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農聖

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愛吃魚的胖子 本章︰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

    王得用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全部跟李世民講了出來,讓李世民對于閹宦這個群體,有了更加具體的認知。

    他想不到,伺候皇家的這幫閹人,居然沒有一個是身心健康的。

    那一刀的痛,足以改變一個人三觀和性格。

    “你覺得,孫正明是在提醒朕,閹宦,不應該繼續存在?”李世民盯著王得用的眼楮道。

    “是的,陛下,即便是奴婢現在位居內侍監,但如果能重來一次的話,奴婢也絕不會選擇賣身進宮做閹人。當看到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妻子兒女在身旁承歡,過著快樂充實的生活的時候,奴婢心里的滋味••••••”

    說到這里時,王得用已經泣不成聲,李世民稍微的腦補一下,自己的妃子和兒女都沒有了,會是一番什麼景象,就感覺到害怕,那樣的話,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就沒有了目標,就是一個行尸走肉,也難怪他們會有一些不正常的想法。

    “你,先退下歇息吧!”王得用畢竟是跟在李世民身邊十幾年了的人,見到他這副悲痛的模樣,李世民的心情也不是很好,揮手道。

    “陛下,奴婢是內侍監,對于皇宮事務,可以直接向您奏報,奴婢想請您改革內宮閹宦制度。”擦了一把眼淚的王得用並沒有依言退下,而是再度躬身道。

    其實,就在剛才他講述閹人的現狀的時候,李世民就已經升起了這種想法,只是,這個制度,能夠存在千年,自然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斷了這些近身隨侍的人的念想,他們才能更加一心一意的忠于皇家,防止霍亂宮閨的情況出現,而究竟怎麼改,可是一個大難題。

    “你已經有什麼想法了嗎?”李世民沒有怪他沒有依自己之言退下,開口問道。

    “有一些想法了,不過,可能涉及到的方面比較大,奴婢先把內宮的現狀給您說說,您再看看奴婢的想法,是不是可行。”見李世民願意听自己說,王得用立即收拾起了情緒道。

    “你且說來。”

    “陛下,內宮自貞觀三年公民制度改革之後,賣身入宮做內侍的人數就大幅度減少,到貞觀六年的時候,便再無一人願意受宮刑入內侍監做事。

    而內侍監原有的內侍,在皇子們逐漸成年就藩之後,需要對外派遣,人數便越來越少,如今,差不多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了。”

    李世民登基以來,其實已經三次遣散宮人出宮,然而,閹人出宮也干不了別的,其實大多數都選擇了留下來,反而宮女出去的多,自貞觀元年長孫皇後掌後宮之後,宮女的人數從兩三萬,降到搬入了大明宮之後的三千多人,等于是縮減了近九成。

    要知道,大明宮可比原先的太極宮建築規模還大,即便是孫享福和閻立德在設計的時候,就已經制定了一套比較有效的人力資源利用的規劃,但是,以後宮內侍的人數,依然是忙不過來的。

    皇城辦公區域,光是十二棟辦公大樓,加主宮殿的打掃,就要好幾百人。

    後宮之中,兩代帝王的妃子,皇子皇女,太子東宮的妃子,王子,所居住的別墅,有數百棟,還有堪比以往太極宮那麼大的花園,游玩設施,嬉樂園等,平時修剪,打掃,維護,都需要非常多的人手,另外,長安之外的各處行宮,也都需要留守,維護保養之人。

    這麼大的攤子,即便是做最基礎的打掃,漿洗,修繕維護工作的,都要好幾千人,更加別說內侍,還不止做這些活,撐傘,打扇,捶腿,奉茶,宣旨,通傳,儀仗••••••

    各種服務工作,至少有過百項,都得他們來做,即便內侍監管著好幾千人,也做不過來,需要不斷的補充人手。

    可是,現在,大唐的百姓們都富裕了,有屋有田,收入又高,吃飽穿暖不愁,誰還那麼傻願意把自己切了去為奴為婢?

    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選擇做髒活累活的人,都不會太多,這是社會發展到一定地步的必然現象。

    就像後世,許多大城市都面臨清潔工用工難的問題,就是這個原因。

    “即是百姓不願,那朕便不可置民意于不顧,必須得改。”李世民听了王得用的講述之後,點頭道。

    王得用又繼續道,“自去年搬遷入新宮,內侍監人手出現不足用之後,奴婢就一直在思索如何改革,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只有讓百姓們願意來做這些事務,才能長久的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皇宮大內,還是陛下和一眾貴人的生活之所,用罪犯,戰俘之類的人員做事,會很不安全。”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你此言有理,可是,如何讓百姓們願意來做這些事務呢!”

    王得用答道,“首先就是取消宮刑,讓百姓們無有斷子絕孫之憂慮,然後••••••”

    “可是,後宮之中,盡是妃子,宮女,如果放大量的男人進去,如何控制霍亂宮閨的事情出現?”李世民打斷了王得用的話道。

    謀朝篡位,有一個最捷徑的辦法,那就是綠了皇帝,從殷商時期開始,王朝的統治者為了防備這樣的事情發生,就有了閹宦這個產物的出現,只是那個時候叫寺人。

    而這套體系,到了唐朝,便開始有了較為系統的管理模式,並且得以壯大。

    前文已經說過,內侍監管的攤子極大,所以,在唐代,這個職位屬于正三品職官,堪比各部尚書,如果按照品級來說,外人喊王得用一句內相,他也是當的起的。

    當然,太宗時期,對于宦官的人數,還是有嚴格規定的,可到了唐中宗時期,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七品以上的宦官,就高達千人,整個宦官群體的人數,達到了數萬人之多。

