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房子大概只能容納兩千人,不過稍微擠擠,也是能夠住下的,大家都是莊戶人家,沒有那麼多的講究,而且這些房子雖然擠,卻是干淨整潔,尚未有人居住,大家都還是滿意的。
大家都安頓好了以後,接到了島上“原來”居民的通知,去修建道路,整頓一些房屋,為以後到來的人做準備,用勞動換取暫時的口糧以及種子。
對此,大家都沒有什麼意見,別人給糧給房子也不能白給,還得用勞動換取,這到符合百姓的心思,大家別的什麼沒有,卻有的是力氣,干活基本上就是一輩子都在做的事情。
接著大家又接到了通知,大家這三千人將會被劃分成三個村,三十個生產隊,並讓大家自己選出三十個生產隊長和三個村長。這事兒說起來也好辦,再農村,總有那麼一些無官無職,卻德高望重,明白事理的人,所以選起來並不麻煩。可是由于這些人不少都是是有些知識的人,要是都被選成了村長隊長之類的,那麼接下來規劃的村學就會師資不足了。
最後,在多次協商之後,大家采納了“島主”的建議,進行選舉。在這之前,三千余百姓已經被分成了三十個隊,每個成年人都將參與這次的選舉,每個人也都有選舉的權利。在多次的講解之後,大家明白了規矩,自覺的填好了選票,選出了自己心目中所希望的生產隊長與村長。
盡管這一次所謂的選舉不是那麼的正規,不是那麼的規模宏大,但是這次選舉依舊被記入了史冊,讓人們記住了這三個村落——華丹村,林陽村,高外村。
在處理這些事情的同時,其他的人也陸陸續續的來到了島上。
此次到濟州島的百姓共計五萬余人,分成十幾個批次先後被運到了濟州島,安置了下來。
盡管看上去這個地方並不是什麼桃花源,但是這些百姓依舊覺得很是滿足。在這個島上,大家基本上是有飯吃的,因為只要你願意听從聞州行署的安排去勞作,那麼一天的報酬絕對能夠養活三個人了。
說起這個聞州行署,其實就是這個濟州島的衙門,此時濟州島已經被改名為聞州了,當然這些來的百姓是不知道的,因為他們一來就被告知這個地方叫做聞州,所以倒也好接受。至于這個所謂的聞州行署,百姓們更是沒有什麼反感,說白了,到哪里沒有官府管著呢,只不過是換了個名字而已。不過百姓們依舊從這些行署中所謂的公職人員身上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沒有官架子。
五萬人,被安置在五個鎮,每鎮設置鎮長一名,由聞州行署下派,另有副鎮長二名,由各村按照生產隊長與村長的產生辦法自行選出,另外每鎮下派勸農員一名,勸學員一名,直接對行署農桑處與教育處負責。
五個鎮,面積卻是不小,大概有數百平方公里,大約囊括了之前的大靜縣的所有土地,聞州行署就在原大靜縣縣城所在地,而聞州島上的另外一個縣旌義,則是空置的,那是李浩然打算用來養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