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觀察員

第30章 輸血不如造血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王騎 本章︰第30章 輸血不如造血

    鮑勃迪倫有一首著名的民謠,其中唱道︰“how many l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em a man?”直譯過來就是︰在一個男孩成為男人前,到底需要經歷多少事兒?

    男孩變男人,所需要經歷的事兒不是一個固定的數。生活的困窘?興許還不夠。愛情的萌動?也許還不足。自尊的挫敗?可能有點戲。

    親人的失望? i r n的背叛?友人的離別?統統加上。也許一顆心也就終于能堅強起來吧。

    然而,這所有的經歷,到底是哪一件事兒讓懵懂的男孩變成了老練的男人呢?

    說不出。

    就好比,掉一根頭發不能被稱為禿子一樣。

    喝一**啤酒也不能讓人胖肚子。

    而究竟是掉的哪根頭發讓人變成了禿子?

    又是喝的哪**啤酒讓人胖了肚子?

    到底是那根頭發讓人變禿,還是那**啤酒讓人胖肚?還是人掉頭發肯定會禿,多喝啤酒肯定會胖肚?

    我想,責任肯定不能歸結到一根頭發和一**啤酒上。

    不是那一根頭發讓不禿變成了禿!

    也不是那一**啤酒讓不胖變成了胖!

    是量變產生了質變。

    合流諾亞人以後,貝都因人的社會建設迎來了一個**。

    學校出現了,為了讓懵懂的諾亞人熟悉貝都因人的文化。

    城市擴建了,為了容納百萬諾亞人從方舟上逐步過渡到地面上。

    生產設施開足了馬力,為了滿足新增加的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站在通訊站的樓頂一眼望去,只見筆直的道路兩旁,到處都是鱗次櫛比的新建房屋。

    人們在每隔一段距離就修建好的市政廣場和學校里走來走去。

    我用開采能源礦挖出的尾礦提煉出鎳和鋅,摻入鑄鐵當中鍛造成y ng b 。

    從此,貝都因新城連法定貨幣也有了。

    以此以後,貝都因民族就由一個才滿萬人的小城變成了一個以十萬為單位不斷新增城市人口的巨型城市。

    貨幣上印制的頭像是塞隆夫人和伊察爾,本來他們強烈要求印制我的頭像了,被我嚴詞拒絕了。

    貨幣的產生促使了商品交換的興盛。

    原本空空蕩蕩的市場也極度繁榮起來。

    原先的以物易物效率太低,不需要市場這樣的專門場所,東家拿魚,西家拿米,互相在家門換就行了。但現在不一樣了,人口以幾何級數的程度增加,剩余產品也開始大量出現,專業的商人、農民、手工業者開始區分出來了,貨幣就成了其中最重要的信用媒介。

    食物的主要來源還是靠海捕和種地,其中金海灣漁場已經跟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了。

    當初,我選擇在這個地方興建漁場是有原因的,金海灣是一片天然的深水不凍良港,而且有頓河這條大河注入,富有營養物的河水沖起了海底的底泥,使得這兒形成了固定的漁訊。

    再加上,我的通訊站和能源礦場就在邊上。

    所以金海灣是第一片最方便也最豐產的天然漁港。

    而如今,人口增長的速度太快了,我不得不在金海灣外圍的海岸邊上也建立起一些海捕港口,用來補充漁業資源的缺口。

    至于種植,早先我用機械化方式種植的玉米和麥田已經形成規模,但我厭倦了對農場的管理,雖然都由自動化ru n ji n管理。但我知道再這麼下去對城市自身的發展不利。

    送上馬,扶一程,是可以的。

    但指望著靠我養活一輩子,那這樣的民族,永遠也不能有自我造血能力,也永遠長不大。

    我參與了教育事業,從初等教育抓起,小孩子們和新入城諾亞人除了要學習貝都因人民族歷史、語言和文字以外,我加入了初等數學、社會階層劃分和勞動分工、基本法律和基礎天文地理知識。

