。”顧翰清蹙眉,頓了頓又道︰“其實我前幾日也收到了肅王的書信,他讓我留心朝中的人,如今看來,只怕他已經知道了三丫頭的身世了。”
“王爺他知道了?”周氏心下一驚,“那他會不會對三丫頭有成見?”按顧明�的真實身份,實在當不起一個藩王的王妃。
“王爺不像是那種人,況且他信中沒特意提起,想來也是故意回避這件事情,不想讓三丫頭難堪。”顧翰清除了對李翝不懂憐香惜玉那方面有些微詞,對他的為人還是很看好的,又道︰“他們如今已經在武陽和蕭侯爺回合了,三丫頭應該已經和她的生母見面了。”
周氏嘆了一口氣,伸手扶上顧翰清的手背,看著他道︰“老爺……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你要怎樣做,我都听你的。”
……
顧明�在武陽一直住到了元宵節,柳氏告訴她晚上城里有燈會,在榷場那邊還有通宵的夜市,讓蕭浩成帶著顧明�和李翝出去游玩。
沒有硝煙的邊境是安逸的,老百姓安居樂業,從韃靼和西域路經此地的商人在這里落腳,他們共同生活在這里,共建一個繁榮昌盛的小縣城。
顧明�上次出門看燈會還是頭一年進顧家的時候,那年中秋老太太讓顧明遠領著她們去賞燈,也是那個時候,她知道了顧明遠和周怡月的事情。
這才過去了幾年,一下子就物是人非了。
馬車一路上在縣城的街巷里行駛著,外面燈火通明、人聲鼎沸。沒有京城的男女大防、禮教森嚴,這里的百姓開放又熱情。他們在護城河邊把馬車停了下來,順著護城河慢慢的游玩賞燈,不遠處的燈火闌珊之處,便是武安的榷場。
李翝一路上都牽著顧明�的手,身後的隨從們則是遠遠跟著,不敢靠得太近,怕擾了兩人的興致。
邊關的氣候比起京城更寒冷,顧明�身上穿著玫瑰紅的纏枝花夾襖,外面還罩著大紅猩猩氈大氅,頭上戴著暖帽,脖子里更是圍著圍巾,只露出一雙水靈靈的大眼楮來。
李翝轉頭看了她一眼,她暖帽上的白狐狸毛都被吹亂了,東倒西歪的。李翝伸手幫她擼了擼,見她小臉被吹得通紅的,便開口道︰“河邊風大,我們去榷場里看看,你想買什麼都行,我差人幫你送到京城去。”
“隨便我買嗎?”顧明�心里倒是很期待的,她從小到大都沒什麼到外面去過,以前跟柳氏在一起的時候,也只能在家里,逢年過節都不能出去一趟。後來進了顧家,雖然有機會出去走動了,但年紀也大了,也不能去大街上逛了,只跟著周氏在鋪子里看過,就幾樣東西,也沒什麼意思。
“你喜歡的都可以買。”李翝牽著她往前走,河堤邊上人來人往,目極之處燈火輝煌。
顧明�點點頭,指尖越發和李翝握得更緊了,跟著他向前走的時候,忽然就停住了腳步。
就在他們前面的不遠處,有一行人穿著異族服飾,跟在一男一女身後。
顧明�愣了愣,那身形太過熟悉,讓她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只是拉住了李翝,遠遠的看著他們繼續往前走。
“怎麼了?”李翝被顧明�忽然間拉住,心下有些好奇,轉頭看著她道。
“你看前面的那個人,像不像三表姐?”
