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維新變法,比歷史上早了很多,也激進了很多,因為吳國崛起的刺激。光緒皇帝想借此變法來實現自己親政的大夢,借機奪權,很快頒布了“詔定國是”,這一次變法的主角是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大臣、戶部尚書翁同 、工部主事康有為、刑部主事楊深秀、內閣中書楊銳、刑部主事劉光第,康有為的弟弟康廣仁也從廣東南海趕來京城幫忙。
剛開始兩個月,光緒皇帝頒布了雪花般多的新令,讓各省修鐵路,辦洋務,試探慈禧太後的態度,只是小打小鬧,這些舉措在慈禧太後的可接受範圍之內。
那一年七月十四日,光緒皇帝試著扔了一顆手榴彈︰他開始改革官制,裁撤了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大理寺等六個閑散衙門,相當于一下子撤掉了六個中央直屬機關,改革力度空前,慈禧太後依然沒有吭聲,在頤和園里悠閑地看昆明湖的日出日落,帝黨歡呼雀躍。
這時,六部九卿的守舊官員坐不住了,因為有謠言,下一步光緒皇帝和翁同 、康有為他們就要裁撤六部九卿,設立鬼子衙門。整個京師惶恐,守舊的老臣排著隊到頤和園找慈禧太後告狀,說現在朝中只有一個臣子能承皇上的意,那就是翁同 。
慈禧太後安慰群臣說︰“你們暫且回去,哀家馬上下一道懿旨,收回二品以上大臣的任命和裁撤權,這樣你們這些朝中大員就可安心回家睡覺了。”
慈禧太後沒想到,她的懿旨剛發,五天後,光緒皇帝和翁同 就給她扔了一顆炸彈!七月十九日,光緒皇帝未請示慈禧太後,就下了聖旨,罷免了禮部尚書懷塔布、許應 等六名高官,理由是他們不執行皇帝的維新旨意。
這六名高官都是一二品大員,光緒皇帝這麼做,是翁同 和康有為的主意,殺一儆百,一下子罷免六位高官,多威風,皇帝的威嚴馬上就會被樹起!而且這樣一來,慈禧太後那道要求二品以上官員由她處理的懿旨就成了一紙空文,相當于給了慈禧太後一耳光。
慈禧太後不愧是搞政變出身的,她這時竟然還不還手,若無其事在頤和園吃齋念佛,面對那些找她哭訴的大臣,也令其“暫且忍耐”!
翁同 和康有為一看,這老太後不敢吭聲,肯定是被我們變法的氣勢嚇倒了,現在全國上下,無不為我們的變法維新叫好,光緒皇帝學英語的新聞,還登上《紐約時報》的頭版頭條,泰西各國公使也積極支持光緒皇帝變法。他們一鼓作氣,給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後黨”扔了一顆“原子彈”︰開始朝李鴻章下手了!
搞倒李鴻章,翁同 等這一天,已經等了二十年,想得都快瘋了!
七月二十二日,光緒皇帝在翁同 的大力慫恿下,下詔免了李鴻章總理衙門總署大臣之職。
翁同 的想法,是先免了鴻章總理衙門總署大臣之職,如果慈禧太後不吭聲,他就接著慫恿光緒皇帝去掉李鴻章北洋通商大臣之職,如果慈禧太後依然不說話,就建議光緒皇帝去掉李鴻章直隸總督和大學士的職務,讓李鴻章告老還鄉!
不過,這一切,只是翁同 做的春秋大夢而已,正如他和康有為“變法三年讓中國自立富強”的烏托邦之夢一樣!
變法維新動到李鴻章頭上,已經觸及了慈禧太後忍無可忍的底線,老太太開始發飆了,一天連發三道懿旨反擊,第一道︰翁同 開缺回籍,永不敘用!第二道︰把榮祿從西安調回京城,任九門提督和步軍統領,兼管禁軍!第三道︰把李鴻章的北洋新軍調回天津衛,九月親自去閱操!
慈禧太後發布懿旨,搞的是突然襲擊,光緒皇帝措手不及,完全沒有心理準備。dudu1;
第一道懿旨送到時,正是翁同 六十二歲的壽辰,光緒皇帝正在養心殿的大殿給老師過生日,現在翁同 權勢正盛,文武百官大半來捧場,翁同 也因為革去了李鴻章的總署衙門大臣一職心情大好,“終于出了心中一口惡氣”。朝中那些善于阿諛奉承的人趁機大貶李鴻章,馬屁拍得翁同 得意忘形,他正準備給大家分壽面,李蓮英帶兩個太監闖入大殿,說︰“老佛爺懿旨到,翁同 接旨!”
