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253章 省機械廠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桃花露 本章︰第253章 省機械廠

    張慶祝到先鋒大隊的時候, 村里除了沒法下地的老太太和孩子, 就沒有一個大人。不是去大隊造紙廠就是去磚窯廠, 其他人都下地耕地,村里幾乎沒有一個閑人。

    他問了好幾個老太太,不是耳聾就是說話不清楚的, 最後還是問了一個小孩子, 告訴他在西北耕地呢。

    等張慶祝找著周明愈的時候, 他們正好晌午下工。不過這會兒天還不長, 下工也沒的睡晌覺, 所以社員們是不能回家的。男人們就在地頭歇歇, 喝點水,女人孩子們早就回家做飯,過會兒就能送來。

    男人們三三兩兩的坐在一起,抽袋煙, 拉拉呱,“這拖拉機真是個好家什兒, 比牲口可得力多了。”

    “就是不能攢糞啊。”

    “明愈不是說咱們養魚, 以後挖泥就能積肥嗎?還有養豬場養雞場,總比養兩頭牛多吧!”

    說了一會兒就有人家送了飯菜來, 各家開始吃飯。

    有那些家里還沒送來的就忍不住喊道︰“這娘們,讓她家去做飯,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回家繡花呢, 人家都送來, 她還磨磨蹭蹭的。說起來, 還是吃食堂好啊。”

    “隊長,咱們啥時候再吃食堂啊,有些大隊已經恢復了呢。”

    前陣子干部們下鄉蹲點,他們大隊也吃了一陣子食堂,不過那只是給干部吃的,社員們只能偶爾去買點菜,可沒的天天吃。

    想著從前吃食堂,二嬸子帶人給弄得利利索索的,可比現在自己家婆娘做的好吃,真是人比人太傷心。

    “老鄉,你們隊的周明愈呢”張慶祝停了自行車站在路上朝地里喊。

    社員們看他推著自行車,就知道是干部,紛紛給他指路。

    “那邊呢,教人開拖拉機呢。”

    這幾天耕地都是周誠志和周培基輪流開拖拉機,周明愈指在一旁指揮就行。但是有些細節問題還是要在日常行駛中才能發現,一邊發現問題一邊指點。

    很快,周明愈就被喊過來,看到張慶祝,他驚訝道︰“張哥怎麼來了,是去公社辦事嗎?吃了沒?”

    張慶祝笑道︰“明愈啊,我是專門來找你的。”

    他把省機械廠讓他們去的事兒跟周明愈說一下,只是略過區機械廠的事兒。

    “省機械廠讓我們去?”周明愈也沒料到這個。

    張慶祝點點頭,“正是呢,區機械廠沒研究出來,就上交給省里。明愈,你趕緊收拾一下,咱們這就走吧。”

    這麼急?

    周明愈都沒想好去不去呢,“張哥,你去不行嗎?你看我這走不開呢。”

    一旁吃飯的老頭子們听見,紛紛喊道︰“去吧去吧,這里有隊長呢。”

    反正周誠廉和周培基也會開拖拉機了。

    听說周明愈要去省里,他們與有榮焉,紛紛道︰“不愧是勞模呢,真是學啥像啥。這要是研究出新的家什兒來,咱們大隊也跟著沾光。”

    “是啊,明愈咋的不得要兩台回來啊,哈哈。”

    周明愈就帶張慶祝先家去吃飯。

    莫茹帶著孩子沒去南屋,就在家里自己做呢。她 了幾個蒸餅,給孩子卷雞蛋吃,還炖了一鍋骨頭蓮藕,加上自己做的各式醬菜、泡菜,也是很豐盛的。

    見張慶祝來,莫茹趕緊招呼他們吸收吃飯。

    周七七問了好,然後擦擦嘴,“爸媽,我吃飽上學去了。”

    莫茹︰“不是還沒到點嗎?”

