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之盛世科技

第一百零三章 地球翅膀(二)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老鎖 本章︰第一百零三章 地球翅膀(二)

    盛世科技將為地球裝一對巨大的翅膀。最終長成後,地球兩側,將各有一片面積達到2640萬平方公里的太陽能收集系統,每片差不多相當于三個華夏的陸地面積。

    盛世設計的太陽能收集系統將用一根直徑60米粗的‘纜繩’連接在地球上,並不隨地球自轉而轉動,而是隨著地球公轉而調整角度,永遠迎向太陽。

    有這麼一對巨大的‘翅膀’24小時源源不斷的為人類提供能量,至少在四十億年里,地球上的人類將永遠不會面臨能源匱乏的窘境,也不再需要使用帶有危險性的能源了。

    這‘翅膀’提供的是綠色的清潔能源,它也將是綠色的,因為它對光能的利用,是基于葉綠體。

    整對‘翅膀’其實就是兩片巨大的植物葉子,它將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然後根據需要,進一步轉化為電能或者直接輸出化學能。

    盛世設計的太空太陽能系統對太陽光能的利用和地球上一樣,僅為可見光部分,為了保護葉綠體,模擬地球的光環境,對到達葉綠體的光進行了多層次的遮擋及一定程度的瑞利散射。

    按照盛世的設計,整對‘翅膀’最終長成,將能提供每天高達130萬億千瓦時的能量,足夠全人類放棄其他能源,僅使用太空太陽能收集系統提供的能量,就能滿足整個地球的能量需求。

    這對翅膀,每一只的重量也將高達6.6億噸。

    為了實現這一計劃,盛世人首先要給地球裝上一條‘腰帶’——太空太陽能收集系統的基座。

    就在盛世終端發布的11月27日,盛世人已經完成了他們為地球組裝的‘腰帶’。

    在離海平面5千米的空中,盛世人用多種金屬組成的合金框架在地球的‘肚子’上建成一圈環狀的完整基座。

    盛世所裝的這圈‘腰帶’,寬80米,每隔十千米的距離,就有一套支架。一共有近四千套支架支撐著基座。

    這條‘腰帶’,並沒有建在赤道上,而是建在了北緯零度三十分的緯線圈上。北緯零度三十分這一緯線圈上,並沒有什麼重要的城市,而且基座建得足夠高,所以對地球上的人類來說,並沒有太多的影響。

    盛世科技之所以采用在基座上滑動的纜繩來連接太空中的太陽能收集系統,主要基于成本考慮,現在的建設本低,以後的維護成本更低。還有另一個一個原因則是可以將纜繩作為一部太空電梯來使用。

    而那近四千套支架,不僅起著支承固定作用及作為電力、材料的輸送通道,還承擔著另一個重要的任務,收集養份。

    近四千套的支架,不僅有管道連接到盛世科技位于支架附近的工廠里,還像樹根一樣有著無數的分支,以樹根的形狀深深的扎根于地下,將自動收集各種原料,然後通過‘纜繩’直接輸送到外太空中。

    除了極少數的物質由火箭發射而外,6.6億噸的物質,都需要經由那些支架及‘纜繩’運至‘翅膀’的葉片上。

    在盛世科技的員工忙于建造基座的時候,馬克參與的火箭發射小組已經在馬克出售給盛世科技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位于米國的發射基地里,發射了十枚盛世科技研發的超巨型火箭,把兩套總重1460噸的設備送到了六萬五千九百千米的高空中,組裝成兩套‘大家伙’。

    先行發射的兩套‘大家伙’是整個太空太陽能收集系統的主動力系統及控制部分,它們將作為連接‘纜繩’和太陽能收集系統的接口,同時還作為動力系統,牽引著連接到地面的‘纜繩’在地外的高空中運行。

    而以後,它們還將控制著整個收集系統的角度、姿態,讓整個收集系統時刻保持面朝太陽,不因地球的傾角而影響到收集系統的效率。更重要的,它們還將為巨大的太陽能收集系統躲避太空中可能出現的小行星、隕星及彗星等的襲擊提供動力。