那年她也不過就是看見了周怡月的背影,就認出她來了,而前面所行的那一群人,除了那個女的穿的是大魏的服飾,其他人都是韃靼人的裝扮。
李翝頓時有所警覺,喊了身後的隨從上前,命他們上去打探一番。
若是有韃靼人來到武陽縣,必定是要在關口備案的,周怡月是韃靼的閼氏,應該不容易隨意走動。但李翝畢竟是親自送了周怡月和親的人,對她也算熟悉,只是看了那一眼,也確認那是周怡月無疑。
顧明�已經拉著他想要上去了,被李翝攔住了道︰“先等一等,我已經讓人上去查探了。”
顧明�拉著他的手卻緊了緊,不知道要怎樣來形容現在的心情,她恨不得馬上就過去,問問周怡月過的好不好……
上前打探的人很快就回來了,在李翝的耳邊耳語了幾句,顧明�抬起頭,看見那行人已經往兩邊開列,停下了腳步。
站在那大魏女子身邊的男人同她低頭說了幾句,那個大魏女子忽然就轉過頭來,朝著身後四下打探了起來。
顧明�抬起頭,正好迎上了周怡月的視線。
“三表姐!”她松開李翝的手走上前,那些韃靼侍衛見了,還不及阻攔就被人呵斥後退,顧明�很快就走到了周怡月的面前。
兩個人就這樣定定的看了許久,周怡月好似一下子沒反應過來,臉上的神色都是僵的。
她還以為這輩子都不能見到故人了,卻不想……她們姐妹竟然還有重逢的這一日。
“三表妹!”周怡月臉上的表情一時間不知道是哭是笑,轉身對她身邊的男人低聲說了幾句,這才走到顧明�的面前,拉著她的手道︰“這是……”她頓了頓,繼續道︰“這是我的夫君也珩。”
顧明�悄悄的看了一眼那人,只覺得他身材魁梧高大,比周怡月整整高出了一個頭,容貌看上去有些狂野不羈,但細看卻也並非是丑陋的樣子。
顧明�便朝著他福了福身子,那人似是淡淡的掃了顧明�一眼,並沒有正眼看她。倒是挑眉看了眼站在顧明�身後的李翝,眼眸中似是射出了一道金光。
那些林立在周圍的護衛一下子緊張了起來,空氣中有些劍拔弩張的氣息。
李翝卻是表情淡然,只緩步走到顧明�的身側,抬頭看著那男子道︰“大汗有此雅興帶著夫人前來賞花燈,本王歡迎之至,這是本王的王妃,和夫人是表姐妹。”
韃靼有不少人死在李翝刀下,這種憎恨幾乎是一種本能,李翝之前送親的時候,也曾遇上過有人想要前來尋釁滋事的。
“你的女人,很漂亮。”也珩的大魏話說的不好,卻可以听懂,聞言只開口對李翝道︰“我們、賞過了花燈、就回。”
周怡月听他用不熟練的大魏話跟李翝交談,卻是在一旁笑了笑,轉頭對他道︰“大汗,我好不容易遇上了表妹,能不能請她去我們的住所坐一坐?”
顧明�心里也很期待,轉頭看了一眼李翝,見他點了點頭,這才上前拉著周怡月的手。
韃靼在武陽縣有自己的行館,周怡月一行人就住在那里。他們是特意過來武陽縣賞花燈的,因為周怡月想念家鄉,所以也珩就帶她來了。從韃靼的王庭到這里,要在草原上走幾百里路。
李翝和蕭浩成在廳中同也珩交談,周怡月便把顧明�請到了次間里。兩人對坐在臨床的大炕上,便有韃靼的使女送了酥油茶上來。
周怡月看了一眼,吩咐道︰“她不喝這個,你另去沏一些雲霧茶來。”
那使女應了一聲諾,轉身出去沏茶,顧明�便抓住了周怡月的手背道︰“表姐,你過的還好嗎?”雖然看上去那也珩似乎對她不錯,可這種事情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
周怡月低下頭,房里點著忽明忽暗的油燈,將她的臉頰映襯的格外清麗柔和。
“他對我很好。”周怡月抬起頭看著顧明�,淺笑道︰“雖然大漠比不上京城繁華,可他對我卻是百依百順的,知道我想家了,還特意帶我過來賞燈會。”
周怡月的目光看得很遠,仿佛能看見很多過往久遠的東西,她忽然就底下了頭,嘆道︰“當年我和你大哥就是在燈會上被你遇見的,那時候你還小,如今卻也嫁人了。”
她分明才十八歲,可這說話的口氣,卻像是經歷了很多事情的老人,每一個動作都透出一股超脫了世俗的淡然。
使女重新沏了熱茶上來,顧明�捧著茶,听周怡月說她在韃靼的這些日子。
“剛開始確實是過不慣的,但後來也就習慣了,你知道我雖然從小錦衣玉食,但其實性子是不挑剔的,況且舅父給了相當豐厚的嫁妝,又在邊關開了榷場,可以讓韃靼的商販們自由進出,所以那里的人對我都很敬重。”她靜靜的說著,偶然間抬起頭來問道︰“你來了武安多久了?家里的人都還好嗎?”
