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再起

第六十七章 故伎重施(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張維卿 本章︰第六十七章 故伎重施(完)

    此一遭,明軍不光是停了下來,更是將原本在隊列中受長矛手保護的火銃手派到了最前列。這顯然是要對清軍的隊列展開射擊,以便于在肉搏戰爆發前先一步對清軍造成殺傷。這樣的戰法,楊名高亦是如此,甚至他早在整隊列陣之初就將火銃手安排在了最前列。可是,問題在于,這是一百步左右的距離,明清雙方普遍列裝的鳥銃的有效殺傷距離根本達不到!

    不祥的預感伴隨著明軍軍官們“裝填、瞄準、射擊”的一系列口令的傳來,伴隨著百步左右的硝煙騰起,伴隨著砰砰的射擊聲如暴雨落在了那琉璃瓦上,終于在他的眼前成為了事實。

    一眼望去,最前排的清軍火銃手約莫有十數人應聲而倒。有的是被打傷的,躺在地上不住的哀嚎;有的,則沒有了半點兒動靜,從他這個角度很難看清楚到底是被打昏了,還是直接被擊斃當場。

    “這!”

    這樣的距離,竟然還能夠達成有效殺傷,楊名高當即就明白了一切。只是沒等他做出反應,明軍已經開始了第二輪射擊,當即便又是數十個清軍被打死打傷。

    明軍的射擊速度較之清軍更快,這是楊名高早已見識過的。當年在福建就是這樣,他也特別派了細作去探查,得到了一些關于“顆粒化火藥”和“定裝藥包”之類的名詞。

    對此,他並非沒有過想法,奈何清廷對漢人的防備是他心知肚明的——綠營兵的火器本就是受到限制,清軍真正的火器部隊是曾經的漢軍八旗,以及三順王、續順公的那些東江降將。但即便是他們,更多的也只是在火炮上面。對于火銃,明軍普遍使用的是鳥銃和三眼銃,清軍也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清軍的很多鳥銃和三眼銃就是從明軍那里繳獲來的。

    綠營兵,莫說是武器技術革新了,訓練用藥上清廷都卡得很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這三瓜兩棗,也不可避免的被軍官、士卒們貪污掉,能夠在戰場上開火射擊就足夠了,其他的哪怕是想想都是多余。

    今天,多余給了楊名高當頭一棒。這個距離,鳥銃就算是開槍也只是用來听響的。而步弓,到了這個距離也已然是強弩之末。反倒是明軍的新型火銃,一輪又一輪的射擊,幾乎是在毫無干擾的狀態下肆意虐殺欺凌對手。這樣的被動挨打,再過一會兒只怕用不著明軍發起進攻,他們就先要崩潰了。

    “全軍壓上去!”

    干挨打卻沒辦法還擊,憋得快要受不了的清軍只待著楊名高的帥旗稍有前壓的跡象便立刻行動了起來。將旗、千總旗、把總旗,一級一級的回應的同時,清軍的整個戰陣也動了起來,如一頭剛剛遭受了鞭打的巨獸般撲向了百步左右的對手。

    按照楊名高和的軍官們的計算,第一鎮的火器佔比確實比清軍更高,但是他們畢竟是有著兩倍的兵力優勢,只要進入了有效殺傷距離,他們的步弓和鳥銃就可以開始與明軍對射。當然,結束被動挨打的窘境自也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回到正常的節奏之中,逼著明軍放棄射程優勢,與他們堂堂正正的決一死戰。

    頂著明軍的持續性射擊,清軍的戰陣不斷推進。一百步的距離,進入到步弓的射程之內很快,就算是進入到鳥銃的射程之內也多走不了個十步、二十步。很快的,清軍便進入到了鳥銃的有效殺傷距離,白挨了半天打的清軍在步弓已然開始的仰射之下,惡狠狠的操弄起了鳥銃,準備讓明軍好好瞧瞧他們手里的也不是什麼燒火棍子。

    只可惜,明軍似乎並不打算給他們證明的機會。隨著清軍鳥銃裝填的開始,明軍突然變換了陣型,原本在最前排的火銃手收起火銃,側過身子,緊接著那些站在他們身後的長矛手便越眾而出,排著整齊的隊列再度向清軍前進。

