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山脈被稱為武者的死亡之地。因為岐山山脈最差的一階妖獸都是相當于武者境後期的存在。但是妖獸皮糙肉厚,不是一般的武者境後期的武者所能夠撼動的。而且,這些一階妖獸基本上都是群居動物,所以沒有龍初境中階以上的實力,基本上在山脈的外圍就會淪為妖獸的口糧。
越是凶險之地,越是富饒之地。這句話在岐山山脈得到充分的驗證。這里不單有珍稀的藥材,妖獸,還有很多的功法傳承。所謂富貴險中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岐山山脈會出現功法傳承,有三個主要的原因。一個原因是岐山雄偉壯麗,很多沒有家族,沒有門派的獨行俠,在大限將至的時候,會在岐山山脈找一洞天福地,作為自己的長眠之地;另一個原因是一些先天高手在遇到仇家追殺的時候,逃入岐山山脈,重傷隕落在某些天然洞穴,留下傳承;第三個原因是一些先天高手為尋求突破,進入岐山山脈尋找機緣,被妖獸攻擊致死,將傳承留在妖獸腹中。
游家兄弟的“荒天經”就是在岐山山脈一妖猿尸首的腹中所得。秦沐山為尋求突破劍膽劍初階,三入岐山山脈,機緣巧合尋到一處洞穴,方才得到東方玄的《太玄經》。柱洲第一高手燕子塢也曾踏入岐山山脈,尋求功法傳承,但是究竟得到了什麼,無人知曉。
當日,秦月一頭扎進岐山山脈。傳說的凶險之地,在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那麼凶險,反而處處是美景。各種千姿百態的古木奇樹映入眼簾,令人目不暇接。高聳入雲的參天大樹,樹干上長了很長的根須,從半空扎到地里,漸漸變粗,成為支撐樹冠的支柱根,形成了獨木成林的奇特景觀。古老神秘的峽谷叢林,溪瀑縱橫的奇山俊嶺,夢寐以歸的人間仙境,美妙和諧的自然景觀。
秦月本來小心翼翼地前行,後來就漸漸地放開了膽子。
走了大概了四五里地,秦月在一處山坳的轉角處,看到了岐山山脈的第一個“主人”。這只妖獸遠遠地看到秦月過來,盯了秦月好一會兒,然後就扭頭跑了。這跟傳說中的凶殘的妖獸對不上啊,秦月有點懵了,本來他還很認真地做好了戰斗的準備。這只妖獸長了一雙白色的耳朵,高約四五尺,鼻梁塌陷,獠牙外露。看到秦月的時候,是站著的,跑開的時候卻是匍匐爬行。
《九洲大陸志岐山篇》曰︰岐山之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妖 ,食之善走。妖 一階耳,皮糙而肉厚,喜群居,聚百而成群。有智慧,喜集珍藥。
秦月想起了“九洲大陸志”中關于這種妖獸的記載。他剛才看到的應該是妖 。一階妖獸,喜歡群居,智慧較高,喜歡搜集采摘珍貴藥材,武者吃了妖 的肉,會提升奔走的速度。
“有智慧的妖獸,這倒是個難題啊。一百多只一群。如果圍攻我,不相當于一百多個穿著盔甲的武者境高階一起圍攻?”秦月想到這,冷汗泠泠。
“我必須得趕緊想個法子,剛才那只妖 ,估計是只斥候,肯定回去通風報信了。”秦月在盤算著如何將這第一個“主人”打發掉。
在秦月苦苦思索對策的時候,十幾只妖 已經團團圍住了他。估計那只斥候回去比劃秦月的樣貌時候,妖 王覺得派個十幾只妖 足夠對付這個“不高大”的武者了。
這十幾只妖 ,露著獠牙,伸著舌頭,哈喇子流了一地,估計已經有很久沒有嘗到人類的味道了,不由分說就撲向了秦月。一階妖獸沒有武技的概念,騰挪,旋轉,攻擊靠的都是動物的本能。正因為這樣,才更難對付,因為它們全身都是w q ,你永遠想不到它接下來要用什麼攻擊。
十幾只妖 ,二三十只掌印,把秦月所有的進攻,後退的路徑都堵死了。秦月連續幾個鶴步推掌,一個**撲地錦,生生地闖出了合圍圈。這幾招推掌仿佛打在了一堵牆上。正常的龍初境初階挨實了帶著天地大道的這一掌,至少也得斷幾根骨頭,這些妖 仿佛跟沒事的“獸”似的。
秦月且戰且退,避免再次陷進合圍圈,而且這樣跟他正面對戰的只有一兩只妖 。就這樣退了有一里多地,秦月發現這樣的攻擊基本上毫無奏效,反而自己的胸前的皮膚被妖 的利爪撓破了。再往前一點點,估計小命就要交待在這里了。慌忙中使出“雁南渡”,溜之大吉。三十六計,逃為上計。秦月對這一計記得最牢,消化的也最快。秦月不得不迂回地退回到岐山山脈的最外圍。
岐山山脈真的是處處凶險。難怪很多人談及岐山,就會面露畏懼。一階妖獸都強悍至此,更何況二階三階的呢?
