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67之記憶中的葬禮
眾所皆知葬禮都是充滿著肅穆、悲傷的氣息的,是對死者做最後的吊唁與緬懷。由于人口越來越多的原因,現如今,社會越來越嚴明,社會上已經不準再土葬了,都是死後往火葬場送,在黃金他的家鄉當中,很多人死後都是直接的弄出去偷葬,因此很少再在他的家鄉看到舉行葬禮所應該有的那些場面了,在記憶當中,葬禮也是他童年當中的回憶,那是對先輩做最後的緬懷,可社會越來越發展的緣故,這些禮儀卻逐漸的在減少甚至于消失,黃金也不知道這樣是好是壞?從文化方面來講應該是弊處吧,社會的發展逐漸的將這種文化吞噬掉,再過幾十年應該沒有人再看到這樣的場面了吧,下面我們去談談黃金記憶當中的葬禮。
關于葬禮少不了的角色就是“西公仔”(法師的稱呼)了、嗩吶隊,西樂隊、哭靈婦女幫、還有是前來為死者送行的親戚朋友,哭靈婦女幫的哭聲,號叫的嗩吶聲,加上涂滿油漆的棺材和死者安詳的遺像的畫面,還有的是在這一天人們會穿不一樣的衣服,三代的穿白色衣服,四代的穿hu ng s 衣服,五代的(很少有五代的都是四代居多)穿紅色衣服,所有的這些使得氣氛變得無比沉重和悲傷,在黃金看來,很多人會去同情死去的人沒有盼上好生活就這樣撒手人寰的場景。
在黃金的記憶當中他曾經去幫過兒時玩伴他的死去的奶奶拿過“燈籠彩旗”因此他對葬禮的一切都記憶猶新,那個時候和拿彩旗的同伴坐在一旁觀看著葬禮的一切一切,經常會听到哭靈的婦女幫放聲大哭的場面,往往這些都是死者最為親近的女士,在那里“西公仔”會念著一些經文,說是替死者超度的,每逢“西公仔”一念完一句旁邊的嗩吶就會跟著吹起來,聲音很是悲愴,把听者帶向了極悲的境界,因此很多在旁邊听著看著的親戚朋友都會去同情死者過早的死去,角落里還有一些老一輩的婦女在那惋惜著,同情著呢,還有“西公仔”最後會念一些親戚朋友的名字前來跪拜,還有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們就會去聚餐然後就是送死者入土為安,在送行的一段路上會有西樂隊吹奏歌曲,什麼《為了誰》、《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等等,雖然覺得這些歌情調不合,但想到是為死者送行也就覺得沒什麼不可以的了,只要是死者能走的安心也就不再追究了,送行的路上有一輛單車用來盛放鞭炮的,走在前面,然後就是“燈籠彩旗了”,再者是禮樂隊,還有死者遺像、棺材,送行的親戚朋友等等,大概走了四十分鐘,親戚朋友們就可以先回去了,這就是一段長長的葬禮隊伍,是對死者的緬懷,可如今已經漸漸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社會的高速發展。
還有曾經目睹爺爺和外祖母逝去的經過,更加深了對生命的敬畏感。願死者安息,生者堅強,不管人生有多大的磨難都要堅強的活著,活著就有可能。
後來黃金有事回到了家鄉,他再也看不到棺材鋪了,听說現在做棺材都是違法的了。
2017年9月10日,于惠州,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