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曾紀澤派曾廣孝擺平了朝鮮,這時,統一中國的機會很快也來了,因為康有為康大忽悠來了!
那日,曾紀澤正在吳王府邸休息,詹天佑帶康有為來拜訪,他倆都是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人,地道的老鄉。
康有為和詹天佑交談時,知道吳王曾紀澤思想開放,正準備在吳國推行君主立憲的改革,頒布《憲法》,便興沖沖趕來求拜訪,想推銷一下自己,加入吳王府的幕僚。
曾紀澤這時見日本人已經推行了憲政,吳國這時經過二十年的重商發展,工商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想推行君主立憲。不管好名還是惡名,康有為在歷史上也算是個有名的人物,便接見了他。
吳王曾紀澤在客廳接見了詹天佑和康有為,行完禮,詹天佑給曾紀澤介紹康有為︰“這是詹某的老鄉,五六歲時開始讀四書,到十歲便知曾文公之偉業,而有慷慨遠志矣。他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更難得的是,他廣泛涉獵《海國圖志》、《瀛環志略》,閱大量泰西書籍,志在維新救國,老鄉們稱之為康南海。”
以家鄉名來稱呼一個人名,在這個時代那是表示尊敬的意思,吳王曾紀澤看了一眼“康南海”,他這個時候還很年輕,身材中等,其貌不揚,戴著瓜皮帽,留著一把稀疏的八字胡,穿一身灰色長袍。
康有為給吳王曾紀澤行跪拜禮,坐定之後,便滔滔不絕講起他的變法之道,他的話帶著濃重的粵語口音,說快了曾紀澤都听不太清,為示禮貌,曾紀澤還是讓康有為暢所欲言。
康有為開門見山道︰“吳王,當今中國貧弱,內憂外患,非變法不可救世也!”
吳王曾紀澤點點頭,說:“你說得對,固知法當變,關鍵在如何變。”
康有為說︰“變,在于人而非物也;變,在于心而非在于跡;故變法在于變人、變心。”
康有為在歷史上能忽悠光緒皇帝變法,口才果然不錯,一連串的排比如連珠炮, 里啪啦很容易就把人忽悠進去。
但吳王曾紀澤作為穿越者,畢竟洞察未來大勢,听了康有為的話,淡定地問︰“人心隔肚皮,恐怕沒那麼容易變吧,二百年之法能遽變乎?如果守舊大臣反對當如何?”
康有為面不改色道︰“若守舊大臣反對,殺幾個一品大員,法可變矣。”
吳王曾紀澤一听,這後生好大的口氣,一品大員吳國總共也沒多少,殺哪幾個?他沉默不語。
康有為繼續慷慨陳詞︰“變法三年,吳國可以自立,一反掌間,歐美之新文明皆在我矣。”dudu1;
曾紀澤一听,這牛皮吹得夠大,道︰“孔家儒文化在中國盛行幾千年,豈是反掌之間就能變的?吳國現在雖然商人崛起,但鄉紳也很多,歐美之文明如何落地?難道你殺得盡天下鄉紳嗎?”
康有為對曰:“可以托古改制,在孔學的舊瓶中,裝入民主平等的新酒,打破夷夏之分,實現君主憲政,世界大同。”
吳王曾紀澤听到這,就知道歷史上戊戌變法為什麼會失敗了,中國的悲劇,就出在康有為這種不切實際的文人涉政上,缺少基本的政治常識,托古改制,早在西漢末年,王莽就試驗過了。王莽當了實權皇帝都沒干成的事,光緒皇帝這虛君如何干得成?
曾紀澤耐著性子問康有為︰“你說的大同世界是什麼樣子?”
“大同社會將是無私產、無階級、人人相親、人人平等的人間樂園。”康有為一臉憧憬解釋道︰“在大同社會,沒有貴賤,沒有貧富,沒有家庭,沒有夫婦,男女同居一年就可以換人,沒有司獄,沒有財產,沒有污吏,沒有外交,沒有軍備,沒有戰爭……”
“哼!可以了。”曾紀澤徹底明白了,康有為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天下大同,締造一個烏托邦的世界。人所能想到的好事,康有為都在大同社會里想到了,而人能做的壞事,康有為則統統不考慮。
“世上通往天堂之路,在現實中往往通往地獄”,听康有為解釋完大同世界,曾紀澤知道康有為連憲政是什麼都不知道,憲政民主、君主立憲,他更是不可能懂,于是起身送客,道︰“憲政絕非你想的大同世界,天下怎麼可能實現大同?就像人得病有千萬種,如果都同吃一種藥,你覺得會如何?天下大同,人人去做你這樣慷慨激昂的書生,沒有屠夫,我們哪來肉吃?沒有漁民,我們哪來的魚吃?說句不好听的,沒有倒夜壺的,你家里整天都會臭哄哄的!你說的大同社會,只能是畫餅充饑而已!”
