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256章 干勁十足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桃花露 本章︰第256章 干勁十足

    沼氣是好東西, 如果能建好沼氣池,到時候燃料、農藥、肥料、飼料都有了,最主要的綠色無污染的肥料, 至少保證自己村自給自足, 還是很好的。

    李廠長︰“我做主支持你。以後有需要的配件,你只管跟你們區機械廠要,我幫你安排。”

    “李叔, 那可多謝您!”周明愈高興地說。

    李廠長就批了幾個條子,然後讓他們去會計那里交錢,再去倉庫驗貨裝貨,可以跟發往他們區的貨一起過去, 然後再發往高進縣火車站。

    他們到時候可以直接從火車站提貨。

    等這些都辦妥以後,李廠長邀請周明愈和莫茹晚上去他家吃頓飯,“都是技術組的人, 你熟。”

    經過這一個多月的相處, 技術組那些人對周明愈都刮目相看, 現在拿他當自己人。

    畢竟他給他們技術組帶來了這麼大榮譽呢, 能夠在人民日報上被大首長表揚,那可是無比驕傲的事情!

    “李叔, 那我們可不客氣,晚上我和莫茹張技術員一起去?”他詢問地看著李廠長。

    如果張慶祝知道自己去李廠長家吃飯而不叫他,估計會很難過的。

    李廠長笑了笑, “當然一起, 你們一起來的嘛。”

    周明愈高興道︰“李叔, 那晚上可就去打擾你們啦。我先領媳婦兒去逛逛商店,晚上五點半過去。”

    他畢竟不是員工,這會兒媳婦兒都過來,當然不會再整天去車間上班,他還想領著莫茹去看電影呢。

    來了省城,怎麼不得做點浪漫的事兒呢。

    跟李廠長告辭以後,兩人就先去找張慶祝想告訴他晚上吃飯的事兒,結果張慶祝既不在車間也不在宿舍。

    找不到張慶祝,周明愈就給他留一張紙條放在飯盒底下,然後和莫茹出去。

    他們先直奔百貨商店,省城的百貨商店可不是區和縣能比的,這是真正的大樓,有三層樓,每一層都擺滿了商品。

    這里還有不要票的高檔貨,就是價格很高。

    但是對莫茹來說,價格不是問題,有沒有貨才是問題!

    周明愈拉著莫茹逛一圈,給她買了一些護膚品、頭油等,還給傅臻等人買了禮物。

    逛到一些高檔鐘表、收音機、手表、相機櫃台的時候,周明愈和莫茹兩人同時盯著一款照相機看,不約而同道︰“買不買?”

    兩人相視一笑,“買!”

    當然買,不管多貴,只要有的買就買,回去以後就可以記錄這一生的軌跡啦。

    他倆這都成習慣了,不管多貴的東西,只要想買說一聲就買回去,也不需要跟別人那樣計劃個一年,然後下定決心勒緊褲腰帶攢個一年兩年的錢才去買。

    說到底,有錢有底氣。

    有空間做後盾,他們現在根本不缺錢。

    相機他們之前就想買,一直沒買並不是沒錢,而是買不到。

    相機比收音機還要難買一些,貨源更少,縣里根本買不到,他們覺得不急用也沒麻煩別人幫忙捎。

    畢竟這東西就算縣城市民也沒幾戶人家有,他讓人買也挺打眼的。

    現在自己過來一趟,那肯定就想買。

    櫃台上有三款相機,其中一款是進口的,要三百多塊,不要票。

    還有一款上海牌,現在改名海鷗牌,海鷗203,只需要85塊錢,但是需要特殊買貨券。如果不用券,可以買點略有瑕疵的,比如有點劃痕,但是不影響使用,價格反而貴,差不多要120。

    這種情況沒法講理,購買資格本身也是價值,其實就是因為貨源緊張導致限購而已。

    便宜貨限制數量,高檔的限制購買資格。

    這相機的購買券可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的,需要單位宣傳部門以及文化/部門的批條才能拿到。

    兩人一商量就買了那部不要券的特價品,120就120,對他們來說,賺錢不是問題。

    其實買相機還不是最貴的,最貴的是膠卷和沖印!

    這時候去照相館照相都分個甲乙丙三等,而且還分淡旺季決定貴賤。比如最普通最便宜的兩張一寸黑白照(目前也只有黑白照),1到4月差不多要三毛八,而5-11月就要五毛七,12月就要四毛六。等級低,就相應的降低個兩三分錢。

    如果自己拍照去沖印,價格也便宜不了多少。

    但是這個對莫茹和周明愈來說不是問題!

