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清廣本紀

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分天下6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半了散人 本章︰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分天下6

    ,最快更新呂清廣本紀 !

    諸葛孔明正色的點頭,眼中帶著欣喜,卻又並不直接回答諸葛均,設問道︰“那麼,你到來說說,為什麼我去不投靠已經平定了北方,具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利的曹操。也不去大哥那里共同追隨據有江東已歷三世的孫權。而似乎是自討苦吃,要為暫居于新野小縣的劉備賣命。你說說,這里面兒有什麼關竅?”

    這話要是理解為再次轉移話題也是不無不可的,可是諸葛均沒有執拗的提出異議,他是從心底崇敬二哥諸葛孔明的,而他也知道這是二哥在考他。整個托兒行動諸葛均都有份兒參加,但是這幫子才子們從來就沒有將話說透的時候,好像不雲遮霧繞一點兒就丟了高人的身架子,話說明白了好像就不夠智慧,從來都是點到為止,諸葛均雖然早已想過這個問題卻並沒有听他們細談過,自己琢磨的也不知道對不對,想跟二哥好好問問卻還沒能找到合適的時機,自己琢磨的也並不成熟,這時諸葛孔明問起他正好也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向二哥求證一下。

    黃承彥微微皺眉,現在討論這個已經一點兒意義都沒有了,不過既然這兩兄弟要扯一扯他也不好說什麼,冷眼看著,看諸葛孔明怎麼說。

    說話的卻不是諸葛孔明,而是諸葛均,小家伙兒在這個問題上已經壓抑很久了,稍稍整理了一下就開始敞開來訴說︰“曹阿瞞現在應當是天下群雄中實力最強的,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名義上坐正了正統的有利地位。雖然在大家的眼里,曹操名為漢臣相實為漢賊,所謂道不同而不相為謀,不願意搭理他的很多。可是追名逐利者蜂擁而去者亦眾。曹孟德陰狠毒辣,卻治兵有方,先後率軍消滅了呂布、袁術、袁紹等豪杰,佔領了冀、幽、青、並等州,平定了北方,必有一舉平定南方,一統華夏的志向。此刻如果從了曹操,將來站在勝利者陣營的機會應當是最大也是最穩當的。即便如二哥之意料,三分天下,曹操的一份兒也是早已到手的,劉備卻幾乎是空著手。全部要一城一池的去博。也正因為曹操的三分之一天下已經成型了,所以現在跟著他就有點兒晚了。此刻曹操也不可能向劉備那樣一趟一趟的往咱們這里跑,就算是他願意來他手下的也不會讓他來的。嘿嘿,要是二哥去了,他們可就沒有那麼好混啦。所以我猜。曹操的手下的什麼荀𨘥@ 蔚紉慌筒拍筆慷疾幌M縟ヲ桑 縟Х吮囟ㄊ且環  貳D前鎰游浣 嗍歉挪 系潞芫玫睦先耍 幢乜咸緄牡鞫齲 宜潛柯磣場4蛄聳ツ套勻蝗餃 搶硭Φ鋇模 梢 前 棠薔褪悄甭圓壞繃恕O胍 蜃 強剎皇且患菀椎氖慮欏6縭搶骱Φ模  願墩獍鎰右膊蝗菀住6倚∪俗釷遣緩麼蚪壞潰 渴埔環接質切∪俗畽嗟模 蛭 鞘親分 藕麼Σ湃Д模 謀厝換 親釙渴頻囊環劍 簿褪遣懿僖環健K韻衷諶ヴ懿倌嵌男∪碩啵 懿僮約號率且燦姓庋娜鮮棟桑 胍 飧鍪焙蛟誆懿僬笥﹫  房剎蝗菀祝 緡率搶戀萌И托∪甦傘!br />
    “哈哈哈,”諸葛孔明笑了,“我是怕爭不過小人才不敢去。”

    黃承彥感慨道︰“寧與君子斗,不與小人爭。君子就算再有智慧再有學識再有韜略也常有爭不過小人的時候,小人敗給君子問題不大,可是君子敗給了小人卻可能萬劫不復呀。”

    諸葛亮、諸葛均、黃月英一起點頭受教。

    黃承彥對諸葛孔明問道︰“三兒分析的基本和我心意,你覺得呢?”

