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裝的日常

道歉了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李白不太白 本章︰道歉了

    今天老師短信提醒,我才想起來我還有選修作業還沒有交,今天不交畢不了業。

    為什麼我臨近畢業還要交選修作業,因為之前咸魚了,選修一直在摸魚,現在到了不得不面對的時候。

    這學期我選的是和《易經》有關的課程,具體什麼東西我忘了……總之期末作業是《天干地支五行對世俗文化的影響》,我選修課都沒上過幾次,我怎麼知道有什麼影響……

    于是僅憑我那一丁點知識儲備外加百度神器和瘋狂翻書,專(瞎)心(姬)認(霸)真(寫)了一下午。于是說好的爆發又沒有了。

    我肯定,我學校現在真的沒事了,明天一定爆發。

    為了證明我不是在騙人,粘貼下一下午的成果,事先聲明,我這是胡編瞎寫的,別當真。

    天干地支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文化之一,組合形成了古代紀年歷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干支紀元法。

    天干分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紀元,最早記日,最早可追溯到殷墟的出土。而《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等先秦經書也明文使用了干支來標注時間。

    如《左傳•隱公元年》記載“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羊傳•隱公二年》記載︰“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但是此時的干支並非我們今天使用的干支紀年法,此時的干支使用的是“歲星紀年法”。

    西漢大一統之後,由于社會穩定,哲學思想和科學蓬勃發展,人們發現歲星紀年法用久之後就與實際天象不符。于是必須改革歷法。劉歆提出超辰法,但是並未被廣泛應用。

    漢初定制了《太初歷》,但是使用起來比較混亂,可能正因如此,司馬遷著《史記》之中鮮有用干支來標注時間。

    一直到東漢章帝時期,朝廷明確規定了四分歷,干支紀年法終于被確定。而東漢班固著的《漢書》中,干支記日也重新出現。

    而李唐之後,干支除了記日,也被用來記時、記月、記年,並且延續至今。

    把干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周而復始,循環不息,不可不說是老祖宗令人驚嘆的大智慧。

    但是干支最早並非用來記時,它來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

    天文上把黃道平面劃分為十二宮,而古代把黃道十二宮以地支命名。二十八宿也和十二宮相對應。

    子宮有女、虛、危三宿。

    丑宮有斗、牛二宿。

    寅宮有尾、箕二宿。

    卯宮有氐、房、心三宿。

    辰宮有角、亢二宿。

    巳宮有翼、軫二宿。

    午宮有柳、星、張三宿。

    未宮有井、鬼二宿。

    申宮有觜、參二宿。

    酉宮有胃、昴、畢三宿。

    戌宮有奎、婁二宿。

    亥宮有室、壁二宿。

    而天支在天文中亦有重要定義(其實我也沒看懂是什麼定義,直接照搬原文了),最早如《史記•天官書》中記載︰“察日、月之行以揆歲星順逆。曰東方木,主春,日甲乙”。

    “察剛氣以處熒惑。曰南方火,主夏,日丙、丁”。

    “歷斗之會以定填星之位。曰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等等等等。

    五行學說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概念,是古人認識自然的一種樸素的唯物觀。

    五行分為︰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

    五行學說據說起源堯舜,早如《春秋》也有提及。但是真正將五行發揚光大的還是陰陽家的鄒衍。

    鄒衍提出“五行生勝”的原理,認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是五行相生的轉化形式,說明事物之間有著對立的關系,具有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思想因素。

    而這一理論的提出,無疑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的哲學意義。故後人評價︰陰陽終始,五行生勝,反覆乎天人之際。也是相當客觀和合理的。

    但是鄒衍當時最重要的思想還是“五德始終”。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種德性或性能。

    而“五德終始”是指這五種性能從始到終、終而復始的循環運動。每一代王朝都有一種德行,而統治者不遵守道德,王朝就會德衰,最終被另一種德行所取代。這也是給予帝王的枷鎖和警告,讓他們不能肆意妄為。

    這一點在《呂氏春秋》中有著很好的表述︰黃帝之時,天先見大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

    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

    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于水。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

    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鳥餃丹書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

    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

    由此看出,黃帝屬于土德,夏朝屬于木德,商朝屬于金德,周朝屬于火德。而替代火德的必為水德。

    秦始皇一掃六合之後,也采納了這一說法,以為水德之治,剛毅戾深,事皆決于法。

    同時,五行的說法在天文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史記•天官書》記載︰

    “西宮咸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車舍。火入,旱。金,兵。水,水(災)。中有三柱,柱不具,兵起。”。

    “北落若微亡,軍星動角益希,及五星犯北落,入軍,軍起。火、金、水尤甚︰火,軍憂。水,患。木、土,軍吉。”等等。

    及至東漢後期,五行的說法逐漸被道教和醫學吸收,開始代指人體器官和為人的品德,為醫學界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略去不表。

    綜上所述,天干地支五行對中國世俗文化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他們至今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了我們的骨血和文明,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合理的繼承,讓老祖宗的智慧在我們這一代發揚光大。(記住本站網址,.,方便下次閱讀,或且百度輸入“ xs52 ”,就能進入本站)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女裝的日常》,方便以後閱讀女裝的日常道歉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女裝的日常道歉了並對女裝的日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