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躺著休息會,馬小姐撅著小嘴進來,撲到李浩然懷里。“王爺、妾不能滿足你嗎?”
“這是什麼話?女人是無限的,男人是有限的,只有我不能滿足你,那有你不能滿足我一說。”
“王爺又胡說,妾跟王爺在一起就很滿足,只是不解王爺為何還去那種骯髒的地方?”
李浩然一听知道她知道自己去新風居的事,聯想以前種種事情都是馬小姐搞得名堂,不由火從心起,厲聲問到︰“你怎麼跟間諜似的,老子的事還要你來管?”
“何為間諜?我是受各位姐姐的囑托,監督你莫要沾花惹草,又給我們找來什麼姐妹,免的遭世人嘲笑,影響王爺聲譽。”
“放屁,山海關、京城一事是受誰囑托,你嫁給我是監視我來了,一幫丫鬟、管家全是奸細,你母親給你說什麼了,派你來當細作究竟為什麼?”
“沒有的事,母親大人都是為你好,我身為將軍之女何來的細作?妾一番苦心全是為了王爺成就大業,百世之功,為江山社稷所考慮。”
李浩然一听更加氣憤︰“簡直是荒謬,你何德何能?還是曠世之才?就是一個將軍之女想助我成大業,不壞事就算喔彌陀佛了,竟大言不慚,不知自己幾斤幾兩,快給我滾回去,連你的僕人一個不剩統統混蛋,明天讓我見到一個殺一個。”
李浩然第一次發這麼大的火,一來是對自己毫無隱私深惡痛恨,對她母親干涉自己的做法不滿。二來潛意識里心中有個柳如是,暫時對其它女人排斥。三來怕這個女人幫倒忙,弄巧成拙怕壞了自己的事。
倒是把馬小姐嚇的不輕,平時李浩然和言善目、和藹可親,從不擺王爺架子,如今發起脾氣來說要殺人,王爺說話一言九鼎不怕是假的。第二天李浩然起來馬小姐連人帶僕人早沒影了,跑到四川成都母親大人面前告狀去了。
弘光帝以及三個貴妃被送回北京。碩鼠司報告︰杭州沒有找到顧炎武,卻抓住了阮大鋮,李浩然命令斬首示眾。
劉宗周、黃宗羲走馬上任,一些官員上京城為官,李浩然真的給他們寫了推薦信,目的就是減少東林黨、復社的人員過于集中,造成黨爭、派系斗爭,專門派人把陳子龍送到京城做官,李浩然寫了推薦信,說陳公子學識過人,才思敏捷,為人義氣可堪大用。
陳子龍看到李浩然的評語,不盡苦笑,我連老婆都讓給你了當然仗義,前面幾句評語倒還公正,胳膊擰不過大腿,就算給我的補償吧。
天下之大總有不協調的聲音,江陰縣傳來一個叫閻應元“起兵造反”的消息,聲稱“忠義之邦,綱常萬古,節義千秋。”李浩然問知府大人如何解決?黃宗羲建議安撫為主,圍剿為輔,說他有個外甥叫金聖嘆與閻應元相識,讓他勸說事倍功半。
李浩然一驚,歷史上金聖嘆的名聲不低于黃宗羲,著名的文學家、批評家,對明朝四大名著都給予評價,一生不為清政府賣命,嫉惡如仇,曾多次諷刺在朝為官的黃宗羲,最終被清政府砍頭。
“告訴你外甥,只要他去,無論成與不成,委任他浙江知府,如他想入朝為官我給他寫封推薦信,官拜侍郎沒問題。”
這時候的金聖嘆還是年輕後生,沒有顯示多少才能,黃宗羲大跌眼鏡,心想中國朝廷的官不值錢嗎?“王爺、我這個外甥剛到弱冠之年,如此重任恐有不妥,請王爺三思。”
李浩然哈哈大笑道︰“你以為我胡亂說的嗎?金聖嘆日後的功名、成就不亞于你,可別小看了他。”
黃宗羲對李浩然的預見之言早有領教,暗暗驚嘆︰平時老是看這個外甥不順眼,日後要注意了,說不定比我做的官都大。李浩然考慮江陰的狀況,都是平民居多,大部分人不明真相,為了減少殺戮派高夫人單獨領兵平叛。
金聖嘆年輕氣盛一听說還給他知府干,毫不猶豫進了江陰縣城,誰知閻應元不賣他的賬,反說他是叛徒,忠奸不分,扣在城里。
高夫人見金聖嘆久不出城,知道未果,命令部隊攻城,守城大部分非軍事人員,武器簡陋,素質差。高夫人派出高杰為了讓他立功,日後有所前途,高杰部打仗不行,欺負老百姓、挑軟柿子捏倒是拿手,不到半日在炮火掩護下沖進江陰縣城,部下一進城就忘了高夫人的囑咐,大開殺戒,屠殺了城中所有拿兵器的人。
終究走不出歷史的陰影,歷史上江陰起兵造反清軍三屠江陰城,殺光了城中所有的人,被歷史稱為“江陰三屠”。李浩然的蝴蝶效應沒起作用,還是發生了此事,李浩然為了避免歷史的發生,專門讓心慈手軟的高夫人負責圍剿,結果還是死了一部分人。
高杰興高采烈的回來報喜︰“姐姐、這幫人敢造反被我全殺了,看他們還造反。”
“啪”一聲,高杰臉上挨了一巴掌,高夫人怒喝︰“出發前我怎麼給你交代的。”
高杰捂著臉說︰“殺主犯,脅從者不殺,可我只殺了拿兵器跟我們作對的人,百姓秋毫無犯?”