    諸葛孔明微笑著說︰“從大面上的確如此,可真讓我下決心的卻並非是這些。”

    “哦。”黃承彥一挑眉,問道,“那又是怎麼呢?”

    諸葛孔明微笑的正視著三弟諸葛均說︰“曹阿瞞是我第一個剔除的。時也運也命也。如果父親不早走一步,如若玄叔不帶咱們來荊州,我現在一定是在曹孟德身畔的,而且一早就在了。這是必然的,既然在十五年以前我們離開了瑯邪,離開了北方勢力範圍,再回去就不那麼現實了。許昌的圈子已經都定型了,穩定下來的圈子沒有一個是我熟悉的,也沒有一個是熟悉我的,去那里不是跟自己作對麼?”

    “嗄!就因為沒熟人?”諸葛均訝然叫起來,滿臉的不可置信。

    諸葛孔明正色的分辨道︰“不是人不熟,是圈子不熟,這貌似分別不大其實差異甚巨。”

    諸葛均“哦”了一聲。

    “三弟,”諸葛亮溫和的鼓勵道,“剛才不錯,你繼續往下說。”

    諸葛均答應道︰“好的,我再說說。第二位就是江東了,這里的人物跟咱們襄陽的走得近。二哥,這一回應當能夠沒有圈子的關系了吧?大哥都在江東呢。”

    諸葛孔明微笑搖頭,︰“我還以為你會第二個排劉表吶,怎麼看不起咱們荊州牧?”

    “他太窩囊。”諸葛均毫不客氣的批評道,“毫無爭霸的豪情,龜縮一地貪圖安樂庸庸碌碌毫無作為,才剛一個荊州牧就已經是外戚專權了,即使送他天下,也會是宦官橫行外戚禍國。”

    “哈哈哈,好大口氣呦!小小荊州牧,你好大官兒麼?當今亂世之中,劉表也算是一方豪強啦,不要那麼小窺他好不好,能混到他這一步也相當了不起 。”諸葛孔明笑呵呵的說著,眼角瞟著黃承彥,看他對自己這個弟弟是怎樣一個觀感,卻見黃承彥苦笑搖頭,對諸葛均的年少輕狂很不以為然,不過時下風氣如此他也沒有大驚小怪。再看黃月英,她看小叔子輕笑中略帶一絲寵溺。倒是和睦得緊。

    “沖你一個‘混’字,劉表也只有出局的份兒。”諸葛均敏銳的抓住了關鍵點,得意的說︰“二哥,你也一樣看不起劉表的。是不是,他怕是緊跟著曹操第二個就被你踢出局了吧。”

    “是。”諸葛孔明承認道,“劉表的確是我第二個就排除了的,不過起根本作用的卻還是圈子。”

    諸葛均難以置信的瞪大眼楮,奇怪的叫道︰“怎麼可能呢?我們就是在這里長大的,這里誰人不知道你呢?”

    諸葛孔明收斂起笑容,臉上是鄭重和哀默的混合味道卻又被壓抑在冷靜的下面,他就事論事的說︰“正因為劉表身邊兒所有圈子的人都知道我。有的更是從我們小時候就知道,也知道玄叔,所以我第二個剔除的就是劉表,因為這里的圈子太熟悉我們了。”

    “怎麼會呢?”諸葛均奇道。“圈子太陌生,誰也不認識,不好發展,所以不去,這個說給誰都能相信。但人熟悉了不是好的事情麼?為什麼稔熟反而被剔除呢?沒這個道理呀!”

    連黃承彥都覺得諸葛孔明這個道理太牽強偏狹。在諸葛均說話時連著點頭。只有黃月英依然如故。

    諸葛孔明沉聲說︰“圈子熟不等于人熟,他們熟悉我不等于相信我不等于了解我。這里的各小團體各小圈子多多少少都知道我一些,可他們知道的只是我的家世只是我年幼時的印象,頂天不過是一個聰慧的印象。而相反的呢,一個破落家的小孩子的印象怕是要更鮮明得多。在這樣的熟知中他們會將大權交給我來掌控嗎?你熟悉守門的童子。很熟悉了吧,你會此刻去請教他嗎?”