    此時,已經只剩下了六十步左右,因為再遠一些,鳥銃就算是打得到人也很難造成殺傷。射程差讓清軍平白無故的損失了百余名戰兵,而且還是沒有把輕傷的算在內。

    楊名高估算了一下距離,按照明軍剛剛的行進速度,應該夠他的鳥銃手們完成一次射擊,而後換上長槍兵和刀盾兵上去肉搏。然而,又是這個可惡的然而,第一鎮馬上就再一次刷新了他對明軍的認知,在他視線之內,越眾而出的明軍長矛手們竟然列著整齊的隊伍,端著長矛,開始疾走起來。而且,竟然還越走越快!

    “這!”

    按照他的經驗,一般步兵沖鋒都是要到了三十步左右的時候。這時候,發起進攻的一方會讓刀盾兵率先出擊,投擲標槍,而長槍兵在標槍和步弓的掩護下發起沖鋒。這麼多年,他見過的任何一支軍隊都是這樣做的,無論是清軍,明軍,還是闖軍之流,就算是八旗軍也出不了這個範疇。因為,三十步已經進入到了標槍的射程之內,沖鋒可以壓縮對方投擲的波次,減少己方的傷亡,更可以借助于標槍和步弓來實現對對手的壓制。而且,三十步的距離,在這個距離整隊,接戰時就可以保證相對完整的隊形,這都是在戰場上非常之重要的。

    但是,明軍在六十步左右就已經開始了沖鋒,而且速度越來越快,幾乎已經小跑了起來。更加驚人的是,即便是小跑了起來,每個士兵之間似乎還都在竭力的維系著陣型的完整,甚至很可能他們都在以著相同頻率、相同步距的步伐奔跑,這即便是在八旗軍他也從未見過的。

    兩軍的距離在迅速的壓縮,這個速度,楊名高哪怕是根本不動什麼加速度計算公式,他光靠著這對招子也能看明白,就算是他的鳥銃手完成了一次射擊,也會在一兩個呼吸之內被明軍沖上來的長矛手扎成肉串。而這些鳥銃手更會沖亂後面長槍兵和刀盾兵的陣型。

    “傳令下去,鳥銃手退到後排,刀盾兵準備接戰。”

    早前根據探馬的回報,楊名高已經意識到了他的長槍手算是白帶來了——明軍的長矛長達一丈五尺,換言之就是四米的長度;而清軍的柳葉槍卻只有不到兩米五的長度。這顯然需要一個清軍橫抱著另一個清軍的小腿,而被抱著的清軍水平伸直身體,握著柳葉槍的尾端才能勉強在明軍長矛手刺中抱著他的清軍的同時刺中對手。這樣的高難度動作,還得是幾千人如做集體操一樣,估計得等到我大清征服印度,建立印度八旗之後才有可能達成。于現在,綠營兵,滿清軍事體系的底層而已,滿蒙八旗都做不到的事情,指望他們做到是沒有人性的。

    刀盾雖然更短,但起碼還有防御能力,總比干挨打沒辦法還手的柳葉槍強。而且,他麾下的刀盾兵都是用來破陣的精銳,戰斗力上也比長槍兵要強。

    于是乎,軍令如山,一槍沒放成的鳥銃手們憋屈的退到陣後。而那些剛剛上來的刀盾兵立刻就發現了明軍已經跑進了標槍的射程之內,連忙從背後摘下了標槍,向明軍投擲。

    標槍投射,白挨了半天打的清軍總算是對明軍造成了些許殺傷。雖說很少,但有和沒有卻是天壤之別。這,無疑鼓舞了清軍的事情。只可惜,當刀盾兵們準備抽取第二根標槍的時候,他們驚異的看到,明軍的沖鋒節奏絲毫沒有被打斷,他們根本沒有射出第二根標槍的機會。

    “殺!”