    “他們約我去講故事呢。”她從灶台上抓了一把糖炒花生就跑了。

    張慶祝看著勞模家吃的這麼豐盛,比自己這個城里人吃的都好,禁不住有些羨慕,“明愈,莫茹,你們這伙食可相當不錯呢。”

    周明愈笑道︰“張哥你這個城里人說我們伙食好,不知道還以為你笑話我們呢,一年到頭我們也難得吃一次這個。看,那骨頭也沒肉,買的純骨頭吶。”

    張慶祝笑了笑,又說藕在這里可稀罕,當地沒有藕,省城那里有也運不到鄉下來,所以鄉下很少吃這個東西。

    莫茹就去東間拿了幾節出來,“自己河里的,囤在地窖里來著沒有壞,張技術員拿兩節回去。”

    張慶祝也沒推辭,這可是好東西呢,還問問人家莫茹怎麼囤農產品的,怎麼這麼新鮮,跟剛挖出來似的,一點都不干巴。

    莫茹就隨便敷衍了一下,反正張慶祝也不會往心里去。

    吃飯時候他對莫茹道︰“莫茹,你快給明愈收拾一下衣服被褥,我們要去一趟省機械廠,估計得住些天呢。”

    莫茹看了周明愈一眼,驚喜道︰“是那些農機圖紙有著落啦?”

    “是的,省機械廠要派專業技術員研發試制這個,讓咱們也去幫忙。”張慶祝十分高興。

    周明愈道︰“要是時間長的話,我看還是張哥你自己去,我……”

    “哎呀,邱科長指名讓你去,你可不能退縮啊。”張慶祝笑道。

    周明愈只好答應。

    莫茹約莫著這時候晚上還是冷的,就給周明愈帶了被褥,卷好用一張床單包起來,再用繩子捆好。又去拿了個自己縫的布兜字,把換洗衣服裝進去,再把暗扣按上,兩邊都有袋子拎著。另外一個書包式樣的挎包,也是她自己縫的,給周明愈把茶缸、飯盒、牙具這些日用品裝進去。

    看看還有地方,就去裝了幾罐子醬菜、泡菜、咸菜的給他帶上。她做的小菜很好吃,去了也能和其他人一起吃,聯絡一下感情。

    吃過飯,周明愈和莫茹、兒子告別,讓她跟爹娘隊長說一聲,他則帶著張慶祝先去大隊開介紹信,然後一起去縣里。

    邱科長已經幫他們倆開好證明、介紹信,買好車票,還兌換了糧票。

    張慶祝的口糧要從家里口糧本上劃掉,但是周明愈的就不用,等于是縣里管他吃飯請他去出差。

    這讓張慶祝也很是羨慕。

    一個月三十斤糧食呢!

    邱科長鼓勵他們,“去了多听少說,好好學習好好研究。試制成功以後,咱們區也就能生產,以後咱們縣的機械指標也能大幅提高。到時候,書記親自給你們慶功!”

    張慶祝大聲道︰“請領導放心,一定不辱使命!”

    邱科長笑著拍拍他們,讓他們放心去,有問題就打電話回來。

    …………

    雖然張慶祝來過省機械廠,可機械廠那麼大,他那時候不過是在一個車間跟著學習。

    這會兒卻是直接到技術組找組長。

    “明愈你不用擔心,我來過一次怎麼也有點經驗,一切看我的就好。”

    周明愈自然答應。

    先見了技術組組長孟春平,跟著他們看兩天,一起商量一下這個要如何做。

    他們也拿到區機械廠技術組的圖樣和試制的文件,先研究一下哪里的問題導致失敗,然後他們就可以取長補短爭取一次成功。

    周明愈前世都是在老家見識的那些農機,只是看過樣子,並沒有仔細考慮過工作原理。所以畫圖也只是把外形和部件畫出來,並不能講出原理,還得技術員們一起研究。

    來了機械廠以後,他實地參觀了機器,日夜不停地補習一些相關機械知識,倒是也弄明白很多。然後他就能給技術組提關鍵的意見,一下子啟發孟春平和另外一個技術員的思維,讓他們找突破口。

    “太好了,解決了這些問題,咱們就可以開始試制樣品!”