    “不會。”諸葛均立刻沖口而出。說完自己反倒是一愣,想了想說,“可你並不是看門的童子呀!”

    諸葛孔明點醒道︰“你也不是劉表,不是蔡瑁張允之流。他們看咱們未必就比咱們看那看門的童子更高。難道你不知道那童兒也挺聰慧,听你念書,听兩遍就已經記住了,有時記得比你還快呢。”

    諸葛均皺著眉不說話了,二哥說的的確是事實,可這個事實讓他不舒服。看門的小童怎麼可以跟自己比呢?

    這一刻,從諸葛均的身上發散出另一種信仰之力,讓呂清廣也非常的不舒服,這感覺很像寧與友邦不與家奴信仰之力,讓呂清廣的眉頭不自覺的皺緊了,好的還一點兒沒有頭緒,這壞的倒是自己主動的往外冒了。還好,諸葛均就是那麼一閃念而已,念頭一閃而過,並沒有形成也沒有擴散開來,呂清廣也只是記下就作罷了,沒有追究。

    “你不會喜歡看門的童兒比你強的,他們也是一樣,不會喜歡看到我比他們強,更不喜歡我在他們面前指手劃腳。這比出現一個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還要更令他們難于接受。”諸葛孔明說到這里時停了下來,等諸葛均去琢磨。

    風地嘀咕道︰“不就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麼?”

    呂清廣靈識傳音道︰“是,卻也不全是,完全陌生的許昌他可不也不願意去,而且是第一個被剔除的。”

    “是呀!您就是看得比我明白。”討好的稱頌道,“您比諸葛亮睿智多啦。”

    呂清廣已經逐漸適應了風地的轉變,沒有搭理他。

    片刻後,諸葛均似乎明白了過來,點頭表示他都記下了。

    這時黃承彥感慨的說︰“孔明見識甚為通徹,于此地豪門中要順順當當的躋身上位,對你來說的確是困難重重,而一旦入其中,就若進入泥潭,再也沒有一躍而起的機會啦!”

    “所以劉表也被刨除了。”諸葛均插嘴接過話頭,他的分析還剛到一半兒呢,他可不願意在這里就終結了,他要說完,將想的都說出來,全說出來。“張魯、劉豫的情況剛好反過來,當地的圈子你不熟悉,跟曹操一樣,而他們做事兒卻又跟劉表差不多,所以也在排除之列里面。”

    諸葛孔明微笑著,沒有說對也沒有說不對,他只是含笑的鼓勵諸葛均繼續說下去。

    諸葛均恢復了些朝氣,帶著點兒沖勁兒點評道︰“孫權雖據有江東之地已歷三世。但其缺乏統一天下的雄心,分裂割據一方固步自封。他怕是沒有過過刀尖兒上的日子,膽氣差了些,不敢搏一把。怕輸掉了已經到手的。”

    諸葛孔明笑著點頭,輕聲道︰“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

    “那里的確是留不得,暮氣沉沉的,大哥待著那里跟養老一樣。”諸葛均帶著點兒怨氣的話是他的心里話,他才從江東游學回來。對江東的印象可並不好,似乎玩兒的也不盡興。

    諸葛孔明沒有順著諸葛均的思路去,而是再次轉入嚴肅,認真的說︰“還有一個原因你沒有說到。一個重要的因素。”他用手指了指天,“世事無常天命所趨,我觀天象,查星象變化。自古所錄星命所示皆是西統東,而黃巾一動。天象大變,自此而運勢大轉,東西之爭再不可重現,從此往後只有南北之戰。而北統南為盛世之象。南統北為偏安之勢。”

    諸葛均不解,睜眼茫然。

    黃承彥大驚失色。顫巍巍道︰“難道張角所言果然不虛麼?蒼天真的已經死了?真的是黃天當立?”

    “不對呀!”諸葛均突然叫道,“如若是這樣。豈不是北方的曹阿瞞就一定會贏得天下了嗎?那你為什麼不去投操而要選擇劉皇叔呢?不是選擇失敗一方嗎?這可是命理注定要失敗的一方吶!”

