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222章 缺糧少柴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桃花露 本章︰第222章 缺糧少柴

    有空間之力暗中相助, 剩下的交給解放軍們, 幾天之後, 蝗蟲的大部隊被消滅,戰士們圓滿完成任務。

    消滅了這大股蝗敵,其他各縣就是自己小股蝗匪, 不足為懼,社員們自己搞定, 各軍分區的部隊圓滿完成任務, 各自返回。

    莫茹也不得不和弟弟分別, 叮囑他給家里寫信,在部隊里好好照顧自己等等, 反正親爹娘可能會說的話她都替說了。

    部隊返回, 路上幾個戰友紛紛問莫應棠,“小莫, 你姐夫和姐姐不錯啊, 听說縣委書記都夸他們呢。”

    高瑞陽沒少樹立典型, 沒少夸那倆人,以前是在高進縣, 後來在地區夸,所以不少人都知道。

    莫應棠為人沉默寡言, 但是一說到他勞模姐姐, 便兩眼清亮嘴角和浮起親切的微笑, 跟之前冷淡的樣子判若兩人。

    而莫茹和周明愈也騎了自行車南行去找縣治蝗聯合隊匯報工作, 一路上踫到很多大隊社員們正收割麥子。他們麥子稀疏得很, 都不需要鐮刀割,直接用鏟刀戧。

    老人孩子們則拿了網兜捕捉蝗蟲,雖然蝗蟲大部隊沒有南下這里,但是當地自己螞蚱就不少,所以也夠他們自己頭疼的。

    周明愈估摸了一下,他們這里的麥子,估計畝產七十來斤算好的,比高進縣還不如呢。

    干旱加蝗蟲、缺肥等情況,讓麥子產量再跌新低。

    很快,他們遇上其中一支治蝗小分隊。

    這一支是邱科長帶隊。

    看到他們邱科長非常高興,“終于找到你們倆了,兩位勞模,你們這是去哪里了,一走好幾天。”

    莫茹笑道︰“邱科長,快派人去小黑山水庫那里,好多螞蚱呢,咱們趕緊派人盯著曬干,以後好做救災窩窩頭。”

    那麼多蝗蟲,幾個縣分,自己縣也要分一些的。

    邱科長一臉疑惑。

    周明愈三言兩語給他解惑。

    邱科長驚得張了張嘴,“結……結束了?”

    莫茹很自豪道︰“有人民解放軍幫忙,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

    邱科長原本嚴肅又略帶幾分愁容的臉頓時舒展開來,笑容滿面,“好,太好了!我這就帶人趕過去,你倆趕緊回去匯報。”

    回來一路輕松,兩人騎自行車速度不慢,到了高成縣治蝗工作組臨時辦公室先去找單繼來副書記,兩人把事情匯報一遍。

    不只是單繼來,在場的所有干部都呆住。

    簡直不敢相信。

    莫茹夸張道︰“單書記,雖然不是我們倆打死那麼多螞蚱,卻是我倆先發現的。你們不知道,那麼多螞蚱鋪天蓋地的飛過來,簡直要嚇死人的。那麼多螞蚱,誰也不能獨吞啊,也得分給我們縣一些。”

    高進縣的干部們立刻笑起來,真是好勞模,時刻記著自己家鄉父老鄉親們。

    單繼來也終于露出笑模樣,這幾天他們也听不少勞模的事跡,知道他們倆單純樸素,不善交際,但是人很實在,有啥說啥,不拐彎抹角。

    這不,人家真的很實在。

    “行,這個要求,一定要答應。”

    莫茹甜甜一笑,“謝謝單書記,您真是個實在的領導。”

    蝗蟲大部隊已經被消滅,他們也沒必要還留在這里,各公社自己發動社員滅蝗就好啦。

    所以周明愈就和高進縣帶隊的劉副書記等人告辭,“劉書記,已經沒大麻煩,俺們也得回去收麥子。”

    單繼來等人听他們要告辭,都很驚訝,這倆勞模不是很擅長要好處麼,這會兒來幫這麼大忙,還沒撈好處呢,就要螞蚱?

    他們已經接到電話,說文昌縣小黑山水庫那里,真的好多好多好多……蝗蟲!

    雖然是解放軍幫忙消滅的,但是匯報的時候高團長卻說是兩位勞模發現的,部隊趕到的時候那里已經有很多死掉的螞蚱,部隊只是去掃尾的。

    高團長這樣說,等于把那些螞蚱的功勞都推給了兩位勞模!

