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煞七十二變

第六十三章 解冤仇(下)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祭酒 本章︰第六十三章 解冤仇(下)

    孤月高懸,霧升庭院。

    黑貓據坐石欄上,霧氣高高高過耳尖,掩去了貓兒的身形,唯余眸子在夜霧中幽明,閃閃對著正堂的門扉——新的劇目正在上演。

    起初,只有簑衣人的影子孤零零映在“幕布”上。

    接著,便有如沙似煙的怪物在“幕布”上蔓延,絲絲縷縷,仿佛一團凌亂張開的蛛網,又慢慢聚攏出身形,好似潛伏捕食的蜘蛛。

    簑衣人便是那無知無覺的獵物,任由蜘蛛的毒牙慢慢靠近,點點合攏,靜靜……

    “鏘!”

    撓耳的鋼鐵咬合聲突兀爆鳴。

    下一刻。

    大門“砰”地彈開。

    有黑灰煙氣裹著模糊人形電射而出,撞入庭院深積的霧氣,仿佛滴水點入熱油,教濃艷白霧驟然滾沸。

    門扉拍在兩側彈回,合攏的一剎。

    簑衣人仿佛飛梭射出,劈開亂霧,緊追不舍。

    沉重長劍在其手中如臂使指。

    額,肩,胸,臂,腰。

    劈,砍,抹,刺,挑。

    暈開劍光在月下冷得刺眼。

    然而……

    “痛煞我也,痛煞我也!”粗啞的喊聲從黑灰煙氣里響起,“怎生不砍脖子?今兒起床落了枕,正想尋人按上一按。你偏偏不砍,怎的?怕本使這一身銅皮鐵骨磕卷了那破鐵片兒?”

    簑衣人默然無語,只是長劍微滯,再落下,已裹上一層青輝。

    灰煙里“咦”了一聲,仍不見動作,任由劍光落下,將自己一分為二。

    死了?

    不。

    簑衣人深知,方才一劍實如竹枝劃破水面,空落落沒著實處。

    劍風遲遲在濃霧中蕩起漣漪,那裹在灰煙里的惡魘使者好似浮光水沫,隨漣漪破碎開來,徐徐散入霧中不見。

    留得簑衣人落下身形,持劍無聲立于庭中。

    方才激蕩起的霧氣緩緩沉降下來。

    月兒清照水霧平平沒過眉梢。

    風也緩了,聲也靜了。

    枯葉離枝墜落青瓦的響動也好似聲聲清晰可聞。

    難不成,走了?

    簑衣人忽而擰腰,手把劍身急急折向腰後。

    下一刻。

    霧中突兀探出一只鉤刃,無聲鉤向後腰,將將被長劍擋住。

    滋~

    在劍脊上滑出一串火星。

    旋即。

    簑衣人雙手握柄陰陽變換,頃刻由守轉攻。

    變招不可謂不快,可當劍鋒掃過,卻仍只撩起幾縷霧氣而已。

    鬼使早已遁入霧中,發出陣陣怪笑。

    “老鼠鑽進了雞舍,咬死了雞鴨,你且說說,主人家肯放它走麼?”

    簑衣人默不作聲,忽而擰身向後揮劍。這里,鬼使突兀現行,正作勢劈下鉤刃,卻在兵器交擊前,又散作煙氣不現。

    “其實也無妨,這些個凡人,本使也嫌他們吵鬧,可卻不該殺了羅勇。對,對,他還沒死,現在還沒死,可總歸是要死的,他的精血那麼充盈,那麼新鮮,總不能叫本使白來一趟……”

    鬼使一邊藏在霧里喋喋不休,一邊時不時在視線不及處送來利刃。

    簑衣人竭力听聲辨位,但這鬼使移動極快,又借霧遁形,越加神出鬼沒。

    好在簑衣人眼快手疾,能夠勉力支撐,甚至偶爾可以揮劍反擊,但縱使擊中,也不過斬落一片虛影。

    慢慢的,濃霧好似牢籠,簑衣人成了困在里頭的老鼠,被這惡魘使者用言語,用勾爪,用它的神出鬼沒肆意戲謔。

    “小老鼠怎麼不吱聲?莫非是個啞巴?還是說,怕本使听出你的來路?嘿嘿!難得難得,敢同窟窿城作對,親友竟還沒死絕麼?無妨無妨,待本使將你捉住,我那些個同僚有的是法子叫你開口。你想選哪一樣?剝皮抽筋?糞水熬煮?還是鐵汁灌腹?”