    拔刀、持盾,防御的陣型瞬間便于明軍的沖擊踫撞在了一起。吶喊作為長矛直刺的余音瞬間便響徹戰場,明軍長矛過長,戰術動作必然受到影響,所以只有直刺這一招。一招訓練了長達兩年多的時間,使得明軍在直刺之時,長矛幾乎如同是身體的一部分,精準的刺向了他們需要刺向的所在。

    緊接著,在此起彼伏的喊殺聲中,慘叫聲間雜其間。甫一接戰的傷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按照正常情況,刀盾兵在格擋掉明軍的一次直刺之後,便可以順著長矛的槍桿欺身而入,而長矛手即便是設法將長矛收回來,也決計不會有刀盾兵前沖的速度快。而無法直刺到欺身上前的刀盾兵的長矛手,就只不過是一群綿羊罷了。在這一點上,甚至還不如柳葉槍,起碼柳葉槍還可以近戰搏斗,而長矛卻只能干看著。

    這,無疑是他唯一的機會。此刻,楊名高目不轉楮的注視著接戰的第一線,在第一瞬間的傷亡的同時,一些經驗老道的清軍刀盾兵閃展騰挪,強強躲過了明軍密集的直刺,順勢欺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但是伴隨著兩個明軍長矛手之間刺出了第三根長矛便戛然而止。

    兩根長矛之間,清軍的刀盾兵已然很難再有閃展騰挪的空間,面對第三根從後排刺來長矛,往往只能靠盾牌硬抗。只是單純的硬抗其實也只是拖延了被殺死在陣中的時間罷了,第一排的長矛手直刺,第二排的就可以選擇性的刺殺,能夠欺身而入的刀盾兵本就只是鳳毛麟角,他們一旦進入到第二排長矛手的攻擊範圍之內,受到攻擊便不再只是一個方向。

    楊名高親眼看著一個老兵硬擋下了正面刺來的長矛,但卻幾乎是一瞬間就被他右側的另一根長矛刺中小腹。緊接著,剛剛擋下的長矛再次刺來,直接捅在了他的胸口。再抽出,已然是如破爛的包袱一般軟倒在了地上。

    “原來,甦克薩哈就這麼被陳凱耗到了鐵人軍登場的。”

    看明白了這一切的不只是楊名高,副將目瞪口呆的看著那些摧堅破陣的勇士被長矛輕而易舉的捅死在陣前,臉頰的肌肉帶動著嘴角抽動了兩下,旋即便湊到他的大帥跟前,壓低了聲音說道︰“大帥,打不贏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還是先撤軍吧。”

    陣前撤軍,相隔兩里地和已經打成一團是完全兩種狀況。前者,憑著距離和計謀還是有機會的;而後者,與其說是撤軍,不如直接了當說是棄軍潛逃比較坦誠。

    素來武勇的親信部將這一戰從一開始就很不看好,始終在勸他避免交鋒,但是在遭拒後卻仍舊選擇不離不棄的跟在他身邊,與其共同對敵。此刻,眼看著真的打不贏了,卻仍舊在苦苦相勸,更稱得上是披肝瀝膽。然而,此刻楊名高卻只是搖了搖頭,指著遠處的喊殺聲源頭,苦笑道︰“不是打不贏,是已經敗了。”

    循著楊名高所指的方向,隨著明軍的幾輪攢刺,清軍第一排的刀盾兵已經一掃而空。而此時,明軍的攻勢仍舊如潮水般一波連著一波的涌來。直到清軍左翼第二排的刀盾兵率先被徹底洞穿,先是後退,隨後便是背對著明軍奪路而逃。一個如此,很快就蔓延開來,如同石子投入靜謐的池塘,激起的漣漪竟迅速化作了滔天巨浪。

    “敗了!敗了!”

    滔天巨浪從左翼迅速的傳播開來,明軍趁勢大軍跟進,無疑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楊名高這一輩子已經不知道見過多少次大軍潰敗的場景,有他的敵人的,也有他所在的軍隊的,只是這一次,他已經沒有了任何求生的欲念,沒有哪怕一星半點兒。

    “你還年輕,快走吧。”

    “大帥……”

    “我就算是僥幸逃出了陳凱的魔爪,也逃不過朝廷的法度。”敗潰的哭喊聲中,楊名高慘然一笑︰“日後,你若還記得本帥的好處,便看顧一下本帥的妻兒老小吧。”

    “大帥!”