    周明愈有一顆diy的心,他還打算買了以後自己家里沖印呢。

    反正如今家里地方大,一畝多大院子,給他蓋一間沖印室也不是問題呢。

    周明愈還真問人家沖洗照片的器材和藥水,他覺的現在才65年,以後做個幾十年也夠本的。很快他打听到需要買一台放大機、鏡頭、尺板,這是最關鍵的,另外就是藥水和相紙。

    打探清楚卻買不到,因為沒有購買資格!

    他們也不是文化/部門也沒有國營照相館的指標,自然沒的買。

    不過他們也不著急,打探清楚以後再買也可以。

    這里買相機、交卷、電池等,之後莫茹還給孩子買玩具、零食,再買一些特價布和高價布,這些都不要票。畢竟高進縣的布票這里也不能用,除非是軍用的,布票沒有全國通用的。

    再買一些去李廠長家的禮物,看看差不多四點多,他們就回工廠。

    大部分東西都放在空間,只有帶給李廠長家的禮物拎在手上,五點的時候回到宿舍。

    張慶祝依然不在,兩人去找人問了問,都說張慶祝今天出門沒回來。

    “可能過幾天要回家,逛街買東西去了吧。”

    他們都知道周明愈買了農機,明天買車票,估計明後天就要走,張慶祝和他一起來的肯定也要一起走。

    但是也有人知道張慶祝肯定是去找路子活動去了,在機械廠呆一個月,這心就呆野不舍的回去。

    快五點半也沒等到張慶祝,兩人只好先去李廠長家。

    他們拎了不少禮物過去,一進門很多人就起哄,“我說小兩口哪里去了,怎麼這會兒才來?”

    莫茹也不需要說話,只要嘴角含笑就行,周明愈負責打招呼。

    視線一掃,他怔了一下,張慶祝居然也在,正和一個車間主任坐在一起說話呢,

    看他和莫茹進來,張慶祝立刻熱情地朝他招呼,“明愈,莫茹你們怎麼才來。”

    周明愈笑了笑,“我們還在宿舍等張哥呢,原來你先來了。”

    張慶祝卻不信,他怎麼可能舍得主動帶自己來李廠長家吃飯,李廠長又沒邀請自己。

    還是他拜托的何主任呢。

    這時候另外一個車間主任張羅著要陪李廠長下象棋,這是李廠長的業余愛好,只要有人陪著下棋,一天不動地方都沒感覺。

    之前周明愈可沒少陪李廠長下棋,不過現在他不想表現,就和莫茹去廚房幫忙。

    李廠長的愛人和女兒在忙活,讓他們只管去說話。

    莫茹笑道︰“姨,我們也听不懂大家聊啥,還是來做飯更懂。”

    李廠長愛人很喜歡莫茹,來了六七個人,就莫茹過來帶了不少菜,有咸鴨蛋、雞蛋甚至還有熟食、涼拌菜等,湊湊也能有好幾個菜肴呢。

    張慶祝幾次要跟李廠長說話,卻都沒搭上話頭,雖然帶他來的何主任也起了好幾次頭,卻一次也沒成功。

    人多,根本不適合說私事兒,尤其是想托人辦事的事情,先混個臉熟而已。

    一頓飯結束,大家紛紛道謝告辭。

    周明愈和莫茹跟李家告辭,離開家屬大院,他們就往招待所去。

    張慶祝知道今日是沒機會說的,只能等以後再私下里拜訪,反正已經上過門,再來就容易得多。

    “明愈,等等我。”張慶祝追著他們跑過來。

    周明愈笑道︰“張哥,我和莫茹明天要回家,你有什麼計劃?”

    張慶祝嘆了口氣,“能有什麼計劃啊,人家也不歡迎,你要回去,我肯定也得滾蛋。”

    听他說得有些出格,周明愈笑道︰“咱們來學習的嘛,學習時間到了回去也正常。”

    張慶祝听他那輕松的語氣,忍不住道︰“明愈,李廠長是不是邀請你留在廠里啊?你答應了嗎?”

    周明愈也沒瞞他,只是改了改說辭,“李廠長是邀請我農閑的時候來玩兒,並沒有讓我留在廠里,張哥听誰亂說呢。以後要是俺們大隊有需要,那俺們肯定還得到機械廠買的,還要張哥多多幫忙呢。”

    張慶祝苦笑,“我能幫什麼忙啊,還得請你多幫我呢。”

