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帶只豬

第兩百二十五章︰一個不留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海角等天涯 本章︰第兩百二十五章︰一個不留

    幾年的干旱大部分農戶早已斷糧,只要听說有吃的蜂擁而至,跟著義軍跑混吃混喝,李自成的部隊,像團雪球越滾越大,素質越來越低,眼看著鄉村搶完了,開始向城市發展,攻下西安城有吃又有喝。

    坐鎮西安城的是太子太保兵部尚書三邊總督洪承疇,手持三萬兵馬,看著像蝗蟲樣的農民起義軍涌來,不禁心驚肉跳;剿賊幾年怎麼越剿越多,這可如何是好。左光斗丟失潼關也沒怪他,知道不是他的責任,賊軍太多了。

    “報大人、朝廷發旨;任孫傳庭為陝西巡撫,攜寧夏、薊縣、山西兵馬5萬來陝。”

    孫傳庭是洪承疇的學生,朝廷派他來是想他們師徒搭配,便于好處理關系,因為洪承疇是個爆脾氣不能容人,以前的搭檔都被他氣走了。

    洪承疇有了底氣,命令軍隊死守城池,違者立斬,親自上城頭指揮。起義軍四面圍攻,除了人多什麼都沒有,鋤頭、鐮刀、木棍都上了,殺的官兵手發軟,洪承疇兵力有限,分兵把守四處告急。古人戰場拼的就是人力和士氣,饑民們想著城里的吃的,不顧死活,拼命往上爬。

    陝西官兵們幾年沒發過全軍餉了,怨氣、牢騷滿腹,並不想跟義軍拼命,只是想打跑,兩廂比較戰斗力立即顯像,城南、城北兩處城頭出現義軍身影,西安城危在旦夕。

    突然城外傳來炮聲、戰鼓聲,孫傳庭帶領明軍趕到,從背後給了李自成一擊,義軍當時就炸開了鍋,四處奔走,李自成率老八營且戰且退,向南突圍。因為陝北被搶的差不多了,陝南比較富裕,又靠近湖廣{湖北、湖南}是明朝糧食生產基地。

    孫傳庭進士出身,政績斐然,頗有才干是大明少有的良臣,朝廷上下也看好他,身揣尚方寶劍,在攻擊李自成時早已布置好兵力,南面正是副總兵馬科五千官兵防守,見義軍過來一陣箭雨急射,前面幾百個義軍紛紛倒地,後面的部隊急忙剎住腳步,李自成也趕到前面。

    前有阻截後有追兵,李自城當機立斷;派劉中敏從右翼側擊,郝搖旗左翼側擊,親率老八營中路進攻。三面進攻打亂了馬科的部署,不知道箭該射向何方,只有三面都射,結果三面義軍全都殺向眼前,李自成義子李雙喜,率500義軍直取馬科。

    官兵為了保護馬科陣腳大亂,幾千官兵卻檔不住義軍500人的沖擊,唯有馬科的親兵死力拼殺,才遲緩了李雙喜的沖擊。這時遠處傳來一聲號角,李雙喜側馬從官兵隊伍身旁穿過,等馬科緩過勁來,李自城的隊伍已經越過陣線向南遠去了。

    孫傳庭陰著臉看著馬科,原指望這一仗能剿滅李賊,建立戰功給朝廷和老師看看他的本事,也不辜負朝廷對他的信任,誰知這個馬科連半個時辰都堅持不了,放跑了反賊。

    “拉下去斬首示眾,以慰軍紀。”

    此時陝西的義軍張獻忠,卻在陝西南部與湖廣交界處潛伏,而曹操在河南與官兵周旋,大天王人丁凋落,苦苦掙扎。

    遼東東北部的努爾哈赤被李浩然打的龜縮在赫圖阿拉,幾天前四皇子才從蒙古繞了幾百里路回來,身邊只有800名士兵,努爾哈赤的雄心被澆了盆冷水,近來身體也大不如從前。

    女真族是畜牧業民族,除了放牧、打獵別的不會干,幾十年的搶劫積攢了一些財富,可不能當飯吃,隨著晉商的覆滅,遼東對他們防範、控制生活越來越艱苦,鐵器、糧食、火藥短缺。

    打遼東努爾哈赤再也不敢了,李浩然的炮火至今在他耳邊繚繞,他詢問漢奸是什麼炮,漢奸們個個搖頭,還傳說李浩然的神人的故事。雖然不相信但李浩然陰影無法抹去。

    英雄總是英雄,另闢蹊徑,努爾哈赤轉向朝鮮半島的搶劫,把朝鮮國王李訟逼到漢城,李訟派出使者向大明求援,朝廷回復;內亂分至,明朝無力管外相之事,再說有遼東一只攔路虎,他們也不能飛過去。

    李訟又派使者來遼陽,求李浩然看在給他那麼多木材份上,幫助朝鮮擊退努爾哈赤。知道李浩然不是善良之輩,帶了500兩黃金奉上。李浩然卻說跟本不用他出兵,只要按他的辦法努爾哈赤自然退兵。李浩然說︰“你們堅壁清野,寧可自己餓死不給女真一粒糧食,到時努爾哈赤不得不退兵。”

