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1856

第160章 傀儡國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羽落凡心 本章︰第160章 傀儡國王

    天才壹秒住,𥪕b ┘ 市 f。

    得到曾紀澤的旨意,蔡鍔開始軍事部署,準備武力吞並尼泊爾。他找來了華裔向導葉孟新兩兄弟,了解了尼泊爾的歷史,他問葉孟新︰“你說尼泊爾王國現在是首相昌德拉沙姆謝爾拉納執政,比較親近英國人?而國王大權旁落?”

    葉孟新點點頭,回答說︰“是的,將軍,現年三十三歲的國王巴里斯威比爾比克拉姆沙阿是個傀儡國王。一般只有重大祭祀活動。他才露面。首相昌德拉對英國人基本上是言听計從。”

    蔡鍔尋思著尼泊爾現在已經進行了一些現代化的改革,又多崇山峻嶺,不宜強攻,便問道︰“尼泊爾國王對中國的態度如何?”

    葉孟新說︰“尼泊爾國王倒是親近中國的。加德滿都還有一個流傳最廣的傳說,說遠古時代,加德滿都河谷是一個巨大的龍潭湖,人們為了生存,只得棲息在河谷兩旁的高山上,行走十分不便。有一天。中國五台山的文殊菩薩路經這里,得知百姓疾苦。于是善心大發,揮起神劍,闢開一座大山,形成一個巨大的峽口,湖水沿峽谷傾瀉而出,形成一個富饒的谷地。于是,百姓歡天喜地,來到谷地,修建房屋,定居下來,形成城市,這便是加德滿都。人們為了感激文殊菩薩的恩德,便在斯瓦楊布山上修建了一座文殊菩薩廟,直到現在每年二月的春王節,許多當地百姓滿懷著虔誠的心情,來到文殊菩薩廟,敬獻香火,頂禮膜拜。每當這個節日,國王也會祭拜文殊菩薩。”

    “國王親近中國,那就好辦了!我們可以替尼泊爾人清君側,還政于尼泊爾國王!”蔡鍔第一次听到這個傳說,面露微笑,說︰“我以前只听說加德滿都城里有很多寺廟,沒想到這里還有文殊菩薩廟。”

    葉孟生說︰“加德滿都城是連接中國和印度之間的交通要道。因此,印度教、佛教、喇嘛教三教匯聚于此,城內修建有大量的寺廟和佛塔。古赫什瓦里廟、賈格納特寺、太後廟、濕婆神廟、塔萊珠女神廟、三界魔力寺、濕婆帕爾瓦蒂廟、文藝女神廟、黑天神廟、斯瓦揚布佛塔等,寺廟有2700多座,形成了寺廟多于住宅、佛像多于居民的獨特景觀,有‘寺廟之城’的稱號。”

    蔡鍔問︰“加德滿都的氣候怎麼樣?”

    葉孟生回答說︰“佛祖眷顧,終年陽光燦爛,綠樹蔥郁,鮮花盛開!”

    蔡鍔問︰“當地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葉孟生說︰“這里的一大特點是古廟里會棲居著猴子,多的有數百只。大小猴子整天圍著寺廟里精美的石雕、尖塔、佛像嬉戲、曬太陽或玩耍。眾多的廟宇夾雜在簡陋的貧民區中。所以當地人說,這里是一個是遍布著紅牆廟宇的宗教聖地,另一個是充斥著猴子、乞丐的混亂王國。”

    蔡鍔哈哈大笑,說︰“猴子,這倒是有意思。我們說不定可以利用猴子來幫助我們實現軍事目標。”

    葉孟生點點頭說︰“尼泊爾人是對猴子沒有警惕之心,就像印度人尊重牛一樣,尊重猴子。”

    就在蔡鍔的大軍進逼加德滿都時,在尼泊爾的納拉揚希蒂王宮,首相昌德拉沙姆謝爾拉納坐立難安。

    納拉揚希蒂宮位于加德滿都市中心,宮殿色調淡黃暗紅相間,結構別致。以高達數丈的銀色鍍鋅鐵柵欄為牆。宮頂為二重檐塔式鎦金寶頂,具有尼泊爾建築特點。大廈正門台階兩側,有左右對稱的巨型雄獅、巨象、駿馬、孔雀、魚和石雕。

    四個宮門正中各瓖有一對象征神的全能慧眼的象牙眼楮。門上刻有騎鹿的月神、乘駿馬的太陽神等神像。廈門外四根大圓木柱支撐著銅質板瓦屋檐,圓柱下各置一口純銀大水甕、雕梁畫棟之上,遍布海螺、旗幡、蓮花、水甕、拂塵、御傘等象征吉祥的飾物,色彩絢麗,造型生動。