    外人都不知道過程,只看到結果,至于怎麼弄死的,還真不好說。

    就勞模倆人,再厲害抓兩三百斤,撐破天三五百斤好了,怎麼可能數千斤?

    絕對不可能!

    大部分人都猜是解放軍捕殺了那麼多蝗蟲,然後把功勞推給兩位勞模,至于為什麼?

    有人猜這高團長和高書記是一家的,高書記那麼推崇倆勞模,自然也會跟自己兄弟打招呼吧。

    有這麼層關系,估計高團長就把部隊捕殺蝗蟲的功勞讓給了勞模,反正對部隊來說殺再多蝗蟲也只是幫忙救災,並不會因此而得額外的功勞。

    這樣一來,那些人看莫茹和周明愈的時候眼神又真誠了幾分,這倆人真是傻人有傻福啊,看著傻乎乎沒心眼,還真是好福氣呢。

    不管怎麼說,勞模是有巨大功勞的!

    這麼大的功勞,他們居然不要個人獎勵,這就要走?

    這是何等覺悟啊!

    真是讓人感動得熱淚盈眶!

    勞模可以不要,但是他們縣自己得想辦法獎勵勞模,獎狀、錦旗都是必須的,還得有實惠的才行。

    或者……跟高書記請示請示?

    莫茹和周明愈卻不管這個,如果有獎勵,縣里領導們會商量的,再說有解放軍給撐腰作證呢,誰也不能吞他們的功勞,不是有高書記坐鎮麼,肯定少不了他們的好處。

    所以莫茹和周明愈根本不擔心。

    單繼來、劉書記等人要急著去和文昌縣、上萊縣商量分蝗蟲事宜,當日就北上去。

    莫茹和周明愈就跟周誠廉、周培基會合。

    周誠廉和周培基正帶著一支小分隊四處幫忙抓蝗蟲呢,因為方法到位,大家干勁十足,幾天功夫也抓了三百來斤。

    會合的時候,周誠廉咧嘴一副心疼的架勢,“這要是去年,得換多少布票啊。”

    莫茹笑道︰“你們看兄弟縣的社員們吃喝困難,衣不蔽體,你們還好意思要布票啊。”

    周誠廉一想也是,他問過一起抓蝗蟲的社員,他們隊從去年冬天就吃不起飯,老人孩子沒了好幾個,雖然不是餓死的,但的確是因為饑餓得了病才去的。

    如今他們每個人一天只有半斤干糧,其他的不夠就灌水。

    一斤尚且挨餓呢,更何況半斤!

    想到這個,周誠廉也笑不出來了,“咱們還是回家吧,看著他們那樣,我……這心里特不是滋味。”

    他們生產隊起碼能吃飽,也就去年冬天喝稀的,農忙的時候又開始有干有稀,都能吃得飽飽的,要嚴格算起來,一個人一天起碼也要吃兩斤多粗糧的。

    雖然同情別人,可他也知道自己沒有辦法,這不是大部分食堂有飯吃,只有幾個沒飯吃,那大家幫一下。現在是只有他們食堂有飯吃,其他食堂都沒飯吃。

    實在是有心無力,還是眼不見心不酸吧。

    周培基往遠處看了一眼,“你舍得走?”

    周誠廉,“為啥不舍的走?”

    周培基就沒說話了。

    來的時候是坐公社的馬車一起來的,回去自然還如此。

    這時候文昌縣的百姓間就開始流傳神奇事件。

    “小黑山水庫,那一天烏壓壓的螞蚱跟黑雲似的。你們是沒看到啊,我要不是在壩上壓場也看不到,那烏泱泱的螞蚱到後來就跟……跟那大漩渦似的……哦,對!就是那旋風,咻咻的那樣!”

    “遠遠的看去,就是一個老大老大的黑色的大旋風!”

    “咱們這里不是流傳一個故事嘛,說小黑山水庫那里,是有一條黑龍的,我估摸著這是顯靈了呢。”

    “有龍那水庫還干啦?”

    小黑山水庫,原本有一條自然沖擊形成的河流,叫小黑河,53年開始搞水利工程建設,于58年挖成了小黑山水庫。

    本地的傳說故事一般都是讀書人編的或者是從前有人出于某種需要傳播的,但是百姓們不懂背後的那些彎彎繞,就當故事講,久而久之,幾經改編,都會套在自己家門口,來提升自己村落的逼格。

    人之常情。

    等他們回來的時候,先鋒大隊也正忙著收麥子。

    周誠志除了分派自己生產隊,還得幫著那三個生產隊出主意參謀。

    他感覺自己也就是管幾十戶人的本事,要管幾百戶真沒那麼大的能耐,這就開始焦頭爛額的。

    勞力不夠!