    臨終遺言,聲如泣血,副將聞言淚水早已噴涌而出。只是,未等他再說些什麼,楊名高已然厲聲催促他逃生。他也只得跳下戰馬,在地上重重的磕了三個頭,而後翻身上馬,帶著親兵、家丁們揚長而去。

    潰敗已如洪流,就連陣後的督戰隊也融入其間。楊名高看著這一切,心中反倒是安定了許多。至少,這也算是一個結果,不是嗎?

    洶涌的潮水之中,楊名高的帥旗,以及帥旗下的提督、軍官、親兵、家丁們很快的便化作了其中的一葉扁舟,在波濤中起伏不定。漸漸的,扁舟在汪洋中碎成了一片片破爛不堪的木片,沒入大海。直到帥旗倒下的最後瞬間,那個始終撐著帥旗,已經幾乎被捅成了篩子的清軍大帥,看著眼前密密麻麻的長矛,才發出了最後的一聲嘆息。

    “難道,我堂堂一省提督,就連在戰場上親眼見識見識鐵人軍和擲彈兵的資格都沒有嗎?”

    ………………

    數日後,陳凱已然身處于建昌府城城外,站在遠處的小丘上眺望著城頭清軍的畏畏縮縮。

    按照計劃,第一鎮和右協作為先鋒攻入廣昌縣,同時制造明軍有沿著建昌江席卷建昌府的跡象。與此同時,這兩部兵馬潛越至新城縣,開始掃蕩由江西和福建之間的關隘,為的就是將王秀奇所部福建明軍從頓兵險關中釋放出來,與粵贛督標合兵,成為一支新的明軍重兵集團。

    但是,走山區潛越,大規模的兵馬無法掩蓋行跡不說,更重要的是糧草難以為繼,所以陳凱只調派了這兩部。而他則率領第二鎮、第三鎮和左協這七千戰兵在隨後幾日再行出現在廣昌縣,只圍不打。一直到約定的時間,再一口氣打穿建昌江。

    自古,分兵便會有為敵軍各個擊破的風險。陳凱倒也並不擔心,因為清軍在建昌府的布防他早已是了如指掌。其次,無論是哪一支部隊,單憑戰斗力也不是本地清軍的對手。就算是出現了一些意外狀況,只要幾天的功夫兩支大軍就可以完成匯合,這幾天自保還是沒問題的。

    一頓操作下來,意外狀況也確實出現了。首先王翰的先頭部隊意外遭遇了協防的福建綠營,這無疑給了建昌府的江西綠營和新城縣的福建綠營以預警。隨後,潛越的計劃照舊執行,反應過來的楊名高也調集了大軍前去為德勝關解圍。這些意外狀況不可避免的對明軍的行動造成了一定的風險,但是歸根到底,還是要落到野戰上。而野地浪戰,陳凱的督標還真沒怕過誰!

    此時,楊名高兵敗被殺,第一鎮追著潰兵順勢拿下了新城縣。王翰的右協在林德忠擊破楊名高的同時也拿下了德勝關,隨後開始了對這一系列關隘的掃蕩工作。剛剛收到的消息,在王翰和王秀奇的兩面夾攻之下,衫關已經為明軍所有,王秀奇的大軍正在趕來與陳凱匯合的路上,福建的糧道也已經打通,連帶著沿建昌江的南路糧道,這支大軍的供給也可以得到保證。剩下的,就是如何進一步的擴大戰果了。

    “制軍老大人,這是林帥剛剛送來的軍情。”

    幕僚遞上了書信,陳凱草草看過,其中關于第一鎮和右協的進展也盡數在他的預料之內,建昌府的戰事很快就可以宣告結束。倒是接下來,隨著列在最後的被俘名單呈現在他的眼前,沉默了片刻,隨即笑著彈了彈信紙。

    “讓林帥暫停對瀘溪縣的攻勢。另外,此間的軍務交由蔡總兵和馬總兵負責,本官要去一趟新城縣,與這奇貨好好談談人生和理想。”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帝國再起》,方便以後閱讀帝國再起第六十七章 故伎重施(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帝國再起第六十七章 故伎重施(完)並對帝國再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