    話聲聒噪不休,簑衣人卻好似完全不為所動,平靜持劍,默默循聲轉動步子。

    但若細觀。

    其握劍手法悄然由前後把持喚作了雙手合握。

    在鬼使得意描繪完種種酷刑的一剎。

    他猛地壓低身形,手上轉了半個劍花,劍尖指向右側。

    在那里。

    一道灰影正自霧中析出,將要凝成實體。

    惡魘使者能在虛實間變化,卻不能憑空隱形,其神出鬼沒,全賴庭中濃霧。

    簑衣人在幾次格擋之間,不動聲色用劍風掃開了周遭三尺的霧氣。鬼使迅捷,對尋常人而言,這三尺距離換來的時間,不過是一眨眼,實難反制。

    但簑衣人偏偏能抓住這須臾間的時機。

    不假思索,提身飛刺。

    一劍深深貫穿了來者的胸膛。

    來者的面孔自霧中浮現,慘白無有一絲生氣。簑衣人記得這張臉孔,是宅子守衛中的一個,被自己用小刀從背後割斷了喉嚨。

    頸上傷口猶在,血流干了,翻出泛白的肉來。

    他絕非鬼使!

    老鴰般的怪笑自腦後響起,簑衣人眼角余光里,一只鉤刃探出了霧氣。

    ……

    鉤刃重重砍入簑衣人後腰,把他似個破布娃娃掀了出去。

    破碎的簑衣高高挑飛,然而,隨之飛濺的,不是鮮血,而是幾許破碎的金光。

    “金光咒?原來是個道士。”

    鬼使略有詫異,然更多興奮。

    獵物當然要活潑些,逗弄來才更有意思。至于金光咒,爛大街的貨色,縱能護身,可又不是那麻衣布衫,能披幾重?

    鉤刃在霧中高高舉起,再度重重落下。

    長劍仍深留尸中,教簑衣人須臾難以取用。

    更糟糕的是,尸體死沉沉壓在身上。

    他沒法躲閃。

    也沒有躲閃。

    眼見著鉤刃要抹到脖頸,簑衣人並指作訣,立于唇前。

    渾濁霧氣中,被扯碎拋飛的簑衣破片間夾雜著半個同樣被割破的褡褳,些許黃紙從中飄出來,正微微浮出紅光。

    怪笑戛然而止,鬼使將將散去身形。

    便見火焰團團炸開,將霧氣煆燒得通紅。

    灰煙在火中滋滋作響,火光透進去,竟將這只惡鬼打回實體。

    它終于顯出原形。

    它身形瘦削而長,卻佝僂著看來比常人還矮,披著一件鴉羽編成的斗篷,兩把鉤刃長長探出來。

    其面孔怪異而丑陋,極狹長的臉上生著一只巨大而勾曲的鼻子,稀疏的亂眉下,細縫樣的眼楮閃著陰毒的光。

    慌張盯著前方。

    下一刻。

    一道身影劈開火焰,飛揚的爛簑衣拖著點點火星四濺,長劍裹挾青光,譬如飛虹。

    鬼使神情愈發驚惶,想要退入霧中,動作卻沒由一滯。

    目光下瞥,一道黃符正貼在鉤刃上,徐徐燃燒。

    那是一張“束鬼符”。

    雙方角色已瞬間完成轉換。

    鬼使雙眼極力張開,臉頰隨著長劍逼近,點點顫抖,點點扭曲,最終……咧嘴一笑。

    長劍貫穿笑臉。

    鬼使身形片片破開,化作煙氣,再度散入霧中,留得半張“束鬼符”無用飄落。

    火光熄滅,怪笑聲伴著霧氣再度重來。

    簑衣人抽身疾退至庭中大樹。

    縱身躍出濃霧,站在了高高的枝干上。

    腳下,濃霧深積庭中如一池濁水,鬼使的影子在其中忽隱忽現。

    刺耳怪笑在周遭回蕩。

    “都說瞎子最狠,啞巴最毒!果不其然。小老鼠,本使好心陪你玩耍,你卻盡耍心腸。明明猜中了本使的跟腳,偏偏佯裝不知,要算計于我。”

    話語帶著濃濃的戲謔。

    “沒錯,本使確系‘魘死鬼’得道。”

    …………

    《石鏡記》卷十五︰鄭益,廣陵人,時任南川令。某日,臥官舍,夢黑袍高冠者,貌甚丑惡,叱罵入室,以鐵索縛益頸,鞭撻若牛馬,數日不絕。益心知為怪,遍請僧道,諸法不能禁,折辱愈甚。益不堪苦楚,陰使家僕秘訪高士,得一土巫,曰︰“此怪名為魘死鬼,乃夢中驚死之人所化,余氣半在人間半在夢中,所以能闢世間百物,唯獨畏光。”