    教材從數據庫下載,數學、社會、天文地理知識由我先培訓老師,然後再由培訓成績合格的老師教導學生。

    錄音錄像、語音課堂和sh  p n課堂、課外實踐等現代化教育手段全部用上。

    初等教育只是為了中高等教育培養儲備人才。

    中等教育是職業教育,我把聯邦內的職業教育sh  p n課件播放給優選的老師看,然後考核,合格後各個老師自己領打印出的教輔材料回去教學生。

    中等教育用來培養專業漁民、規模化種植農民、有安全意識的冶金工廠主、懂得分工與合作原理的手工業廠主。

    再就是高等教育了,我擇優從民眾中選了領悟力較強的胚子,親身教導高等數理化、社會學、哲學、高等天文學地理學。

    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不會很多的,我一般都讓畢業生前往政府重要崗位和工農業管理崗位。

    再有杰出的人,我就留下來幫我做科研。

    其中,這個叫拉杰的年輕人就是我挑出的第一個著重培養對象。

    他是諾亞人,才從方舟上下來兩年,但已經熟練掌握了貝都因語言和文字,並且在高等教育中,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了星際聯邦語、高等數學、物理、化學、國民政治經濟學、唯物主義哲學和辯證法、高等地理學等。

    “拉杰,自然界的熱力學三大定律是什麼?”我問。

    “能量不滅定律,宇宙中質量和能量永遠守恆,不可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

    混亂度增加定律,宇宙中不存在無干預條件下的混亂度減小。水不會自動變成冰,混合的顏料不可能自動分為各種顏色。

    無絕對零度定律,世界上沒有、也不存在一種物體能夠冷到絕對零度,絕對零度只可能接近,但永遠不可能達到。”拉杰補充道︰“嘻嘻,就好比光速。”

    他說完露出一口潔白的牙。

    我適時的贊揚道︰“很好,你記得很準確。你的父母會為你感到驕傲的!”

    听了前半句話,拉杰露出潔白的笑容,听了我的後半句話,他的表情又有些惆悵。

    我知道他還在為自己的父母的選擇而沮喪。

    听歐米茄說,拉杰的父母是死硬的頑固派,楞是不肯搬離如同棄船一般的諾亞方舟。

    他們說︰“我們諾亞人在方舟上度過了上萬年,經歷了多少年代的文明延續,為什麼要搬到地面這麼原始落後的行星上來。”

    即便拉杰在衛星sh  p ndi n hu 中多次向父母展示諾亞人最新的文明成果,例如,曾經的諾亞人吃飽了就睡睡飽了就吃,今天的諾亞人建設家園,擁抱自然;曾經的諾亞人無心探索,消磨時光,今天的諾亞人勤學苦練,重新掌握了智人高階文明階段的知識;曾經的諾亞人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如同蛆蟲一般附著在方舟內部,今天的諾亞人被注入了貝都因人好強爭勝的競爭精神內核,重新煥發了與世界人民對話的信心和斗志。

    然而,這還是勸不動他的父母,看著他沮喪的表情,我也不禁心生感動。

    但事還是要做的。

    我勸他道︰“我們聯邦的社會學教材上曾經講過一個案例︰

    一群螞蟻,總有一半辛苦勞動,另一半偷懶混日。

    一個自以為聰明的人,將那一半偷懶的螞蟻全部從螞蟻群中清除出去,想要見到一個人人勤勞的螞蟻社會。

    可惜,結果卻是,剩下的一半螞蟻中間,又有一部分、約一半螞蟻開始變得偷懶度日,另一半仍保持勤勞肯干。”

    “這個實驗說明什麼?”拉杰好奇的問。

    “說明永遠也不要試圖改變別人的懶惰性格,因為,如果不是性命受到威脅,總會有一部分人要走向這一狀態的。”我說,然後勸道︰“總之,接受現實吧!反正那也不是什麼壞事。”

    (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星際觀察員》,方便以後閱讀星際觀察員第30章 輸血不如造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星際觀察員第30章 輸血不如造血並對星際觀察員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