    幾日後,機械廠的廠長李瓊山找上了周明愈,跟他一聊發現這小伙子不簡單啊,別看是鄉下出來的勞模,有思想有文化,听著倒像是正兒八經的大學生呢。

    此後,張慶祝發現,周明愈居然成了李廠長跟前的紅人!

    找到突破口以後,接下來技術員們夜以繼日地研究、試制,十天後做出第一台旋耕機,經過實驗得知可用,只需要再改進一些細節問題即可。

    又過了八/九天,他們試制出可以安裝在手扶拖拉機上的收割脫粒一體機、播種機,經過實驗證明,完全可用!

    這可是全國頭一份!

    李廠長立刻找了工廠的政治部兼宣傳部主任,讓他們拍照片寫稿子,詳細地講述這些機械從社員們提出需求,工廠技術人員日夜研發到車間生產出來的全過程。

    宣傳部立刻多方采訪,從先鋒大隊的勞模周明愈是提出這樣的要求,給縣技術員建議,又是如何來到省機械廠,而李廠長又是如何任人唯賢,挑選骨干技術人員不眠不休地研究,最後終于成功研究出符合廣大農民朋友們需要的機械!

    旋耕機、收割脫粒機、播種機,一旦投入使用,到時候將會節省大量的人力、畜力、時間,大大的提高農民種地的效率。

    這將是載入國產農機史冊的發明!

    在要求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的現階段,這些發明無疑是振奮人心又奪人眼球的。

    優良種子、肥料、農藥、機械,是農業高產不可或缺的四大要素,而機械化則意味著可以幾十倍的提高勞動效率!

    稿子寫完之後,經過李廠長認可便往《人民日報》以及省報投稿。

    很快《人民日報》以大篇幅向全國人民報喜,報道某省率先研發出了旋耕機、收割脫粒一體機的技術,並且試制成功。

    首長親自批示︰技術人員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人民服務!

    農民需要什麼就研究什麼!

    農業部指示,要求各農機和手扶拖拉機一起擴大生產,爭取早日投放到各地區去,並且召集各地區的機械廠技術人員前來學習。

    省委農業部、科技部的領導們親自來工廠表彰,機械廠的李廠長帶領全體技術人員以及周明愈和縣張技術員熱烈歡迎。

    披掛大紅花、與領導握手、合影、表彰獎勵、講話……

    這種論功行賞的時候,周明愈少不得還得賣乖裝傻,充分發揮農民的憨厚不圓滑特質,直接跟領導申請︰“領導,俺不要獎勵,能不能多給俺們縣一些拖拉機和配套農具的指標?”

    只要給縣里多要了好處,那到時候先鋒大隊當然也能多買一套。

    他也不求多,現階段有兩台手扶就夠,再過些年,他們就可以買東方紅-75履帶式拖拉機,那才是拖拉機呢,一天可以耕地七八十畝。

    只要有一台東方紅,整個紅旗公社都得找他們幫工,一年兩三茬兒莊稼,也能賺不少錢。

    省領導們也很喜歡這個樸素又上進的勞模,當場就拍板以後給高進縣雙倍的機械指標。

    這可把周明愈和張慶祝給高興壞了,咧著嘴拼命地鼓掌,把手都拍得通紅。

    周明愈要到好處就想早點回去,等省機械廠把機器批量生產出來,再運到高進縣的時候,估計怎麼也得三個月呢。

    反正已經研發出來,剩下的就是改進細節,他留下也沒什麼事兒,他就想回去。

    他和張慶祝商量,張慶祝卻有些不想這麼早走。

    “明愈,咱們多留些日子,這省里多好啊,你要是沒事就去逛逛街,看看電影。”

    周明愈道︰“那我頂多再留兩天,就要去跟李廠長告辭。”

    他知道張慶祝最近在活動想辦法留在省機械廠,可省機械廠里的員工也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的,工人也都是子承父業,老爺退休兒子頂上,根本沒有多余崗位。

    他覺得張慶祝成功的機會渺茫,卻也沒直說,只說自己想去百貨商店和書店看看,給老婆孩子買點東西回去,頂多再呆兩天。

    這日李廠長請周明愈去食堂吃飯,順便要和他聊聊人生和未來。

    他花錢另外點了幾個菜,小炒肉、油炸小黃魚、糖醋排骨、涼拌藕片,他覺得這都是鄉下沒有的,小伙子肯定喜歡。

    說幾句工作的事兒熱熱場,李廠長就打開話匣子,“小周啊,你真的沒上過學?”