    黃承彥也是同樣的不解,一起望向諸葛孔明。

    諸葛孔明篤定的一笑,從容不迫的回答道︰“如若此刻只剩下曹孟德和孫仲謀相爭,天命所歸,必定只是會北方為勝,絲毫也無懸念,我等也只能順天應人,只有從了操才有生機。如若我再晚生幾年,天下之勢必然若此,毫無疑義。可如今還要有劉表、張魯、劉豫、馬騰等豪強居于其間。要說北,嘿嘿,曹孟德的冀、幽、青、並等州以北可還有公孫度在呢。遼東不是更在北方嗎?所以天時尚未到,一切還有一搏的可能,還有機會。”

    “呀!”諸葛均道,“我倒是忘了還有公孫度呢。以前二哥你可很少提到他呦。”

    諸葛孔明果斷的一搖頭道︰“他不足以成事。”

    對這個不熟悉的一方豪強諸葛均並沒有多少認識,听二哥這麼說就當是蓋棺定論了,立刻丟開他不再理會,急急地問道︰“二哥,你規劃劉皇叔先取荊州益州,再圖巴蜀,這些都不在北地。即使如你所願,天下三分,劉皇叔也只是佔了西南而已,終究會被曹阿瞞所滅呀。”

    “所以才要出秦川。”諸葛孔明充滿豪情的說,“一旦定主蜀地,必當結盟與孫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全力用兵北上攻操,如若再能聯合馬騰、公孫度,不難在北地據一席之地,到時候曹孟德就不再獨佔天命啦。劉皇叔自起兵以來,雖屢經挫敗,壯心不已,為時人所敬重。他身邊雖然有蓋世的猛將卻一直缺乏真正的謀略之士。有我輔佐何愁無騰飛之日。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是因之以成帝業。玄德公既帝室之冑,信義著于四海,若到時親率大軍攻打秦川,希望漢室余蔭能夠庇護于他吧。”

    “你寄希望于這個?”諸葛均問,“祖蔭庇護?這也成?”

    黃承彥誠心誠意的整容肅立,默然片刻後說道︰“祖先恩德萬代流長,劉使君如非是漢室宗親他能是劉皇叔?他要不是中山靖王之後能有他的今天?孫權要不是靠祖蔭庇護能輪得到他雄霸江東?就是曹孟德也是脫不脫祖先的遺德的,要不他根本就沒有起兵的資格。真正起于草莽的豪杰之士能成為最終勝利者的少之又少,靠祖蔭倒是實在得多。”

    諸葛均卻皺眉搖頭,爭辯道︰“高祖斬白蛇起事時不過是一亭長,祖上並無蔭蔽。有祖蔭庇護的反倒是項羽,可是最後的勝利者卻是高祖。對了呀,袁術袁紹都是祖蔭夠厚的,可是他們都已經折戟沉沙,淹沒在失敗的黃土堆後再也沒有蔭蔽能流傳給後代了。要靠這個,那不是漢獻帝最大麼?我看他卻是最可憐的吶。”

    黃承彥有些不高興了,不過諸葛均只是姻親子佷輩,他是不好發火的,教訓更是不適宜的,于是翻了翻白眼,沒有理會他的年少輕狂,轉臉看向諸葛孔明,看他怎麼說。

    諸葛孔明正告小弟道︰“對祖先要虔誠,祖蔭不可保佑後代到永久,可是完全沒有祖蔭保佑的也可憐得緊。戰火蔓延處,有幾家小民能置身事外,沒有祖蔭庇護我們想避刀兵之禍也難得緊。成敗之間有無數的可能性,任何一點兒變動都可能前功盡棄,沒有誰能算得完全的,我也不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能做的也只是盡力而已,至于最後能不能成就大業,在最後勝利到來之前都是說不準的。即便能算到天命,可是天意卻是揣測不到的呀!”(未完待續。。)( )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呂清廣本紀》,方便以後閱讀呂清廣本紀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分天下6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呂清廣本紀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分天下6並對呂清廣本紀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