    周明愈知道他說什麼,可自己也沒有那個能力幫他留在機械廠啊。

    如果張慶祝有那個本事,李廠長自己就會挽留,既然李廠長不挽留,那肯定是水平不到啊。

    再說各個單位的人員那也是有數的,他想從縣委的技術員跳槽到省機械廠,這本身就有些不合規矩的。

    哪怕張慶祝真的開口讓他幫忙跟李廠長說,那他也只能明確拒絕,好在張慶祝似乎也知道他難辦,並沒有直接開口讓他幫忙。

    最終張慶祝說還要留幾天,玩幾天再回家,周明愈也就不管他。

    第二日周明愈和莫茹就去車站買火車票,有齊全的介紹信,還有縣委的章,那火車票自然好買。

    買完以後,他們就回去工廠跟李廠長等人告辭。

    幾天後,機械廠發的農機到了高進縣火車站,周明愈又帶著周誠廉去把拖拉機開回來。

    這時候先鋒大隊的春地已經差不多種完,正起壟秧地瓜。

    有周明愈新買回來的起壟機,拖拉機突突突地開過去,兩片大大的犁鏵就將地瓜壟堆起來。

    這邊秧地瓜,那邊拖拉機去播種花生,速度又快又好。

    周明愈用帶回來的那些配件對播種機又進行了適當的改良,這樣除了播種小麥,還可以播種花生、玉米等,既可以點播又可以條播,方便快捷。

    不過還是有點欠缺,需要另外一個人朝後坐著,盯著那兩個點播機,提防它們卡住不出種子。

    就算這樣,先鋒大隊種地的速度也比別的大隊快了好多倍。

    所以他們種完地以後,又被其他大隊請去,耕地、起壟、播種,都按照畝數來賺錢。

    雖然要花點錢,但是比起自己那幾頭牲口耕兩三百畝地,一個月也整不完最後誤了農時好。

    很多大隊經常春耕春種太慢,都要收麥子了春地還沒種完,而冬天都上凍了,地里的地瓜還沒刨完。

    別提多崩潰!

    有一原因是社員們磨洋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生產力落後效率太低導致的。

    現在先鋒大隊有兩台手扶拖拉機,再加上自己大隊養的牲口,耕地種地簡直神速!

    其他大隊羨慕得整天說,一開始還有人不舍的花錢,後來看到人家都去先鋒大隊請拖拉機,他們也忍不住,紛紛跑去請。

    一來二去,來先鋒大隊要耕地種地的都排隊排了一頁紙。

    為了讓大家不耽誤農時,周誠志就讓兩輛拖拉機一個生產隊幫一天,這樣輪下來都能輪一圈,而不至于一家全種完另外幾家還有好多地等著呢。

    等的時候,他們自己也帶社員牽牲口耕地種地,這樣速度就能上來,不至于耽誤節氣。

    ……

    莫茹的主要工作還在收害蟲、拾棉花,以及指導養殖場和蔬菜大棚,其他的活兒基本不需要她沾手。

    她就每天背著相機,四處采風、拍照,她要把自己所見所聞全部用照片、圖畫、文字記錄下來,留給以後就是最真實的歷史資料。

    這照相機一出,簡直是大殺器,一下子就把社員們的注意力給吸引了,找當地造成了很大的轟動。

    畢竟以前只能看到干部下鄉帶著宣傳員來的時候才有相機,普通人家哪里有啊?

    他們就看到勞模每天脖子上掛著個相機,時不時地拿起來拍一下,河里洗衣服洗菜的婦人,磨房、耕地的牛和拖拉機、種地的男男女女,還有放學的小學生,割草的小女孩,背孩子的姐姐,拾干糞的老頭兒等等,甚至是天邊的雲,都能被勞模拍下來。