康有為沒想到曾紀澤懂憲政,問道︰“吳王你不是要搞君主立憲麼?”
曾紀澤一想,也罷,不妨給這半吊子的書生上一課,道︰“本王要的君主立憲,跟你說的大同社會絕對不一樣。強國富民之道,乃在于辦洋務強工商之本,練新兵強天下之勢,興教育啟萬民之智,變舊法成天下之治。變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一步步來,不可能速變,日本明治維新,也是過了二十多年才有憲法!中國的農民多,對他們來說,填飽自己和家人的肚子才是最重要的。國民現在百分之十是文盲,我主張的憲政,是要先搞民生,再搞民主,我會先辦洋務,次練新兵,再興教育,最後才逐步變法!”
康有為表示不同意,道︰“辦洋務不過是襲取西人皮毛,補苴罅漏,彌縫蟻穴,根本是‘變事’,非‘變法’可言。單講西國槍炮之勢力,必然失敗。”
吳王曾紀澤反駁康有為說︰“事都變不了,談何變法?太史公兩千多年前就說了,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世界大潮,乃是商業,這天下將來必是商人的天下,必是工業文明的世界。本王如果不建強大的艦隊,日本人早打到南京來了,你還有時間坐在這高談闊論?你須知變法,也須有一定物質作為依托,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口口吃,急于求成,難免噎死!本王建議你看看今天的《申報》,上面有一篇洋人牧師李提摩太的文章,也是講如何強國的,看看你要效仿的洋人,如何建議中國改革。你退下吧,回去好好想一想。”
李提摩太那天在《申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本來是地大物博的國家,資源非常豐富,日貧一日,田畝如故,工程如故,雖有片長薄技,往往嗟謀生之拙,無他,皆由在上者未克舉養民,發展經濟。如何使中國擺脫經濟困境呢?開礦、設廠、修鐵路、辦郵政、開設銀行、改革幣制、墾荒、通商等,而尤其以修鐵路和通商最為重要,最好能廣開海口,遍築鐵路,鐵路馬路通行,則貨物流通,歲省無窮之運費,居者行者,皆獲大益,買者賣者,無一偏枯矣。”
吳王府的僕人給康有為送上這份報紙,康有為看完李提摩太的文章,大怒,拂袖而去,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康某人是不會放棄我的大同夢想的!”
這場面搞得詹天佑極為尷尬,吳王曾紀澤認定歷史上的康大聖人其實就是康大忽悠,也不進行挽留,道︰“恕不遠送!”dudu2;
康有為見吳王曾紀澤不待見他,還是很有骨氣的,一怒之下從南到北,投靠滿清,繼續鼓吹他的變法。
康有為跑到了滿清的京城,忽悠別人去了,他的運氣比較好,通過通過珍妃的表兄介紹,聯系上了帝師翁同 。
翁同 剛才老家回朝,一口氣兼任了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大臣、戶部尚書並會辦軍務,表面上在朝廷上的地位超過了李鴻章。
康有為那天拿著李提摩太的文章,改了一下,投拜貼到翁同 門下。
在文章中,康有為建議滿清中央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削弱督撫的權力,強調將軍務、關稅、考試、幣制、郵政、軍工、鐵路、電報等,合全國之權,收歸朝廷;除開設中國傳統的經學知識外,還開設各種新學,諸如文事、武備、天文、地理、算學、格致、化學、農學、商學、工學、萬國史學、萬國公法,以及各種要學。
翁同 看了康有為的拜帖,大為贊賞,找了時任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劉坤一等重臣聯署此折,上奏光緒皇帝。
這些強國的建議,剛親政的光緒皇帝看後,耳目一新,他太年輕了,夜不能寐,恨不得馬上召見康有為,變法維新。
李鴻章也支持康有為,還到頤和園求見慈禧太後,歷陳變法改革之要義,將此折的內容據實稟告,慈禧太後的思想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保守,不然她不會一直支持李鴻章辦洋務,只要沒有觸及慈禧太後的威權統治,她還是比較樂意支持維新強國的。
慈禧太後听了李鴻章的匯報,尤其對第一條“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削弱督撫的權力”感興趣。不過她想摸清李鴻章的態度,命李蓮英將一位保守大臣彈劾李鴻章的奏章拿給他看,然後說︰“這陣子哀家是听到一些風聲,朝中大臣對維新態度不一,甚至有人到哀家這來進讒言,說李中堂你都快變成‘新黨’了!”
