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涇河王色心遭戮白居易無意開山
修好行善勸世人,安分守己莫欺心。
福禍業報終不爽,萬物難避因果輪。
上回說到鎮元大仙前往龍門山,卻遇到天將戍守,不得方便,卻機緣巧合救下了一個穿山甲,道出了出身原委。曾是落魄的龍族,受司雨大龍神涇河龍王連累而已。原來是王母宮中一女婢因思凡下界,巧遇人間男子周郎,心生愛慕,與其私定終生。今日又借陰雨下界,與周郎私會。那龍王行雨時,只有風神、雷公、雲童、電母,俱是道家先賢,因此不得玉帝倚重。那四人在天宮各有職分,唯有行雨時方受司雨大龍神調遣,均與大龍神交情深厚。天庭有令,陰雨之際,雷公可代伐妖孽,因此未免誤傷,眾神在雷雨時分均不出行。故那婢女下界時,天庭竟無人發覺。
那涇河龍王見婢女天姿國色,頓起色心。待婢女與周郎私會之後,相約十日後再見,正欲返回天宮,被涇河龍王喝住︰“仙子住了!”那婢女先是一驚,見眼前之人,錦衣玉袍,面上透出幾分清氣,知是仙班人物,噗通跪倒,請求放過。涇河龍王正色道︰“你乃天庭仙子,竟敢思凡下界,按天廷律制,當削你三光,永墜阿鼻地獄!”嚇得婢女不知所措,只是一味求饒。
涇河龍王道︰“速與我趕赴天宮,交由內府處置。”那婢女嚎啕大哭,稱︰“仙長饒命,奴為初犯,倘若承蒙仙長赦免,願為牛馬報答。”那涇河龍王悅色道︰“念你初犯,此事還可從長計議。不過天庭內府已派下兵丁,尋你回去,自然家法處置。既然你我相遇,也算有緣,我就救人救到底,你先與我回了府邸,觀你是否有悔改之心。待我向玉帝求請寬恕你之後,你再回天宮不遲。”婢女無計,只得相隨。那風雲雷電四神看在眼里,已心明幾分,但礙于情面,平日又多得涇河龍王好處,也願成其美事,雷雨過後各自散去。
且說那婢女到龍宮之後,寢食難安,涇河龍王反倒不提回天宮之事,每日好酒好飯招待,噓寒問暖,甚是殷勤。數日後,涇河龍王告知婢女,到底畏懼天宮問責,還是要將其押赴天宮。那婢女甚為驚恐,百般哀求。涇河龍王道︰“只怕你在我這水府之中,為我添來無妄之災。”那婢女道︰“不如放奴潛走,即便被天宮緝拿,永不提大王之事。”涇河龍王假意道︰“說來倒也未嘗不可,不過此時天宮正在尋你,你要你一出龍宮,就將會被拿去,到時我這包藏欽犯之罪,恐怕難免剮龍台上一刀。”婢女更為恐慌,涇河龍王道︰“如今只有一計,我娶你為妾,你發誓永不出龍宮,倒可保你周全。”那婢女一面恐懼天庭法度,一面感念涇河龍王悉心照顧,另見涇河龍王家資無計,因此勉強答應。涇河龍王心中暗喜,當即圓了周公之禮。
一晃月余,不想那婢女始終思念周郎,記得周郎曾言,甚喜紅色鯉魚,于是偷偷幻化成紅鯉,潛出龍宮,在河邊游動,尋覓周郎。不想周郎與婢女散後,不見復來,相思病發,水米不進數日後,竟然一命嗚呼。
過了數月,王母察覺,便問諸宮人,卻無人知曉婢女去處。那風、雲、雷、電四神怕引火燒身,也都裝聾作啞。王母無奈,召來元光神,方知道婢女思凡下界,現在涇河龍宮。如此變故,令王母始料未及。雖說龍王品階低下,但仍為世襲罔替,有大禹王金書丹卷冊封,因此要問龍王之罪,必要稟報玉皇大帝。
玉皇聞此大為震怒,幾次派下內府天兵,均不見那婢女從龍宮走出,那些天兵早收了涇河龍王頗多好處,也不肯進入龍宮搜查,只是回報天庭涇河水府之內,並不見婢女身影。玉帝自然不信,于是太白金星下界私訪,因此才有《西游記》中“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一節。
涇河龍王被斬之後,行雲布雨之職交由水部掌管,風伯、雷公、雲童、電母四神遭連坐,流放人間苦行,另有他神接管風雨雷電司職。不想五湖龍王與涇河龍王乃是一脈,見兄弟慘死,紛紛怨望唐太宗許救反誅之過,聯手在人間興風作浪,後被天庭zh f ,羈押在泰山之下。但龍族一脈已是元氣大傷,內河水域均由天庭派駐河神執掌,四海龍王與涇河龍王乃是遠親,內河龍族發難時不敢妄動,才免于一死,不過地位也日漸衰落,後世百姓求雨亦多不拜龍王。雖然司雨之職不再由龍王擔當,但畢竟數萬年積攢,四海龍王個個家資深厚。古語有雲“財是下山猛虎”,正是因此,使得三界之內覬覦者甚多,時來卡要,更引得北海龍王家破人亡。因此後世富者,縱有錢財,亦要裝窮,為藏富也,此乃後話。
那鎮元大仙不想這龍族一脈竟然還有此等曲折,眼見著穿山甲可憐,頓生憐憫之心,道︰“我那五莊觀倒是缺少個掃地的童子,不知你可願往?”那龍鯉听得,連忙磕頭,連稱“願往”,道︰“小人嚴慈常于教導弟子,‘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因此小人十分清潔。這掃地清潔之事,小人手到拈來。”復又問道︰“莫非上仙便是地仙之祖鎮元大仙?”那鎮元子笑道︰“正是。”那龍鯉連忙磕頭,道︰“弟子有眼無珠,不識得大仙真容!”鎮元大仙問道︰“龍鯉,你有何本領?”那龍鯉道︰“弟子雖然目盲耳背,但嗅覺靈敏,能辨識土中之物,掘而取之,絕無差錯。弟子身負堅甲,亦守亦攻,可令天敵退卻。且弟子還能吞食山石……”听到此,大仙猛然心頭一計,問道︰“你畏懼何敵?”那龍鯉言道︰“弟子周身覆蓋甲冑,天敵無奈于我。不過數百年前天庭派兵圍剿我洞庭龍族時,弟子敵不過,縮成一團,使天兵無奈,最後竟請下瘟神,才將弟子收伏。幸得天庭老君說情,才免了我等五服外之人。”鎮元大仙道︰“你入我宮門之前,還要一樁事要你去辦,只是有些凶險,不知你可願往?”那龍鯉道︰“但凡仙師所遣,弟子均願往。”鎮元大仙道︰“這龍門山之中,鎖了我的幾位故人,我要你掘進洞去,讓眾人進入這漁鼓之中,你將他們帶了出來,你可願意?”那龍鯉道︰“此事甚易,弟子必不辱命。”那大仙從袖中拿出一個漁鼓,將龍鯉脊背割開,將漁鼓放入龍鯉脊背之上,只待那一眾佛祖進得漁鼓,便能帶出,道︰“此事關系重大,切不可令天兵發覺,否則粉身碎骨。”那龍鯉言道︰“弟子謹記。”鎮元大仙乃帶著龍鯉向外行了三十里,方才令其掘洞進去,一旦救了眾人,必燃信符,由原路返回,到時大仙便在洞口接應。
那大仙唯恐天兵發覺,乃來到山寨,那群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