    事實也是如此,朝鮮本來就窮,自己都不夠吃那有糧食糧食給女真,朝鮮軍隊啥也不干,見糧食就收,不惜燒掉也不給女真一點糧食。搞的女真兵力損失,幾萬大軍吃飯都成了問題,只有押著幾萬朝鮮勞工和婦女回赫圖阿拉。

    努爾哈赤邊走邊咬牙切齒罵;李家小子出什麼餿主意,管你屁事,害的老子勞命傷財,啥也沒搶到。

    努爾哈赤氣的半死,李浩然的日子也不好過,倒是有個好消息,郡主居然懷孕了,也結束了李浩然3p生活,想發展紅紅這支隊伍,人家小嘴一撇︰“我才不吃別人剩下的。”

    李浩然最近愁眉苦臉,軍隊招募人員,修建城池,造槍造炮,獎勵農耕修水利,養人、養軍隊這都要錢啊!從日本運來的銀子已經用完了,現在開始掏家底,這麼下去金山銀山也不夠花。

    這一天把遼東所有文官叫來開會,商量怎麼解決目前難題。裴文中認為兩三年內很難解決,目前遼東農業正在發展階段,不能半途而廢,盲目收稅會使農民再次陷入破產,只有從外部解決。

    熊庭弼主張向女真發起進攻,把女真搶明朝百姓的錢財搶回來,李浩然懷疑他的動機,想兩敗俱傷大明朝得利。

    李成梁說道︰“媽個巴子,大不了咱們也去搶。”

    李浩然听了倒是計上心來,急忙寫封信給耿直,並悄悄告訴李成梁。

    李成梁說︰“你這不是跟我說的差不多”。

    李浩然說︰“那不一樣,我這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你那是強盜所為。”

    李成梁略有所思道︰“那到是,小盜即強盜,大盜即君子。”

    李浩然收到耿直的來信後,又寫封信給王虎,然後讓總兵府的士兵脫衣服,給鞍山騎兵穿上,從山海關帶了3萬鞍山兵、20門火炮偃旗息鼓,悄然走下山海關。

    朝廷自知打不過遼兵,干脆不設防,也沒人敢來防守,李浩然帶著3萬人馬,身穿明軍軍服,大搖大擺斜插唐山,也不進城直接奔滄州,沿山東、河北交界處前行,一路之上碩鼠司在前面早已探好路線。

    鄉間百姓以為是官兵經過,紛紛躲避把家里的糧食、女人藏起來,看到這路官兵秋毫無犯,有些詫異,官兵什麼時候改好了?一些知縣官員暗想;這是那位大人的部隊軍紀嚴明,肯定是去剿河南串匪的。

    李浩然騎著馬走在隊伍中間,汪錫為前鋒前來報告︰“大人碩鼠司報告前方有一隊官兵,我們沒有官憑文書,恐怕繞不過去。”

    “是那路軍隊,有多少人?”

    “是德州守軍,下鄉征糧,有2000多人,由一個游擊率領。”

    “你去應付一下,實在不行一個活口不留,全埋起來,周圍五里範圍搜尋,不能給人看見。”

    汪錫身穿將軍服比游擊要大一級,自稱京都新兵,前去河南剿匪。游擊也沒敢要官憑文書,倒說句你們新軍一人一手刀一手槍,比御林軍還闊卓的話,引起汪錫的殺心,等德州守軍走到隊伍中間時,汪錫突然調轉馬頭向他們大開殺戒,鞍山騎兵早有默契全部散開分頭包圍,把措不及防的德州守軍2000多人殺個干淨。

    部隊繼續前進,轉眼進了河南地界,幾年的干旱,田地干裂,雜草叢生,周圍村落荒蕪一人,都去逃荒了。部隊逼近河南開封府,這里可有個大人物是李浩然掛念的人;李自成的得力干將李岩又叫李信。

    李岩是開封府杞縣一個富戶家的子弟,因放糧給饑民而獲罪,被知府抓入大牢,傳說被當土匪的紅娘子救出後,投靠李自成。

    當時流傳一首民謠︰“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就是李岩編的。還提出“均田免賦{稅}”的主張,是明朝年間的土地改革,煥發了農民的積極性。

    作為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並沒有完全貫徹李岩的主張,受到歷史的局限,農民起義者缺乏寬闊的眼界,長遠的打算,手下兵將搶慣了,滿足一時的溫飽,結果搶了一年又一年到最後沒有東西可搶了,說白了就是沒有可靠穩固的根據地做後盾。

    李浩然也不知道現在的李岩具體情況,只有派碩鼠司成員進杞縣打听,如果李岩沒有被抓強行讓他造反,他肯定不干,放著富貴日子不過,找刀光劍影的生活,除非他是傻子。

    等李浩然帶著隊伍經過開封時,碩鼠司前來報告;杞縣確實有個叫李岩的,人稱“李公子”讀書人,樂善好施,家庭富裕沒什麼牢災,也沒听說什麼紅娘子,問李浩然從何得來的消息。

    李浩然知道這是歷史小說杜撰出來的,管她什麼紅娘子,只要有李岩就行,吩咐他派兩個人保護李公子,萬一被官府抓了設法營救。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大明帶只豬》,方便以後閱讀回到大明帶只豬第兩百二十五章︰一個不留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大明帶只豬第兩百二十五章︰一個不留並對回到大明帶只豬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