以前慈禧太後每年都會給翁同 送壽禮,翁同 剛開始以為李蓮英今日來也是例行公事,趕忙笑臉相迎,“啪啪”一甩官袖,下跪接旨。
李蓮英高聲宣布慈禧太後的旨意︰“翁同 身為帝師,本應鞠躬盡瘁,輔佐幼君。不想妖言惑眾,擾亂朝綱,著即日起,逐出毓秀宮,開缺回鄉,永不敘用!”
翁同 听到“永不敘用”這四個字,如五雷轟頂,上次餓死幾百萬災民,慈禧太後也只是讓他回家反省三年,這次是永不敘用,他知道自己的前途毀了。
殿里的大臣們听到“永不敘用”,紛紛搖頭,茶水涼了,當即走了一半。
光緒皇帝懵了,問李蓮英︰“你是不是念錯字了?朕要去面見親爸爸。”
“回皇上,老奴眼拙,不多,這幾個字還是認得的。”李蓮英陰陽怪氣地答道︰“老佛爺還說了,她這幾日不想見皇上。”
然後,李蓮英命太監上前摘了翁同 頂戴花翎,脫了他的官服,道︰“翁大人,你還是快走吧。老佛爺懿旨,讓你馬上回鄉,如果晚了,老佛爺改變主意,你想走也走不了!”
這話意思再明白不過,如果慈禧改變主意,翁同 就得人頭落地。翁同 一口壽面都沒吃,就失魂落魄地出了宮門,邁出午門時,還差一點被門檻絆倒。到了宮外,光緒皇帝拉著翁同 的手告別,卻不知說什麼好。翁同 說︰“皇上快回去吧,別著涼,保重龍體。”
說完,翁同 弓著背,走出了這呆了幾十年的紫禁城。他知道,這一走。就再也回不來了!翁同 抬頭望了一眼無垠的天空。那里白雲蒼狗,催人淚下!
西安將軍榮祿接到慈禧太後的懿旨,馬不停蹄趕回京城,接管了九門提督的三萬兵馬,還有六萬禁軍,然後宣布京師戒嚴。封鎖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北京城內此時已殺氣騰騰,到處是背著洋槍巡邏的兵勇。
時機差不多了,慈禧太後把光緒叫到頤和園訓斥。
那日風和日麗。慈禧太後把慶親王奕�P約耙話 鄣徹歉紗蟪記氳獎閼 睿 謐約旱淖 吧柚昧酥蔥屑曳 鬧裾取 br />
光緒皇帝到後,給慈禧太後跪著請安,慈禧太後沒有叫他起來,而是黑著臉問︰“皇上知何為天下?”dudu2;
光緒皇帝一愣,正在揣度慈禧太後這麼問是什麼意思,難道她想考考我對于新政的理解,正準備回答,慈禧太和厲聲呵斥道︰“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何敢任意妄為!諸臣者,皆哀家多年歷選,汝何敢說不用就不用?康有為之法,能勝祖宗之法?康有為之才,能勝哀家所選之人?汝何至昏聵愚蠢至此!”
光緒皇帝本想爭辯幾句,突然抬頭看到慈禧太後坐前設置的執行家法的竹杖,想起小時候被打的情形,心有余悸,戰栗不已,不知道怎麼回答。
罵完光緒皇帝,慈禧太後把犀利的目光投向諸帝黨大臣,厲聲喝道︰“汝等還不跪下?皇帝年少無知,汝等也吃了幾十年的白飯嗎?汝等真以為哀家會坐視不管,听皇上亡國敗家嗎?皇上乃是我立,他若亡國,汝等拿朝廷俸祿不力諍,哀家養你們這群尸位素餐的人干嘛?”
帝黨群臣見頤和園內的守衛已經全部換成拿洋槍的兵勇,趕緊跪下請罪,大半大臣還當場辭職自保,慈禧太後全部恩準。
去了翁同 ,光緒皇帝等于斷了兩條腿,新法寸步難行,這次又失去了大半大臣,光緒皇帝身邊只剩下工部主事康有為、刑部主事楊深秀、內閣中書楊銳、刑部主事劉光第等人,他自己也感覺大事不妙,誠惶誠恐。
心急之余,光緒皇帝咬破手指,給內閣中書楊銳下了一道密詔:“朕惟時局艱難,非變法不能救中國,非換舊臣不足以變法,然今日太後深不以為然,觸怒太後,今朕位不保,汝楊銳、康有為、楊深秀、劉光第等,可妥速密籌,設法救朕,特諭!”
