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之地,四塞之國。
東邊的函谷關,西邊的大散關,北邊的蕭關,南邊的武關,護住了進入關中的道路。
關中沒有徹底衰落前,諸侯爭霸,誰佔住了關中,誰就取得了霸業之地。
當年,秦國在吳起的壓迫之,只剩下一隅之地,眼看就要亡國。關鍵時刻,魏文侯駕崩,即位的魏武侯,對繼續打壓秦人沒有興趣。
秦國在秦穆公之後,國力衰落,諸侯視為蠻夷,土地貧瘠。魏國想要爭霸,繼續與這樣的對手糾纏,自然沒有什麼成就感。
魏國戰略中心的東移,徹底改變了兩國的國運。
“中國古代史上,吳起與孫武齊名,可以我看來,吳起的軍事水平,應當還在孫武之上。”
站在武關城頭,撫摸著冰冷的城牆,打量著這座雄偉的關城,蒙恬心里贊嘆著,武關的地勢同樣險峻,只要守將得力,南邊的防線無憂矣!
孫子雲,天時、地利、人和為戰勝的保證。古代大戰,天時就不用說了,一場大風、突然的大雨,很可能就會增添許多變數。但是,天時的不利,將領可以規避,而地形的優勢,有時候卻是不得不面對。
在沒有飛機的時代,一道關口橫在當前,任前軍萬馬,也無法越過。
秦國的這種地緣優勢,在秦國弱小的時候,尚沒有人能夠充分認識到。
真正認識到秦國威脅的人,算起來,只有一個半。
其中一個,便是大名鼎鼎的吳起,另外半個,應該就是魏文侯了。
魏文侯意識到河西之地的屏障作用,向西攻打秦國,壓縮秦國的生存空間,卻不能做到持之以恆,反而莫名其妙的去攻打中山國。
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沒有得到一寸土地,反倒便宜了趙國。
魏文侯沒能下基層,缺少對秦人的直觀認識,可吳起早年仕途不順,輾轉多國,對各國民風民俗多有研究。
領兵河西的時候,與秦人大戰小戰幾十回,對秦人的悍勇,吳起有最真切的體會。
秦人骨子里不缺武勇,只是他們文化的封閉,導致知識的匱乏,軍事上遠遠落後于中原,加上將才缺乏,紀律不嚴,才不斷的在吳起手下吃敗仗。
魏武侯游西河的時候,吳起曾向魏武侯諫言,主張先傾力攻滅秦國,但魏武侯並沒有采納。
當吳起在魏國朝堂失勢的時候,只能懷著無限悲哀的心情,回望他打下的西河之地,仿佛看到了秦人洶涌而來,魏人節節敗退。
“戰術上的失利,尚可補救;戰略上的失敗,無可挽救。”
蒙恬口里喃喃,無限唏噓,以秦國的實力,昭襄王時代,便有統一天下的機會,可秦國朝堂之上,卻沒有真正的戰略家。
白起軍事才華光耀萬丈,但不可否認,白起沒有兵法傳世,也沒有提出一個統一天下的戰略。
範雎倒是提出遠交近攻的戰略,可以在外交上堅持,卻沒有很好的發揮秦國的軍事優勢。何況,範雎還有和李斯一樣的毛病,過于貪戀權位,將私人利益置于國家利益之上。
“將軍,武關守將來了!”
收回思緒,蒙恬轉過頭來,順著荊甦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見一三十歲左右的將軍大步而來。
他胡須濃密,活像畫像上的馬克思,目光深邃,透著絲絲狠厲,身著精致的皮甲,腰里別著特制的青銅長劍。
“這不是護送楚國公主前往咸陽的蒙恬蒙將軍嘛,不急著趕回咸陽,怎麼還有心思在這里閑逛?”
