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更精彩,手機直接訪問 c
在這次的事情上,媒體不能明晃晃地黑鄭智雍, 報道時選擇側重點從而影響讀者的傾向卻容易得很。dispatch的報道所反映出的媒體的態度, 令鄭智雍深感欣慰。
他終于有心情關心拍攝了︰“現在在拍哪個場景?”
“敏鎬的單獨鏡頭, 悲痛,懊悔,神志不清的時候偶爾見鬼”, 丁一宇說,“你來之前我剛拍完鬼魂形態”。
鄭智雍再往場地中央望了一眼, 心中感嘆演員都是要練到無我境界。剪輯出來是什麼效果暫且不論, 攝影棚里眾目睽睽之下拍這樣的鏡頭, 看起來就像當眾發神經一樣。
他正想著,丁一宇忽然有了個主意︰“下一場要幾個群演, 你既然來了,要不要試一試?”
“什麼場景?”這個mv里李敏鎬和丁一宇是絕對主角,但它畢竟是一個純劇情性質的mv, 李敏鎬和丁一宇這兩個人也不是在里面談戀愛,群眾演員露臉的情況並不少。
“開車前喝酒的鏡頭”,丁一宇的表情略帶復雜,讓自己的mv中的主角扛不住勸酒然後酒後駕車, 鄭智雍的趣味他還真有些敬謝不敏, “他現在妝化得比較老, 一會兒要重新化”。
“我要勸酒?”鄭智雍說。
“哦……”丁一宇意識到他的話說得有點欠考慮了, 即使他是前輩, 又比鄭智雍大五歲, 有一些話題也是不適合直接說的,誰知道人家介不介意呢,“你能演嗎?”
“不清楚,我演不好的話,恐怕會很容易出戲。”鄭智雍說。
他的記憶力好,在s.m.開的演技課上學到的東西還記得,只不過那時學的主要是如何做好一個偶像劇男二號,給人勸酒是一個俗氣的行為——酒桌文化偏向于潛規則,上不了偶像劇的台面,所以鄭智雍並沒有演這類角色的經驗。
當導演答應他試一試以後,鄭智雍回憶了一下在cube時同事聚會的景象,沒人敢硬灌他這個關系戶,可是別的後輩就沒那麼幸運了。
親近的表象下若隱若現的控制欲是酒桌文化之中的一種典型現象,讓人做什麼別人就必須照辦這種事,還是在酒桌上看起來最合情合理。而這樣的心理反映到言談舉止中,倒和鄭智雍記憶里的對得上。
表情和動作就這麼辦,至于鏡頭前動嘴要不要說些什麼……
“來,我敬你一杯,給點面子?”
鄭智雍將一杯“燒酒”推到李敏鎬的手里,另一只手拿著自己的那杯,親昵又強硬地說。
因為基本上從頭到尾要放歌,mv差不多可以與默劇劃等號,不過為了演得更順暢,在拍說話的鏡頭時編段台詞說出來也是常有的事,工作狀態的李敏鎬也不覺得奇怪,他將自己代入“要開車回去不能喝酒為何偏偏要我喝”的狀態,再看鄭智雍,有點不適。熟人做出這樣的行為,得到的就是這樣的反饋。
與鄭智雍對戲的李敏鎬渾然不覺,其他群眾演員各司其職地當背景板,沒有分神,也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不對。圍觀的丁一宇的心里卻升起了一種奇妙的感覺︰thinker這詞耳熟啊,我在哪里听過的?
