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慈寧宮馮保告刁狀 西暖閣張鯨說奇毫
中秋節後第三天,紫禁城里仍舊保留了節日的氣氛,京城里有名的諸如唱弋陽腔的李家班,唱昆曲的賀家班等,被輪流召進宮中演劇。兩宮皇太後白天看孫子,晚上看戲,多少年來都沒有這麼開心過。自張居正死後正式開始親政的朱翊鈞,心情也從來沒有現在這麼開朗,他似乎找到了那麼一點點君臨天下的感覺,宸綱獨斷而不擔心有人掣肘。這天上午,當他讀到張四維呈上的闡述馮保為何不能封爵的條陳後,便命人將馮保召來,把這份條陳拿給他看。
馮保一心想借皇長子出生的吉慶晉封一個爵位,為此他找過李太後與皇上,均都表示同意。他還以為這事兒鐵板釘釘,卻沒想到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張四維跳出來反對。馮保一字一句看過那份條陳,不禁聯想到中秋節晚上妙尼所講的話,越發相信昔日在他面前唯唯諾諾的張四維,如今已變成了他的克星。不怕對頭事,就怕對頭人,張四維搬出祖宗法典,說前朝十二個皇帝,除了武宗皇帝手下的巨奸劉瑾因為擅權自用封了伯爵外,斷沒有一個太監晉封爵號。他擺出這個道理,馮保縱有一肚子怒火也無從爭辯,只得吶吶言道︰
“啟稟皇上,老奴能否封爵,全憑皇上恩典,他張閣老怎麼能干涉?”
馮保哪里知道不肯給他封爵正是朱翊鈞的意思。但朱翊鈞此時卻裝出一副同情馮保的樣子,在閣中一邊踱著方步一邊說道︰
“大伴,您多年來竭心事朕,既有功勞,更有苦勞。這次皇長子降生,朕本有心封您一個爵號,只是張四維這份條陳奏上,給朕添了麻煩。”
馮保不知就里,猶自乞求道︰“皇上,你九五至尊一言九鼎,賞老奴一個爵位,哪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兒。”
朱翊鈞搖搖頭,指著條陳說︰“大伴,您看看張閣老的折子,說得多難听。他說前朝太監只有一個劉瑾是封過伯爵的,這劉瑾後來被武宗皇帝爺凌遲處死,那爵位自然也就革掉了→朝既無故事可循,朕若一意孤行給您封爵,外廷那幫官員,恐怕又要大嚼舌頭,不出十天,就會有一大把彈劾的奏折送到朕的案頭。”
听到這里,馮保才隱隱約約感覺到皇上的態度原也暖昧,知道再說下去終不濟事,只得改口道︰
“既如此說,老奴豈敢令皇上為難,這事兒就算了吧。”
馮賓然神傷,怏怏離開乾清宮,一連多日寢食不安。晉封頒告那天,也有人前來向他道喜,說是皇上旨意,要蔭他一個弟佷作錦衣衛都督僉事。他听了哭笑不得,忖道︰“這算哪回事兒呀,咱也不是孩子,跟大人鬧別扭,賞一顆糖哄著。”內心中對朱翊鈞已是生了腹誹,對張四維更是恨之入骨。琢磨再三,他覺得皇上之所以突然間變得倨傲起來,是因為內有張鯨,外有張四維兩人的挑撥唆使,便暗地里找親信商量,設計如何將這兩個人除掉。就在他這里緊鑼密鼓密謀鏟除二張的時候,朝局又接連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在八月底,兵科給事中顧允忽然給朱翊鈞上了一道奏折,言各地總兵不宜久任,為了防止各邊駐防軍門擁兵自重,應經常給他們換防。其中特別提到薊鎮總兵戚繼光,說他從浙江調來薊鎮,一晃已坐 十四年,拱衛京師責權重大,尤其應該換任。皇上很快下旨同意此一建議。第一批換防的總兵官共有六名,赫然列于榜首的是戚繼光。他卸下薊鎮總兵帥印,遠調廣東,雖然職務不變——都是二品總兵之餃,但實際上大相徑庭。在薊鎮行轅,他麾下強兵勁旅共有二十萬人之多,而廣東總兵統領的兵士只有一萬多人,對付的也僅只是海盜流賊。調動文書上還特別申明紀律,各總兵接旨之日即行解除本轅兵權,三日內啟程趕赴新任。此道聖旨一經公布,立刻輿論大嘩。