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是干硬的窩窩頭和粗糙得嗓子都疼的玉米糊糊,可是慧欣卻吃得格外踏實和香甜,一家人在一起就算吃糠咽菜也是幸福的。
前世慧欣的父母在家的時間很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的機會更少,慧欣極少體會到這種平凡的幸福,也許上天讓她重活一世,就是為了補償她所不曾擁有的吧。
“明天我去鎮上買點東西,分家了我們好些東西都沒有。”吃飽了飯後,張氏跟家里人說明天要去鎮上買東西。
林老三之前出去做工的錢,陳氏分家的時候沒要。林老三工錢一天20文,干了50天,一共1000文錢,就是一貫錢,也就是說他們三房所有的身家就是這一貫錢。
“娘,明天我跟你去鎮上吧,我想去看看,讓小竹在家陪著爹,下次他再去。”
來這里好幾天了,慧欣還沒出過綠柳村呢,她要去鎮上看看,有什麼可以賺錢的,現在他們家可是急需錢呢。
張氏一直覺得愧對女兒,女兒很少對她提要求,以為女兒想去鎮上逛逛,也就心軟答應了,小竹是個懂事的孩子,答應在家里乖乖陪爹。
第二天,天剛透出一絲光亮,張氏就起來做飯了,一家人簡單地吃過早飯後,慧欣就和她娘出門了。
綠柳村離沙河鎮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大概有十里路的樣子。
張氏要是自己去鎮上的話,就走著去了,可是看著瘦弱的女兒,怎麼都不忍心讓女兒受這份罪,于是就帶著女兒到村口坐牛車去鎮上。
娘倆到村口的時候,已經有好幾個人在牛車上了,這些人都是要去鎮上的,加上她們娘倆,牛車基本上就坐滿了。
“孫大哥,這是我們倆坐車的錢。”坐車每人一文錢,張氏給了趕車的人兩文錢。
“不用,你們剛分家,日子過得也不寬裕,這次就算了吧。”趕車的人拒絕收錢。
張氏口中的這位孫大哥叫孫福全,是里正的兒子。
這年頭也就是里正家能有牛和牛車了。
“孫大哥,一碼歸一碼,你是做生意的,可不能壞了規矩。”張氏是個厚道人,都是一個村的,如果孫福全不收自己的錢,收了別人的錢,他會很難做人的。
看張氏這樣說,孫福全只能收下錢,然後趕著牛車往鎮上出發了。
牛車走起來比較慢,牛不像馬,只能慢悠悠地走,坐在“敞篷車”上,慧欣覺得自己快被顛吐了,好在路邊的風景還不錯。
顛簸了一個時辰之後,牛車終于到鎮上了。
張氏和孫福全約好回去的時間,回去的時候還在鎮口集合。
剛剛經歷了洪水的洗禮,沙河鎮一副百廢待興的景象,可以說,和慧欣想象的相去甚遠。
張氏要去買生活必需品,所以她們就先去了商業區。
這時候對商業區和居住區劃分的還是比較嚴格的,那些擺攤的、開鋪子的就只能在商業區。
張氏領著慧欣進了一家雜貨鋪,狠狠心買了一斤鹽。
鹽是生活必需品,人長久不吃鹽身上就會沒力氣,但在農村也是奢侈品,一斤要50文呢,分家的時候,陳氏一勺也沒舍得分給他們,所以慧欣一家從昨晚開始就沒吃過鹽。
買完了鹽,娘倆又去了集市,滿集市的東西,他們家什麼都缺,又什麼都不缺,家里一共就一貫錢,剛剛買鹽就花了50文錢,這錢可真不經花呀。
眼看市集就要逛到頭了,娘倆什麼都沒舍得買,集頭上正好有個賣豬肉的。
豬肉肥多瘦少,膘肥的豬肉上閃著誘人的油光,看了就讓人抬不起腳、走不動路。
“這位大嫂,要豬肉嗎,我這豬肉,您瞧瞧,全是肥肉啊,這豬肉買回去往鍋里一炖,肯定香,價錢也不貴,就20文錢一斤,我給您割塊好的。”賣豬肉的極力推銷自己的豬肉,這年頭尤其是農村人,大多都愛吃肥肉,因為肥肉油多啊,人們難得見油水。
張氏有些犯難了,自己並不饞豬肉,可是家里倆孩子都還小,丈夫又摔斷了腿,都需要補補,如今他們分家了,可以自己當家作主了,難道要繼續苦著這一家人嗎?
“給我來一斤。”張氏為了丈夫和孩子還是買了豬肉。
“大叔,你那些豬下水是怎麼賣的?”慧欣看案子底下一堆的豬下水,好像都沒人買的樣子。
“小姑娘,這個不值什麼錢,我也賣不出去,一般我都是送給別人喂狗的,你要是不嫌拿著沉,就都送給你吧。”這堆豬下水放這都快招蒼蠅了,這人正愁怎麼處理呢,就有人給他解決難題了。
“真的!那謝謝大叔了。”大叔還免費為她們提供了一個麻袋,慧欣喜滋滋地將豬下水裝了起來。
“欣兒,你要這個干什麼呀,我們家又沒養狗?”張氏好奇女兒要這堆臭哄哄的東西做什麼,不過她一向疼孩子,即使臭哄哄的,她也幫女兒提著。
“吃呀,這個做出來可好吃了。”慧欣笑眯眯地解釋道。
“啥,這咋能吃,欣兒啊,娘今天買了肉,回去就做給你吃。”張氏覺得女兒是不是被餓壞了,怎麼什麼都想吃。
“娘,魚不是也腥臭嗎,上一回我做了,您不也說好吃嗎?”慧欣怕張氏把豬下水扔了,連忙勸張氏。
張氏想想也是,不過她更好奇的是女兒怎麼會有這麼多新奇的想法,是咋知道的,不會又是看書看的吧?
“娘,我們再去雜貨鋪子買點東西吧,做豬下水用的。”慧欣又拉著張氏去了之前那家雜貨鋪。
這家鋪子叫王記雜貨鋪,慧欣第一次來的時候就發現,這家雜貨鋪賣的東西還是很全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等,應有盡有。
慧欣要了一斤醬油,醬油這東西和鹽一個價錢,也要50文一斤,又要了一斤糖,20文一斤,買了一些八角、花椒之類的香料,香料這東西買的人少,價錢也不太貴,買了一大堆才花了二十文錢。
結賬的時候,把張氏嚇了一跳,她是疼孩子沒錯,可是一下子又出去了90文,欣兒花錢也太大手大腳了,張氏想說不要了,可是看慧欣哀求的小眼神兒,張氏又繳械投降了。
出了雜貨鋪子,張氏心疼地說道;“欣兒,你花這麼多錢買這些干什麼呀,要是為了做豬下水,這也太費錢了,還不如直接吃豬肉呢。”
不怪張氏心疼,家里一共就這麼點兒錢,今天娘倆來了一次鎮上,就花了160文,他們家目前可是一點兒收入來源也沒有啊,真的是花一文少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