    宮內主要廳堂有覲見廳、御座廳和宴會廳。尼泊爾首相昌德拉沙姆謝爾拉納就在二樓的御座廳和群臣們商議著對策。

    在御座廳,天花板上高懸兩排銅鏈八角宮燈,牆上掛著沙阿王朝歷代君主的巨幅畫像,廳頂呈圓形輻射狀,中央高懸水晶玻璃枝形吊燈。廳中平台上的國王的金鏤御座上,三十三歲的國王巴里斯威比爾比克拉姆沙阿閉著眼楮,一言不發。

    國王的寶座柱腳由獅、象雕飾重疊組成,罩有金頂華蓋,十分威嚴。寶座兩旁一般有一為王儲和王儲繼承人而設的較小御座,昌德拉沙姆謝爾拉納就坐在寶座較小的御座上。

    昌德拉沙姆謝爾拉納從小御座上站起,握緊拳頭,說︰“現在,中國的軍隊,就快到逼近首都,為了國家,我們必須和英國人並肩而戰!”

    下面的群臣竊竊私語,都望著傀儡國王巴里斯威比爾比克拉姆沙阿,國王靠在椅子,假裝睡著了。

    尼泊爾首相昌德拉沙姆謝爾拉納見國王巴里斯威比爾比克拉姆沙阿不說話,十分生氣,當著群臣的面,指著牆上掛著的沙阿王朝歷代君主巨幅畫像斥責他︰“王上,你倒是說句話呀,大敵當前,我們歷代先王,可沒有像你這麼不出聲的。”

    尼泊爾國王巴里斯威比爾比克拉姆沙阿這才睜開了眼楮,小聲對昌德拉說道︰“國家大事,一向是首相作主。你說戰,就戰吧。英國人支持我們,還怕什麼?”

    這時,國王的哥哥、尼泊爾的親王巴里斯威克里比克拉姆沙阿站出來,表示反對,說︰“王上,首相大人,萬萬戰不得,中國人一向不好惹。歷史上,我朝鼎盛時期,佔領北印度大片土地,卻無法向北往西藏前進一步。大部分時間,我們由藏人統治或向中原稱臣。連清朝的政府軍都能輕易攻佔首都加德滿都,屠城三日。我听說英國人在西藏、不丹、錫金都大敗。這次如果我們再站在英國人一邊,恐怕有滅族之禍!”

    此話一出,群臣中有幾個膽大的開始附議,首相昌德拉歷來親英,聞此大怒,指著親王巴里斯威克里比克拉姆沙阿罵道︰“我們現在有廓爾喀軍人,怕什麼?大敵當前,你竟然敢長他人威風,來人,拖出去!”

    這時,門外走進兩個廓爾喀軍人,他們個頭不高,卻很健碩,人手一把的廓爾喀軍刀,硬是把尼泊爾親王拖出了大殿,群臣們馬上停止了議論,傀儡國王也不說話了!

    首相昌德拉在尼泊爾施行軍政,主要就是依仗這些廓爾喀軍人,連國王都不怕!

    廓爾喀是尼泊爾中西部的一個縣,這里也是沙阿王朝的誕生地。廓爾喀軍人最早指來自該地區的尼泊爾士兵,他們身材短小,但驍勇過人、能征善戰。他們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怕死,當地流傳一位英軍元帥對廓爾喀雇軍人的評價︰“如果一個人說不怕死,他要麼在撒謊。要麼是廓爾喀軍人。”

    在18世紀末起,英國將殖民戰爭逐漸從印度推到內陸小國尼泊爾。1813至1815年,3萬裝備了大炮洋槍的英印軍隊,與12萬完全沒有現代武器的廓爾喀軍人進行了長達兩年血戰,竟然沒能完全征服他們,可見其戰斗力。

    由于廓爾喀軍人的勇猛善戰,尼泊爾免于淪為英國殖民地。一位參加過廓爾喀戰爭的英軍士兵在日記中寫道︰“我此生從未見過如此鎮定和勇敢的對手,他們從不逃跑,從不畏懼死亡,即便他們戰友的尸體已在身邊堆積如山。”

    不過。最終尼泊爾政府屈辱求和,英國和尼泊爾雙方簽訂了《塞格里條約》,尼泊爾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國土。戲劇性的一幕是,被廓爾喀軍人折服的英國政府在《塞格里條約》中明確要求︰尼泊爾政府提供廓爾喀青年為英軍服務。

    1885年,第一批廓爾喀軍人奔赴印度。成為英屬印軍的一部分,到1908年,英國訓練的廓爾喀雇佣軍有3個廓爾喀步槍營,大約600人,是廓爾喀軍人中的精華。在喜馬拉雅山西部的山麓丘陵上,每年都會有一幕奇特的景象正在水流湍急的喀利根德格河附近上演︰大約上萬名17歲到22歲的尼泊爾男子渾身脫得只剩下內褲,排著隊接受體格檢查。然後經歷持續3個月的“淘汰賽”,最後被選中加入英國的廓爾喀雇佣軍。