誰都知道,戚繼光是張居正生前的第一愛將,正是因為有他領兵固守長城,十四年來,韃靼胡虜才一直不敢犯邊,京城也因此固若金湯。如今突然將萬歷王朝的第一名將戚繼光調出薊鎮,讓一個碌碌無為的繼任者面對塞外兵強馬壯的虎狼之師,這一措置的確令人大惑不解。正在戚繼光與麾下將士揮淚而別束裝上任之時。又一個爆炸性新聞在京城傳開︰吏部尚書王國光被勒令致仕回籍閑住。其因也很簡單,十三道監察御史楊寅秋于九月初寫折呈至御前,彈劾王國光六條罪狀。熟悉王國光的人一看就知道,這些所謂的罪狀都似是而非,有的干脆就是捕風捉影的無稽之談。按蟲,皇上接到此等奏折,應該責成都察院派員核查落實再作處理。但是,按乾清官奉御太監傳出的消息,朱翊鈞讀罷此折,立刻勃然大怒,當即授意內閣擬旨將王國光免職。如此草率懲處名列天下文官之首的吏部尚書,這在朱翊鈞還是第一次。如果說將戚繼光調離京師,官場中人一時還看不清皇上的真實目的,那麼,在王國光突遭解職之後,所有人都強烈地意識到京城里風向已變。張居正柄政十年,幾乎所有衙門中的重要職位,都被他眾多的同鄉同年門生親信們所佔據。與他心心相印的政友甚多,但最得他青睞的卻只有戚繼光與王國光二人。可是在短短半個月內,這一文一武兩個聲名顯赫的大臣,競都相繼被逐出京城。一時間,京城各大衙門人心惶惶,幾乎所有官員,都在密切注視著皇上的一舉一動……
在這個非常時期,最能從種種細微末節處感受到禍機四伏的人,當還是馮保。戚繼光與王國光的廢黜,讓他察覺到皇上與張四維似乎達到了某種默契——張四維組織他的門生對張居正的親信一個一個進行彈劾,而朱翊鈞對這類折子是來一道準一道,斷沒有駁回的時候。到這時候,馮保終于明白張四維的所謂“掏牆法”,就是將張居正生前倚重的干臣一個一個拔除。一俟這些“基石”被搬走,最後就輪到生吞活剝收拾他了。這位數十年來在大內爭斗中一直游刃有余的老公公,這一下算是真切地感到了大限臨頭,但他不甘心任人擺布束手待斃。經過一番分析,馮保認為欲除張四維,先得把藏在司禮監里頭的“奸細”張鯨除掉。正是這個一口一個“馮爺”,在他面前裝龜孫子的家伙,早就背著他暗地里和張四維勾勾搭搭。近些時,更是每日里鬼鬼祟祟在乾清宮與內閣之間來往穿梭跑個不停。放在三個月前,馮保若想收拾張鯨,簡單得如同捏死一只螞蚱。但現在談何容易,張鯨外結張四維,內有皇上袒護,中山狼已是成勢。馮保思之再三,決心借助李太後的力量除掉這心頭之患。
自張居正去世,朱翊鈞親政之後,李太後呆在慈寧宮里已經很少過問國事了。朱翊鈞批覽奏折,也不再向她請示。出現這種微妙的變化後,馮保想見李太後一面也不如先前容易。一來是李太後沒有理由召見他,居常瑣事,自有慈寧宮幾十號大大小小的內侍長隨照應,完全用不著他這位大內主管親來照拂;二來是馮保怕引起皇上的猜疑,也盡量不去慈寧宮。但眼下到了火燒眉毛的關鍵時刻,他再也顧不得許多。
卻說這天是九月九重陽節,剛過辰時,馮保在司禮監處理了幾件手頭要務,也不要乘輿,竟自繞過乾清宮,望慈寧宮蹣跚而來。名義上,他是就今兒夜里在游藝齋演戲的事,去向李太後稟報,看她有何指示。其實真正的目的,便是在驅逐張鯨一事上,尋求李太後的支持。
自從七月份大病一場後,馮保明顯感到體力不支,這會兒走進慈寧宮的院子,跨過大門檻時,因為腿抬得不夠高磕踫了一下,竟一個趔趄朝前竄了幾步,差點摔倒。踫巧李太後剛抄完《心經》,才說走出書房到院子里 腿兒,一眼瞧見,就喊了起來︰
“馮公公當心!”
馮保好不容易站穩身子,喘息方定,李太後已走到跟前來了。只見她穿著一件淡綠色的繡花長裙,腳上穿了一雙青緞面子的甦樣淺幫花鞋,完全是居常的住家打扮。由于不施脂粉,眼角上也爬上了幾道細細的魚尾紋。馮保看她一眼,忽然覺得她這幾個月也憔悴了不少。正怔忡間,只听得李太後又問道︰
“馮公公,今兒個怎麼來了?”