    又一日,怪再來作祟,益見黑氣如柱穿屋而入,直撲口鼻,乃大呼,于是僕從四出,大張火燭,以光沃怪,頓顯形狀。土巫遂登樓,以桃弧棘矢射之,見黑氣萎地,不復作祟。

    …………

    站在樹上,才驚覺霧氣在不知不覺間已高漲到了古怪的程度。

    好似江潮倒灌,濁水淹沒了錢唐,舉目四望,周遭只余高高低低的屋檐沉浮在淼淼的水面。

    月光照不清“水”下凶危。

    簑衣人只能憑著鬼使一刻不停的聒噪,勉力尋找它的方位。

    “小老鼠端的狡詐,可惜是個半調子,只曉得‘魘死鬼’,殊不知凡‘魘死鬼’入道,三百年可不避火光,又三百年可不避月光,再三百年日光亦可不避。我等鬼類,皆習太陰煉形之法,吞吐月精,五百年復生血肉,再五百年,練得身如精鐵,刀劍水火不傷。”

    “你先前見本使一身銅皮鐵骨,便該曉得,本使已得道千年,已是世間萬物難傷。”

    話聲在四下回蕩,簑衣人也緊緊盯著周遭濃霧。

    忽然。

    腳下突兀顯出一團黑影,在眼前猛然放大。

    鬼使譬如捕食的鱷魚,霎時沖出“水”面。

    簑衣人急急揮出劍去,鬼使身軀登時一分為二,卻繼續撲上來,那裂開的面孔猶自狂笑,幾要貼住簑衣人的臉來。

    “你的劍,你的符,都奈我不得!”

    簑衣人悚然驚退,隨即攀枝向上,要遠離“水面”,同時擲出幾道黃符,綴著下潛的鬼使射入濃霧,在“水”下炸開。

    那霧果然古怪。

    稠如油,沉如沙,符火被牢牢裹在里頭,只有些許光與聲遺漏出來。火焰燒不穿,月光照不透。

    簑衣人凝望這一幕,好似陷入沉思。

    但在這短短的功夫,滾滾霧氣竟再度上漲,逼得簑衣人不住向上。

    眼看要逼上樹梢,再無處可躲。

    簑衣人忽而循著鬼使聲音來處,再度擲出數枚黃符。

    火光炸開,隱隱顯出鬼使所在。

    他立馬朝著相反方向飛身而去。

    在那邊,大樹長長的枝干伸展,梢頭對面是廂房半浸在霧中的屋脊。

    可當他跳上梢頭,未及躍身。

    “小老鼠。”

    鬼使駕馭著霧濤沖天而起,橫隔在樹干與屋脊之間。

    “游戲還未盡興,你想去哪……咦?”

    卻是簑衣人迅速折身,腳步一點,斜飛而出,和身撞入了正堂。

    鬼使怔了稍許,笑聲越發刺耳。

    哪里有比獵物慌不擇路更教人興奮的呢?

    它振動斗篷,鼓動霧氣盤旋,而後俯身同樣沖入正堂。

    所有門窗一時洞開,塘火頓時壓滅。

    黑暗中。

    簑衣人斜舉長劍,欲作殊死一搏。

    鬼使橫沖直撞厲笑而來,便要了結今晚這場貓捉老鼠的游戲。

    雙方愈來愈近。

    愈來愈近!

    簑衣人長劍浮起青光。

    鬼使斗篷下凝實出長長的鉤刃。

    忽的。

    它剎住了身形。

    …………

    塘火緩緩重燃。

    微弱的火光與濃重的黑暗把屋內調和成一種橙黃。它模糊了鬼使與簑衣人的輪廓,卻奇異地凸顯出雙方的眼神。

    一者凶惡中藏著游移。

    一者平靜里帶著探究。

    而除此之外,還襯出了一道光,一道在昏暗里縴細而明細的月光,一道懸在雙方之間的月光。

    兩人誰也沒有動。

    直到。

    啪。

    一片瓦片掉落在鬼使腳邊,頭頂上,雜著細細的貓叫,和一閃而過的碧綠,又一束月光落下來。

    鬼使不自覺退了一步。

    旋即那張丑臉扭曲了起來。

    沒錯,它閃躲了。

    千年修為只是謊話,它若有這能耐,就不該是惡魘使者,而當是惡魘法王。

    所謂銅皮鐵骨也不是什麼太陰煉形,而是用大量香火與血食鑄就的法身。

    他是已不避火光,卻是仍懼月光,而今夜明月朗朗。

    ……

    “牛鼻子!你以為借點兒月亮,我就怕你不成!”