    蘑菇大棚、養雞場、養豬場都離不開人,這就有五個女勞力,原本農忙時候就停工的造紙廠現在卻更忙,里面可至少有七個壯勞力呢!

    後來他和三個隊長一商量,決定從附近大隊招工來幫忙!

    有些大隊今年麥子收成奇差無比,一畝地就收那麼五六十斤,別說四五個人在那里收割那點麥子,一個人都不稀罕收。

    周誠志就找這些大隊的勞力來幫忙,幫工管飯,而且一天還有一斤地瓜干當報酬。

    他這樣不但那些隊長樂意,社員們自己也樂意,畢竟在自己生產隊,干多干少一個樣,就算農忙一天也就吃個半飽,哪里有力氣干活啊。別說先鋒大隊給地瓜干,不給地瓜干,只管飯他們也樂意啊!

    要擱以前這樣調工幫忙肯定不行,必須要向公社申請,由公社干部來根據情況安排是否要幫忙。

    可那樣就沒有報酬。

    不過先鋒大隊二隊可是全縣有名的生產隊,是為了收莊稼,他們這樣,公社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但不管,還當先進記一筆呢。

    反正沒有地位的時候,你咋做都是錯的,有了地位和名聲,這樣就是先進。

    …………

    忙碌的日子雖然累過得卻也快,轉眼收完麥子曬場打場交公糧,還要耕地耙地種麥茬地。

    天氣依然干旱,先鋒大隊還得澆地種莊稼,其他村沒有蓄水只好等雨。

    周明林和周明軍前後腳的辦了婚事,村里其他青年也不少成親的。這兩年年景不好,很多村都挨餓,嫁娶生育進入了低估,可先鋒大隊卻絲毫不受影響。

    甚至因為別人挨餓降低了嫁娶的條件,他們嫁娶更多起來。

    本身是好事,周誠志卻犯愁。

    這嫁進來的比出去的多啊,村里的地卻是有數的,收成也有限,要想給她們分口糧,那就得跟公社申請多分幾畝地才行。

    或者公糧少交一些?

    雖然光景不好,可這兩年公糧不減反增呢,剛收上來的麥子,社員們也就嘗了嘗味兒,再留足來年的種子,其他全都交上去。

    忙活了一個夏收,又得勒緊褲腰帶盼秋糧。

    好在公社體諒他們,周明愈幫他去找林紓問了問,林紓答應得很痛快,向領導反映以後雖然沒有增加地畝,卻把口糧數留下,購糧任務可以減少一部分。

    周誠志覺得這也很好!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之前干旱的厲害,到了汛期就開始嘩啦呼啦地下雨。

    第一場雨的時候,社員們高興得紛紛說終于可以存水了,下了一天的雨,南溝和東邊新挖的大井里也存下一點水呢。

    等接連下了幾場大雨,他們就開始犯愁。

    這河溝里的水位暴漲,莊稼地里也嘩嘩地往外流,真要是等河滿了,那可咋整?

    周誠志又帶著社員們去排澇保墑,在那些低窪地里挖河溝子,爭取把雨水都引到河溝子里。

    干旱讓人頭疼,水澇一樣讓人絕望,因為水澇也會讓莊家絕產的。

    莫茹在抓蟲子之余又多了一項工作——排澇!

    先鋒大隊的蓄水井跟河溝里的水位基本都保持在三分之二,不會漫上來,大面積低窪地里也不會存水過夜,除了自己大隊,其他大隊只要她經過看到,也會悄悄地幫忙。

    真是感謝空間升級,那玉環井能蓄水能收水,簡直是萬能井。

    舒服了倆月,等秋收的時候天氣又不好,一直陰雨綿綿,莊稼曬不干就要發霉爛掉。

    對此莫茹也無能為力,她的空間只能保鮮,沒有辦法速干啊。

    她排水也只能把肉眼可見的水收進去,卻不能把莊稼果實內的水分給抽出來。

    所以,她也幫不上忙。

    這一次先鋒大隊也沒有幸免,不少莊稼被狂風吹倒在地,果實還沒成熟就開始發芽發霉爛在地里。

    周誠志心疼的一宿一宿的睡不著覺。

    再這樣下去,來年的種子都沒著落!