馮保答︰“為今兒晚上演戲的事,老奴特來請示太後。”
“又有什麼好班子啊?”李太後笑著問。
馮保答︰“大約一個月前,老奴預備慶祝太後的皇長孫出生,特地知會南京守備太監劉全,讓他將留都最好的戲班子雇請幾家到北京來演出。劉全接到老奴的手札後即刻辦理,大約是前天,被雇請的三個戲班子乘船從運河抵達了通州,昨兒進了城,被安排在甦州會館住下。念著他們旅途勞頓,本說讓他們歇息幾天再說,湊巧兒今天是重陽節,明天又是皇長孫滿月的吉慶日子,老奴便想著讓他們今兒夜里進宮演出,不知太後意下如何?”
“好呀,”李太後是個戲迷,一听說有戲看便有精神,饒有興趣地問,“來的這三個戲班子,是不是南京最好的?”
“肯定是最好的。劉全辦這類事情,是一把好手。”
說話間,兩人已走到一溜九楹的慈寧宮正房廊下。在長廊東頭,擺著一張鋪著團錦靠墊的藤椅,那是備著李太後閑暇時坐在這里欣賞院中花木的。她坐上去,並示意馮保坐在她旁邊的一張小矮椅上。她正說問一問戲班子的事情,忽然瞥見馮保的臉色蒼白如紙,一雙眼泡兒亮晃晃的,似乎有些浮腫,便關切地問︰“馮公公,你是不是病了?”
眼下,馮保最忌諱的就是這個“病”字兒,因為他知道皇上現在只要找到任何一個借口都會讓他在家賦閑。因此,不管筋麻骨痛多麼不舒服,每天他都準時趕到司禮監當值☆太後此時的問話,正好觸動了他的心思,想起進院時差點摔了一跤,回道︰
“啟稟太後,老奴沒有病,方才是被迎面的陽光眩迷了眼,才歪了一下。”
李太後听出馮保這是在要強,想起他十幾年如一日任勞任怨服侍皇上,不免深為感動,動情地說︰
“馮公公,這三個多月來,朝廷接連發生大事,先是張先生去世,你忙得腳不沾地,終是病倒了。剛剛好一點,接著是皇長子——咱的孫兒出生,你又沒日沒夜地操持,這樣連軸兒轉,不要說你這大一把年紀,就是二十郎當歲的年輕人,身子骨兒也熬不住啊。”
“太後……”馮保眼角潮潤了。
“馮公公,如果咱記得不差,你今年六十五歲了吧?歲數不饒人啊!咱看從今以後,你在司禮監坐個 兒就行,雜七雜八的事,盡讓手下人做去。”
李太後一番體恤話兒,讓馮保悲欣交集,他確信李太後對他的信任一如既往,止不住的淚珠子便簌簌地直往下掉,他哽咽著說道︰
“太後如此體貼,老奴感恩不盡。也不瞞太後說,這些時老奴常常犯迷糊,想著是不是自己真的就老了,成為皇上的累贅了。”
李太後雙眸一閃,吃驚地問︰“馮公公,你怎麼能這樣想?常言說得好,家有老,是個寶。如今張先生走了,皇上就得靠你。”
逮住這個話縫兒,馮保趕緊言道︰“太後,老奴如今是有力使不上,真正能夠替皇上把舵的,還是太後您呀!”
“我?”李太後一愣,遺嘴唇沉吟著說道,“自張先生去世後,鈞兒自己操持國事,幾個月下來,倒也井井有條↓去,咱老是對他放心不下,現在看來,他被張先生調教出來了。”
馮保嘆了一口氣,苦著臉說︰“依老奴看,朝中大事,還得您太後把把關。”
李太後听出話中有話,敏感地問︰“怎麼,馮公公你听到了什麼嗎?”
馮保瞧著東牆角處一株正在盛開的嫣紅的月季,遲疑了一會兒,才鼓足勇氣問道︰ “朝中最近發生的幾件事情,太後知道嗎?”
“什麼事?”
“戚繼光被調離薊鎮……”
“他去了哪里?”不等馮保說完,李太後搶著問。
“廣東,雖然都是總兵,但薊鎮擔負著拱衛京師的重任,事權之重,為各路總兵之首。還有吏部尚書王國光,前幾天也被免職了。”
“啊,這是為何?”
