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喝了酒回來沒多久就去睡了,第二日听襲人說宮里的端午節禮下來了,還以為是給錯了,自己怎麼會和薛寶釵一樣。听襲人說是一份份寫好簽子的,也不知是什麼個緣故,只好讓人把東西給林黛玉送去,有喜歡的就拿去。
    姜妍她們听著他說傻話,心里發笑,這事不是很明顯麼,不過賈寶玉的行動倒是歪打正著,表明自己的心意了。
    王夫人听到宮中送下來的禮單後,心情就一直很好。有娘娘的賞賜在,府里也該流傳起金玉良緣之說了,這樣老太太這麼久以來的打算可就要落空了。要她說,老太太就是老糊涂了,也不看看林丫頭孤女一個怎麼配得上寶玉!他可是國公府的公子、貴妃娘娘的親弟弟,以後大好前程等著呢,林黛玉能給他什麼!
    想到賈母她就氣,娘娘、寶玉都是她生的,偏偏從小就被老太太抱過去養,對她比對自己這個母親都要親近多了。這事娘娘開始還不同意,就怕違了老太太的意,幸虧宮里生存不易,處處都要銀子開道,自己百般勸說,家財萬貫的寶釵才能壓林黛玉一頭。反正寶玉的婚事賈母也沒明說過,娘娘也可推脫說不知情。
    賈元春這次派人出來除了給賈府眾人送端午節的節禮外,還又送了一百二十兩銀子,叫在清虛觀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戲獻供,叫賈珍領著眾位爺們跪香拜佛。
    王熙鳳天天在家里忙里忙外的,倒想趁此機會出去散散,提議大家趁此機會正好出去游玩一番,那清虛觀在城外山上,可比賈府里面要涼爽多了。
    賈母本來就是個愛熱鬧的,心中又因為賈寶玉前陣子中邪的事情而不自在。想著趁此機會也可以讓寶玉去神仙那里拜拜,去去晦氣,一听她提議倒是很捧場的就答應了,還說︰“我們要熱熱鬧鬧的逛他三天!”還對寶釵說︰“寶丫頭也去,待在家里也不過是睡覺。”
    寶釵生的豐腴,本不耐熱,一開始是不願意大熱天的出去跑一趟的。但是賈母都開口了,她也只好就跟著去了。
    賈母又打發人去請了薛姨媽,順路告訴王夫人,要帶了她們姊妹去。
    王夫人預備著節日里元春派人出來,早已回了不去的,但是也不阻止女孩子們出去,而且因為端午節禮的事,賈母一個字都沒說,王夫人不知老太太的心思到底如何,想著讓她高興些,便打發人去園子里吩咐說︰“有要逛的,只管初一跟了老太太逛去。”
    這個話一傳開了,那些丫頭們天天不得出門檻子,听了這話,哪有不想去的,一個個的攛掇著主子,就是寡居的李紈都被她們說動了。賈母一听大家都去,果然越發歡喜。
    可惜賈寶玉出門通常帶的都是小廝,的丫鬟們沒有這個福利可以跟著出去玩一趟。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別人興高采烈地準備出門的裝扮,回來自己安慰自己大熱天的跑的一身汗,有什麼好出去的!還不如在家里安安穩穩的歇著呢!
    姜妍經常出門倒覺得這話挺有道理。女眷們活動的地方就那麼點大,不過是換個地方看戲,確實沒有什麼值得特意跑一趟的。可惜的是,她還有任務在身,就是真不想去也得出門。
    到了初一這一日,榮國府門前車輛紛紛,人馬簇簇。下面管事等人知道是奉貴妃娘娘的命去打醮,賈母又親自去上香,更是重視了幾分,一應的儀仗物什都是嶄新的,擺出來光鮮亮麗,引得不少路人駐足觀看。
    賈母、薛姨媽、李紈、王熙鳳、薛寶釵、林黛玉還有賈府三春,連帶賈母的四個大丫鬟,其他人的兩個丫鬟,還有各房的老嬤嬤和媳婦子,烏泱泱的一大片,賈母她們坐轎子走了,後面的丫鬟們還有沒上車的。一群人在那里嘰嘰喳喳,說說笑笑的興奮不已。
    這里人都是認識的,姜妍也不好混在里頭,自己先一步去了清虛觀。里面已經被清場,外頭不少賈府的小廝圍在各個路口不讓人隨意進出,不過對姜妍來說,要進去也不難,更何況現在賈母她們沒到,各處都松懈的很。賈珍、賈蓉他們都躲在旁邊鐘樓里乘涼呢。
    姜妍來這里就是為了看張道士提親,也沒必要一路上都跟著,發現有兩處打掃的格外干淨的地方,估計就是女眷們看戲之處了,便先進去躲著了。她知道要到道觀里,今天特意挑了一件深藍色的布衣,扎著男子發髻,戴著頭巾,看起來和小道士也差不多,道觀里又忙著迎接賈母等人,她一路走來都沒人注意,順順利利的進入了樓里。
    等了半天總算是听到外頭有了動靜,姜妍立馬往幔布底下躲了躲,賈母她們拜了一圈的神仙,總算是過來歇一歇了。
    不多時,賈珍就帶著一個老道士過來了。
    這張道士雖然是當日榮國府國公的出家替身,也就是他們家買的人,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他曾經被先皇御口親呼為“大幻仙人”,如今現掌道錄司印,又被當今封為“終了真人”,現今王公藩鎮都稱他為“神仙“,可謂是道家第一人。連賈母見他都要客氣幾分。
    所以他才有這個臉面能給寶玉提親。
    張道士看到寶玉,問候了幾句,夸他長得像國公爺,也到了成家立業的時候了,便說自己前日在一個人家看見一位小姐,今年十五歲了,生的倒也是個好模樣兒。而且聰明智慧,根基家當,倒也配得上寶玉,但不知老太太怎麼樣,他也不敢造次,等請了老太太的示下,他才敢向人去說。
    姜妍在後面听著心想幸虧王夫人今天沒來,不然她听了張道士這話還不知是個什麼反應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看媳婦向來都是母親的事,人家有親事卻是找賈母說的,不知把她這個生身母親放在何處了。
    (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