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幼麟傳

第206章 不徇私情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山藥泥飯 本章︰第206章 不徇私情

    其實在夷陵之戰中,漢軍曾因為缺乏得力的攻城器械,面對著吳軍的大本營只能徒呼奈何,姜維當時便想到了馬鈞馬德衡。

    其人在原本的歷史上改良了石車,改良了諸葛亮的連弩,為當時魏國的技術、軍工提升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終與諸葛亮一齊留下“當世巧思”的名聲。

    姜維早就想把他介紹給諸葛亮了,此前一直苦于沒有機會,但如今卻是有了。

    原來他回家的第一日,就已經現母親房中的織機早已不是最初笨重的那一台,取而代之的是一架體型更,造型更為精致的型織機。

    他曾細細觀摩,後來也同馬鈞做過仔細交流。

    據馬鈞介紹,先秦以前,華夏子民在生產中逐步明了簡單的織綾機,織女用腳踏躡控制繁復的織造進度。

    原始的織綾機有一百二十個躡(躡既是踏具),按照當時操作工藝之繁復,織一匹花綾需耗時兩個月左右。

    後漢時期,因為絲綢之路的開闢,民間對精美絲綢的需求激增,直接引了工匠對古老織機的技術改良。

    這種織綾機經過多次簡化,已然可以做到用五十躡控制五十根經線,用六十躡控制六十根經線,其效率相較于傳統的織機已經有了近倍的提升。

    但在馬鈞看來,這種簡化後的織綾機依舊過于笨拙,而且十分難以上手。

    他半是出于報答姜家恩情,半是出于自身興趣,又兼五經博士一職的職事相當清閑,于是一有時間便深入到錦官工坊之中,對舊式織綾機進行認真的觀察,正好家中也有一台完整的織機供他拆解研究。

    他這興趣一來,便一不可收拾。

    堪堪花了三個月時間,馬鈞終于將織綾機的結構一再簡化,三易其稿之後,最終將之改良到了極致。

    他的新式織綾機簡化了躡(踏具),改造了桄動組建(開口件),將原來的五十躡、六十躡統統改成十二躡,但依舊可以織造出五十根經線、六十根經線的老機器才能織造出的奇特花紋。

    經過他如此一番改進,新式織綾機不僅更加巧精致,而且更為簡單實用。

    便姜母,此前他如論如何都學不會操作舊式的織機,但只一個月功夫,就已粗粗摸得新式織綾機的門徑。

    她一邊慢慢得學,馬鈞一邊慢慢地查漏補缺,終在姜維回歸的數日之前,新式織綾機最終定稿成型。

    而此時在姜維看來,毫無疑問,這台機器便是馬鈞敲響諸葛亮大門的金磚。

    ******

    回到家中,姜維招來馬鈞,將自己的打算細細述了一遍。

    馬鈞听得怦然心動,畢竟他背井離鄉千里而來,為得不僅僅是混一個官身,更為得是能夠一展胸中抱負。

    他自武藝難登大雅之堂,才學更是因為口吃的緣故不能顯現,環視自身,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便是這機關器械一道。

    故而面對姜維的這一番提攜,馬鈞不假思索,欣然應允。

    待馬鈞離去後,姜維片刻不得閑,又鋪開竹簡,就著一盞油燈,將他對漢中經略的考量細細寫于竹簡之上,準備明日一道呈于諸葛亮。

    ******

    次日一早,他便領著馬鈞再次拜訪諸葛亮府。

    為了讓馬鈞的敲門磚更為直觀,他甚至支使姜文到市集中雇了四名個力夫,抬著這一台全新的綾織機一同前往。

    身側的馬鈞一想到一會兒就要面對權柄只在漢中王一人之下的諸葛亮,又想到此事可能還會關乎自身的前程,心中實則頗為忐忑。

    但他見前方的姜維龍行虎步,依舊一副淡然模樣,暗自佩服的同時,心中的緊張之情頓時消散不少。

    派遣不掉的,便化作對一聲聲力夫的叮囑︰

    “心,再心些!”