馮保便把這兩件事發生的始末緣由詳細稟報一番☆太後听罷,半晌沒有作聲。這時,一只槐葉般大小的花蝴蝶從院牆外頭飛了進來,繞著月季花翩翩而舞,正在花樹下澆水的宮女看見了,忙跳躍著想把它捉住,李太後對那名宮女嚷了起來︰“芹兒,讓它飛,不要打擾它。”看著宮女重又彎下腰來給花樹澆水,李太後才扭過頭來對馮保說道︰“咱自添了孫兒以後,這一個多月來,只想著消受做奶奶的福氣,沒想著要過問朝廷的政事,鈞兒與咱多次見面,也不言及政務。咱還以為他可以單獨柄政了,沒想到捅了這大的漏子。”
听到李太後的口氣中明顯露出不滿,馮保說話的膽子就大了起來︰“太後,戚繼光與王國光落得如此下場,老奴听了也不免心驚膽戰。”
“你擔心什麼?”李太後睜大了眼楮問。
馮保回答︰“皇上登極十年,張居正忠心輔佐,終于開創出國富民安四海咸服的萬歷新政。戚繼光與王國光,都是張居正生前最為倚重的干臣,如今張先生尸骨未寒,張四維就攛掇皇上把這兩個人除掉。現在朝中所有大臣,無不人心惶惶。這情形,倒很像隆慶六年春天。”
“啊?”一提起那段難以忘懷的慘痛歲月,李太後心下猛地一緊,看著臉色就變了,她問道,“怎的像隆慶六年?”
“那時候,先帝爺病重纏身,已很難親理國事,外頭內閣一個高拱,內廷司禮監一個孟沖,兩人心術不正,勾結起來架空皇上,把持朝局……”
“不用說了,”李太後已是臉色燥赤,提高聲調問道,“如今內閣是張四維,內廷與他勾搭的是誰?”
“張鯨。”馮保脫口而出。
“張鯨?”李太後一怔,“他不是你的手下麼?”
“是啊,”馮保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說道,“這人原在御馬監值事,肚子里有些墨水兒,一眼看上去老實巴交,老奴就將他提拔進了司禮監。萬歷八年起,又讓他專門上西暖閣給皇上讀折。誰知道這家伙,竟是一頭中山狼。”
“你說他與張四維勾結,有何證據?”
“據東廠報告,這張鯨自張居正去世後,曾偷偷摸摸到張四維家中去過多次。近些時彈劾潘晟、王國光以及調離戚繼光的折子,皆出自張四維門生之手。張鯨與張四維的這些個門生,私下里也打得火熱。前天,張鯨還做了一件壞事,被老奴偵伺出來了。”
“什麼事?”
“他花重金,從雲南給皇上買了些緬鈴。”
馮保說著,從懷里掏出一個錫紙包兒,小心翼翼打開給李太後看。只見里頭有幾顆綠豆般大小金燦燦的小球兒☆太後拿一顆在手上,見這小球兒外頭用頭發絲般的金線瓖架,輕輕一捏,只覺軟軟的手感很好,李太後從沒見過這物件兒,不解地問︰
“這小球兒制作如此精細,你說叫什麼?”
“緬鈴,產自緬甸國,從雲南那邊弄進來的。小小一顆,值一百兩銀子。”
“這麼貴,它干啥用的?”
馮保扭捏了一陣子,才道︰“當著太後的面,老奴實在說不出口。”
“有什麼不好說的,說!”李太後彎眉一挑,眼角皺紋越發深了。
“啟稟太後,這緬鈴是淫器。”
“淫器?”李太後將放下的緬鈴又重新鵠起來,揉捏著問,“這怎麼是淫器?”
馮保知道李太後問話的意思是這緬鈴如何使用,遂答道︰“老奴打听過,听說是將這緬鈴塞進男人的那個里面,緬鈴受熱之後,便有一種氣味散發出來,令女人大生快感。”
李太後一听,頓時滿臉羞赧,盛怒之下,一揚手將那顆緬鈴擲了出去,罵道︰
“張鯨這個狗奴才,竟敢引誘皇上。”
“是啊,當初孫海、客用兩個,將皇上騙到曲流館,做那見不得人的齷齷事。如今這張鯨,引誘皇上的花招更離譜,膽子越發大了。”
“唉,這宮里頭的壞蛋,怎麼比虱子還多!”李太後說著,霍的一下站起身來,擰著眉對馮保說道,“走,馮公公,咱們現在就去乾清宮。”
巳時過半,在乾清宮西暖閣中听張鯨讀了一個時辰奏折的朱翊鈞感到有些乏了,便坐在幾案後頭伸了個懶腰,問口干舌燥的張鯨︰
“後頭還有什麼折子沒讀?”
張鯨翻開攤在面前的折子節略,稟道︰“要緊的還有兩道,一是河南道監察御吏李仕堯上折請求皇上恢復隆慶初年南京大理寺少卿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