康有為等幾人接到密詔,看到光緒皇帝說“朕位不保”,十分震驚,幾個書生亂了分寸,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這時康有為想起了李鴻章,一廂情願地說:“事出危急,如今我等須拿血詔,引兵入京勤王,環視域內,只有李鴻章的新兵近在眼前,而且可用。”
劉光第表示懷疑,說︰“李鴻章是後黨,皇上前些日子罷免了李鴻章的總署衙門大臣之職,他能為皇上效力嗎?”
康有為異想天開地說︰“李鴻章不還給我們送過銀子麼?這說明他是支持變法的。此一時彼一時也,今天我等有皇帝的血詔,李鴻章進京勤王乃是身為忠臣天經地義的事,你有更好的辦法嗎?我們不如建議皇上馬上接見李鴻章,給予厚賞,拉攏他,正因為他是慈禧太後的人,太後也不會警覺,只要他肯出兵,我們的大事可成。”
于是楊銳興沖沖地帶著康有位這個勤王的主意去回復光緒皇帝。
兩天後,李鴻章剛回到天津官邸,就收到了光緒皇帝的急詔,讓他進京面聖。
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當時在他的身邊,
一看這聖旨是明詔,對李鴻章道︰“父親,康有為這幾人真是愚蠢透頂,這時明詔你這樣握有兵權的將領進京,太後和榮祿必然會有所警覺。他們是推你入火坑啊。我們萬萬不可去。”
李鴻章道︰“現在皇上畢竟還在位,如若不去見他,豈不是抗旨不尊?”dudu3;
李經方道︰“帝黨正是想拉你去趟這渾水呀!你若去了,就進退維谷,不救皇上,會落個千古罵名,進京勤王,更是以卵擊石,听說榮祿不僅戒嚴了京城,還將天津到北京的鐵路也控制了,在沿路布置了重兵。父親可有兩全之策?”
李鴻章想了想,便說︰“你代為父去見一個老朋友吧,或許他能幫上忙。”
李經方問︰“誰?”
李鴻章說︰“英國新任駐華大使朱爾典。”
李經方問道︰“找朱爾典能幫什麼忙嗎?”
李鴻章說︰“過幾日有四艘英國的軍艦要到天津港訪問,你去和他交涉,請朱爾典發電報給總理衙門,裝作干涉中國內政的姿態,同時讓英艦在大沽口附近游弋,不要靠岸。這樣為父就可以英艦來犯為名,坐鎮天津。太後也不希望看到我此時入京,必然應允。”
李鴻章沒有奉詔進京,康有為頓感不妙,趕緊離開京城,溜到上海。
而慈禧太後很快就朝剩下的幾人下手了,刑部主事楊深秀、內閣中書楊銳、刑部主事劉光第,還有康有為的弟弟康廣仁,相繼被捕,被押赴菜市口的刑場砍頭。這時,他們才意識到,對中國的老百姓來說,變不變法跟他們關系不大。這四位一心為民的熱血男兒,在臨死前並沒有受到老百姓英雄般的歡呼,他們坐在囚車里,頭上套著沉重的枷鎖,見到的,是一張張麻木的臉,還有扔過來爛菜葉子,白菜梆子,臭雞蛋,還有兩個病癆咳嗽著,拿著雪白的饅頭,在等著他們的人頭落地,好拿饅頭沾一些他們的鮮血治病。
臨刑前,劉光第抬起頭,很想喊一句︰“人死不過頭點地,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但一眼,就看到那兩張麻木慘白的臉,和他們手中的饅頭一樣白,終于,他閉上眼楮,什麼也沒說,然後,劊子手熟練舉起大刀,一刀砍下了他的頭顱,滾到了一個黑色柳條筐里,他解脫了,眼楮還是閉著,再也不想看這個骯髒的世界一眼。
在《申報》上看到四位同伴在菜市口被殺的消息,康有為趕緊逃離了上海,連夜坐上了去香港的輪船。
到了香港,康有為馬上向日本駐香港領事上野季三郎尋求政治避難。
上野季三郎電報請示日本首相大畏重信,大畏重信覺得留著康有為,或許將來還能禍亂中國,于是請上野季三郎轉告康有為,他在日本期間將獲得“適當的保護”,康有為于是從香港啟程去了日本,開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此時的光緒皇帝,就真成了孤家寡人,成了慈禧太後的甕中之鱉!
公告︰本站推薦一款免費小說app,告別一切廣告。進入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