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跳開兩步,嚇得臉色鐵青,一旁的信能也被嚇到了,強作淡定問道︰“趙先生,這是何物,為什麼會冒白沫,難道真的有毒?”
趙翔滿頭的黑線,忍不住翻了白眼,他只是將可樂倒進煎好的雞翅中,鍋中泛起一層厚厚的白沫,很正常好嗎?考慮到古人沒見過可樂,他也不好說什麼。
但是……難道說劇毒和白沫便古人被聯系在一起了?古代沒有毒酒潑到地上便起泡的電視劇吧?應該沒人見識過濃硫酸之類的強酸才對——那麼唯一的解釋只能是中毒的人口中大多吐白沫了。
“放心吧沒毒的,這可是好東西,等下吃了你們就知道了。”趙翔賣了個關子,也不解釋。
一個人管著兩個爐子,又是炖湯又是炒菜,那邊煮飯的事便交給了招娣。
廊道石台下,招娣坐在小凳子上,一手托著下巴支在腿上,一手拿著蒲扇往紅泥做的炭爐口扇風,跟她看藥爐子時一模一樣。
“哧!哧哧!”高壓鍋上猛地開始排氣了,鍋蓋上方噴薄出兩道一尺多長的水汽,嚇得招娣“哇”地一聲跌坐在地上。
趙翔一拍腦袋,都怪剛才只想著做飯的事了,倒忘了招娣這麼一個古代人會對高壓鍋這種事物有什麼異常反應。
跳下石台,扶起大驚失色的招娣,有些于心不忍,問道︰“人沒事吧?”
招娣使勁地搖頭︰“沒事沒事!”
趙翔見她身後沾了草屑,伸手要拍,又縮了回來︰“不好意思,剛才忘了跟你說了,你坐遠一點,看著炭爐不滅便成,別靠太近了。你後面髒了,自己拍拍。”
招娣拍著身後,寬大的褲子便像掛在衣架上晃動著。
“你手破了……”
招娣的手背在剛才跌倒的時候刮到落瓦,拉了道兩三厘米長的口子,血已經滴了兩滴了。她卻捂住堅持說沒事。
趙翔迅速回了大殿,拿出一瓶噴劑,用礦泉水清了她的傷口,噴上藥,貼上創可貼。整個過程招娣除了重復一句“真的不礙事的趙先生”之外,就沒能說上別的話。
菜還得繼續做,雖說現代人到了古代有先天的優越感,但趙翔要面對的是前來公干的押司,人家是縣衙的胥吏,放現代至少也是個科級干部吧,而古代官衙里真正做事的就是這些吏,實權人物。趙翔作為一個現代人雖然有優越感,但求人辦事禮數總要做到,“閻王好見,小鬼難纏”這句話可就是從古代傳下來的,錯不了。
桌子都是趙翔偷偷跑到角落里“變”出來的,一套現代的圓型實木飯桌,中間還嵌著一塊大理石,分量實在不輕,黑牛從側院扛到大殿里都挺費勁。飯菜剛上桌,就見何德芳進院里來了。一個五大三粗的大胡子和尚在後面慢悠悠走著。
何德芳一進門就連連告罪,說自己去城里辦事去了。
大胡子和尚看樣子不下三十歲,一臉不滿,向信能抱怨︰“師兄,這老頭兒臉面夠大的,我愣跑了好幾里路才尋到人,跟他說了半天才信。”
信能使了個眼神,道︰“師父交辦的事有何好抱怨的,你去看看其他兩位師兄弟到哪了,是否請到了陳押司了。”
和尚嘴上答應,眼楮卻盯著桌上的飯菜。香味濃郁,他大老遠就聞到了,只盼著其它人快點過來好上桌開飯。
和尚剛出了山門就跑回來,身後兩個和尚領著三個胥吏來了。
信能一一作了介紹,為首的山羊胡子自然就是陳押司了,臉上有些桀驁,背著手點了下頭,算是認識了趙翔。
信能在介紹趙翔的時候特意加了說明︰“趙先生是南洋僑民,故衣著與我大宋不同”,這話倒是幫趙翔省了解釋,但也讓陳押司心生了幾分輕慢。漳州再怎麼蠻荒落後,也還是大宋地界,比起南洋行商,自然就有宋人作為天朝上國官吏的驕傲,這和現代正好相反。
客氣了一番——陳押司雖說瞧不上趙翔,但不代表他有舉止上可以表現出對代表開元寺的信能和尚的輕視。謙讓之後陳押司還是坐上了主座,也就是正對殿門趙翔和信能在左右兩側,再下來就是另外兩個胥吏三個和尚,最後才是獨自背對殿門的何鄉老,佝僂的身子形單影只。
按理說還輪不到何鄉老上席,但趙翔叫了一聲,信空也不好丟開自己兒時玩伴的父親——不管怎樣,他在黑牛家吃過不少飯,于是何德芳這才上了座。
趙翔有些氣悶,按說是自己的飯局,仰人鼻息溜須拍馬也就算了,畢竟是有求于人,但很顯然那些人連給他這個“東家”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甚至他很懷疑,如果信空不發話而何德芳上了座的話,那些胥吏會因和一個泥腿子同席而憤然離去。
只是他只能忍著,在內心一遍遍地自鄙之中強顏歡笑。
黑牛和那兩姐弟,自然避到院子里去了,趙翔給他們在山牆邊另外留了一份飯菜,這大約是中午他覺得最正確的一個決定。
眾人坐定,其實口水已經快流下來了,趙翔作為東道主,客套話還是要說兩句︰“這次有勞陳大人和兩位大人不辭辛苦到這里來幫忙,在下備了點小菜薄酒,來來來,陳大人嘗嘗。”
飯局規矩古今差異不大,求人辦事的人總得放低姿態感謝對方給自己這點小面子。但他用了“在下”而不是“小民”作為自稱,其實就是想告訴這些胥吏“我並不是你們治下之民,就算以後是,也不準備受你們管治”。
不過陳押司和另外兩個胥吏從落座開始就決定給趙翔這個面子了,因為飯菜香氣濃郁,也因為餐桌座椅大氣講究,更因為碗筷餐具之精美。這些胥吏在本地好歹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了,結合開元寺委托轉讓田地一事,對趙翔立馬有了一個判斷︰這小子不簡單。
陳押司舉起鎦金回型烏木筷,端詳了兩眼,再看桌上,最為奪目的當屬那盤青翠欲滴、碼放整齊的蓊菜(空心菜),便夾了一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