    周明愈按捺著心虛,知道自己這一次有點玩脫,也幸虧已經穿來七八年,他和莫茹找補得七七八八,也差不多。

    他笑道︰“李叔,真沒讀過書,小時候家里窮,我也愣一些不懂事,讀一年就回家了。幸虧後來俺們大隊書記組織了多次識字班,不管刮風下雨的我都去,也跟著認識了一些字。”

    李廠長很是感慨,“你雖然沒讀過書,但是自學能力非常強啊。”

    這種事也沒必要撒謊,且李廠長也不了解人家家里的事兒,雖然周明愈實際也沒上幾天識字班,可每次都這樣說,七八年以後也就當真了。

    要不上一次干部們下鄉蹲點,周誠志等人還說學校欠周明愈一個畢業證呢,雖然沒上過,但是水平在啊,應該給個畢業證才行呢。

    “李叔您可別被我騙了,我就是認識幾個字,喜歡搗鼓這些家什兒,其他的稀松。”周明愈謙虛的很。

    李廠長就笑,催著他多吃菜,“你說沒讀過幾天書,可我看你一點都不比那些學校里出來的差。不說大的,就說那高中生,不行,高中不行,中專?”他搖搖頭,“也不行。”

    最後,李廠長點點頭,“起碼也得一個大專生,我瞅著你一點不比那些大專本科畢業的技術員差。”

    “李叔您過獎過獎!”周明愈笑嘻嘻的拱拱手,繼續吃菜,這小炒肉太老,比起媳婦兒的手藝可差遠了。

    哎,出來這麼久,想家!

    想媳婦兒想閨女想兒子!

    也想那一大家子!

    又說了幾句閑話,李廠長看著周明愈,問道︰“明愈,我給你個機會,不如你來我們機械廠上班如何?”

    “啊?”周明愈有點懵,愕然地看著他。

    李廠長很滿意小伙子的反應,嚇到了吧,哈哈。

    李廠長覺得自己拋出這樣大的好處,周明愈肯定會答應,他笑道︰“你來了以後不用在車間當工人,直接就進技術科,給你三級工資,以後每兩年長一級,很快就能長到八級,怎麼樣?”

    這也是他考慮了好多天才做的決定。

    他老婆娘家的佷子一直想讓他幫忙把戶口從鄉下轉到機械廠來,他因為那佷子水平不夠沒給辦,其他親朋好友也不少人都找他幫忙,他也沒答應。

    沒想到卻主動開口幫周明愈辦,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呢。

    周明愈也徹底呆住,根本沒想到李廠長會為他做這個,一個農民,從大隊里直接越過公社、縣、區,到省機械廠上班,這要是沒有天大關系和功勞,根本是不可能的。

    一個普通的農民,要想進城,真的比登天還難。

    可如果有關系,又是很簡單的事情。

    只要出身好,關系硬,過了政審,機械廠接收,周明愈轉戶口和糧食關系就非常容易,還能把老婆孩子都帶出來呢。

    李廠長看周明愈一副呆住的樣子,笑了笑,又催他吃肉,“小伙子長身體的時候,多吃點,好好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

