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再起

第一百四十三章 逆臣(十五)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張維卿 本章︰第一百四十三章 逆臣(十五)

    這個家伙一定是瘋了!�br />
    陳凱這話說得輕巧,卻直听得李定國一個目瞪口呆。他是萬萬沒辦法將這事情與好事兒這個詞匯聯系上,而且還是天大的這麼個形容詞。如果硬要聯系上的話,那也只能說是對滿清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兒,可是對大明來說,這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噩耗啊!

    除非,陳凱已經生出了叛明降清的心思。可這擺明了是更加荒唐的揣測,陳凱在大明這邊兒從孑然一身拼搏十余載,如今已是封疆大吏,手握大權。但一切的一切卻都是在抗清的框架內實現的,離開了這個框架,又會有多少人跟著他倒戈而去。

    就像是孫可望,在明廷時是權勢燻天的秦王殿下,一旦叛逃,不過百余人生死相隨。雖說滿清現下還用得上,給了個義王的尊號,但也不過是個在北京城里閑居的寓公罷了。以著陳凱的智慧,會蠢到去學他那個白痴義兄,便是打死李定國也不會相信的。

    還好,經過了陳凱對磨盤山之戰的干涉,以及方才對他此行目的的判斷,李定國已經意識到了單憑他一個人是絕對沒辦法跟上陳凱的思路的,所以干脆將問題重新拋了回去。

    “何出此言?”

    听得這話,陳凱倒是一笑。顯然,經過了剛剛那個索要黃鉞的刺激橋段,他眼前的這位晉王殿下的神經已經粗大了不少,起碼沒有被驚得跳將起來。既然是這般,他便換了個更舒服的姿勢依坐在了太師椅的靠背上,神色淡然的對李定國問道︰“寧宇,此間只有你我二人,說實話,你以為今上如何?”

    此言即出,李定國登時色變,他立刻又聯想起了剛才針對鄭成功的猜想。只可惜,沒等他繼續將想法延伸下去,陳凱卻不由得失笑出聲︰“你瞧瞧,又誤會了吧。不似你這般時常可以見到天子的,如我、如大木、如張侍郎、如牧翁,我們都不曾有幸得見龍顏,但我們仍舊認今上為皇明正統,為何?”�br />
    見李定國仍舊不明所以,他便直接給出了答案︰“烈皇殉國之後,先是福潞之爭,而後是唐魯之爭,再後來還有唐桂之爭。幾次三番折騰下來,大明還剩下多少疆土?但凡是明眼人都知道這樣下去不是個事兒,所以才會在紹武皇帝殉國後,全天下的忠臣義士盡皆尊奉今上為主。否則,大明那麼多宗室流落在外,又有過唐藩和魯藩這樣的遠支監國、稱帝的舊例可循,擁戴哪個不是擁戴……”

    陳凱說的這些,李定國或多或少是知道的。南明一開始紙面兒上的實力並不算弱,甚至比對手大順軍和滿清甚至還要強上一些。結果呢,福潞之爭搞丟了南直隸、浙江和江西。魯監國起事倒是一度收復了錢塘江以南的浙江府縣,可很快便在內斗中丟了個干淨,連帶著唐藩出身的隆武皇帝名義上的轄區福建也丟了。接下來的紹武小朝廷忙著與桂藩的永歷帝爭位,結果被李成梁背刺得手,廣東一省丟得就好像是兒戲一般。

    這三輪下來,大明就只剩下了大西南的那幾個“欠發達”省份而已,其中四川還亂成了一鍋粥,雲南也已經落到了他們兄弟幾個的手里,湖廣則在持續性的拉鋸戰中日漸殘破。眼看著大明就要謝幕了,于是乎,天南海北的抗清勢力團結在永歷的旗幟之下,與滿清作戰,至少名義上是這麼回事兒。旁的不說,拋開孫可望那個大冤種以外,起碼內斗的規模已經不復從前了,樂觀一點兒去看的話,這總歸還是一種進步嘛。

    這期間,雖然還鬧出過一些宗室爭位的段子,但也都只是些跳梁小丑罷了,影響力有限到了隨便去個總兵、副將什麼的就能將那份野心撲滅。

    “是的,世人都想要這擁立之功,可殷鑒未遠,就在夏後之世,當下韃子只是剛剛露出了些許頹勢,可仍舊控制著大明大半的疆土。寧宇,你覺得我會做那等令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嗎,大木是這樣的蠢貨嗎?”

    愚蠢,這個詞在李定國的眼里擺明了是沒辦法和陳凱掛上鉤的,鄭成功他雖然沒有見過,但通過書信,以及和陳凱的間接交往,也深知那定是一個才智卓絕之士。

    “竟成你剛剛說到那位張尚書和牧翁是?”�br />
    “張侍郎諱煌言,曾是監國魯王殿下任命的兵部左侍郎,負責監軍定西侯軍,定西候去世後所部便由張侍郎統領。至于牧翁,則比較特別,他是大木的老師,大木的號便是他起的。烈皇在世時他曾為禮部尚書,到了弘光皇帝在位時亦是禮部尚書,後來就降了韃子……”

    “啊?”