    幾個隊長和老頭子們一商量,只能提前收割了,總不能全毀在地里吧。

    這時候就有人又開始瞎嘀咕,“是不是西河那條龍作怪啊?”

    西河有沒有龍還另說,這一有點事就賴上了,有的人就不能忍。

    “胡說八道,西河那龍就是咱們那條河的小龍,說是龍,搞不好就是條小泥鰍呢,也就是能吐半河水,它能有本事嘩啦嘩啦下這麼多雨?這長時間大面積下雨可是四海龍王的事兒。”

    被人這麼一懟那些胡思亂想的也不敢瞎說了,萬一讓周誠志听見,少不得要挨罵。

    好在陰雨連綿大半個月以後,八月底天氣一下子晴朗起來,社員們趕緊搶著收莊稼、曬莊稼。

    雖然高粱玉米被毀了不少,這地瓜多半還是好的。

    有地瓜當家,總歸是餓不死的。

    很快省委下達了中央指令,鑒于汛期和秋收時期大面積水患,購糧任務取消一年,公糧的任務回落到58年,不再按照放衛星的產量收,今年還減免三分之一。

    不過就這樣,很多公社也不夠吃的。

    一入冬食堂就無以為繼,去年冬天散伙今年收莊稼時候又開起來的食堂,也不得不再次散伙。

    平原地區,不但缺糧,還缺柴火。農村都是靠著收了莊稼囤積燒火草頂一年,一年年這樣重復,今年因為雨水過大,莊稼桿兒爛的爛,毀的毀,就算先鋒大隊有糧食,柴火卻和其他大隊一樣不足。

    畢竟冬天的時候他們除了食堂燒火,社員家還分草燒炕呢,就算比別的大隊收的多,消耗也多。

    更何況他們還有個造紙廠。

    周誠志愁了好幾天,盯著那掛鐘一門看。

    何桂蘭忍不住道︰“你說你看那個,能看來糧食還是看來柴火?實在不行就先把造紙廠關了吧,來年再開也一樣。”

    關了?

    周誠志搖頭,不能關,這造紙廠是他們的門面,聯系著供銷社呢。

    嗯,有困難找組織,是這麼說的。

    可他幫人還行,讓他開口求人,卻又難辦。好在他也不需要自己開口,有人比他會開,所以他一轉身背著手就去找周明愈,讓他去公社哭窮。

    周明愈也正在想著怎麼多拉煤囤在村里呢。

    莫茹的二胎預產期是臘月,滴水成冰的時候,屋里一定要燒地龍才行,否則大人孩子都受不了。

    今年兩大難,糧食不夠,這個好說,莫茹空間里有,怎麼也能對付過去。

    柴火不夠,這個……他尋思就只能靠著造紙廠多申請用煤。

    錢他們生產隊不缺,缺的是買煤的限額。

    坊子煤礦要供應城里、工廠等各處用煤,壓力很大,他們這種小手工作坊,如果不是有供銷社撐腰,別說定期去拉五噸回來,一年也拉不到兩噸。

    所以,還是得想辦法撬開用煤限制這一個口子!

    周誠志一找他,他立刻就同意,也不用趕驢車,他用自行車馱著周誠志去了公社。

    去公社先找林紓,這也是他們的習慣。

    因為林紓好說話啊。

    正好柳紅旗去縣里開會回來,听說他們來公社立刻請去會議室。

    一見面,柳紅旗就跟他們握手,還關切道︰“莫茹同志怎麼沒來啊,有日子沒見啦。”

    周明愈立刻愁眉苦臉的道,“書記,都在家犯愁呢。”

    柳紅旗一看他這表情就知道又是要東西呢,笑道︰“有困難就找組織,說吧,又咋啦。”

    周明愈︰“書記,俺們大隊今年受災嚴重啊,干旱的時候,俺們還有泉眼頂著,大家就拼命澆地唄。可這一個勁的下雨,我們村地勢低,這受災就厲害。秋糧發霉,莊稼桿兒都爛壞了。”

    柳紅旗心道已經減免公購糧任務,難道還不夠,這是來要返銷糧救濟糧?

    不過他不動聲色,別人有可能來要糧食,二隊……不太可能。

    果然,他听說莊稼桿兒爛了立刻就知道怎麼回事。

    “造紙廠開不下去啦?”

