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說來話長了!”說起自己的本行,劉光田很拿手︰“其實鼠疫早在唐代時,便在我中原出現過了,至于再之前,則難以了解了,不過真正有有效的治療辦法,還是在近三百年前的時候,不過那場鼠疫,差不多使得我中華百姓三者去一,正是這樣大的損失,才迫使人們研制出了防治與治療的方子,然而在幾十年前,山西又爆發了大規模的鼠疫,由于處理不當,加之爆發過于突然,一時間波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宣府,京師,乃至我山東均受到了影響,那是小老兒正跟從家父受官府征召為百姓診治。記得當時家父和一些伯父曾經說過,要滅絕鼠疫,最根本的還是在于防其次才是治,若是不能防,則治療只能是杯水車薪。記得當時山西闔省因鼠疫而亡的百姓達數十萬,還不包括北直和我山東等地!”
劉光田說了半天,李浩然算是勉強听明白了,不過心中更是駭然,沒想到這鼠疫還曾經在大宋造成過這麼大的損失!
“那麼此次的鼠疫源頭想來也是源于數十年前的遺留吧?”李浩然問道。
“大人言之有理!”劉光田道︰“當時撲滅鼠疫而未治其根,所以在不少地方,鼠疫之患都潛伏了,一旦時機合適,必將再次爆發!像此次,鼠疫的爆發大約便是因為今歲山東的旱情。”
“茅先生,如果不介意,本官想交給您一件事情!”李浩然對劉光田道。
“大人盡管吩咐,小老兒定當欣然從命!”劉光田連忙應道。
“是這樣的,既然這次鼠疫可能要爆發,那咱們就盡量的控制住它,如果有可能,還應該盡量的消滅所有隱患,所以本官打算讓您擔任這個鼠疫防治大使,其余人員,便由你從其他的郎中中選,只需報備即可,如果需要什麼東西,直接報給巡按衙門即可,一會兒本官再給你開一封信,拿著這封信,在濟南石州二府,無人敢攔!”李浩然對劉光田道。
“大人寄予厚望,小老兒定當完成大人所托之使命!”劉光田沒想到,自己只是發現了問題,來稟報一聲,便獲得了這個什麼大使的職務,盡管劉光田對于這些東西並不看重,不過對于李浩然的這份信任與厚望還是感到由衷的感激的。
“不是本官的期望,而是我山東闔省百姓之期望!”李浩然糾正道。
“嗯,小老兒醒的,不過...”劉光田欲言又止。
“茅先生有什麼事情盡管提出,本官只要能夠辦到,一定會全力支持的!”李浩然見劉光田似有難處,連忙說道。
“那好吧,”劉光田只好說道︰“大人,您說您的書信只在濟南石州二府有作用,但是現在小老兒最想去的地方是東昌府,那里數十年前的鼠疫在整個山東疫情最重,現在眼看即將爆發,我想先從那里解決最為好,而且東昌府緊挨著運河,一旦運河里有人投入死去的老鼠,那麼後果難以想象!更為關鍵的是,小老兒听聞,東昌府前不久涌入了不少的流民,這也是一大隱患哪!”
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一般人拿到李浩然的信估計已經高興的不得了了,但是這個茅郎中還能冷靜的想到這麼多,李浩然對他更是佩服不已。
當下李浩然也不怕折面子,直接對劉光田道︰“茅先生,您切勿著急,本官這就去找巡撫大人,讓他像東昌府的官員發布命令,全力配合您!”
“這...”劉光田沒想到李浩然竟然如此說,不由得呆了。
“呵呵茅先生不要多想,本官這不是為您,而是為了那些可能遭難的百姓,我山東去歲遭災,今歲又是蝗災,這眼下又可能有鼠疫之患,如是不能妥善解決,則山東百姓怕是難有寧日了,身為百姓父母之官,自然必須為百姓多多考慮,您說是吧?”李浩然輕描淡寫道。
盡管李浩然這樣說,劉光田卻絲毫不生氣,因為他能夠感受到李浩然一心為民的心思,也是欽佩不已,也更加堅信了之前听說的那些關于李浩然的傳聞。
吩咐劉光田先下去歇息之後,李浩然再一次趕往巡撫衙門。
束俊達正在吃午飯,見李浩然前來,不由得有些吃驚。
“老錢,沒事,您吃吧,嫂子,加雙筷子,我也來蹭頓飯,呵呵”李浩然毫不客氣的坐了下來。
束俊達知道李浩然從來就不拘小節,也沒有在意,不過他知道李浩然連飯都沒有吃,這麼著急又到了自己這里,定有急事,兩口吃完,便讓下人泡好茶,邀李浩然去書房議事了。
“老錢,不好意思,我這次來,卻也是向你報告一個壞消息來了!”李浩然苦笑道。
束俊達已經有些免疫力了,自打他上任山東巡撫一來,基本上就沒有遇到多少順心的事情,雖然近來事情確實更多了,但是他已經有些麻木了。
“說吧,又是啥事兒啊?”束俊達端著茶杯問道。
“鼠疫!”李浩然只說了這倆字。
“什麼?!”盡管束俊達對一般的煩心事已經有了免疫力,但是听到李浩然說鼠疫,卻無法把持了,手中的茶杯也差點掉到地上。
“老錢,你別急,听我把話說完啊!”李浩然接著說道。
接著李浩然把剛才劉光田的話大致的說給了束俊達听,听完後束俊達稍微松了一口氣,同時也瞪了李浩然一眼,心說你個家伙每次都是這樣,嚇死人不償命!
“老錢,你可別就此放心了,”見束俊達變得輕松起來,李浩然又警告道︰“盡管目前還沒有疫情發生,但是這玩意兒一旦爆發,那可就不得了了,由一人兒十人,由十人而百人,及至千人萬人,乃至百萬人,這事兒可不好說啊!”
束俊達听完也是默然,他也知道李浩然說的都是實話,心中不由得再次煩惱起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啊!”半響之後,束俊達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