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四十多歲的時候,才一槍正中目標,有了張良這個兒子。
或許是先天不足的原因,張良從小就體弱多病,隨時都可能夭折。好在張家三代宰相之家,家境富裕,不缺名家藥材,磕磕絆絆,張良總算順利長到了入仕的年紀。
任何時候,富人總會比窮人更容易得到健康。如果張良生在一個貧寒之家,這個時候,只怕早已入了黃土。
張良的事跡,蒙恬就算不了解,也听說過漢初三杰的名聲。這不,剛一攻下新鄭,蒙恬舍了韓王安,徑直本張家府邸而來。
近十年前,蒙恬曾經帶著甘羅前來韓國,訛詐韓國的南陽郡。張平舉辦的宴會上,蒙恬遠遠的瞧見過張良一眼。那時的張良,活得如賈寶玉一般,集張家萬千寵愛于一聲。
張良後來還有個弟弟,可惜先天比他還要不足,早早的夭折了。就發生在秦軍破城之前不久。
“想當年,我到新鄭訪問的時候,令尊盡心招待,賓主相談甚歡,一切仿佛只發生在昨日,令人心神恍然。”
踏進張家的府邸,打量著即將落幕的富麗堂皇,蒙恬不顧張良眼里的尷尬,自顧自的說道︰“回咸陽之前,令尊悄悄的拉我到一旁,特地囑托,以後若秦軍攻破新鄭,務必要保護你的安全••••••”
“不可能,父親怎麼會做出這樣的安排?”
天上的陽光,忽然變得有些黯淡,張良側身站在樹蔭之下,臉上止不住的驚訝,夾雜著一絲迷惘。
張平臨終的時候,感嘆韓國國勢日衰,再沒有復興的希望。即便有心采納韓非變法強國的主張,也沒有了安定的環境。近在咫尺的秦國,絕不會犯魏國的錯誤,眼睜睜的放任韓國強大起來。
“張良,你出身宰相之家,讀了許多書,應當知道狡兔三窟的道理。張家三代為相,權勢隆盛,韓國國祚將亡,你父親心里豈能不明白。父愛如山,你父親為了你,可謂早早的預備好了退路。”
張平眼楮一閉,死無對證,蒙恬說出來的話,張良不可能去找張平對證。以張平老油條的官場秉性,蒙恬的話又顯得合乎情理。
“我不相信,父親身為韓相,一生都在為韓國盡忠。”
張良退後一步,身子靠在牆角處的樹干上,拼命的搖了搖頭。
他還記得,小的時候,張平抱著他,教導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身為臣子,當效忠國君,終身報效韓國。
現在蒙恬卻告訴他,張平嘴里高聲宣揚忠君愛國,背地里卻在為子女謀劃秦國的庇佑。張良心中的父親形象,似乎產生了絲絲縷縷的縫隙。
“伍子胥忠于吳國否?士會忠于晉國否?晏嬰忠于齊國否?”
張良面露痛苦之色,蒙恬暗中責備自己的殘忍,可口里仍然連番發了三問。
“這••••••”
張良想要開口反駁,反復張了張口,卻說不出話來。
伍子胥明知繼續呆在吳國會有什麼結局,卻執意留在吳國盡忠,只是將兒子托付給了齊國大夫崔氏。
士會欺騙秦康公,逃回晉國,卻將兒子留在了秦國。
晏嬰預見到了田氏代齊,盡心為齊景公謀劃,卻派子孫的一支逃往晉國。
伍子胥、士會、晏嬰不可謂不忠于國,忠于君,可為了宗族的傳承,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保全子孫血脈的傳承。
張良熟讀了韓國丞相府的不少藏書,過往的經驗印在他的腦海里,尚沒有具體的感受。蒙恬的話語,似乎撥開了張良心中的迷霧。
張平身居相位三十年,能保持持久的權勢,可不是溫文爾雅能夠做到的。明知韓國不可長存的時候,張平安排張家的退路,也不是沒有可能。
“不管你怎麼評價你的父親,他都是為了你好。”
蒙恬深吸了一口氣,回憶起前世參加的感恩晚會,走上前去,輕輕拍了拍張良文弱的肩膀,話里充滿了深沉與關切︰“你還年輕,等有了孩子,你就能體會你父親的選擇了。”
阿,說得你好像有了孩子似的。
張良抬起頭來,感到有些哭笑不得,蒙恬看起來比他大不了多少,怎麼一開口感覺就像他的叔伯一樣。
“等新鄭事了,你就跟我去咸陽。張老丞相的囑托,我蒙恬既然答應了,就得負責到底。”
“這個真不用••••••”
張良發現,自己真的多出一個叔伯來了。
“怎麼不用?”
蒙恬假裝生氣,提高了一個音階︰“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張公子是要讓我蒙恬成為失信之人嗎?你不用多說了,這件事,就這麼定啦!”
不由分說,蒙恬展現了領兵將領殺伐果斷的風度,一時鎮住了張良。
沒有見過軍人的張良,眼角的余光,瞥到蒙恬身後親兵眼里的慍怒,想要開口拒絕的話,終究沒有說出口。
先禮後兵,蒙恬親自上門,敘說曾經的交情,給足了張家面子。若是再不識好歹,張良可不敢保證這些秦人會跟儒生一樣,只會君子動口不動手。
“韓王安也會去咸陽,等你到了咸陽,還可去拜訪他。”
蒙恬最後給出的承諾,充滿了誠意,張良再也沒有拒絕的理由。
即便想要忠君,也可以去咸陽服侍韓王安。
張家的家僕,心懷忐忑,直到張良點頭答應了秦軍將領的要求,才完全放下心來。
遠處的殺伐之聲,綿綿不絕,保不準會有什麼蠻橫的軍士闖進來。或者敗兵化作盜賊,四處劫掠一番,張家空有一身富貴,可沒有一支有戰斗力的家兵隊伍。
眼前的秦將,既然與老丞相相識,得了老丞相的委托,應該不會難為他們。
再說了,張家的公子去了咸陽,偌大的家業無法帶走,家僕奴婢隸臣們,不也多少能分一點嗎!
這樣想著,蒙恬身上的那身黑衣黑甲,似乎就沒有了殺伐之氣,而是透著一層莊嚴肅穆的光暈。
天上的雲層緩緩飄過,陽光再度灑落下來,點綴在秦軍的衣甲,撫摸著張家府邸的名花貴草,散發出濃郁的祥和之感。
張家的奴婢,暗中轉了轉眼珠子,抬頭放眼望去,似乎瞧見秦軍為他們開拓出了一條光明的大道。
蒙恬的臨時指揮所,設在了張府的西邊的偏房,開窗正對著正廳通往大門的青石道路。
望著張良有些迷茫的眼神,蒙恬有些不忍,可又有些欣喜︰
“張子房,入吾?矣!”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