    水太涼、頭皮癢的段子陳凱不覺得有必要和李定國細聊,況且錢謙益在潛伏期間還是為抗清運動做出了很多貢獻的,屬于改邪歸正的類型︰“比如前不久反正的金華總兵馬進寶就是受了牧翁的多番招撫,其更是多次變賣家產供給軍需。另外,牧翁還謀劃過楸枰三局,為此曾竭力聯絡南直隸的義軍。”

    說起來,楸枰三局是與李定國進取廣東同時期的戰略,合作的也是已與李定國生了矛盾的孫可望。但那時候孫可望勢大,又把持著朝政,擺明了與其合作更有成事的希望,包括鄭成功派遣張名振、張煌言三入長江其實際上也是服務于楸枰三局。

    不過,當江浙潛伏者的使者親眼見識過了秦王府和安龍行在的天差地別,大抵也搞清楚了永歷朝廷當時的狀況。伴隨著平一統、賀王盛復明案被滿清偵破,他們與孫可望也就沒有了後續的合作意向,轉而專心勾搭鄭成功北伐和策反滿清的督撫將帥去了。

    听罷了陳凱的介紹,李定國也更好的理解陳凱之所言——與唐藩關系密切的鄭成功,與魯藩關系密切的張煌言,曾在萬歷、天啟、崇禎、弘光四朝任職並且還降過滿清的錢謙益,他們如今皆奉永歷為主。是永歷較之前人更具中興之主的氣象嗎,顯然不是,起碼曾經親臨一線振奮士氣的魯監國遠比永歷更加勇敢,一眼就可以看出重開科舉重要性並貫徹執行的隆武也比永歷要精明強干得多,自然是如陳凱所言的那般,大家受夠了宗室內斗的戲碼,所以折中選了個大伙兒都能接受的,好甩開膀子與滿清斗下去。

    “就算不說什麼親者痛、仇者快的段子,要找一個能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宗室來繼承大統,這里面的成本實在太高了,我付不起,大木也付不起,這世上沒人付的起。所以,帝位在今上這邊兒傳承著,挺好。起碼,總好過你擁立一家、我擁立一家,大伙兒先把人頭打出了狗腦子,讓韃子佔了便宜要強吧。”�br />
    陳凱擺明了態度,更說得上是一個推心置腹。對此,李定國不由得松了口大氣的同時,也對陳凱暗暗生出了幾分親切來。

    “今上仁厚……”

    “除了仁厚呢?”

    陳凱釋疑過後,李定國便回答起了此前的那個問題。然而,前者多多少少的有些為難人的意思在,除了仁厚還能說什麼,難道讓他說永歷跑路前收拾東西麻利,跑路時腿腳利搜,即便拖家帶口仍可日行六十里不成!

    “還是我說吧。”李定國擺明了是不願說永歷的不是,陳凱也沒指望這個流寇出身的大明親王有那個膽子敢指摘天子的不是︰“前面的事情不說,今上早年多為權臣所制,總有些身不由己之處,為人臣子的不便苛責過多。但是,此番韃子入寇雲貴,今上卻先是嚴禁焚毀倉儲,變相資敵,我听說洪承疇那廝听到這個消息時樂得手舞足蹈,差點兒沒笑得背過氣兒去。而後更是在大軍迎戰虜師之際棄國而去。這樣的昏君,要不是怕給了韃子可趁之機,我他媽的……”

    “竟成!”

    這兩樁事情,即便是李定國心里也難免沒有疙瘩,只是他的身份特殊,更唯恐會導致人心喪盡,便更要強撐著維系下去。此間陳凱的態度,擺明了已經被永歷的行徑搞得心態炸裂。可饒是如此,陳凱卻依舊願意表明對永歷的皇位的支持。至于最後那句被他喝斷的話,卻分明只是怒不可遏罷了。�br />
    “你我是共過生死的兄弟。這話,出我口、入你耳,只在這間屋子。出了這間屋子,我便不認了。況且,難不成你李定國濃眉大眼的,還能做那告密的小人,我卻是不信的。”

    “你這張嘴啊,我是說不過你。”

    陳凱白眼兒一翻,李定國亦是無語得緊,但他也沒什麼辦法,只能任由陳凱繼續說下去︰“可問題在于,今上棄國一事用不了多久就會傳開了,屆時不說那些因此灰心喪氣而降了韃子的,只說又有幾人稱王,又有幾人稱帝,便是我等承受不起的呀。所以,我才想到了你手里的黃鉞。”

    問題又回到了原點,但是這一番交流下來,李定國心里的抵觸情緒已經去了不少。最起碼的,陳凱還願意擁戴永歷,而擁戴永歷也正是西營系內部的共識,他們在這個原則問題上沒有矛盾,其他的就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你的想法是?”

    “今上棄國,閣臣想來不是隨駕南狩,就是星散了。況且,就此前的那批閣老,能力且不談,他們自也沒辦法代表如今的各路王師。所以,我計劃組建戰時內閣,邀請包括夔東的文督師、廣西的郭督師、浙江的張侍郎、南直隸的牧翁、大木和你的一些親信文官,比如金維新、龔銘他們入閣。當然,也包括我這個發起人。大家坐在一起商討國事,總好過各自為戰。尤其是現在韃子在長江以南已經沒剩下什麼勢力了,我們也要避免在控制區接壤後的擦槍走火不是。”

    陳凱的提議直听得李定國當即便愣在了當場,自行組閣這樣的想法是他從未有過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此舉讓天下的仁人志士們知道,雖然天子棄國了,但是我們這些忠臣仍舊在戰斗。我們是在為了太祖高皇帝驅除韃虜方建立起來的大明帝國而戰,是在為了我們傲立于世界之心的高貴民族而戰,是在為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而戰,並非是單純地為了某個昏君而戰!”�br />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帝國再起》,方便以後閱讀帝國再起第一百四十三章 逆臣(十五)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帝國再起第一百四十三章 逆臣(十五)並對帝國再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