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w:479|h:400|a:143/25/2460349635313402661152593125326.jpg]]]隨著seers科技的不斷擴散衍生,人類已取得對地球上beta的絕對壓制權。但隨著地球上戰事的日漸平靜和各國對重建地球計劃的呼聲日益高漲,各國削減軍費的議案也被提上日程。傳統的sit確實有遠遠凌駕于昔日戰術機的戰斗力,但也因為采用了大量尖端技術而成本很高且維護保養上花費不低,在有烏托邦提供無償支援的條件下自然可以大量裝備,但是當烏托邦自身也開始轉向新的資金渠道時,各國都不得不開始考慮依靠自身國力在有效的預算下保持足夠的軍力,雖然beta已被壓制但是出于種種台下原因,今後未來相當長時間仍然將有零散beta侵襲會是各國安全上的主要問題,所以對beta戰性能仍將是設計的第一考慮因素
不過傳統的地面戰車已經被證明在對beta戰中生存率過于低下,搭載高能防護力場的成本同樣並不便宜,而戰術機的性能也不能滿足新的技術條件需要。于是有人提出了開發新一款新型介乎于戰術機和裝甲步兵間的新型武器的呼聲,並很快被國聯圈各國接受並付諸實施,新機體定名為mobileinfantry(機動步兵)
其實類似的計劃早在80年代歐洲陷落戰時就已提出,不過限于當時歐洲崩潰的技術條件和預算不足外加一些當時的技術限制問題,該計劃未能投入實施,不過如今在得到seers科技的豪華技術後備支持下,該計劃得以完備奢華實現
該機體的設計要素是既能滿足搭載電磁炮和重型激光炮等重武器需要也要具備一定跟beta大型種的格斗近戰能力,因此機體比起傳統裝甲步兵外骨骼體積放大是必須的,但又不能跟戰術機級別的sit重疊,于是設計人員在經過一定技術類推後,敲定了適中的8~9米範疇。同時也是類似戰術機那樣的人形結構,結論認為該機型結構不但可以在戰斗中靈活換裝不同裝備並具有近戰肉搏功能還可以在非戰斗環境下具備多用途的細密作業的能力實現成本使用效能最佳優化,進而提高效費比,以實現議案最初的核心目標“降低成本和多用途化”
同時作為一款高機動兵器,其機動性能對于在beta戰中提高作戰效能和保證生存率至關重要,當然要放在首位。好在如今微型核反應堆技術已經完善可以保證機體的長期無補給條件下高強度運作,進而達到過去難以想象的作戰持續時間,所以該技術推動順利。結合了來自離子加速器和力場發生器的技術實現了縮小尺寸下將輸出提高一倍,它尺寸的重新設計也讓推進裝置采用了全新的設計方案︰包含兩條小型矢量噴射軌道、反重力裝置和一系列兼具散熱功能的姿勢制御噴口,與mi機體一體化的跳躍包相比舊時代戰術機tsf的可分離式式重型跳躍單元來講非常輕盈,在犧牲了瞬間加速性的同時換來操作性的上升和安定持久的推進輸出。背包的頂部預留了一個由多層抗震結構保護的長方體空間,允許駕駛員追加其他諸如強化冷卻裝置,追加噴射推進劑或者氧氣罐以進一步提高自持性能的升級裝備,指揮官和斥候型號則通常會選擇長距離多向通訊裝備。最新下線的一批mk12批次則在小腿後側也增設了微型噴射器,配合mi機體本身自帶的陀螺穩定腿部組件用以進一步提升機動性並提供更穩定的著陸姿態。
同時面對beta最辣手的鐳射攻擊和近戰物理沖撞撕咬破壞,作為一款中型機體的mi也需要保證足夠的生存率,雖然體積的限制使其無法像大型的sit級那樣搭載完善的ps裝甲和能量護盾,但是設計人員還是竭盡所能地為其整合了大量有效的高級防護技術裝備,選擇在細節上下狠功夫。首先,不同于大型機體sit在機體周圍產生的持續性球形偏轉立場,mi的護盾發生器將能量集中在裝甲表層,並通過一套觸發式動能傳感器將能源輸出瞬間集中在被擊中部位及時段以減少耗能。即便一次重光線級的重鐳射離子脈沖使得護盾失效,它也無法穿過全覆蓋式裝甲表面的銥鍍層對內部的電子管線乃至核心ai本身造成傷害。從外型上來說,裝甲板借由精心計算過的稜角和弧度以進一步提高‘跳彈’概率,尤其避免比較要命的突擊級沖撞和戰車級纏咬。