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一行人來到北門時,早有三個身影在城牆下等候,行到近處,才現是魏榮、趙統、龐宏三人。
三人見他到來,笑容滿臉,齊步上前相迎。
姜維亦翻身下馬,笑道︰“三位來得夠早啊。”
這三人能夠聚集此處,卻是各有各的際遇和打算。
先說龐宏。
原是漢中王劉備對為故去元老將領的後代十分牽掛,時時將這些後人的前途掛在心上。
龐宏今年剛滿二十,按照慣例,差不多到了正式出仕的年紀。
劉備便于月前召他入府談話,順道征詢他本人的意見,看他到底想入文職還是武職。
龐宏之父龐統生前曾與諸葛亮一道任軍師中郎將,是為武職;龐宏想要繼承父志,本意是想到軍中行走的,但他自忖才華、見識均遠不及乃父,對于能否勝任武職毫無信心,便去找姜維請教。
姜維建議他先到軍中經歷一番,再做打算不遲,同時順勢邀請他共赴武都。
龐宏深以為然,便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此番他是以姜維幕僚的身份參與平羌行動。
再說趙統。
趙統是趙雲長子,今年已經十七歲了。趙雲存了讓愛子鍛煉一番的心思,便托了姜維帶著隨行。
對于師傅的請托,姜維自然沒口子答應下來;更何況趙統是“河洛社”的成員之一,他于公于私都沒有拒絕的理由。
至于魏榮,則是在稟報漢中王後,準備趁此機會前往漢中探望父親魏延的。
他是去年秋狩的優勝,劉備對他印象很好,大手一揮,當即同意。
于是魏榮也加入了此行的隊伍。
姜維、魏榮、龐宏、趙統四人皆是“河洛社”成員,平日時常廝混在一起,絲毫沒有拘束,此番聚齊了倒也熱鬧,一邊嬉笑打鬧,一邊等候諸葛亮的大隊人馬到來。
不多時,一陣馬蹄聲響起,眾人循聲望去,正見一波約莫十余人組成的人馬隊伍緩緩靠近,當中一人年約二十,面白無須,雍容文雅,赫然正是許久不見前羽林中郎將糜威。
姜維見狀,領著三個伙伴快步行至糜威跟前,露齒大笑道︰“我的好將軍,你可終于願意出來見人了!”
魏榮隨之打趣道︰“好你個糜威,坐了五個月月子,終于能下地走路了嗎!”
糜威先是一臉迷糊,在認出來人後,臉上旋即閃過一絲驚喜。他快翻身下馬,抱拳逐一與諸人行禮。
見禮完畢,他忽伸拳錘向姜維肩膀,苦笑道︰“好你個姜伯約,你自己在我府上吃了閉門羹,卻唆使主公直接下令!這下好了,我便是還想賴在家中,只怕家父也要舉著掃把趕我走了!”
姜維笑道︰“荊州大戰已有小半年,你每日在家中混吃等死,即使主公詔令不至,令尊也定會將你掃地出門的,至少眼不見為淨不是?”
這句自然是玩笑話,周遭諸人齊齊大笑起來;便是糜威自己也忍俊不禁,大笑起來。
終究是少年兒郎,些許隔閡便在一陣哄笑中消散于無形。
笑罷,糜威望著精神煥、恍然換了一個人似的姜維,忍不住感嘆一句。
“伯約,卻是好久不見了!”
姜維聞言,露齒一笑,展臂與他緊緊擁抱在一起。
自他進入蜀中後,糜威是他繼馬岱之後,結識的第二位好朋友,既有共事的經歷,又有私下的友誼,若要論及感情和默契的話,可能比魏榮他們還更親一些。
魏榮、龐宏、趙統亦大笑著上前分別與糜威擁抱。
眾人寒暄完畢後,糜威的席親隨糜全,便領著十余名同行的伙伴上前行禮。
糜威介紹道︰“家父知道朝廷要去武都設立榷場,便將家中商號里最好的幾名伙計調派過來,希望能助主公大業之萬一。“
姜維審視的眼光逐一掃過這群人,見這些人身上流露著精明強干,想來能在接下來的行程中揮極大作用,當下抱拳道︰“姜維在此先感謝各位,接下來一行便拜托了。“
眾人紛紛還禮,忙道為朝廷、為東家盡力是榮幸雲雲。
這時,南方腳步聲大作,眾人循聲望去,正見一隊精銳衛士簇擁著一架由五匹駿馬拉動的馬車緩緩駛至。
《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錦官城中,夠資格乘坐駕五馬車的,自然只有漢中王劉備一人而已。
毫無疑問,必是漢中王動用自己的馬車,親自為諸葛亮送行來了。
姜維放眼打量,只見車駕之上,劉備執著諸葛亮之手,一路攀談;而在兩人身側,露出一顆圓圓的腦袋,卻是劉禪。
他正咧嘴大笑,不住向姜維所在方向揮手示意。
******
錦官城外,十里長亭,古道垂柳,芳草萋萋。
亭內,劉備與諸葛亮二人正依依惜別;亭外一角,劉禪亦拉著姜維不忍分離,霍弋侍立于一旁。
但見劉禪面有留戀,言道︰“將軍來了還沒兩個月,這便要走了,以後便沒人陪我騎馬射箭了。”
姜維與董允同為管理太子府事的屬官,但是在劉禪心中,董允為人嚴苛,處世不留情面,讓他頗感壓力;但姜維于大節上不虧,但在細節上總留有余地,而且做事講求方式方法。
他來了太子府雖然只有區區兩個月,但給古板嚴肅的太子府帶來很多的新鮮、快樂,所有人都很喜歡他。
故而在劉禪看來,姜維算是半個師傅,也是半個朋友,在他身邊學習,快樂總是多過壓力。
今日這一走,也意味著他的生活將再次回歸到原先的枯燥沉悶。
念及此處,劉禪情緒低沉,輕輕嘆了口氣。
姜維早將他心思看破,不覺笑道︰“臣與殿下之間有過約定,今年秋狩,殿下須獵到一頭大鹿,可還記得麼?”
