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大明朝目前表面風平浪靜,雲過天空,但靜極思動,局勢卻暗流涌動,不久將戰亂四起,你也馬上要到太原任職,我一個人留在京城做甚?”
李平天驚的眉毛倒立︰“你如何知道這些?漫無邊際,胡言亂語,切不可亂說。”
對李浩然來說當然是歷史︰“大哥上次我跟你說過,此話皆道家高人夢中所托,信不信由你,反正這督造司我是不干。”
李平天非一般人戰場征伐多年,立功無數听李浩然的話想;發生在這小子身上諸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難道挨頓打就神仙顯靈我李家冒青煙了。就說︰“此事聖旨已下,斷無更改,只有過段時間看時機再說,你也可以通過郡主謀劃一下。”
姜還是老的辣,難怪成為明朝大將,李平天的話提醒了他,還有轉機的可能。
接連幾天祝賀他的人絡繹不絕,街坊四鄰都來了,李浩然一個也不認識勉強應付,管家最近對他點頭哈腰客氣的很,李浩然對前倨後恭之人也沒計較。好容易來了兩個認識的,汪錫,吳大郎︰“五哥恭喜啊!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兄弟佩服的五體投地。”
“客氣,客氣兄弟之間那這麼多客套。”
“不是客套,確實如此,不過五哥也別忘了兄弟們,給我們指條明路好日後侍奉五哥。”李浩然事前對他們倆進行調查過,他們的父親一個是兵部員外郎{侍郎副手},一個是吏部給事中{官員名稱相當于部長的手下}都是朝廷要員,這倆小子不爭氣,讀書不行成天在外面打架斗毆,爭強斗狠。
“那你們有何打算,或者想在哪方面發展?”
“我二人別無所長,打打殺殺還算在行,只能到軍中效力,但我朝重文輕武,前途渺茫,父母不忍,如今卻也顧不了許多只有五哥幫忙,進神機營最好。”
李浩然竊喜正合心意︰“這事好說,我跟大哥商談,你們等我消息。”
送走各路來客李浩然剛喘口氣,管家來報︰“五爺,那個公子又來了。”
“讓他進來吧。”
“恭喜李大人榮升,小女子拜見了。”
“郡主開什麼玩笑,皇上不是禁你的足,不讓你出宮嗎?”
“我說給你來慶賀,皇兄不能阻攔吧。哎,你哪來這麼大本事,連西洋人利器都會擺弄。”
李浩然苦笑這是世界最先進的武器,怎麼成了外國人利器了。“你以後出不了宮就給我寫信便可。”
“不行,那些公公都是皇兄的人,我寫的什麼馬上就傳到他耳朵里。”
“我告訴你個辦法,讓他們看不出來。”李浩然讓郡主等等轉身進了廚房,找到食糖,瓷杯,把塘放入杯中倒了熱水,端進來說︰“你拿毛筆,蘸此水寫幾個字看看。”
“哎,你怎麼不寫?”
“唉!雖然本人學富五車,讀書萬卷,然學海無涯就是這字寫不好,所以無緣仕途,還請郡主賜教。”
“啊怎麼會這樣,難道就練不好嗎?誰不都是從小練起,要不你就捐一個監生{國子監},也好有個出身,以後就好辦事了。”順手寫了幾個字。
“話是這麼說,我從小疏于懶惰,讀書勉強,書寫卻無緣,荒廢于今,再也撿不起來了,只能說一飲一啄各有天命,怎麼捐?”
“就是拿錢買啊!笨蛋連這都不知道。”
“那進士可不可以買?”
“按說也可以的,不過一般是字體過關,內容由幾位考官審定,只要買通考官,不是三甲之一,皇兄是不看的,直接御批。”
李浩然拿起剛才郡主寫的紙。
“咦,我剛才寫的字怎麼不見了。”李浩然沒說話把紙放到油燈上烤,出現剛才寫的字而且變成褐色。
郡主眼楮睜的大大的,嘴都張的可以放隻果,看到李浩然望著她忙閉上嘴說;“你怎麼辦到的?快告訴我。”
“你先用正常筆墨寫些不關痛癢的事情,寫成大字,再用糖水為墨,把重要之事在大字旁寫成小楷,然後涼干小楷字跡自然消失,待看時,用火一烤便出。不過這個方法不可外傳,皇上也不能告之。”
“這個自然,要不我怎麼有秘密呢。公子你說這利器能打過武功高強之人嗎?”這也是明朝人普遍的想法。
“暫時還打不過,因為它打一槍就裝彈藥,那時候早被殺了,但利器之所以叫利器,因為他是器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等到可以打連發時,再厲害的武功也不是它的對手。”
“火器可以打連發嗎?我怎麼沒听說過。”
“我說的是以後,就像從前沒有火器一樣,後來不就有了。”
“你怎麼懂的那麼多,我越來越佩服你了。”李浩然心想你是越來越愛我還差不多。
“我還要找你幫忙呢?你看我在督造司天天跟生鐵打交道,煩都煩死了,不好玩,我想到軍中任參事幫哥哥出謀劃策,煩請你在皇上面前給通融通融。”
“這個沒問題,皇家女子不能參政,不過你的事不算參政。”
“為什麼?”