“家里人都很好,外祖母的身體也很好,只是常想起你……”顧明�的眼眶都紅了,她是做不到像周怡月這樣雲淡風輕的,忍不住落下了眼淚來,想了想才道︰“只是听說長公主的身子不太好,也不知道現在好一點沒有了。”
周怡月神色淡然,听了這話只是稍稍皺了皺眉心,又開口道︰“她那都是心病,只要自己能想明白,其實說好也就好了。”她的嘴角微微勾起,看上去似笑非笑的樣子,可眉宇中還是帶著一縷的哀愁。
房里一時間就這樣安靜了下來,兩人各懷心事,只有悠長的嘆息聲。
過了良久,周怡月才忽得抬起了頭來,眸中卻是欲言又止的神色,伸手拉住了顧明�放在茶幾上的手指,眸中緩緩落下淚來。
“他現在也很好,去年跟著陳伯青走遍了京郊的幾個縣城,人越發沉穩了,母親還沒有給他議親,大約是想等後年春闈之後,再提這件事情。”顧明�小聲的說道,她知道周怡月的心思。
周怡月便笑著點了點頭,又道︰“我就知道他也能放下的。”
這一句卻是說得有些艱難,等在抬起頭的時候,周怡月已經擦干了眼角的淚痕,笑著同她道︰“時間不早了,我送你們回侯府去吧。”
十五的月亮高懸在天際,顧明�走到行館的門口,轉身看見周怡月向她招手,她身邊的男人將身上的大氅脫下來蓋在她的肩頭,臉上一片關愛之色。
顧明�心里忽然就有些釋懷了,周氏曾經對她說過,只要各自安好,便是最好的事情。
……
正月十六是朝廷開衙的第一天,早朝時皇帝似乎還有些精神不振。他早年沉迷聲色犬馬,又有大長公主為他舉薦那些道長術士,服用過很多丹藥,如今雖然有太醫院盡力診治,但藥石枉效,如今不過靜心調理而已。
顧翰清這幾日一直在想周氏的話,若是自己致仕可以躲過一劫,自然是好事,但若是躲不過,白白葬送了如今手中的籌碼,只怕得不償失。他現在還不知道到底是哪些人把自己的那件事情給挖了出來,連對手都還不知道,實在沒有辦法見招拆招。
趙閣老在休息了大半年之後,又重新上朝了,皇帝詢問了他幾句身體的狀況,便不說話了,一時間大殿里鴉雀無聲。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元寶拉長的報唱聲在大殿中響起。通常新年的第一天早朝是不會有什麼大事的,大臣們會挑一兩件無關緊要且吉祥的事情上奏,以示開朝大吉、萬事順利。
齊國公忽然間就出列了。
眾人臉上的表情都緊張了起來,不知道他要說些什麼。
自從太子妃齊思賢歿了之後,齊國公看上去一下子老了不少,但他畢竟是跟隨著老齊國公扶持今上上位的人,神情氣概還是不減當年。
“臣有本啟奏。”齊國公朗聲開口,視線平視前方,不疾不徐道︰“太子妃薨逝已近半載,太子膝下無子,臣以為,太子要盡早冊立側妃,以助皇室開枝散葉,臣這里倒是想薦舉兩個合適的人選。”
皇帝一听,果然有了一些精神。太子妃去了也有半年了,確實也可以物色起太子妃的人選了,但齊國公所提的卻是太子側妃……一個側字,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皇帝玩味的掃了齊國公一眼,緩緩道︰“哦?不知齊國公這里看上了哪位大臣家的姑娘?”