劉禪點頭道︰“自然不曾忘記,只是沒人再教我射箭了,只怕力有不逮。”
姜維指了指霍弋,言道︰“紹先的射藝突飛猛進,有他在太子身邊服侍,自然也是一樣的。”
霍弋這時亦道︰“兄長還請放心,弋必會督促太子勤加練習。”
劉禪卻嘟囔著嘴巴,面上不置可否,心中卻暗道︰“你們可不一樣。”
說起來,姜維是師傅,霍弋是玩伴,身份不太一樣;而且兩人的威信氣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霍弋陪著劉禪玩一玩倒也罷了,若要督促他練習武藝,縱然能力足夠,但資歷、權威方面卻是壓不住陣腳的。
對于這一點,姜維自也心知肚明,稍一思索,便言道︰“太子今年若能獵到一頭大鹿,臣便從西北為太子帶一件好玩的禮物。”
乍听到“好玩的禮物”五字,劉禪雙目登時放光,忙追問道︰“真的麼?是什麼?”
姜維目視西北,緩緩道︰“那里好玩的東西可多了,有神武強健的駿馬,自由翱翔的鷹隼,有白屁股的野驢,方臉的狐狸,白唇的鹿,黑頸的鶴,還有見到人不會害怕的土撥鼠……”
劉禪今年十四歲,正是對萬物充滿好奇的年紀,听得姜維娓娓道來,不禁悠然神往,良久方嘆道︰“好想去那個地方走走看看。”
姜維笑道︰“臣此去西北,正是為主公、為殿下開疆擴土,將這片地方納入大漢的版圖。殿下還需好生鍛煉武藝,以後才有足夠的體格親去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
劉禪緩緩頷,忽換上一副鄭重的表情,正色道︰“將軍說得是,我便在蜀中好好練習射藝,靜候將軍凱旋!”
******
漢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o年)五月三十,諸葛亮奉漢中王詔,親自領著三十余名臣僚北上漢中。
隨行官員大致分三類,一類是以楊儀、張裔為的擅長統籌管理的官員;再一類是以蒲元、呂�V為核心的技術官員。
這兩撥官員佔到此行大多數,他們將輔佐諸葛亮探視荊州軍民在漢中的安置情況;並巡查當地山川水文,並執行全面經營漢中之策。
再一波便是以姜維為的武將團隊,他們將在抵達漢中後,盡快啟動平羌之策,以為後續的北伐之戰做好戰略上的準備。
而諸葛亮將坐鎮南鄭,總攬漢中大權,督內外諸事,為兩項大計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
此行漢中王特命裨將高翔領三千中軍隨行護衛。
高翔是荊州南郡人,參與了進攻漢中的戰爭,深得漢中王的信任,由他隨行,也顯示了朝廷對諸葛亮一行人安全的重視。
但姜維最為關注的,還是三千中軍里,那位名喚柳隱的屯將。
柳隱,字休然,蜀郡人士,今年三十歲,文武雙全,是歷史上姜維北伐之左膀右臂,不僅擅長從政,其臨機應變,沖鋒陷陣,勇力軍略亦冠絕三軍。
那日姜維向馬良打听此人下落後,馬良旋即調閱檔案,覺此人正在中軍任一員小小的屯將,名聲尚未顯現。
姜維于是向劉備建言,請求將他調撥到向寵麾下的救護營學習一段時間,待北上漢中之日,作為他的部下隨行。
漢人軍隊不能出現在武都、陰平,這是朝廷上下的共識;但救護營是個例外,這事大漢軍隊獨有的制度,目前中軍已經普及推廣,正好乘此機會慢慢向外軍拓展普及。
而且,對于這麼一個小小屯將的歸屬,劉備自然不會放在心上,大手一揮,旋即同意姜維所奏,將柳隱調撥到他麾下。
在這一行程中,姜維亦將擦亮眼楮,好好觀察觀察這位在青史上頗有美名的將軍之器量、才干。
而就在諸葛亮大隊迤邐北上之際,魏國對河西四郡的戰略亦有了新的調整。
兩方勢力將在相互不知情的情況下悄然踫撞,沖突一觸即。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m.101novel.com(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