裝甲板本身的材質也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它鍍銥的外層部分使用了最新型耐燒蝕的抗鐳射陶瓷,包裹在內部的由一種新型壓縮性納米結晶金屬,關節和再里層的軟質部分加入了分子聚合物以減少磨損並吸收沖擊。一種特制的非牛頓流體被夾在納米合金與陶瓷之間參與減震,當裝甲遭到高速撞擊/高溫射流擊穿時它會立刻填補缺口並自動凝固,保證機體在收到一定物理創傷後不會受到以進一步損壞破壞機體戰斗力,允許機體在激烈的貼身肉搏中作出更靈活的動作。
武器裝備與管制系統︰為了適應多種戰局的靈活需要mi在背包、軀干和四肢增加了被稱為“萬用接口”的小型掛點,不需要額外的裝具帶即可固定,攜帶及使用任務所需的重武器和彈藥能量塊~~~實戰中近戰突擊者可以將小型加強型力場護盾固定于左臂,突擊炮固定于右臂而騰出雙手來揮舞它的離子劍,炮擊支援手亦會很樂意加裝反作用力掛件和增量彈藥箱以進行更穩定的射擊和提高火力持續!管制系統在新型光子電腦的硬件支持下也搭配了先進尋的系統、多重追蹤儀、目標鎖定器、多頻譜傳感套裝,記憶神經芯片和指揮控制節點等奢華配套,在與神經直接鏈接的ai系統支援下可以實現遠遠凌駕tsf高機動性作戰中實現強化電子戰、火控瞄準和交互通訊的高效率信息支持
標志武器‘阿波羅’集束光子炮
這種由炮擊者攜帶的重武器采用了在大型戰艦上縮小版本的質子加速器供能,而且部分吸取了beta鐳射級的射擊原理,發射出的激光束不同于其他常規型持續時間極短而威力巨大的點射,其持續光子流真正的威力需要長時間的照射來發揮,在這個過程中出力會逐漸上升至一個峰值而造成的破壞效果也相應累加。只要時間和能量足夠它在理論上可以燒穿最堅固的要塞級beta外殼。另一個在後來才被發現的優點是在對抗大批beta戰車級的過程中,集束光子炮發射的光束一口氣擊穿了目視範圍**線上所有的輕殼單位,在“萬用掛點”上加設的反作用力組件幫助下炮擊者士官和他的小隊開始緩慢的水平移動手中的武器,而持續不斷的光束交錯開來變成了beta收割機。當最巨大的要塞光線級出現在最大射程後,所有的光子炮開始照射要塞級甲殼下最大的弱點——也是其最大凶器鐳射眼球。還沒等這些‘巨獸’邁著緩慢的腳步走來用其邪眼發射可怕的鐳射瞄準,它們就倒在了mi機群的陣地面前,整個頭部已經被燒蝕成了無法辨認的焦黑殘骸,只剩下大半截山一樣巨大的殘尸等待被回收處理
“肅清者”便攜式導彈倉
針對mi機體工程學重新設計,自帶引導光束和能夠一口氣射出多發備彈使得其在hive攻堅戰中成為一種得力的反工事重武器,同時換裝新型質子彈頭又具備極強的反母艦級beta能力。
總之該機被迅速投入量產和實戰中得到了肯定,成為了各國普遍開始取代tsf的次時代主戰武器,並且開始裝備在‘大聖征艦隊’上伴隨著跨越光年的無限征途對無數行星上那可憎的‘異型殘存’釋放人類的毀滅之能,進而以其龐大的數量成為部隊的基層中堅力量
- ︰mi-01“shadow”
-高度︰ 高8.9米
-重量︰16.9�
-�vυ矗盒率來 胱勇齔宸從Χ br />
-最大作韲x r ︰360小媆
-最高媆速︰480km/h
-最高跳 飛行高度︰350米
-固定武 ︰12.5毫米微波反戰車 x2( 部)
固定式抗鐳射加強型 盾x2(手臂)
-基本㬙繧@溲b︰ghi電漿炸彈
- 昞佸瘑Yb︰gpp-2000型電磁軌道炮
asl-33‘阿波羅’集束光子炮
ket-39“肅清者”式便攜式導彈艙
***************************************************************
不知為何!感覺我寫設定資料一向順暢的多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a><a>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