此話一出,家中有待嫁之女的幾位大臣紛紛都提起了精神。齊國公向來鐵腕專斷,是不怕得罪人的。又有趙首輔這個連襟幫忙,兩人在朝中可謂所向披靡。
齊國公的眼神稍稍往身後瞥了瞥,忽然開口道︰“臣私下里問過太子殿下,他說孫閣老家的嫡孫女才貌雙全,可當太子側妃人選……”一旁的孫閣老年事已高,听見這話氣得吹胡子瞪眼,恨不得馬上上前跟他拼命,卻是被人給拉住了,只听齊國公繼續道︰“還有顧閣老家的二小姐,听說也是年方十五、待字閨中,太子殿下曾驚鴻一瞥,念念不忘。”
顧翰清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
這種話當著眾人的面說出來,那將來顧明煙還能嫁到誰家去?齊國公和太子分明就是有備而來,簡直欺人太甚!
但今日是開朝的第一日,若是咆哮大殿、御前失儀,只會獲罪。齊國公特特選今日上奏,分明就是認準了顧翰清和孫閣老不敢忤逆。要是皇帝也跟著這麼一點頭,那這件事情多半就會這樣敲定下來。
顧翰清雖然對顧明煙失望,可她畢竟也是自己的親生女兒。站在他身側的孫閣老已經氣得臉色通紅,一把白胡子都翹了起來。可盡管如此,他卻也不敢直接回絕,只是忍住了怒氣道︰“太子殿下錯愛,老臣那孫女年紀尚小,老臣還想讓她在家中多留兩年。”
齊國公眉心一挑,卻是緩緩道︰“孫大人打算把她留到什麼時候,是留到六皇子出宮開府嗎?”
這話雖然說的聲音不大,可殿中安靜,好些大臣已經開始議論紛紛。孫閣老一開始是站在淑妃那邊的,如今卻是私下里又與賢妃有了勾結……
“你……”孫閣老已經被氣得說不出話來,這些私密的事情,齊國公竟全都知道,可見他在宮里的眼線有多少!
齊國公面色如常,向皇帝跪拜道︰“太子是大魏儲君,只有太子子嗣豐厚,大魏基業才能連綿不絕,臣以為,皇上應以大局為重,讓太子及早冊立側妃。”
太子正妃之位,必是要等一年孝滿才能冊立的,但眼下立兩個側妃,卻也是不打緊的,最關鍵這兩位側妃的人選,當真是選的好啊!這簡直就是一石二鳥的奸計!
顧翰清還是一言不發,顧明煙沒有定親,他沒有推諉的理由。況且齊國公又說太子見過顧明煙,還念念不忘,等于是一句話毀了顧明煙的閨譽,他已經別無選擇了……
這都是顧明煙自己種得因,如今卻要自食惡果了!
“顧愛卿……”皇帝終于開口了,視線不冷不熱的盯著顧翰清,緩緩道︰“你覺得這門親事如何?”
大殿中竊竊私語的聲音頓時就停了下來,眾人都等著顧翰清的回話,不管是答應還是不答應,這一局都是齊國公勝了。
顧翰清緩緩出列,臉上表情淡然,終究是跪下來對著皇帝道︰“沒想到微臣那二丫頭還有這等造化,微臣在這里要謝過齊國公厚愛了。”
他抬起頭,視線從齊國公臉上掃過,依舊將脊背挺得筆直。
然而齊國公看著他的眼神中卻透著幾分不屑,仿佛對顧翰清答應了這門親事一點兒也沒有任何高興之意,只是冷冷的笑了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