    沒辦法,人家有五百個足球場那麼大的大明宮需要管理,而且,還有東都洛陽的宮殿,以及全國各處行宮需要管理。

    而到了肅宗時期,宦官權勢再度擴大,直接就開始掌握軍權了,禁衛機構,幾大軍種,全部都由宦官管理,雖然少有出現干涉外庭政務的情況,但這個群體擴大到了這麼巨大的規模,掌握了這麼巨大的權利,對于一個國家造成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

    孫享福並不了解宦官的發展史,他只是單純的覺得,閹割人,不人道,他討厭與這些身心不健康的人打交道而已。

    而馬大全,正好又是對他懷有敵意的一個宦官,那麼,就順勢用他,來推動宦官制度改革了,為了後世不知道多少男人的丁丁著想,犧牲他一個人,還是值得的。

    “奴婢以為,後宮,當全部使用女官管理日常事務,用女侍衛,來負責保衛安全,一應基礎雜活,也可以招聘女工來做,就如同渭南各個工廠招的女工一般,只是為後宮提供勞動服務,不再限制她們的人身自由。

    至于皇城辦公區域,由于沒有後宮嬪妃出入,則完全不需要用宦官,使用正常的勞工即可,相信,只要內侍監開的薪酬高,還是有些人願意來宮中做事的。”王得用將自己想到的一些辦法,一股腦的說出來道。

    “女官,女侍衛。”

    說到這個,李世民想到了自己的密衛,為了辦事方便,可不是男女都有麼,而且,大唐現在女人比例比男人高的多,應該大量應用女人的勞動力才對。

    “是的,奴婢這些日子看文工團那些女官的精氣神,個個都堪比軍人,如果,內侍監訓練出一批像她們這樣精神面貌的人來管理後宮次序,效果一定很好。

    至于閹宦平時要做的一些體力活,力大的女人,也完全可以勝任,奴婢不認為內侍監的閹宦,比那些在田地,工廠里干活的村婦和女工們的力氣大。

    另外,您可能沒有發現,大明宮中,許多的設計,都是為了幫干活的人省力氣的,比如水的方面,以往,需要咱們一桶一桶的從井里往上提,然後往缸里挑。

    現在,直接在高處修建了水車,提太液池水進過濾池,過濾池的位置在高處,過濾出來的清水,可以直接通過管道,進入到所有的別墅和建築中。

    即便是澆花,也只需要將打造好的水車,推到提水車前,等其自然裝滿水之後,推到花壇處,擰開車廂底部水閥,用皮管,往花壇里噴水即可,根本不需要費多少力氣,隨便一個人,都能做到。

    其它各個方面,也都有這樣的設計,奴婢就不一一跟您列舉了,總之,據奴婢觀察之後,就沒有發現後宮之中,有什麼活計,是宮女干不了的。”

    李世民听了王得用的這番講述之後,覺得確實可行,于是道,“如此的話,你將這些建議寫成奏章,呈報皇後,朕與皇後及朝中大臣商議之後,再做決定。”

    “諾。”

    見到李世民有意改革,王得用整個人都輕松了下來。

    此前,孫享福在跟他閑聊的時候可是說過,如果閹宦制度在他手上終結的話,那麼,他必將能夠青史留名,被後世百姓稱贊,作為一個太監,只要不在史書上留下壞名聲,那都是好事了,現在,能夠有一個留好名聲的機會,他自然是要全力爭取的。

    聊完了這些事,李世民的心情,就沒有那麼不愉快了,換了身平民裝扮,正準備出門散散心,卻在書房的小院外,看到了幾個放學回家的皇子公主,他們手上,都拿著一個黑乎乎的泥疙瘩在啃食,李世民知道,那是烤紅薯。

    “怎麼,縣學今天連晚飯也管嗎?”李世民笑呵呵的迎了上去,一幫孩子們便紛紛跟他行禮。

    “不是的父皇,這些紅薯,都是他們自己種的,現在收獲了,老師分了一些給同學,麗質也跟著他們沾了些光呢!”

    已經十三四歲的李麗質已經是個小少女了,她一邊說著,還將手上提的籃子中,一個烤好的紅薯拿給李世民食用。

    由于她此前受過宮廷的文化教育,理解能力很強,在九垸縣學之後,很快就將學習進度提升到了五年級的課程,倒是讓她錯過了很多一二年級的課程中的樂趣。

    這種紅薯,便是九垸縣學新增的一二年級的課外活動課題,此前紅薯種子到山南道的時候,他們這些年幼的皇子皇女正好去九垸縣學上學,那個時候,種植紅薯,被孫享福指定加入了教學內容中,是故,剛上學的這幫皇子皇女,在課外活動課的時候,就被老師帶出去,教他們種紅薯。

    畢竟,紅薯是農作物中,種植起來比較簡單的一種,在後世,倭國的學校,在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教孩子種植,何況是這些七八歲的小學生們。

    至于李麗質所在的五年級,則是學難度稍微高一些的莧菜,胡菜,香瓜等作物的種植,今天李麗質也帶了一些回來。

    接過李麗質遞過來的烤紅薯,李世民沒有急著吃,心里卻是想著,孫享福讓縣學教這些孩子們種植紅薯的意義是什麼,畢竟,這東西才剛剛引進到大唐來,經過之前宦官的事情,他覺得,孫享福做任何事情,都可能是有用意的。(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農聖》,方便以後閱讀大唐農聖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農聖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並對大唐農聖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