    “莫…莫要磕著了……”

    卻諸葛亮早知姜維要來,早早地便派了童子在大門口迎候。

    通報姓名後,二人便在童子的引至下,一路行至大堂。

    大堂內,但見諸葛亮頭戴綸巾,身著一襲寬松的家居長袍,正跪坐于主位之上修改公文。

    待童子輕聲通報後,姜維一扯馬鈞,率先聲道︰

    “姜維依約特來拜見諸葛先生。”

    他自上一次參加過馬謖、蔣琬、費等人在此的聚會後,知諸葛亮在家素來不喜以官職稱呼,便按照當日舊習,改口以“先生”稱呼。

    馬鈞亦緊隨其後,躬身行禮道︰“在…在下馬鈞,拜…拜見諸葛先生。”

    諸葛亮聞言抬起頭來,微微一笑,伸手示意兩人寬坐。

    待落座奉茶後,諸葛亮將手中公文推至一旁,笑著寒暄了幾句。

    他絲毫沒有因為馬鈞的不請自來而有所詫異,反而態度十分親切,問道︰

    “德衡在蜀中已有數月了吧?住得習慣否,公事可還順遂?”

    時馬鈞的屁股還沒沾到坐墊,聞言慌忙起身,躬身回道︰“有勞…勞先生垂詢,一切皆…皆是安好。”

    心中卻感嘆道︰“我與軍師不過見過一次面,平日里亦不歸其管轄,不想四個月後他還能記住我的表字,果真是耳聞則育、過目不忘之人也。”

    又問答了幾句無關痛癢的尋常問候,姜維直奔主題,抱拳道︰“此番前來,特意為先生備了一份禮物。”

    “禮物?”諸葛亮聞言,面色微微一沉。

    他心有疑慮,便運起目力細細打量,但見姜維一臉雲淡風輕,瞧不出端倪,不過馬鈞臉上卻隱有局促不安之象。

    見此情狀,諸葛亮眉頭不禁悄然皺起,心道︰

    “莫非姜維此次前來,是要為馬鈞求得晉身之階麼?”

    想到此處,他的心中已是有些不喜。

    姜維繼續道︰“此物千金難求,天上地下,獨此一份!先生見了,定然喜歡。”

    此時,諸葛亮的臉上已經沒有半分笑意,只淡淡地反問道︰“是麼?”

    他為人清風兩袖,素來不以物喜;平時治理官員,也多勸誡奉公廉潔,不料眼前這個原本他頗為欣賞的少年,居然甫一見面就要送禮,赫然便是一個鑽營奔競之輩。

    他向來嚴格執法,以身作則,正要呵斥,但轉念又一想︰

    “察疑之政,謂察朱紫之色,別宮商之音……此子畢竟年輕,難免為謀一己之私利而奔走鑽營,誤入歧途,也算情有可原。吾本不興不教而誅,便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吧。”

    諸葛亮輕輕嘆了口氣,從案側抽出一冊竹簡,頗為玩味道︰“到禮物,吾也剛好備有一件禮物,正要送于伯約,以賀你在荊州立下的大功,願你前程似錦,鵬程萬里。”

    到這兒,他揚了揚手中的竹簡,表情中已是帶上三分嚴肅。

    “此為吾親手書寫的《蜀科》抄本,內著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條章,吾每每讀之,莫不有人深省之感,今日將它贈與伯約,還望你在他日位高權重之時,亦需戒驕戒躁,勿忘初心。”

    諸葛亮自這一番暗示已經十分明顯,是明著警告也不為過了,按照姜維一點即透的天資,如論如何都該听出言下之意。

    哪知姜維恍然未察,上前接過《蜀科》,躬身道謝後,繼續朗聲道︰“我等為先生準備的禮物也在門外,先生移駕一觀便知!”

    罷,伸手往外一探,做了個“請”的動作。

    見他如此迫不及待的嘴臉,諸葛亮的面色雖然不改,心中卻已充滿了惋惜,不住嘆息︰

    “可惜了如此一個璞玉之才…...”

    頓了一頓,他的心腸慢慢硬起,逐漸打定主意︰

    “也罷,便隨他去看看。他若真的知法犯法而落在吾之手上,縱然是主公看好之人,吾也定當秉公執法,不徇私情!”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幼麟傳》,方便以後閱讀三國幼麟傳第206章 不徇私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幼麟傳第206章 不徇私情並對三國幼麟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