    這兩個動力系統在升到預定高度完全展開後,呈三角型,面積各為9.2平方公里,這面積全部為太陽能板,共重230噸。而另外的500噸,是一套小型的慣性約束核聚變發動機,這套發動機將以所收集的太陽光的能量重新產生的激光來照射核燃料球產生超高溫,生成密度極高的離子體,從而引發聚變反應,在需要時產生可控的動能來調整‘翅膀’的動量、位置、角度,以保持正確的姿態及躲避可能的襲擊。不需要的時候,其所產生的能量,也將轉換為電能輸送回地球。

    這個動力系統只夠初始一段時間使用,而隨著‘翅膀’葉片的長大,還會有更多的動力系統投入使用。

    整套太空太陽能收集系統,就是一個被放到高空的‘風箏’。那‘纜繩’就是牽引風箏的線,而核聚變發動機,就是推動風箏的風。地球,就是那牽著風箏的人。

    盛世科技在完成了基座建設及動力系統組裝完成後,跟著就將進行‘纜繩’主纜的發射工作。

    ‘纜繩’的主纜是一根直徑1米、六邊形、由無數碳納米管集合而成的纜帶,這是盛世很少使用的由純元素構成的材料,在碳納米管外層的三個面上,另外敷設了一層用于爬升的類似于齒條一樣的材料,以後所有的材料運輸,都依賴于這三面齒條。

    僅這兩根主纜中的一根,就有2億多立方米,堆成了一座巨大的高山。就盛世科技的產能,也動用了無數座城市的原料生產廠日夜不停的生產了近一個月,才把這兩根主纜產生出來。然後在選定的發射場地——歌倫比亞的沃省組裝出來。

    僅把這主纜擺放好,能在火箭發射的時候順利的拉起來,都是一個極考驗組織管理能力的技術活。如果不是盛世科技的初級和中級員工,如果不是有葉塔娜輔助。對于其他公司甚至是一地的政府來說,都是一件極難完成的事。

    這事馬克也很想參與,但他只能干望著。因為在這種時候,盛世科技的核心員工之間的溝通交流都不是用嘴、用話語進行的。所以他作為一個‘外人’,根本插不上手。

    看著盛世人極為默契的忙碌著,馬克不止一次的要求要加入盛世的工作網絡,可惜,都被袁玉樓拒絕了。

    經過了兩天的緊張忙碌,一頭已經固定在基座上的兩根主纜終于發射升空至六萬五千九百千米的外大氣層之外,並和動力系統連在了一起。

    剩下的,便是靠時間來堆砌出巨大的翅膀,這翅膀或者說葉子最終完成,將是在五年後。而這根主纜繩也將擴展到擁有二十根碳納米管纜帶及無數各類管道的集合體,整體直徑將達到設計的60米。

    整套太空太陽能收集系統,將在一個月後擁有輸出電能或者化學能的能力,雖然那時候能輸出的能量還比不上一個不大的水電站。但還是將實現太空太陽能零的突破。

    在主纜發射完成後,馬克收到了袁玉樓代表盛世贈送給他的盛世終端,听著盛世終端對各種在用的航天技術的詳盡闡述。馬克不僅搖頭苦笑,這原本需要數年的苦學才能擁有的專業知識,在盛世眼里,只是濫大街的任何人都可以隨意獲得的知識。憑借著盛世終端所提供的知識及設計方案,只要有人願意花錢,就可以制造出飛往火星的飛船。

    而就在看了盛世終端的演示後,袁玉樓告訴馬克,他飛往火星的夢想就快要實現了。王嘯開始在盛世高層中討論並征集走向星辰大海的方案和生命形式。

    生命形式?馬克听得大惑不解。不是說好了去火星終老的嗎?不是我們去嗎?這還和其他生命形式有什麼關系?

    袁玉樓笑道︰“怎麼你到現在都還在說著你去火星終老的夢想,難道你就不能想象得更大膽一些?”

    馬克不認同道︰“我都要五十了,難道我還能有時間去把銀河系游歷一遍?”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進化之盛世科技》,方便以後閱讀進化之盛世科技第一百零三章 地球翅膀(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進化之盛世科技第一百零三章 地球翅膀(二)並對進化之盛世科技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