“不告訴你。”
李浩然到督造司才知道督造司分軍器局生產刀矢和兵仗局生產槍炮。他身為副司長主要負責兵仗局。司長是文人進士出身,近五十歲的老頭,李浩然前來拜見,他摸著山羊胡子說︰“想不到一個娃娃能造出如此火器,虧的李家人才輩出也是我大明的福分。”
兵器制造屬工部,兵部無權干涉,這又是一個問題;工部只管制造不求質量,士兵拿著槍經常被炸的手臂斷裂,兵部找工部扯皮,要通過皇上,皇上找工部,工部說是士兵使用不當,因為有炸藥裝填數量多少問題,所以相互扯皮也解決不了。
李浩然視察了兵仗局生產槍炮全過程,明朝管理是由一個師傅領頭帶一幫徒弟,生產制造一桿槍,制造槍械有五個師傅帶領。根據出土文獻顯示,出土的每把槍都刻有銘文記錄了生產日期,人名,數量。說明明朝還挺重視質量,為什麼還有不合格的產品出來?
大炮是仿制荷蘭人的叫“紅夷大炮”顧名思義因為西洋明朝稱夷,每個大炮生產出來就在炮身綁一個紅稠子。這種炮射程五公里,按當時算是先進的,缺點是笨重,開一炮後再裝彈費時間,要撲火,澆水,清膛,裝填,重新調整目標等經常有炸膛現象。不善野戰,假如在戰場上打完一炮再裝填,對方的騎兵早沖過來了,就等于送給對方大炮一樣。不過讓李浩然意外的是發現了開花彈。
當然不是現代意義的炮彈,是外包鐵,鉛,內有炸藥,有一凸起的地方裝有引線,遇敵時點燃引線用拋石機拋出。有這種武器明朝還打不過女真人?令李浩然詫異,看來明朝的滅亡不是武器的問題。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李浩然可沒這想法,他有他的計劃。來到制造槍管的地方,從冶煉到加工整個過程看完後,才明白為什麼槍管容易炸膛;首先冶煉就不過關,溫度上不去,沒有添加劑,使礦石雜質清除不了,含碳量太高,偶爾踫上礦石雜質少的還可以。二是人工鑽孔,偏差很大,厚薄不均各人手法技術又不同,差異更大。三是管理混亂,當官的克扣工錢貪污腐化嚴重,造成工匠的不滿,質量下滑。
李浩然上任兵仗局幾天一言不發,到處察看,不時同工匠聊幾句了解情況。這天回到局辦公地方問︰“這里有沒有秘書?”
大家相互看看其中一人問︰“大人何為秘書?”
李浩然想了半天才記起明朝應該叫書記,這在現代可是領導啊又怕不對說︰“就是抄寫東西的書記員。”
“有,有”馬上過來面目滄桑的兩老頭。
李浩然遺憾古人平常百姓家女人是不讀書的,官宦人家小姐也不會拋頭露面。“給皇上寫份奏折,我說大概意思你們寫。”沒辦法李浩然羞于字拿不出手文言文不會只好采用這種方式。
李浩然給萬歷上折子說一︰要整治吏治,不能克扣工匠工錢,提高待遇。二︰管理革新,實行承包制,一個工序一撥人,流水線作業。三︰打破師徒制度,既然是熟練工種,三個月期滿就可以拿同樣的工酬。四︰建立獎勵制度,在保證質量下,多干多得。李浩然的一腔熱血在萬歷看來不過小孩的胡鬧,整治吏治那有那麼簡單,他可不想惹大臣們的不快。葉貴妃每天的枕頭風催促他立三皇子為太子的事還沒解決,這吏治他是不願踫。後來的史學家們都說︰明朝的滅亡是由很多偶然因素組成造成必然的結果。明朝也有很多機遇是可以迎頭趕上,站在世界的先進行列,可往往被錯過,李浩然的出現和建議可以說是小小的機遇,卻被萬歷和內閣所扼殺。
以內閣為代表的首輔申時行對李浩然的態度中肯,忠于職守加以肯定,可是讓他出銀子,觸動了他的神經,200多年來又無大戰事,制造這麼多火器干什麼?就是瘋狂的倭寇還不是被戚繼光的大刀長矛嚇的不敢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