慈禧口中說的“新黨”,即是支持維新強國的大臣,因為大都和光緒皇帝走得近,差不多等同于“帝黨”,李鴻章看了彈劾他的折子,面不改色,道︰“臣主洋務已二十余載,推進緩慢,竊以為變法折子針砭時弊,正中革新之要害。若舊法能富強,中國之強久矣,何待今日?主張變法者即指為新黨,臣無可逃,實是新黨!”
李鴻章如此力挺新黨,實屬罕見,慈禧見李鴻章的話說到這份上,便同意維新。
光緒皇帝得知慈禧的態度,大喜,馬上破例召見了康有為。
康有為也很激動,他一下子飛黃騰達。
光緒帝在頤和園勤政殿召見康有為,任命他為總理衙門章京,準其專折奏事,籌備變法事宜。dudu3;
那天,康有為的虎頭官靴,啪啪踩在養心殿堅硬的玉石路面,跨過蠡斯門,走到第四步,就遠遠看見一座假山,假山下有一方亭,亭中立了一圓形石桌,四張石凳,光緒皇帝神情嚴肅地坐中間。
光緒皇帝就住在這養心殿里,這次召見康有為,因為守舊大臣的阻撓,變成了非正式見面。
亭子里只有光緒皇帝和康有為。
假山上的泉水汩汩流下,“咚咚”落到鵝卵石構築的池中,水清澈得像一面鏡子,光緒皇帝和康有為的影子在水里晃動。
康有為一行完禮,光緒皇帝就迫不及待地問︰“汝有何辦法可以強國?”
對光緒皇帝而言,這個問題,困擾了他整整十年。
從他懂事時起,光緒皇帝就謹記著“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靈位”的大清祖訓,中國大片的大好山河被列強瓜分他卻難以收回,僅沙俄一國,佔中國的國土,就近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相當于現在六分之一個中國;英國佔領緬甸;法國雖然在越南戰敗,但亡我之心不死……大清國的版圖,由大大的“海棠葉”被列強貪婪地啃得體無完膚,而且吳國還自立了,如今沒有一個人像少年光緒皇帝這樣,迫切想要知道強國之策。
但這個問題,實在高度抽象,難以回答。康有為深吸一口氣,他知道,面對這樣一個皇帝,要想回答如何強國這樣高度抽象的問題,絕不能開門見山給他君主立憲,而要講究策略︰光緒皇帝還年少,正處于愛做夢的年紀,要給他一個真實的夢境打動他,也就是說,要給他一個強國之夢,一個君臨天下之夢!
康有為于是直視光緒皇帝的眼楮,沒有回答光緒皇帝的問題,而是面帶喜悅之色︰“臣昨晚做了一個夢。”
光緒皇帝奇怪地問康有位︰“愛卿,是什麼夢?”
康有位看光緒皇帝已經上鉤,便滔滔不絕忽悠起來︰“臣夢見皇上登上泰山之巔,鞭執天下,萬邦來朝,泰西誠服,成為王中之王!臣夢見皇上指揮著千軍萬馬,還有堅船利炮,將祖宗之土,北擴莫斯科,東到東京,西吞歐美!臣夢見皇上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四萬萬國人美其服,甘其食,樂其居,萬世太平由皇上開啟。”
說到最後,康有為自己都兩眼放光,光緒皇帝卻黯然嘆氣,因為在宮里,慈禧西宮里的太監們都不太把他當回事。光緒皇帝于是趕緊問康有為︰“這夢該如何實現?”
時機已到,康有為便跟光緒皇帝講起具體的變法措施,說到最後,好像連自己也信了︰變法三年,他很快就不僅能讓大清國趕上吳國,還能趕超英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