    周明愈看著李廠長花白的頭發以及和藹的笑容,拒絕的話幾乎說不出來。

    關于他們的未來,其實他和莫茹商量過很多次。

    經歷過現代大都市快節奏高污染的洗禮,兩人心有靈犀地選擇留在鄉下。

    雖然這時候肯定也是城里比鄉下好,可如果他們有本事,在鄉下也肯定可以比城里過得還要舒服。

    只要鄉下的生產力提高起來,解決了社員們的溫飽,過好日子還是指日可待的。

    而這時候因為政策、工農業發展的限制,城市其實也沒有特別好。除非是大干部,一般市民家里過得也很拮據。

    當然,他和莫茹如果來機械廠,以後拿高工資,日子過得自然也會比別人好。

    只是……他還是有些猶豫,他得和莫茹商量一下,不能自己做決定。

    其實他還是很喜歡在鄉下種地的,那種每天都有新意,每天都有驚喜的感覺,比千篇一律的上班要好很多。

    如今他和莫茹在鄉下已經基本自主,隊里家里都不管他們,想干啥就干啥,想干啥隊里也支持。

    如果來到機械廠,人際關系非常復雜,到時候可就沒有那麼自由。

    就算他有所貢獻,卻也未必有當勞模舒服呢。

    社會這麼大,總是在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他覺得有他沒他是一樣的。

    畢竟他在機械方面的知識儲備有限,來到機械廠誠然可以讓機械廠有所進步,可這些基礎機械,就算他不說別人也可以研制出來,無非就是早兩年晚兩年的關系。就算可以重新學習,他覺得也未必能有多大建樹。

    而他的主業建築城建類,接下來的十年沒有可發揮的余地。

    當然,如果莫茹想來,那他也會想來的,畢竟來這里可以給孩子城市戶口,對他們上學、醫療、眼界、就業還是有好處的。

    只是對于七七和小八,他懷疑戶口這點優勢們有沒有用,畢竟他們作為空間之子,真的不是常人可以比的。

    他們不會生什麼大病,醫療這里就省了。

    至于教育,他和莫茹給對孩子的教育更專業更精深,對孩子的啟發也更深刻,眼界方面自然也不會缺。

    而且他們從鄉下也可以考入高等學府,這個他相信他們的實力。

    想清楚以後,他的內心就更加堅定,感激道︰“李叔,你這麼一說,我、我都有點懵,跟天上掉下台東方紅似的。”

    李廠長哈哈笑起來,調侃道︰“你這個小周啊!怎麼,我看你有點猶豫,不想來?”

    周明愈︰“想啊,當然想啊!還有不想進城吃商品糧的農民?李叔你是不知道我們鄉下人種地有多難!”

    李廠長笑微微的,放下筷子,“來來,我洗耳恭听。”

    周明愈笑道︰“李叔你別笑話我,我就發發牢騷。在鄉下,說是靠種地吃飯,可實際卻是靠天吃飯、老天不下雨,我們就愁澆地,老天下雨多了,我們還愁著排澇。耕地的時候愁,就怕晚了節氣,種上了還愁,就怕出苗不好,蟲子太多。好不容易盼到成熟,還是愁,怕來不及收割一場大雨或者冰雹啥的,收回來又怕曬場踫到大雨天,收到倉里還得跟老鼠、蟲子斗智斗勇……”

    “哎,李叔,你說咱們農民多不容易啊。我們大隊還好一些,現在也只剛剛用紅薯填飽肚子,一年到頭吃不上幾回細面呢。李叔,咱們機械廠以後能不能多做一些我們農民需要的機械,要是有好的機械提高我們種地的效率,再有好的種子,收成也就好了。我們也能隔幾天吃頓細面,再也不用羨慕城里人吃商品糧,不餓肚子……”

    李廠長雖然是城里人,可他祖上也是鄉下種地的。他小時候和祖父感情特別好,跟著祖父下地的經歷也影響了他的一聲。祖父說“小山,好好讀書,讀書識字,怎麼找個活兒也比地里刨食兒強啊。你看咱們,靠地靠天靠豪強吃飯,你能干都不一定吃飽啊!”

    周明愈的話讓他想起了很多往事,眼楮不由得濕潤了。

    眼前這個小伙子,看著也就二十出頭,怎麼說出這話來這麼老道,像個飽經滄桑的老人一般。(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六零年代好家庭》,方便以後閱讀六零年代好家庭第253章 省機械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六零年代好家庭第253章 省機械廠並對六零年代好家庭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