“男人怎麼能不敢喝酒呢?大老爺們別磨磨唧唧的。”鄭智雍細致俊秀的樣貌怎麼看都和俗氣痞氣扯不上半點關系,化妝師把李敏鎬先化成在長期內心折磨下滄桑的三十代,後來又變回出事前青澀又朝氣蓬勃的樣子,都沒有把鄭智雍往流里流氣的方向打扮的難度大。現在造型上勉強說得過去了,鄭智雍怎麼听都應該去做詩朗誦的聲音說著這樣的台詞,听到的人又是一陣違和感。
丁一宇不僅覺得聲音配台詞不對勁,台詞本身就不對勁。
等到導演喊停,他就忍不住說了︰“thinker,你這台詞是從你anti那里扒來的吧。”
導演也想到了︰“thinker,你……記得很清楚啊。”
他們這麼一說,工作人員們陸陸續續地都想了起來,在場的人幾乎都看過直播的影像,區別只在于次數——丁一宇恐怕是最多的。想起來之後,他們的表情一個比一個復雜,簡單概括一下他們的心聲就是︰
thinker你果然有些瘋。
在ins上說會在作品里給予肇事者最大程度的同情,他還真是這麼做的,親身上陣演個勸酒的,還兢兢業業地模仿當初害他殘疾的間接責任人,這算是敬業還是心大?
“覺得這麼模仿可能更貼切些”,鄭智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並希望他們能往“敬業”的方向來想自己,“心大”有時候不是個好詞,“有問題嗎?”
“哦……”導演回歸工作狀態,“表情再夸張些,在你原來的基礎上,還有動作也是”。台詞功力在mv里沒用,有些東西要表達出來,就要加大動作的幅度。
鄭智雍受傷以後與劇烈運動徹底無緣,近十年的時間下來,早就養成了做什麼事情都不急不緩的習慣,網上還有人戲稱“thinker身上只有嘴不是勻速運動”,動作上的要求對鄭智雍來說反而比神態表情更難些。
好在動用的是上半身,多嘗試幾遍,漸漸地就達標了。
鄭智雍熱情洋溢又不容拒絕地逼迫著李敏鎬,妝容讓他的臉色看起來暗了些,雖說依舊年輕俊美,眉眼間卻不同于平日的清朗端正,多了幾分混久了而沾染上的市儈氣,李敏鎬微露為難,但氣場軟綿綿的,並沒有展現出拒絕的決心,舉杯抿唇想要淺嘗輒止,鄭智雍抬手一推,于是杯中的酒在半推半就之中全部灌了下去。
mv沒辦法完全還原李東吉的遭遇,畢竟主演們年齡不大,出事時更加年輕,裹挾李東吉的是因養家糊口而被放大的職場壓力,在李敏鎬扮演的角色身上的枷鎖則換成了輩分壓力和所謂哥們義氣的結合體,這個角色的態度甚至比不上至少拒絕過幾次的李東吉,mv里其他地方會用“快要到終點”之類的理由施加籌碼,好讓他足夠地“可憐”。
反正在鄭智雍看來,本質與結局這最重要的兩點,對他而言並沒有什麼大不同,有些東西拍出來是給別人看的,鄭智雍自己順心了,想表達的東西卻被看到、听到的人誤解,那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下個鏡頭。”
還是那些人,從布景到衣著也沒有任何變化,鄭智雍的套路也是原來的,唯一變化的是李敏鎬的態度,他的臉上已經沒有了猶豫,強硬果決地把鄭智雍的手往下按,酒杯重重地撞在桌面上,酒液四濺,沾濕了鄭智雍的手和袖口。
鄭智雍愕然地看著他,不明白為什麼李敏鎬會有如此大的反應。
而李敏鎬看都沒有看鄭智雍一眼,他的眼中流露出了愉悅和快意,轉身離席,揚長而去。
這兩幕場景,分別是李敏鎬所飾演的mv主角的回憶,與他的夢境。
相比李敏鎬,丁一宇的任務要少一些,他最大的挑戰是在mv里展現出自己“美好”的一面。悲劇的本質是將美好的事物毀滅掉,肇事者一念之差做了錯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一直深感懊悔、顏值還足夠高(……),這些加起來能夠刷不少同情分,該怎樣表現他可恨的一面呢?那就是同時告訴觀眾,有一個年輕又優秀的人,在全然不知情的情況下,因為他的錯誤而英年早逝。
丁一宇的表現如何,鄭智雍今天探班時沒有看到,大家一起在拍攝現場吃盒飯的時候鄭智雍問起來,李敏鎬說鄭智雍盡可以放心︰“他演得不比我差。”
鄭智雍當然是不能直接應聲的︰“演肇事者很困難吧?”
