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這一次, 卻是被顧明�給說中了。前世發生的那些事情,好些已經同這一世不同了, 但氣候冷暖, 卻是和前世如出一轍。
這雪一下就是十來天, 等她們祭過了祖,預備要啟程返京的時候,這雪也沒見停下來。大雪封路, 京城肯定是回不去了,就連顧翰清從那邊寫來的書信, 也有好幾日沒有收到了。
大雪將村里好幾戶人家的房子都壓塌了, 老太太命人開了顧家的祠堂給村民們躲避風雪,又詢問了周氏他們如今剩下的米糧, 在顧家的祠堂門口設了粥棚。
周氏也給顧翰清寫了書信送過去,只是這一路上都是狂風暴雪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送到京城。
天氣冷的出奇, 前幾日丫鬟們見這麼大的雪還覺得新奇, 在院子里堆各種的雪人玩,後來便冷得連門也不肯出去了。
顧明�和家中幾個姐妹圍著爐子說話閑聊,想著今年不但不能回京城看燈會了,也不知道要在這地方耽誤到什麼時候。不過如今她們著急也沒用, 好在周氏之前已經屯了糧食, 又讓添了炭火, 一家老小的吃用都不是問題。
顧明煙從小到大哪里受過這樣的罪, 整日里同丫鬟埋怨這個、又說那個, 周氏忙里忙外也沒空管她們,只由顧明珠帶著她們在內院玩耍。
她們是姑娘家,即使前頭人手不夠,這樣拋頭露面的事情也是輪不到她們做的。
“春梅,你去幫我到廚房叫一盞銀耳湯來吃。”
大約是最近炭火薰多了的緣故,顧明煙覺得自己嗓子有些難受,被叫做春梅的丫鬟卻是坐著沒動,連手里的針線都沒放下來,只懶懶道︰“姑娘,這兩日粥棚人手不夠,廚房里的大娘都去幫忙了,每日里要到申時末刻才回來,這會子廚房只有冷鍋冷灶的。”
“你不是丫頭嗎?你不會生火做飯?”
顧明煙一向驕縱慣了,沖她耍起了脾氣來。不過還沒等她發作起來,外頭便有小丫鬟進來回話,說縣太爺夫人過來向老太太和太太問安。
平陽縣的縣官是個五十來歲的老頭子了,到了這把年紀,也沒有了多少想升遷的心思,但求一個無功無過便好。平常年份若是逢了饑荒,上報一個受災的人數也就行了,朝廷並不會派了人過來排查,但今年顧老太太回鄉祭祖,如今顧家的祠堂已經睡滿了災民,將來若是顧太太同顧翰清說了一句,他的考評又要擔憂了。
周氏心里也著急,她買的那五百兩的米糧,很快就要吃完了……然而災民卻還從各處涌來,大家沒有飯吃,听說這里有吃有住,冒雪也要過來。
姑娘們都已經躲到了里間去,只听見那縣太爺夫人同周氏道︰“除了我們縣,還有隔壁的萬陽、長順、澤州等好幾個縣府,都已經開始鬧饑荒了,去年的收成本來就不好,再加上這里離邊關近,打了好幾年的仗,糧倉里的存糧都已經吃光了,如今實在是揭不開鍋了,我家老爺說要去向幾個糧商借糧食,但那些商人個個都是坐地起價的,還不趕緊趁著這一把多賺幾個銀子,竟沒有人肯借。”
周氏手上倒是還有一些銀子,但如今這些銀子,已經買不到多少米糧了。
“宋大人把災情上報朝廷了沒有?”周氏昨日才去了粥棚那邊,看著那些老百姓衣衫襤褸,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了,心里實在難過的緊,早知道一開始那些舊衣服、面料布匹什麼的也該留著的,還是自己的眼界太淺了,從來沒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已經報到州府去了,也不知道州府的老爺有沒有送去京城,我們老爺說了,顧閣老的家眷還在平陽,讓上頭務必要緊著些……”
宋太太一邊說,一邊還略感激的看了一眼周氏,宋大人憨實,不然也不至于這麼多年沒有的升遷,這回若不是顧老太太在平陽,上頭估計也不會多看他們縣一眼的。
也不知道今年的救災款項能不能先撥到他們縣來?就算銀子一下子沒有,先運個幾百石糧草來,也是一樣的……她冒著風雪,坐了幾個時辰的馬車從縣衙趕過來,身上的衣服鞋襪都濕透了,這樣的誠意,閣老夫人總也能看在眼里的。
