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30之父親
黃金是听著“那是我小時候,常記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的歌謠長大的,自然對父親的愛感受深切些。
父愛如山,在他的記憶里父親就像大山那樣深重,哺育著他們兄弟姐妹五個,任勞任怨的一輩子不求回報。
父親,他是個農民,深扎于深山五十余載,從來都是過著背朝黃土腳朝天的生活,一輩子默默無聞在他的世界里生活著耕耘著勞累著付出著成就著,若不是多年的勞累積下的病痛,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才能遠離那種日曬雨淋的農民生活,才有閑下的福氣,接過來和我們這些孩子一起生活。也許他至今還是過著他的農民生活,直到死去為止吧。
父親常說,在城市的生活他實在過不慣,他渴望回到農村。如今,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事業,不用再累死累活的養活一家人,用詩人的眼光來看待,他喜歡回家鄉,過著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獨立自主生活。也就是回他的農村過他喜歡的聞著山里的黃土氣息,手扛著鋤頭早出晚歸的生活,就這樣簡簡單單的直至生命的終結,我明白父親這個簡單的願望,因為百無聊賴的原因我總是喜歡悄悄的走近父母的世界,母親的世界是渴望每天都能辛辛苦苦的勞作多賺點錢養家,而我們今天要來探討的是父親,所以我們對母親這一人物不做太多的刻畫,我們單獨要講的是父親。在父親的世界里永遠和勞累,付出掛邊,他從不偷懶,也從不做作,就這樣實實在在的耕耘著勞累著。
回想起父親這一生,也是听他講起的,從十多歲就開始扛鋤頭操勞養家了,那個時候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因為身體原因沒什麼干田地里的生活,唯一的重擔就落在家里的老大身上。嗯,父親是長子,那個時候弟弟m i m i加上自己總共有七位,加上父母親算起來家里有九口人,兩三個讀大書的,從小就開始勞作養家了,書也沒讀幾年就早早下田地干活了,可他並沒有覺得累,相反,他做的很開心,因為如此,他的扛鋤頭技術在他那個生產大隊中還是一流著,因為如此父親經常在黃金身旁炫耀自己的扛鋤頭技術,黃金自知現在的孩子跟他們那個時候的人比起來x ng y n多了,至少不用用扁擔來擔重活,至少不用擔心吃不飽飯,因此他常常會佩服父親的一生。
後來父親成家了,因為生活在窮人家,父親成家較晚,那個時候娶的媳婦雖然也是講究門當戶對的,但因為那個時候也是普遍都是窮的,自然兩家的家庭情況不是那麼好,听說,母親娘家的家庭稍微會好些,就這樣母親嫁給了父親,可母親也是勞累的命,作為大媳婦,他要跟著父親養活一大家子的人,自然也少不了下田地里干活,而且因為太過于老實,獲不了太多叔叔姑姑們的好評,經常得不到他們的尊重。
又到了後面,父親和爺爺奶奶家分家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了,這就開始了他chu n q 的一生了
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家庭的父親是一位一家之主,因此他的責任就更加重了,他要擔心子女的生活狀況,孩子要吃的飽飯、上的了學,而且還要擔心他們的生活健康問題,黃金家兄弟姐妹共有五位,其實到了黃金那個時候社會的變化已經很好了,可是人有旦夕禍福,黃金生了場大病,令父母真的是操碎了心,好幾個月都是父母輪流不睡覺的照顧著,錢也是大把大把的花,花光後再向人家借來補,總之那段時間過得很是辛苦,幸好是老天注定黃金不該那樣早逝的,黃金成功的挺了過來了,這個經歷也使得父母瞬時老了很多,現在的黃金長大了,他也時時刻刻的記得要感恩,感恩父母給的一切,所以就有了今天這篇文章。
因為從小就體質不是很好,所以經常生病,那個時候唯一不會忘記的是父親背著他去村里的診所看病的溫暖一幕,父親常說,沒有什麼事情是過不去的,教他要學會堅強。那個時候就覺得父親的肩膀很結實很有力量,躺在父親的肩膀上什麼都不會怕了,哪怕是有多大的病魔,他也囂張不了多久。
還有很多很多關于父親偉大的一面的例子沒有被陳列出來的,雖然好多已經在歲月的沉澱下被人遺忘了的,但依然抹不去他偉大的形象,比如大哥不好好學習被他追著滿世界跑的事;二哥放牛時t u r n家番薯受他批評的事;黃金去井里游泳被他用扁擔打的事;由于弟弟姐姐很乖所以經常被他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