    孩子們尤其喜歡她,大隊里幾乎每個孩子都跑過來被她拍過。

    以前那種不能拍照,會被攝魂的說法在先鋒大隊沒市場,因為勞模家就掛了好多照片呢,那可是披掛大紅花和領導們拍的。

    除了拍一些世情記錄照片,莫茹還給村里人拍全家福、小夫妻新婚照等,和照相館的價格一樣。

    畢竟他們不用去縣里,而她目前還得送縣里去沖洗呢。

    雙人照兩寸大,一家四五口的全家福,三四寸就夠。

    拍完一個膠卷,莫茹和周明愈就送去縣里沖洗。

    他們已經跟邱科長申請,請他幫忙買沖洗相片的機器,到時候他就可以在家里自己沖印。

    雖然貴,但是對于有這個需求和愛好的人來說,錢就不是問題。

    誰讓這倆人消費意識超前了半個世紀呢。

    轉眼麥收時節,這一次有兩台手扶拖拉機,前面裝上了收割脫粒機,下面裝上鐵皮桶或者麻袋,麥子被割下來以後就直接脫粒,滿了以後就換下來,方便快捷。

    周明愈一邊搞生產一邊留意機械需求,寫下自己的心得,找時間就寄給李廠長,讓他們根據農民實地需要來調整農機生產。

    比如他需要調低割麥子的刀刃,這樣就能最大程度地把麥稈收割下來,而不是浪費在地里。

    以前沒有拖拉機,收了麥子以後,不是全都要耕地的,有時候就直接種玉米或者谷子豆子。現在有拖拉機,收完麥子以後,耕地、施肥、種地,別提多輕松。

    收割完自己的,兩台拖拉機由周誠廉、周培基帶著周明林等人去其他大隊幫忙收麥子給大隊賺錢。

    如今周誠廉和周培基倆人可吃香了,去了哪里人家都好吃好喝伺候著,就想讓他們先給自己大隊收割麥子。

    周培基還在去作業的時候收獲媳婦兒一枚,兩家看對眼立刻就商量定親,等冬天就結婚。

    現在拖拉機也交給了別人,周明愈開始帶著人準備村里的沼氣池。

    他除了自己知道的一些知識,還特意買了書看,雖然沒有專門講解的,但是省圖書館那麼大,還是讓他摘錄了不少有用的。自己加以融合,基本就出來了。

    他讓周玉忠帶著幾個手藝好的泥瓦匠幫忙,他指導,周玉忠帶人操作。

    選址的時候周明愈逛了一圈,最後決定去找將軍廟子談談。

    先鋒大隊三隊在北邊靠著將軍廟子的地,有一塊特別貧瘠的,那一片土質特別差,就算肥料多收成也很差。以前三隊和將軍廟子一樣都基本放棄的,後來二隊接手帶著他們一起勞動,周誠志才帶人灌了一次河泥。

    但是遠遠不夠,一茬莊稼以後就不行了,所以現在那塊地很遭人嫌棄。

    那一片地三隊有四畝多地,到時候修蓋六座十立方米的沼氣池,六大間豬舍,一間豬舍可以養十五到二十頭豬。這個數量看著不少,可比起以前家家戶戶養豬,總數還是少。

    自從大食堂解散以後,很多社員雖然自己做飯,卻還是不樂意養豬,先鋒大隊一直還是集體養豬,只有少數人家自己家里養。

    這樣的話,另外的空地還可以用來種大棚菜,蘑菇大棚也可以挪過來。

    豬糞可以提供沼氣池原料,產生沼氣以後可供養豬場,給豬舍和大棚加熱,以及用來生火做飯。

    而沼氣池的熟料就可以當肥料,這樣比堆肥的效果還要好,除了能供給大棚菜,還可以送到其他田地里。

    雖然冬天早春可能沼氣池活性不足,只要多加熱性大的馬牛羊糞就可以解決問題。

    現在不是未來農村,各家不養家禽家畜和牲口,地里也沒有足夠的草運回來當原料,所以沼氣池經歷幾年紅火期以後就開始衰退。

    現在各家的圈糞、生產隊的養殖場、以及積肥、地里的碎草等都可以用來當原料,正是最適合農村沼氣池發展的年代。

    起碼還可以用上三十年!

    足夠的。

    規劃好以後,周明愈和莫茹先出圖紙,然後跑一趟公社,找柳紅旗和相玉亭申請支持和貸款,拿到審批以後又跑一趟縣里蓋章審批。拿到公社和縣里支持之後,他們就帶人準備原料。

    按照預算拉磚、水泥、黃沙、石子,自己隊牲口往回拉磚,拖拉機出去拉黃沙水泥石子,幾天就把原料準備好。

    悄悄查了日子,然後上供土地神、關帝神,之後周明愈帶人實地放線,規劃好就開挖沼氣池,同時要修建新的豬舍、大棚等。

    有周明愈和幾個有經驗的泥瓦匠把關,該注意的注意,沼氣池修建得非常成功。

    莫茹則帶著相機拍照,把這一切都記錄下來。

    有領導支持,人多力量大,還不到秋收的時候,先鋒大隊的生態養殖場就建成。

    建成的時候相玉亭帶了林紓來視察一圈,了解了一些關于養殖場的情況,讓他們有困難只管找領導。

    很快把原養豬場遷過去,也不抓新的小豬崽,他們自己養豬場就有兩頭母豬三頭種豬,可以自己配種下小豬崽,除了自己大隊養還可以賣給其他大隊換錢。

    養豬場遷過去以後,養雞場也計劃著遷過去,這樣把養殖場往北遷,遠離村落,不會有什麼氣味。

    而村里也能有條件好好規劃一下環境綠化、衛生等,先把村里的主干道鋪上煤渣碎磚碎石等,慢慢地再把巷子也鋪好,免得一連雨天就處處泥濘得沒辦法下腳。

    規劃好道路,之後就是綠化,道旁的下水溝旁都栽花,什麼月季、薔薇、百日紅、菊花、地瓜花、一串紅之類的,什麼鮮亮栽什麼,不兩年就能花紅柳綠,漂亮非常。

    當然,這些都是要慢慢進展的,農忙就下地,農閑就搞街道副業建設,上工、美化兩不耽誤。

    先鋒大隊一片欣欣向榮,外面卻風起雲涌,政治形勢驟然緊張起來。(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六零年代好家庭》,方便以後閱讀六零年代好家庭第256章 干勁十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六零年代好家庭第256章 干勁十足並對六零年代好家庭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