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榮光

第三十六章 軍路攜手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不語星君 本章︰第三十六章 軍路攜手

    一列從遼東出發的軍列,疾馳在千里鐵路線上,一路向北。由于抗洪需要,一切為運兵軍列讓行,車站上的工作人員緊張的忙碌著。

    “呂勇,是你嗎?”梁童撥開身邊的戰士,望向悶罐車靠門邊上的一個下士。“我是梁童啊。”

    “哇,真是你啊,你怎麼來了?”梁童激動的擁抱住久別重逢的同學。

    “梁童,你們部隊也在這車上?”呂勇驚詫的質問。“你不是在遼東麼?”

    “全國都在抗洪,我們也不例外,這軍列就是遼東始發的啊。”

    “我以為就我們一個營在這車上,真沒想到在這里見到你,不錯啊,都當中士了。”呂勇看著面前這個皮膚黝黑的同學,心里激動著。“這次回家鄉抗洪,高興不。”

    “當然高興了,只是不能回家探親。”

    “回家都是小事,我們是現代版大禹,洪水肆虐,我們豈能坐視不理?”呂勇握著拳手,大義凜然的說。

    “行啊,你這覺悟,比上學強啊。”梁童拍了下呂勇的肩膀,轉身對著自己班的兵說。“同志們,這個小個不高的下士,是我初中同學,你們知道怎麼做了嗎?”

    梁童話音未落,他所帶的7名戰士齊刷刷的對著呂勇敬起了軍禮。

    軍列在一路綠燈下到達鶴城,帶隊的童年少將立即趕赴現場察看地形和水情,了解情況後,隨即指揮吊車放下了第一組舟橋。又與鐵路指揮部鄭超等人調整了作戰方案,每天投車10輛,石籠1000個,並力爭每天鋪軌30米。

    百年老站站台上,梁童和呂勇帶領自己班的戰士融入自己的隊伍中,看那一張張年輕的面孔容光煥發,個個精神抖擻,“立正!稍息!坐下!”歌聲此起彼伏。

    迷彩服加桔紅色救生衣,為搶修現場帶來別樣的風景線。部隊一反常態技術性作業的習慣,排成二路橫隊,和5000多鐵路職工一道,舉起沉重的石塊拋向洪魔的血盆大口。

    “你今年多大了”鄭超問向身邊的呂勇。

    “19啦!”呂勇抱著一塊大石頭回答。

    “干過這種活兒嗎”

    “在部隊經常搶險,都習慣了。”石頭落下,水花四濺。

    “喝口水休息下。”鄭超遞過半瓶純淨水。“听你口音哪里人啊?”

    “鶴城本地人啊。”呂勇喝了一小口,傳給了身邊的戰友,幾百個戰士人人抿了一小口,相互傳遞著。

    “歡迎你回家抗洪!”鄭超伸出大手握向呂勇。

    後勤人員為了保證現場的需要,每時每刻都千方百計地努力著,但軍人的到來,又使救援隊伍增加到了近萬人。望著戰士們那充滿稚氣和汗水的髒臉、干裂的嘴唇,鄭超心里泛起了陣陣漣漪……

    七月驕陽似火,光禿禿的大堤上沒有一片可以遮陽的陰涼,炎炎烈日炙烤在官兵和鐵路職工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救援列車、軌排車、生活車和200多人的隊伍在402公里搶險,對紅岸沖毀路段搶修著。

    接到恢復電力及通訊命令,電務段段長凌石奇連夜制定車站x n h o、聯鎖、閉塞設備修復方案。為了保證現場的通信聯系,凌石奇和黨委書記尤才前幾日曾帶領16名干部職工,頂風冒雨安裝臨時di n hu ,和職工一樣登上8米多高的電桿上架線。電務段50多名干部職工參加會戰,“電務搶修突擊隊”的旗號分外鮮明。

    水是導電的,電務設備卻需要干燥。

    “李工,設備被水泡過了,能按時開通嗎”指揮部綜合組的人問李冰。

    “咳!這時候咋整只能往前搶啦!”李冰蹲在電纜盒旁細心地檢查接線端子,頭也不抬地說。

    經過凌石奇迅速鑒定,抽出室內積水,搬走壓在設備箱盒上和四周一米多高的石堆,尤才感嘆著︰“電纜盒周圍一圈整齊的石頭,說明卸石頭時對電務設備進行了防護,但任務太急,石頭太多,壓塌了防護的石堆。”他不無遺憾地指揮著更換安全系數大大降低的器材、電纜和被石頭砸壞壓壞的電纜箱、盒,並對室內浸水設備采取24小時不間斷用電吹風吹干等辦法。