    他駭極而怒,斗篷上的羽毛根根立起,好似受了驚嚇的野雞。

    身體迅速抖動,大蓬大蓬的黑塵從鴉羽間抖出,匯入霧氣,卷起霧濤滾滾涌入屋內。

    在對面。

    簑衣人並指作訣,虛虛一劃。

    呼~~

    霎時間。

    頓有大風呼嘯而下,壓垮屋頂,激飛瓦片如雨,將涌入的霧氣一掃而空。

    朗朗明月照得屋堂大亮。

    鬼使卻已然退出屋外,不住鼓起大霧,發出陣陣粗啞刺耳的謾罵。

    簑衣人並不理會,在大堂角落尋來一面銅鏡。

    兩尺有余,鏡背彩繪,雕刻有十二生辰與龍鳳祥紋,工藝精細,當是主人家鐘愛的寶物,留在了正堂以作裝飾。

    雖然物是人非,屋宅為城狐社鼠所據,但鏡面仍舊光可鑒人。

    簑衣人將它取來,又拿了把小刀,到了奄奄一息的羅勇身旁,因著筆墨都遺失在了庭院,就地取材,剝開了羅勇的胸膛,沾著其心頭熱血,在鏡面繪出符文。

    然後縱身從破口躍上屋頂,俯身下望。

    霧海愈發高升,深藏其下的鬼使叫囂不停,濃霧在其催使下,一如八月十五的錢唐江上浪潮滾滾。

    簑衣人不再耽擱,嘴里念念有詞,將鏡面對月。

    一時間。

    天上月光仿佛凝結,如極透明的冰晶,一束束分外明晰。

    他再翻轉鏡面,將束束月光絞成一道投入霧海,所照處縴毫必見。

    不一陣,便探得鬼使所在,將其虛化的身形打回實體。

    它愕然抬頭,那張丑臉上哪里還見猙獰,唯有驚愕與惶恐。

    他大叫一聲。

    “道人,本使今夜興致已盡,待到來日,再來于你計較!”

    飛快往大門遁逃。

    然剛到門口。

    赫然見著一枚黃符在門上靜靜燃起。

    “什麼時候……”

    一道清光張開,將他的驚恐與身形一並彈回庭院。

    屋檐上,簑衣人取出剩下半個褡褳,往里呵上了幾口氣,再輕輕吹起口哨,便見一只只紙做的鳥兒跳出袋口,撲騰著飛下庭院。

    鬼使曉得不妙,當即奮力逃竄,可哪敵月光緊追不舍,很快便被一只鳥兒追上,貼上身子,化作一枚束鬼符,讓他動作一慢。

    接著,更多的鳥兒“撲簌簌”圍了上來。

    一只。

    兩只。

    三只……

    不消片刻,已然黃符裹身,教他難以動彈,只在地上慢慢蛄蛹。

    听著不遠處,腳步落地。

    鬼使勉強抬起丑臉,擠出一個滑稽的笑來。

    “道長,道爺!先前種種只是玩笑,切莫誤會。”

    腳步不停。

    “我在窟窿城只是個遞送消息的,何曾作惡?你若尋仇,盡管找別個,莫要傷及無辜。”

    眼中映出青光。

    “牛鼻子!我乃窟窿城正敕鬼神,法王使者,你敢殺我,必將……”

    長劍落下,話聲戛然。

    穢血噴濺丈余,頭顱滴溜滾地。

    簑衣人或說李長安啐了一口,終于吐出今夜來第一句話︰

    “這孽障!究竟吃了多少血食,養這一肚子聒噪。”

    ……

    濃霧在月下漸消,坊間夜里細微而嘈雜的喧嘩一下子鮮活起來,微風輕送,吹淡血腥。

    今夜種種,終于落下帷幕。

    簑衣人提起頭顱,返身入屋,尋到那一卷《鬼王經》,扯下“惡魘使者”一頁,將經頁與那顆丑腦袋一並釘在正堂高高的門楣上。

    罷了,又在門上,蘸血寫上。

    “除惡者。”

    略作思索,胡謅了個。

    “解冤仇。”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地煞七十二變》,方便以後閱讀地煞七十二變第六十三章 解冤仇(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地煞七十二變第六十三章 解冤仇(下)並對地煞七十二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