“我也給我家老爺去了信,就是這天氣實在不好,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能收到。”
下了這樣大的雪,隔年種下的種子只怕是都要爛在泥里的,等開春化了雪,還要另外安排春種,朝廷今年又要寅吃卯糧起來。好在邊關算是安定了下來,戶部也沒有什麼大的開銷,興許百姓們還能熬過去。
……
肅王李翝收到六百里加急的時候,正在校場上訓練他那一隊先鋒營。去年惡狼谷一戰,他的先鋒營折損了好幾名將士,他回了封地之後,便從軍中又挑選了一隊新兵,列入先鋒營操練。
常伴他左右的長喜拿著朝廷的文書去校場找他,涼州也下了雪,只是沒有山西那麼大,但地上也鋪了厚厚的一層,走上去咯吱嘎咯吱嘎的做響。
“王爺,朝廷的加急文書,荀先生讓奴才給您送來。”
通常肅王府的庶務是由荀有道管理的,荀有道是肅王府的幕僚,在朝為官的時曾做過兩年肅王的先生,後來也不因知何故辭了官。先帝駕崩之後,王爺遠赴涼州,竟發現他在此地的書院里當教書先生,這才下了帖子請進王府。對于李翝來說,荀有道亦師亦友,是肅王府不可多得的一位謀士,肅王府的人都尊稱他一聲荀先生。
朝廷與王府之間的日常文書,都是荀先生負責的,由他篩選後回報給李翝,但今日他看過這封信之後,卻讓長喜直接送到李翝面前。
李翝從信封里把信抽了出來,看完之後眉心便擰了起來,長喜一時好奇問道︰“王爺,信上都寫什麼了?”
李翝沒有說話,只是把信遞到長喜的手中,接過一旁副將嚴華手里的長矛,跟幾個新兵比劃了起來。
長喜拿著信看了半日,才算明白了過來……皇帝想讓肅王去山西賑災……至于糧草……說是先暫借他封地十萬石,等明年秋收之後,再原數歸還。
皇帝真的是越來越精了,變著法子想要掏空肅王……
李翝一柄長矛舞得極好,同幾個新兵連連過招,打退了三五人之後,才停了下來,問長喜道︰“荀先生看過了嗎?”
長喜老實回道︰“是先生看過之後,讓我直接拿給王爺的。”
李翝就知道……上次朝廷要李翝出兵的文書,也是他看了一眼就讓長喜送過來的。
“那他還說了什麼沒有?”荀先生不愛讓李翝管閑事,上次韃靼來犯,事關社稷,李翝領兵去了,那也無可厚非,但賑災這種事情,明擺著就是朝廷想訛肅王一把,若是再去,豈不是傻?
“先生說,王爺大可以不去的,听說今年顧閣老的夫人帶著家眷回了平陽府祭祖,那邊的官員當著閣老夫人的面肯定是要好好表現的,只怕勒緊了褲腰帶,都要扛過去的,顧閣老也不可能眼看著自己的老母妻兒被困在那……”
長喜的話還沒說完,李翝忽地就將手里的長矛往趙副將的手里一擲,整個人頭也不回的走了。長喜忙緊跟了上去,問他道︰“王爺……你去哪里?”
李翝大步流星,腦子里閃過的卻是顧明�巧笑倩兮的模樣,不耐煩回道︰“本王賑災去!”
……
顧明�穿著厚厚的貂皮大衣站在廊下,幾片雪花從廊下飛進來,拍在她嫩生生的臉頰上,微微有些刺痛。周氏一早就出去了,這幾天天寒地凍,雖說災民們有了吃的和避風的地方,但還是有不少人感染了風寒。
周氏也是頭一次遇上這樣的事情,同族中的幾個叔伯商量著去縣里請個大夫過來,順便買上一車的藥材生姜,煮上一些姜湯讓災民們御寒,也好少一些人生病,大災過後最怕有瘟疫,病的人多傳染的也快,到時候就算不下雪了,又有另外的災情。
顧明�有些擔心周氏,本來長途跋涉這一路上就很累了,到了這里也沒有歇下來,如今又攤上這樣的事情,便是再能干的人,也少不得累脫了一層皮。
可她還是閨閣中的姑娘,外頭的事情卻是一件也幫不上忙。老太太年紀又大了,這樣的日子更是連門也不能出的,萬一摔到了哪兒,那可就更是大事了。
顧明�這里正盼著周氏早些回來,忽然看見外頭有一群人急沖沖的跑進來,一邊走一邊道︰“不好了!不好了!太太在外頭暈倒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