“笨蛋、拿兵器者皆是百姓、脅從者,主犯只有幾人,你殺這麼多人,壞了王爺的聲譽,王爺那里如何交差?”
當高夫人帶著高杰向李浩然請罪時,把李浩然氣的直跺腳,下令把高杰捆起來,所有部下遣散一個不要,並對高夫人說︰“這件事太大,非要高杰的人頭給江陰縣祭奠不可,望夫人諒解,我曾囑咐你少殺人,可結果呢?”
李浩然讓黃宗羲帶著被解救的金聖嘆到江陰,當著眾百姓的面砍下高杰的腦袋,算挽回了一些影響。事後李浩然兌現承諾派金聖嘆任浙江知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據碩鼠司報告︰在福建由福建巡撫張肯堂、巡按史吳泰枝、南安伯鄭芝龍擁立唐王朱律鍵監國,取年號隆武。特別是福建人稱明末大儒、王陽明式的人物—黃道周任兵部尚書,公開與李浩然作對反中復明。
至今我們的中小學課本還有黃道周的文言文介紹,曾任天啟、崇禎兩屆吏部尚書。曾說“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被稱為“理性”的堅持者。
李浩然命王虎一部進入浙江;令汪錫退回山東;李如梅率大軍進攻福建;令紅娘子部同李俊水軍進攻江西,兩面夾攻福建。
剛理完政事,侍衛來報說一個丫鬟來,說叫柳姑娘的讓他走一遭。李浩然詫異古代女人沒這麼大方吧?主動邀請他,莫非柳如是動了凡心。
李浩然興致勃勃趕到新風居,誰知是有事相求。原來李香君和董小婉的丈夫候方域、冒公子在史可法帳下,揚州城破被高夫人抓獲交到王虎哪里關押,至今杳無音信,請李浩然幫忙查查。
看到李浩然耷個腦袋柳如是問︰“莫非此事很為難嗎?她們是我的姐妹,我還打保票一準給她們消息。”
李浩然只有強裝笑臉︰“不為難。”馬上讓其中一個道長去辦。
“王爺還有一事相求,錢大人可否入朝為官。”
“南京只是知府衙門,錢大人為官就要進京,听說姑娘要嫁給錢大人可有此事?”
“確實如此,事與願違過去就算了,錢大人的才學小女佩服,無處施展倒是可惜。”
“柳姑娘差亦,才學不等于才能,有才學並不見得能當好官,縱觀大明朝進士無處不在,效率極其低下,為何?不能學以致用,學問成了賣弄、裝裱、虛榮的門面,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王爺所說倒有新意,照你所說小女子一無是處,不能給國家帶來什麼,只是賣弄而已?”
“姑娘莫惱,本王的意思是學問和才能可以分開,做學問的專心做學問,不以官場作為施展的唯一途徑,中華文化5000年歷史也需要傳承,姑娘所學作為一種文化藝術倒可以發揚光大。”
辦事的道長回來了,在李浩然耳旁低語說完便退回樓下。李浩然便說︰“候公子和冒公子都放回去了,但似乎有些不滿,說我是叛賊,毀了大明江山,還望你規勸一番,免的我手下傷害于他。”
“這也不能怪他,就連我開始也有抵觸,畢竟王爺非正統身份,對王爺不了解,如不與王爺閑聊得知乃明主之君,救國救世之人,小女子恐怕也要反對王爺。”
李浩然不想與她探討什麼國家大事,就問︰“姑娘年紀輕輕為何要急著嫁人?”
“王爺莫非真的不是現世之人,大明朝規定女子十五歲即可出嫁,我已是落葉黃花,生逢亂世,再不嫁人成了半老徐娘那個男人會要我。”
李浩然是按現代標準看她,又說︰“姑娘說笑,姑娘才色雙全,只要你願意來求婚的人怕要踏破門檻,不知姑娘擇偶有何標準?像我這樣貌似丑陋之人可有機會?”
柳姑娘笑道︰“王爺還丑陋,怕世上沒有好看之人了,我的標準很簡單志同道合便可,但皇宮內院不敢高攀,小女子閑散貫了,受不了皇家深宮的束縛。”
“這不是問題,新朝就是要有新氣象,女子可以為官,王妃自然可以出仕為朝廷效力,出入自由沒什麼約束。”(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