屠雎一開口,話里帶著些火氣。
楚軍突破武關,屠雎守住幂關,拖住了楚軍的先鋒,可最後殲滅這支楚軍的,卻是蒙恬率領的南陽兵團,而且,這支南陽兵團,曾經反叛過秦國。
楚國決定送公主入秦後,秦楚之間,數年內,只怕再沒有戰事。蒙恬暗中請旨,嬴政才徹底放下了心結,徹底赦免了南陽秦軍的黑歷史。
戰後,因守衛幂關得力,屠雎成了武關守將,升了一級爵位,成了公大夫,也就是軍功爵的第七級。
只不過,听說蒙恬小小年紀,就成了五大夫,屠雎的心里,頗不平衡。
私下里,屠雎向同僚發牢騷,說蒙恬不過因為家世好,爵位才能生得這麼快。
“屠將軍,按秦國之法,爵位低的將領,服從爵位高的將領,你剛剛所說的話,可是犯了不敬上官的律法!”
荊甦眉頭一皺,南陽兵團的將領,有時候也會有爭執,卻不會這麼粗魯。屠雎的敵意,渾身濃烈,就差沒有寫在臉上了。
“不敬上官?”屠雎撇了撇嘴,滿臉不屑,“那你就去找監御史,把我發配北方戍邊好了。這次,要不是我在幂關下重創了楚軍,哪里輪得到姓蒙的小娃娃!”
“還有,我的爵位比你高,你沒資格跟我說話!”
屠雎的胡須抖動著,每根發須都帶著高傲,與此同時,他的右手撫摸著胸前的花結,類似于後世代表軍餃的標志,顯示著自己的爵位等級。
“呵呵,把你發配北方,公大夫雎倒打的好主意,眼見南方沒有戰事,就想要調去北方了!”
蒙恬上前一步,阻止了屠雎的繼續挑釁,荊甦見蒙恬面色冷峻,也迅速的冷靜下來。
搞情報工作,確實需要一顆冷靜的大腦。
“那只是你的說法而已,我可沒有那樣想!”屠雎並不笨,要不然以後也不會成為征伐百越的統帥,當見過楚國的公主後,他心里也就清楚了。
南方戰線,以後注定會清閑下去。等到秦國開始攻伐楚國的時候,就不知道哪年哪月了。
除了蒙恬,沒有人能預料到,秦國發起的統一大戰,會何等的迅猛。
屠雎見蒙恬識破了他的心思,索性破罐子破摔,變得死鴨子嘴硬起來︰“我只是不服你而已,要知道,當年我從軍的時候,從伍長什長做起,通過斬首論功,一步步才走到今天的位置。可你蒙恬呢,出了咸陽,就統領了四五萬人馬,我如何能服!”
選賢任能,得遇貴人,以布衣之身,一步登天的,不在少數。但軍中自有軍中的規矩,資歷仍然存在人們的心中。
年輕的將領,即使打了莫大的勝仗,在老一輩將領的眼中,不過是攪局者罷了。
如果沒有蒙家的庇護,嬴政的支持,蒙恬打得越出彩,有可能反而會受到打壓。
王翦的欣賞,既有對後輩的提攜,但以王翦的聰明,何嘗又沒有看到蒙恬背後的身世光環呢?
呵呵,想我蒙恬,竟然遇到了和霍去病同樣的難題!
蒙恬心里苦笑不已,升遷太快,果然引起了一些老人的不滿。霍去病同樣年紀輕輕,得到漢武帝的重用,立下了不世功勛,但以李廣為代表的老一輩人物,心里卻頗為不服。
司馬遷為霍去病寫傳記的時候,仍然念念不忘數落霍去病的缺點。
“哈哈,公大夫雎只看到了我蒙恬能夠統領四萬人馬,可你也不想想,為何這些人都能听我的指揮呢?要知道,在率領他們之前,我可是一點領兵經歷都沒有。”
蒙恬心里嘆了一口氣,並沒有怪罪屠雎,前世的時候,他也曾這樣憤青過,沒有背景,只能默默的前往西部某個不知名的部隊。可蒙恬不認為自己有什麼愧疚的,他並沒有躺在祖先功勞簿上吃老本,也沒有將軍隊帶入深淵,而是帶著他們洗刷冤屈,贏得屬于他們的榮譽。(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