    電務段的干部職工廢寢忘食,甚至忘記了白天和黑夜,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了接通濱洲線通信大通道,他們在湍急的水流中乘船出發,過鐵路橋時,撞上了水下偽滿時期遺留的舊橋墩,船在水中瞬間旋轉180度,船要翻!兩船人相互救援著,相互鼓勵著,“別害怕!別害怕!”其實誰也沒顧上害怕。船失去了控制,在被淹沒的房頂上、煙囪上、樹梢上穿過,直被沖到下游的沙灘上。

    兩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船工深明大義,毫無怨言地排除了故障,修好了船只,他們又向大壩方向駛去。過泄洪橋時,浪大流急,船力不及,沖不過去。通信用的電線路距水面僅1米高,4毫米粗的鍍鋅鐵線也條條擋住了去路。李冰的船上只有一把鉗子和一把斧頭,也不知從哪來的勁兒,用老得沒了牙的鉗子“   ”連續掐斷了6條鐵線,剎時船頭扭轉,撞折電桿和樹,折掉的電桿被線路扭扯著大頭朝下栽入水中,錨一般卡住了船只。一根電桿倒下去,十幾根電桿也隨之被拽入浪濤。在另一只船的救助下,他們總算化險為夷,終于把設備從水路運到了紅岸。隨後,在冰城移動通訊局的協助下,于當晚用微波設備接通了濱洲線通信大通道。

    車站x n h o、聯鎖、閉塞設備提前正式恢復使用,為通車贏得了時間。

    水天蒼茫,三顆綠色x n h o彈突然飛上了朦朧的天空。

    軍人出身的鐵路人,正冒風雨而去,頂星辰而歸地實施著爆破泄洪任務。長十余里的簡易公路平行于濱洲線兩根大鐵南側,兩股洪水被截擋走投無路,回過頭又向鐵路沖來。277公里鐵路兩側汪洋一片,洪水夾擊浸泡著十幾公里左右的路基,非要把它泡成面包般松軟不可,而公路北側水位比南側高出兩米。

    一切為了濱洲線,一切為了大動脈的暢通。每個職工都知道,即使銅頭鐵臂,炸藥也會讓它粉身碎骨。大家深入細致地研究,由直列式埋放炸藥改為深打藥室、品字型或梅花型裝藥,力爭一次爆破,一次成功。

    “開始爆破,點火!”

    “轟…轟轟…”九個炸點九股煙雲升空而起,爆破全部成功。爆破隊員們歡呼跳躍起來。

    爆破激起的煙火水霧與決口處崩車濺起的巨浪相映相諧,蔚為壯觀。洪水按著人們為它設計好的方向馴服地向下游流去。爆破突擊隊在這條公路上堅持戰斗,黨員和干部都把最危險的工作留給了自己。導火索質量不好曾出現了兩次啞炮,大家置生死于不顧,爭先恐後排除。他們先後實施了21次共107炮爆破,使用炸藥15噸之多,為277公里的搶修有效地緩解了水情。

    鐵道部政治部郭副主任對童年說︰“將軍,您好幾個晝夜沒離開工地了,我求您,能不能下去打個盹兒”

    “睡不著啊,這時候我能丟下工地去睡覺麼”兩鬢斑白的童年回答說。

    “50多歲的人啦,身體要多注意喲!”

    “那麼,主任你呢”童年反問道。

    “我……”是啊,郭副主任也是年屆花甲的人了,兩個人都笑了。

    從接到命令,童年就一直沒有脫下過軍裝睡覺。戰士睡哪,他就睡哪;戰士吃盒飯,他就吃盒飯;戰士裝車,他也裝車。人說他軍餃是將軍,干起活來卻是個“列兵”。而郭副主任更是在月初就來到了濱州水害現場,從始到終代表鐵道部在這里坐鎮指揮,又何嘗睡過一個安穩覺呢!

    工人們也一樣,和軍人們一起傳遞著碎石筐。現場人聲鼎沸,人人揮汗如雨,千軍萬馬鏖戰正急。不到20分鐘,近七噸的碎石一筐筐地鋪到了新路基上。

    這真是一幅軍路攜手抗洪的贊美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築夢榮光》,方便以後閱讀築夢榮光第三十六章 軍路攜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築夢榮光第三十六章 軍路攜手並對築夢榮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