    周明愈嘆了口氣,苦著臉,“書記,不是俺們不努力,大家連軸轉三班倒,干得都挺起勁的。就是沒有煤炭,沒法烘干啊,實在是沒轍沒轍的,俺們村食堂都要沒草做飯了。”

    要是他們的食堂也散伙,那這人民公社的心髒可真就不跳啦。

    這時候相玉亭從外面進來,听見了笑道︰“怪道人家說你們運氣好,看吧,剛說有困難,解決辦法就來了。”

    他和柳紅旗笑了笑,過來坐在旁邊,把手里的文件和報紙遞給他。

    周誠志自忖不會說話容易壞事,所以一直都沒開腔,這會兒忍不住問了一句。

    柳紅旗接過相玉亭手里的文件看了看,臉上一片喜色,哈哈笑起來,對周誠志和周明愈兩人道︰“相書記說得不錯啊,咱們鄰縣的領導們也記著你們呢。”

    周誠志一臉納悶,他是咋也不知道什麼事兒。

    周明愈雖然猜不那麼準確卻也差不離,難道是又有獎勵下來了?

    初夏他們去鄰縣幫忙抓螞蚱,當時只說螞蚱也分高進縣一些,其他沒要。

    後來那些螞蚱被分成幾份,大頭卻是給了高進縣的,因為別的縣還繼續滅蝗呢。

    六月的時候,地委發了表揚信,大力表揚了莫茹和周明愈等治蝗勞模的事跡,還專門讓記者前來采訪寫稿,上了省級和地區的報紙。

    這一次除了給獎狀錦旗以外,莫茹得了二百塊錢,周明愈一百五,周誠廉和周培基也一人二十。

    錢自然不是地區出,而是幾個縣湊的。

    除此之外就是本子、筆,以及布票、搪瓷盆子缸子暖壺等一大堆生活用品。

    雖然沒有特別稀罕物,但是能給錢也挺好,反正他們也不可能真的去管人家縣長要獎勵。

    現在又有獎勵下來,那可真是極好的!

    在這個物資奇缺的年代,誰還嫌東西多啊,茶缸子也不嫌棄啊,爭取一人倆。

    柳紅旗看他們一臉好奇,就把一張報紙放推給周明愈。

    周明愈忙拿起來和周誠志一起看,快速掃了一眼,喜得他心髒都猛得跳起來!

    周誠志︰混小子知道老子不認識字還讓我看,看了又不說,你笑個屁。

    周明愈看他臉黑著就趕緊告訴他,原來在文昌縣和高成縣交界處老母豬山發現了新煤礦,經過勘探數量和地區的坊子煤礦差不多。

    這可是一個大好消息啊。

    有了煤礦,那高進縣也不用挨凍了。

    至于空氣污染什麼的,凍不死以後再說吧。

    而且這兩位縣的縣長親自批示,在鄰近的兄弟縣中,要向高進縣傾斜,允許他們縣多買煤,好答謝他們幫忙滅蝗的善舉。

    高進縣可以多拉煤,那紅旗公社、先鋒大隊不也跟著沾光嘛,這個道理他們自然懂。

    相玉亭笑道︰“周隊長,公社懂你們的難處,今年大雨小雨不斷,地里收成不好,糧食不夠,燒火草不夠。咱們公社也早就跟縣委反應,這不縣委領導們就傳達了解決辦法。呂書記親自批示,要在咱們縣東關公社成立一個煤炭中轉站,到時候咱們公社也不用大老遠跑到老母豬山去拉煤啦,哈哈。”

    大家都笑起來。

    周誠志扯著周明愈就站起來,一個勁地作揖鞠躬,“領導們記掛俺們,那俺們也不能沒出息,克服困難,造紙廠一定要辦下去。”

    他自己都離不開手紙,要讓他再用石頭木棍的,他可受不了。

    林紓也笑道︰“謝謝領導們關心民生疾苦,是我等的福氣,今年冬天咱們辦公室也都生上爐子了。”

    辦公室是空屋子,沒有火氣,冬天零下十幾度,穿著棉襖棉褲也凍死個人。

    有爐子就不一樣啦。

    其實他們辦公室爐子都是有的,只可惜煤不夠。

    周明愈還尋思怎麼才能多要點呢,可以按季度去拉,也可以按年去拉,畢竟造紙廠要常年開著。

    他還想干點別的事兒呢。

    這時候柳紅旗站起來,笑了笑,“今日讓你們趕上了好時候,我做主給你們批——”

    他看了一眼文件,見對面倆人一臉期盼地盯著他呢,笑了笑,“先批五十噸吧。”(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六零年代好家庭》,方便以後閱讀六零年代好家庭第222章 缺糧少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六零年代好家庭第222章 缺糧少柴並對六零年代好家庭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