李敏鎬哈哈一笑︰“你都演過勸酒的了。”
“演得不怎麼樣是吧。”鄭智雍說。
“第一次演戲,夠了,你以前是不是沒演過?”
鄭智雍點頭︰“上過培訓課,十年前。”
“那就可以了。”
丁一宇咽下了一口青菜︰“我也有可以參考的人選。”
李敏鎬一時語塞,鄭智雍听明白丁一宇話中的含義後,反應倒難得快了一回,“憤激時覺得自己很不幸”,他嘆了口氣,說,“有時候又覺得還算幸運”。
十年前的車禍鄭智雍略知一二,李敏鎬和丁一宇死里逃生,帶著嚴重的後遺癥一路打拼,如今成為還算成功的偶像演員,他們的同年朋友的生命則永遠停在了二十歲,停在了2006年的夏天,姓甚名誰無人知曉,除了骨肉至親至交好友,也不會有人想起他。鄭智雍曾經暗戳戳地想過那個人當時是不是與他的兩位朋友做著同樣的事情有著同樣的夢想,如果活了下來今日又是什麼模樣。那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八卦心理,他自己也知道如今想這些半點意義都沒有。人死如燈滅,鄭智雍當初運氣若是再差一點,有誰會知道失去的不僅是一個明日之星,還有一個成就斐然的音樂人呢?
不,這種事還是不要發生,他殘疾以後一時賭氣與s.m.那邊斷掉聯系,就給李泰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他要是真的死在了李東吉的車輪下,李泰民的出道恐怕都成問題。無事的時候想象自己的死亡了會怎樣並不會讓鄭智雍犯慫,想到與之相伴的後續影響卻會。
這次看客和包括dispatch在內的媒體被李希成與鄭智雍的沖突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沒人關注鄭智雍那天為什麼要外出,當初的知情者可能是不想多事,也可能是看到了李泰民與鄭智雍在《shoe the money》上的互動覺得他們已經和好了,就不再說什麼。
等這次的事情過去了,抽機會再強調一次“我和李泰民關系很好”吧。鄭智雍想。現在他們平時已經不怎麼聯系了,但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該說的謊還是要說的。
“凡事不能和最差的比”,丁一宇說,“又不是天災”。
大風把樹刮折了砸到人這種事遇上了,自認倒霉還說得過去,因為人禍遭了無妄之災,要忍氣吞聲就很難。
“是的。”鄭智雍表示受教。
放任事情鬧到現在這麼大,鄭智雍又怎麼會是忍氣吞聲的人?只要能把風險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鄭智雍敢做的事情還真不少。只不過李敏鎬和丁一宇都只是短暫合作,他們在酒駕這個問題上站在了一邊,其他地方不一定能有共識,要鄭智雍說話時還是比較含蓄小心的。
“你在這里待多久?”丁一宇問。
“今天都在”,鄭智雍回答,“我一會兒會拿相機出來錄些東西,有沒有想讓我拍的?”
這個mv對鄭智雍意義斐然,他想盡量親眼見證,也想留些紀念。
李敏鎬和丁一宇一齊笑了,並不是因為有趣,而是純粹善意的微笑。
“這個到時候再說”,李敏鎬說,“你今天帶來的零食不錯,下午再多買些唄,這回換我請”。
“我也加一份”,丁一宇開口道,“干脆我們出錢你出力吧,然後我們三個算一起的”。
“行,時隔許久撿起采購的工作,感覺不壞。”鄭智雍也開起了玩笑。
現實一點講,他們給外人一個“處得還不錯”的印象,看起來才比較正常。而拋開這點,鄭智雍也想處得融洽些。
面對這種社會熱點話題,藝人能站在同一戰壕,也算是難得的緣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