這一次短暫的交鋒,秦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本來跟楚河的對戰,他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極大的自信,甚至都有點沾沾自喜了。但是跟妖 這一戰,使他一下子就清醒了過來。
秦月開始思索自己的武道,對戰經驗不足,金剛八式的使用還停留在融會貫通的階段,還有武技單一等等。
秦月休息足了,咬咬牙,又跑去妖 的領地挑釁。第二次又被追的落荒而逃。但顯然比第一次好了不少。第三次,第四次,到了第五次後退的時候,有一只妖 被他一掌擊中了腦門,當場死亡。
秦月前面幾日跟妖 杠上了。到第六日的時候,秦月已經能夠做到從容而退了。
這日,秦月坐在岐山山脈的外圍,陷入了沉思。動物沒有武技的概念,他們自然地騰挪,撲擊,旋轉,跳躍,都是出于他們的本能,出于他們身體對危險的預判,這才是真正的契合天地大道啊。何為天地大道?就是天地本來就該有的樣子。什麼才是天地本來應該有的樣子呢?比如餓了就會想吃,困了就會想睡,你攻擊我一拳,拳法還沒到的時候,我本能地去閃避它,這些都是本能。
想著想著,秦月就起身,閉上眼,隨意地打起了拳腳。憑著身體的感覺,一會兒跳動,一會兒搖頭,一會兒甩胯,一招一式,都那麼隨意,但如果你認真看的話,你會發現有時你看不見他了,有時你會覺得他應該就是在那里,不管他動沒動,他仿佛千百年就應該在那里。
突然秦月背後的奇經八脈又一次呈現,同時伴隨著體內傳來陣陣的風雷之聲。天地大道,再一次紛至沓來。不同于突破中階時候的氣象,這次的天地大道更加凝固,更加的有形。而且這次的天地大道直接從頭頂的百會穴直灌而入,直接沖擊奇經八脈。
秦月一聲長嘯,五髒六腑同時呼吸,加速天地大道的運轉,一遍一遍地沖擊著奇經八脈。劇烈的疼痛感,伴隨著每一次的沖擊,仿佛萬千螞蟻在身體各處同時噬咬,秦月咬緊牙關,全神貫注,因為一旦心神失守,放棄抵抗,就將功虧一簣,或許終身就將停留在武者境中階而不得寸進了。
奇經八脈的第一個關口梵穴輪,在天地大道的沖擊下,一點一點的破壁,起初只是像牆體掉落了一點點的灰屑,慢慢地,一點點地擴大,直至摧枯拉朽般,沖破梵穴輪,一路勢不可擋地沖破頂輪,眉間輪,喉輪,心輪,臍輪,海底輪。奇經八脈自此融會貫通。
秦月閉上眼,體會著突破後帶來的種種神奇。閉著眼就能夠聞到幾里開外的花香,听到幾里外的蟲鳴,甚至還能夠隱隱約約感覺到妖 的氣息。突破到武者境高階帶來的收獲實在太大了。有了這項感知力,在岐山山脈會是一項很大的助力。可以避開很多的危險,是一項極其重要的保命手段。隨著修為的提升,這份感知力也在逐漸地提升,成為了秦月在岐山山脈“縱橫”的資本。秦月也憑著這份感知力,在岐山山脈撿回了好幾條性命,當然,這是後話了。
而這種感知力,其實是對天地大道的一種獨特的親和力,是對天地大道的深入理解,才可能產生的。正常的武者,在龍初境高階的時候,才有一定的機會產生這種大道親和力。而只有產生親和力的人,才有機會破入劍膽境。
由于之前的“輝煌”戰績,秦月對“太玄經”上記載的後天武者的修煉體系極為信服,對“金剛八式”極為滿意,覺得世上後天武者的修煉功法無出左右。但是在突破到武者境高階時的一番感悟,使得秦月漸漸明白了,這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游家兄弟的“八荒掌”,燕家的“逍遙掌”,甚至是岳老三的“裂天十擊”,都有他們進步的地方,也有他們致命的弱點。
秦月在這段時間,也把秦家的家傳功法《不滅經》看了一遍,不滅經中的“疾風掌”也有獨到之處。那什麼樣的功法才是好的功法呢?
秦月沒有沉浸在突破的沾沾自喜里。他接著盤腿悟道。他本來想先截取“裂天十擊”里最好的招式,然後截取“疾風掌”里最好的招式糅合在一起,剛開始的時候還象模象樣,可是當他加入了“金剛八式”後,就覺得驢唇不對馬嘴了。
秦月排除了這種“斷章取義”的方式,他開始尋找另外的方法。他把這些掌法中的精髓,比如“逍遙掌”中的逍遙,“荒天三變”中的變,“裂天十擊”中的裂,糅合在了一起,看起來精彩紛呈,但是中看不中用,又被他否決了。因為每種掌法的精髓都代表不同的“道”,糅合起來,就變成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了。
秦月抬頭望了望藍天,蔚藍的天空中有一片雲朵漂浮著。眼前的雲彩,剛剛還是一只奔跑的麋鹿,轉眼間就變成一只騰飛的蒼鷹;明明是一片成熟的麥田,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漂浮在海上的一座島嶼……
“道法自然!道法自然!”秦月突然悟了。“金剛八式之所以比很多掌法先進,是因為在貼近自然的道路上往前了一大步!”秦月頓時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