    這支平均身高只有一米六的廓爾喀雇佣軍深得英國王室的厚愛,經常參加他們的閱兵式和紀念活動。英軍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廓爾喀營,還有一根引以為豪的兩米長銅制“女王杖”。它是1863年英國女王授予該營的,以代替戰斗英雄獎章。

    而尼泊爾王國自身培養的廓爾喀軍人大概為一萬名,主要歸首相昌德拉指揮。這些廓爾喀軍一般穿著標準的英國陸軍制服。配掛的綠色帆布帶則用于攜帶著名的庫克利彎刀。

    庫克利軍刀的出名來自于它的使用者,只相信“戰斗”和“戰死”兩個詞的廓爾喀雇佣兵。尼泊爾境內80%是山區,廓爾喀人自幼在坎坷的山路上行走,練就了一雙“鐵腳板”。他們性格強悍,身體健壯。待別善于山地戰和近戰。他們特別喜歡佩戴“庫克利彎刀”,這種彎刀鋒利無比。據說這種彎刀一經拔出就必須見血。尼泊爾一般成年男子能一刀將水牛的頭斬下。如果一刀斬不下牛頭,就不能被人看作是男子漢。此刀本用于割草、開路和護身,後來引入軍中,便成了隨身必備的武器。

    古廓爾喀軍刀一般長73,刃長55,刀背寬1,純手工制作,厚真皮質包刀鞘,獸角質骨刀柄,刀把、刀身、刀背、刀鞘均有尼泊爾當地民族花紋,整刀握在手中十分有重量感。刀身雖厚重,但刃口卻很鋒利,劃手可破,易舞動,一砍就是一大片肉。由于廓爾喀人一向以勇猛著稱,再加上他們使用的闊頭彎刀——這種彎刀能一下子砍下一顆人頭,因此,他們周圍常常籠罩著一種特別的氣氛。他們的信條,也對這種恐怖氛圍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要麼戰斗,要麼去死!”

    所以昌德拉很自信,即使英軍潰逃了,他也認為自己的一萬名廓爾喀軍人能抵擋蔡鍔的大軍,他極力聯合英國抵御中國!

    “給尼泊爾人一個血的教訓!”蔡鍔指揮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距加德滿都3公里得帕坦,這里又名“勒利德布爾”,是尼泊爾第二大城,和首都加德滿都隔著巴格馬蒂河相望。

    蔡鍔的大軍其實一進入尼泊爾山區,就受到了廓爾喀軍的攻擊,廓爾喀人利用復雜的地勢來偷襲,中國的軍隊在剛開始也損失了不少人,不過蔡鍔很快摸清了這些廓爾喀軍的底細,下令遠程射擊。

    “廓爾喀軍雖然勇猛,但是他們的武器太落後了,基本上都是一些燧發槍,只有少部分的來復槍和老掉牙的大炮,是紙老虎!”蔡鍔命令中國的軍隊迅速出擊!

    很快,這些紙老虎就被中國的軍隊擊潰,損失了四千多人。其他人都撤回去保衛首都了。

    中國的軍隊一個星期後就攻到了帕坦!

    帕坦,是15世紀末尼泊爾馬拉王朝的三個小國之一的帕坦王國的首都,時間長達270年。

    蔡鍔站在帕坦杜巴廣場邊的一間高樓里,眼前的景象讓他一下子仿佛回到了中古世紀,帕坦杜巴廣場呈長方形。布局規則緊湊,東邊是古老的皇宮,塔蕾珠女神廟、金廟,西邊則是造型各異的廟宇,最為著名的是黑天神廟、黑天寺、哈里桑卡神廟、毗濕奴神廟等,都是印度教廟宇。蒼穹下,一座座優雅的紅色廟宇,錯落有致地散落在廣場上,華美的鎦金頂在陽光下熠熠閃光,連空氣中都彌漫著古色古香的味道。一群白色的鴿子,在廟宇上方盤旋,最終落在屋頂上,勾角重檐下,風鈴叮當作響。山區晨霧很濃。狹窄的街巷里,漫無目的游蕩著神牛和流浪狗,那些早起汲水的婦女依然如舊。如果不是看到巴格馬蒂河對面,很多廓爾喀兵背著槍放哨,他也許會忘了還有戰爭。

    葉孟新兄弟倆人站在蔡鍔的身後。葉孟新一臉佩服問蔡鍔︰“將軍,人們都說廓爾喀軍人勇猛,中國的軍隊為什麼一點都不害怕呢?”

    “怕?你就先輸了。”蔡鍔哈哈大笑。說︰“永遠不要被傳說所迷惑,你就會成為傳說。歷史上,尼泊爾人凡是和中原交手,都以失敗告終一樣,所以其實廓爾喀人最怕的就是中國的軍隊!中國的軍人,只要有好的將領,就所向無敵!”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龍騰1856》,方便以後閱讀龍騰1856第160章 傀儡國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龍騰1856第160章 傀儡國王並對龍騰1856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