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佷子周放說的真對,你果然是個異人!”已經老到連眉毛都全白的周濟,說話時嘴唇都在顫抖,顫著顫著,他的嘴角就流口水了。
抬起袖子把嘴角的口水都給擦干淨後,周濟雙目放光的對盧羽顫聲說道︰“就憑你這手跟官家相似的字兒,這一次的州試,你肯定榜上有名,若你以十二歲的年紀成為孝廉的話,那我們這些老師,也是與有榮焉的呀!”
周濟口中所提的孝廉,也就是宋朝百姓對舉人的“尊稱”,在科舉取仕這套制度誕生之前,孝廉是做官的起步,也就是預備官員,所謂的孝廉,顧名思義,就是又孝順又清廉之人,宋朝之前的很多大人物都是孝廉出身,比如︰曹操……
然而,自從科舉取仕制度誕生之後,孝廉這個預備官員的“官階”,就退出歷史舞台了,但是,為了緬懷過去,也為了說明自己不忘本,宋朝的文人,喜歡稱舉人為孝廉,畢竟,成了舉人,也就有了做官的資格了,只不過做不了大官,那舉人的“職稱”,其實跟孝廉一樣,都屬于預備官員的範疇。
“嗯……”听完周濟對盧羽的肯定後,李 和李符,非常贊同的輕哼了一聲,他們倆在輕哼時,其注視著盧羽的兩對眼楮中,閃動著與周濟情緒相同的激動目光,顯然,他們這二位李氏叔佷也認為,就憑這手跟當今聖上相差不大,足以以假亂真的“瘦金體”字體,盧羽州試進學,那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
之所以周濟和那二李這麼看重盧羽的這手字兒,覺得只憑字兒,盧羽就能進學,是因為,他們都明白,當今聖上好大喜功,自我感覺良好,聖上對他自己所創的“瘦金體”字法尤其看重,誰都明白,當今聖上覺得,就憑自己對書法的創新,自己與前代書家相比,也不逞多讓,自己就是當代的“書聖”王羲之。
因此,當今聖上很喜歡寫字兒像自己的官員,畢竟,哪位官員寫字兒像自己,那就是承認自己的字兒好,自己能不喜歡他嗎……
于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歷次州試與省試中,寫字兒像宋徽宗的,錄取的概率都要遠大于那些走行書和楷書路子的考生,而盧羽寫字兒像極了皇帝的手書,皇帝肯定喜歡他,而考官們肯定也明白,只要自己送盧羽“上位”,討得皇帝,那自己升官發財的機會,就不遠了……
與那三位老師過于激動的態度不同,身為盧羽啟蒙恩師的張全知,鑒于自己與盧羽之間的“親密”關系,他並沒有跟著那仨貨一起開口稱贊,因為,張全知清楚,自己是盧羽的授業恩師,盧羽的學識來自自己的教授,別人稱贊盧羽的學識,就是稱贊自己,自己可不能也跟著夸,自己要真那樣做的話,就是自賣自夸、往自己臉上貼金了。
雖然嘴上沒說什麼,但是,張全知看向盧羽的淚光閃閃的眼神中,飽含著欣慰的情緒,顯然,他心里高興壞了,畢竟,這次,自己的“好學生”盧羽,給自己長臉了,而且,是長大臉了。
此刻,在場眾人中,還有比那四位老師的情緒更要“過激的”人,他們就是還在考試中的縣學學生們。
剛剛,縣學學生們可是實打實的從“四大天王”那兒听到,他們是怎麼稱贊盧羽的,那真是不遺余力的交口稱贊呀,對于這群幾乎從來沒有從老師們的口中听到過任何好話的學生們來講,能同時被四位老師夸獎,那簡直就是奇跡,而能實現這奇跡的盧羽,絕對就是逆天般的存在。
這一瞬間,每一位縣學學生都明白了,這位名字叫做盧羽的,一身廉價儒服的高個子新生,絕不是個新來的“菜鳥”,他是來“覓食”的“老鷹”,其實力深不可測,按著周老師的說法,他深得蜀地才子第一人周放的推崇,他很可能就是第二個周放。
他們更明白的是,僅憑那盧羽只用了半個時辰,就把老師布置的四道難題給解決的這種本事,就是自己望塵莫及的實力了,此人……
用眼角的余光,掃到同學們那懟向自己的一道道“驚駭的”目光後,盧羽瞬間明白,這次,一時不慎的自己,做的是真有點兒過了,自己是徹底“嚇”到他們了,這可不利于自己在縣學里混日子呀……
不過,盧羽也清楚,自己那“一時不慎”,也是沒辦法的事兒,這是客觀因素決定的,不是自己主觀能控制的了的,誰讓縣學考試用的那書案那麼矮,用著那麼難受呢,要不是它矮到把自己弄到生不如死的程度,自己那超凡“手速”,也不會就這麼被完完全全的露出來,天意如此,自己也無力阻擋呀……
默默在心中嘆了口氣後,表面上顯的很平靜的盧羽,心里不禁感慨道︰看來,我這次是要“一鳴驚人”了,就是不知,我這“一鳴驚人”後,會給我帶來怎樣的“後果”呢,未來,我的命運,是往好的方向走,還是……
之所以盧羽對自己的未來有這重重的糾結,是因為,他清楚,鋒芒畢露這種事兒,一方面會讓自己出名,對自己的仕途很有幫助,另一方面,這會讓一些心胸狹窄之人,嫉妒自己,而人一旦起了嫉妒心,那他什麼事兒都會做出來的,自己不得不多加小心吶……
在反復夸獎了幾遍盧羽的“書法”後,夸到口干舌燥的李 ,在抿了口溫茶後,開始默讀盧羽卷子上的文章,他首先看的,是盧羽的第四份卷子,也就是科舉考試中最重要的那份卷子——策。
“哦……”卷上文章只讀到一半兒時,李 就把卷子給放下了,並抬眼直視著盧羽的雙目,視線中全是“驚喜”的目光。
在習慣性的抬起右手食指,“叩,叩,叩……”的輕敲了幾下身前書案的案面後,嘴唇上未干的茶水還在反射著夕陽余光的李 ,沉聲問盧羽道︰“你所寫這篇對抗吐蕃國和西夏國的對策,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